?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2010-09-21 02:48林連通
漢字文化 2010年4期
關鍵詞:丁先生詞典研究所

林連通

科學研究的偉大使命,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所謂的為天地立心,就是探尋、揭示天地萬事百物的規律;所謂的為生民立命,就是以民為本,為民眾謀求更多的福祉。為了完成這一偉大的使命,成千上萬的專家學者,廢寢忘食,披荊斬棘,努力開拓創新。在這奮斗的道路上,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優秀專家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研究員丁聲樹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個。1983年4月,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科學院黨委召開大會,表彰了他的先進事跡,譽之為“從愛國主義走向共產主義的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2009年在丁聲樹先生百歲誕辰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出版了專書《學問人生 大家風范——丁聲樹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舉行了學術研討會,對他進行了隆重的紀念,再次弘揚了丁聲樹先生的崇高精神。

丁聲樹先生號梧梓,1909年3月9日生于河南鄧縣(現鄧州市),1989年3月1日逝于北京。1932年,丁先生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先后任助理員、編輯員、副研究員、專任研究員;1944年至1948年赴美國考察,曾任哈佛大學遠東語言部研究員和耶魯大學語言學部研究員,并加入了美國語言學會,1948年9月回國。新中國成立后,丁先生一直在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77年5月改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工作,歷任語言研究所一級研究員、方言研究組組長、詞典編輯室主任、《中國語文》雜志社總編、中央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委員、原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會常委等職。

我認識丁先生是在1978年到語言研究所開始的。我雖然和他共事了11年,但只接觸過兩次。一次是我剛到所里不久的時候,他借著吃午飯的時間,調查一下我家鄉話中幾個字的讀音。另一次,大概是在1979年的秋天,丁先生患了腦溢血住進了協和醫院,我到醫院護理他。他的一些動人的故事,我都是從所里的同事和書報刊上得知的。80年代,我由于擔任語言研究所的黨委委員,負責宣傳工作,對丁先生的先進事跡才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丁先生的事跡,一直在感動著我,激勵著我,可以說,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指路燈。我經常向我的同行、親友和一些記者,講述丁先生的故事,希望都能來學習他,宣傳他。丁先生值得我們學習、宣傳的有很多,但我認為下面三點尤其值得提倡。因為它既反映了丁先生風范的本質特征,對我們當前的學風建設又有幫助。

—、厚積薄發嚴謹認真

丁聲樹先生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他不僅在漢語的音韻、訓詁、語法、方言以及詞典的編纂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而且精通英語,熟悉西方的語言學理論。此外,他還有博聞強記的天資,素有活字典之稱。按他的才學天賦,完全可以著作等身,但由于他“懸格太高,要能夠顛撲不破才肯拿出來”,因此“就使得我們不能得到很多我們希望得到的東西”(呂叔湘先生語)。丁先生的著述雖然不多,但皆為精品,對一些學科的建設、語言學的研究和論著的寫作,都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示。丁先生編寫的《方言調查字表》、《方言調查詞匯手冊》、《漢語音韻學講義》(李榮制表)和《古今字音對照手冊》(李榮參訂),長期以來,均為廣大語言學工作者尤其是從事方言、音韻研究的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東西。他的論文雖然不多,篇幅也不長,但很精悍,處處有學理。呂叔湘先生在1989年4月1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舉行的丁聲樹先生學術活動追思會上,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說他善于發現問題,善于占有材料,善于駕馭材料。例如,丁先生的第一篇論文《釋否定詞“弗”“不”》(《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1935年)和《論詩經中的“曷”“何”“胡”》(《歷史 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0本,1948年)在選題上就很有眼光?!案ァ焙汀安弧边@兩個字的分別,“何”、“曷”、“胡”三個字的分別,從前的學者都研究過,但由于他們缺少歷史觀點和一套語法概念,都沒有說清楚。東漢何休說“‘弗者‘不之深也”,算是沾了點邊,可究竟怎么個深法,不清楚。從前的學者說“何”、“曷”、“胡”三個字,總是說“‘曷,‘何也”,“‘胡,‘何也”,好像這三個字毫無分別,可以通用。丁先生以此為題,把它們的分別說清楚了。呂叔湘先生說,他受《釋否定詞“弗”“不”》的啟發,七年后寫了《論“毋”與“勿”》一文。做研究,寫論文,除了選好論題之外,還應占有豐富的材料,丁先生在這方面也是很在行的?!墩f“匼”字音》(《中國語文》1964年第4期)這篇文章,丁先生為了說明“匼”在普通話中應當像《龍龕手鑒》(遼釋行均撰)那樣讀“kē”,而不應當像《康熙字典》那樣讀“ǎn”,一篇三千多字的文章,引用了字書、韻書、訓詁書十二種,詩文十三家,詩文注音五家,其他書兩種。丁先生不僅善于占有材料,還善于駕馭材料。他寫的文章周密而又條理分明,讀起來不費力氣。呂叔湘先生說,如果把能夠發現問題視為“識”,把能夠占有材料視為“學”,把能夠駕馭材料視為“才”,丁先生就是一個才、學、識兼備的研究工作者。我深為丁先生的學風所感動,在丁先生百歲誕辰時,寫了一首小詩稱頌他。詩道:

佳作藏學理,

字字似珠璣。

誰解其中妙,

學術獲真諦!

我們在這里贊揚丁先生“厚積薄發,嚴謹認真”的學風,旨在告誡我們,做學問要有敬畏之心,認真的態度,不能粗制濫造,絕非是在提倡無所作為的學風。應該說,這兩種學風雖有一些貌似,但神卻截然不同。其實,評價成果的標準主要不在于數量,而在于價值。沒有價值的成果即便再少也非精品,有價值的成果即便再多也非次品。王力、呂叔湘等老一輩的語言學家,雖已成果累累,汗牛充棟,但我們還是不嫌其多,總是希望能看到他們更多的東西。

二、見識高遠務實創新

語言學的研究,可以分為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兩種。這兩種研究都很重要,它們可以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推動語言文字科學的發展。但在學界里,卻存在著重視基礎理論研究,輕視應用研究的偏向。這種偏向在20世紀相當嚴重,使一些學者不愿意做應用研究的工作。丁聲樹先生看到了應用研究的潛力和重要性,因此不顧偏見和壓力,在搞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也搞應用的研究,滿足了國家和人民的需要,推動了語言應用研究的發展。從韓敬體先生編寫的《丁聲樹先生生平年表》看,丁先生在50年代前,主要是從事基礎理論的研究工作,之后,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兼而有之,最后幾乎是全身心地投入了應用研究的工作,主持詞典的編纂和修訂工作,參加普通話的推廣工作。

丁聲樹先生不管是做基礎理論的研究,還是做應用的研究,都做得很出色。他在做基礎理論研究時,不僅善于選題、占有材料和駕馭材料,而且還善于運用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F代語言學的本體研究,大凡是研究語言的結構規律和演變規律,描寫和比較是兩種主要的方法。丁先生的《談談語音構造和語音演變的規律》(《中國語文》1952年創刊號)雖只有三五千字,卻把這些基本的理論方法反映了出來,而且通俗易懂,得到了學界的好評?!豆沤褡忠魧φ帐謨浴?李榮參訂)(科學出版社,1958年)被譽為是“厚積薄發”的典范?!恫璺窖灾尽?與李榮等合著)(科學出版社,1960年)一直為方言學工作者學習、研究的重要文獻,并且還是編纂方言志書的藍本。拙作《永春方言志》(與陳章太合著)(語文出版社,1989年)和《泉州市方言志》(文獻出版社,1992年)都受了《昌黎方言志》的啟發,尤其是布局謀篇。為了國家和人民的需要,新中國成立后,丁先生毅然轉移了自己的興趣,也做起了應用研究的工作。為了推廣普通話和促進漢語規范化,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決定成立中央推廣普通話工作委員會,陳毅為主任,丁聲樹先生被委任為委員;1959年,《現代漢語詞典》試印本審定委員會成立,丁先生擔任了審訂委員;1961年,丁先生開始擔任《中國語文》總編,詞典編輯室主任,主編《現代漢語詞典》,主持《新華字典》的修訂工作。在此期間,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1956年2月6日頒發的《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教育部和語言研究所共同舉辦了普通話語音研究班,丁先生負責教學組織工作,為教學之需,丁先生編寫了《漢語音韻學講義》(李榮制表)等一些方言調查的工具書。這項工作一直到1960年才結束,為全國培養了方言調查干部和推普骨干教師1666人,為語言學的學科建設和普通話的普及立下了汗馬功勞,學界把這一研究班,譽為推普的“黃埔軍?!?。1956年,為了配合推普工作,全國開展了方言的普查工作,語言研究所方言組負責組織指導工作,當時丁先生為語言研究所方言組的主要負責人,也就成了領軍人物。丁先生在工作中,很善于把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應用的研究結合起來。他們使用當時方言調查的成果,利用方言和普通話語音的對應規律,編寫了許多學習普通話的手冊,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丁先生還非常重視務實創新。丁先生從不迷信古代的權威,也不盲從現代的權威,一切從實際出發。他的《詩經“式”字說》(《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本,1936年),推翻了清代學者的解釋,得出了全新的結論,當時的學術權威胡適贊嘆不已,連聲說“佩服佩服”。在給《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癌”定音時,據說丁先生到醫院進行過一番調查。按語音的演變規律,在普通話中“癌”當讀“yán”,由于“癌”(yán)和“炎”(yán)同音,“肺癌、胃癌、腸癌、肝癌”一類和“肺炎、胃炎、腸炎、肝炎”一類就會分不清,為了避免醫治時出問題,于是就把“癌”的音定為“ái”?!啊稹?零),人們在書面上廣泛使用,但以往的字典都不收錄,丁先生從實際出發,在《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字典》里都把它收了進去?!叭~公好龍”、“大乘、小乘”,以往一些辭書和老師,認為這里的“葉”應讀為“shè”,“乘”應讀為“shèng”,丁先生對其本原進行了考證,認為這兩字的改讀無根據,徒滋混亂,對使用有害無益,于是按常規分別定為“yè”(葉)和“chéng”(乘)。對不妥的簡化字,如“象”代替“像”,“迭”代替“疊”,丁先生不但敢于提出意見,而且在他主編的《中國語文》上不予使用,1978年我來《中國語文》編輯部的時候,還在執行著丁先生的意見。我認為,學術膽識和務實創新的精神是推動科技發展的主要動力,我們當認真學習,大力弘揚!

三、德高而不顯望重而不驕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委在表彰丁聲樹先生的先進事跡時,贊揚他“德高而不顯,望重而不驕”。這一贊揚,高度概括了丁先生的崇高品格。他雖然學富五車,身居高位,但一直把自己視為平凡、普通的人,不張揚,不驕衿,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丁先生為人敦厚,生活簡樸,從不搞特殊化。他總是藍衫布履,坐公共汽車上班,和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飯。他平易近人,虛心求教,經常向專業人員、行政干部、門衛、通訊員調查方言。他志向高遠,淡泊名利,只想多做工作,做好工作,別無他求。1951年請他出任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他拒絕了;1953年又請他任副所長,他又拒絕了;上世紀50年代語言所的所長羅常培病逝,上級再次想讓丁先生出任所里的領導,丁先生又推辭了,并提出人選建議;1977年,院里擬建立一個詞典編輯研究所,請丁先生擔任所長,丁先生還是沒有同意。他認為自己比較適合做業務工作,不適合做領導工作,恐怕誤了黨的事業。1951年,單位給丁先生調整工資,他不但不高興,還給所長寫信,說他能做的事簡直微乎其微,現在的工資已經太高了,成了思想包袱,應當往下調,而不應該往上調,請求單位給其他的同事調。1962年經濟困難時期,為了照顧有卓越貢獻的專家的生活,國家特地給丁先生發一些副食

品供應證,為了和全國人民共渡難關,丁先生從不用

這一供應證。1957年5月,丁先生給院長郭沫若寫信,建議取消學部委員的津貼。他認為學部委員是分內的事,已有一份工資了,不能再拿,自己每月拿這100元,心里非常不安。丁先生雖是人大代表,但人大的車馬費他從來不領;發表文章的稿費他也不要?!冬F代漢語詞典》出版,他既不要稿費,也不要署名。丁先生總嫌自己得的太多,而貢獻太少,應鞠躬盡力多做工作,因此對名利很淡然。丁先生對同志滿腔熱情,誰生活上有困難,只要他知道了,總是慷慨解囊,但從不聲張。他對后學,誨人不倦,熱情培養扶植。他經常幫年輕的學者選論題、改文章,傳授自己治學的經驗。他說,“寫文章實在不容易”,“重要的書一定要下工夫讀懂”,“做學問在于認真、勤快”,“寫文章靠思想和材料”。說的何等深刻啊,句句都是至理名言!

由于丁聲樹先生滿腹經綸,德高望重,所里的人尊稱他為“丁夫子”,“丁圣人”。我希望像“丁夫子”、“丁圣人”這樣的學者能越來越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精神能永放光輝!オ

(通訊地址:10073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猜你喜歡
丁先生詞典研究所
“大力士”紙片人
詞典使用與英語學習
中小學書法課程研究所書法作品選登
金塊藏匿在哪兒
昆蟲也會便便嗎?
中科院沈陽生態研究所技術
古寨奇遇
古寨奇遇
“函數及圖象”錯解詞典
古寨奇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