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三十年來國內裕固族宗教研究的成就與問題

2010-12-22 02:49賈學鋒
世界宗教文化 2010年6期
關鍵詞:裕固族藏傳佛教信仰

內容提要:裕固族是甘肅省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在歷史上曾經信仰過薩滿教、摩尼教、佛教、藏傳佛教。本文對近30年來國內裕固族宗教研究的各種成果進行綜述,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裕固族宗教研究成就問題

作者簡介:賈學鋒,1975生,寧夏大學政法學院講師。

裕固族研究很早就引起了中外學者關注。但在新中國成立前,除國外一些學者的研究外國內的研究很有限。新中國成立后,國內裕固族研究逐步開展起來,內容涉及其族源、歷史、語言、宗教等諸方面。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裕固族研究日趨活躍,特別是在宗教研究方面有不少重要成果問世。筆者在搜集近30年來裕固族宗教研究方面各種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闡明研究現狀,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

一、藏傳佛教研究

藏傳佛教在裕固族中傳播、流傳四五百年,對其精神信仰、社會文化產生過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也是當代裕固人的主要信仰,至今在裕固族社會文化中仍具有重要作用。藏傳佛教也是裕固族宗教研究領域中的重要內容,受到學界重視,并有很多成果問世。這些成果主要從以下方面對裕固族藏傳佛教進行分析探討。

(一)傳入時間與特點

關于藏傳佛教何時傳入裕固族這一問題,學者們眾說紛紜。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第一,甘州回鶻說。閆天靈提出甘州回鶻在西遷途中就接受了藏傳佛教,明代后期裕固族東遷入關后開始大規模皈依藏傳佛教,形成了全民信教局面。第二,明代說。裕固族學者鐘進文認為宋代的甘州回鶻與而后的黃頭回鶻都信仰佛教,裕固族先民接受藏傳佛教大約在明代。第三,元代說?!睹C南裕固族自治縣概況》一書提出,回鶻西遷到甘州一帶后,由于地處河西,佛教興盛,甘州回鶻中佛教也廣為流傳,成為回鶻的主要信仰。元統治后,藏傳佛教傳入回鶻,開始信仰花教(薩迦派,筆者注),后信仰黃教(格魯派,筆者注),明、清時期黃教成為裕固族的主要信仰?!吨袊贁得褡遄诮谈庞[》以及唐景?!恫貍鞣鸾淘谕磷搴驮9套逯械膫鞑ヅc發展》(《西北民族研究》,1996.1)中亦主此說。以上諸說,雖有差別,但大都認為裕固族在東遷以前即已信仰藏傳佛教。第四,清代說。拉瓊·奧薩·羅當智《肅南的寺院及裕固族的宗教信仰》主張裕固族從清代開始信仰藏傳佛教。

在裕固族宗教研究中,不僅上述問題是學界討論的熱點,其藏傳佛教的特點也是學術界關注較多的問題。藏傳佛教在裕固族中的傳播流布與甘、青藏族地區相比,有何特點?高自厚則進一步將其總結為:當藏傳佛教普及于裕固族社會后,當時裕固族對原始薩滿教遺跡的“點格爾汗”崇拜依然普遍存在;在藏族地區,不準喇嘛娶妻生子,但裕固族中有些喇嘛可以娶妻生子;在藏族地區,只有活佛才能轉世,而裕固族地區的堪布也要轉世;裕固族藏傳佛教寺院順應時代的需要,還積極興辦學校教育,帶頭人就是宗教首領顧嘉堪布。

唐景?!恫貍鞣鸾淘谕磷搴驮9套逯械膫鞑ヅc發展》一文提出:在裕固族地區,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寺院,所以在裕固族中有“什么寺屬什么家(部落)”的說法;裕固族地區藏傳佛教寺院內部組織與藏族地區寺院相比要簡單得多;寺院即是學校等三個新特點。武文《裕固族民間習俗中的宗教主體》(《西北民族研究》,1990.2)一文則認為,裕固族宗教信仰特點主要有:它體現了裕固族以畜牧業為主體的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宗教對象多以神話和民間傳說人物為主;漢藏文化的滲透等三方面?!对9套逋ㄊ贰?、《明花區志》及黃金鈺《裕固族的信仰與崇拜初探》一文也持類似觀點。

不難看出,藏傳佛教在裕固族中傳播、發展乃至完成本地化、民族化過程中,與甘、青等地之藏傳佛教相比,除具有教理教義、宗教儀軌等相同特征外,還形成了本民族的獨特之處。以上成果不僅深化了裕固族宗教研究,還對藏傳佛教在藏、蒙、土等民族中的傳播歷程、發展差異等問題的研究亦有所裨益。

(二)當代藏傳佛教現狀調查研究

在當代社會,裕固族藏傳佛教信仰之現狀、變化、特點與趨勢等也是近年來裕固族研究中關注較多的問題。閆天靈、張樹青《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喇嘛教狀況的比較研究》(《西北史地》,1995.1)一文提出,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藏傳佛教由全民信仰向非全民信仰轉變;藏傳佛教發展程度又具體表現出地區上的不平衡性和民族結構方面的不平衡性。認為肅南縣現在信仰藏傳佛教人數最多的是藏、蒙兩族,而裕固、土、漢等族信徒人數較少。閆天靈在《宗教弱化現象試探——肅南裕固族藏傳佛教的調查研究》一文中提出,肅南裕固族信教基礎從總體上看已比較薄弱,非宗教徒占到本族人口的很大比例,并認為裕固族宗教發展態勢出現信教人數下降和宗教觀念淡薄以及宗教信仰和活動的歷史性變化等一系列新特點。楊森、連珩《淺析民族宗教意識——肅南裕固族部分群眾宗教觀念的調查》《科學、經濟、社會》,1999.3)也提出了類似觀點。鄭筱筠、高子厚主編《裕固族——甘肅肅南縣大草灘村調查》一書,不僅探討了康隆寺在當代的重建、佛教神系、宗教節日等內容,還重點指出了當地宗教活動恢復緩慢、宗教場所和宗教職業者規模小、群眾宗教意識淡薄等宗教的當代社會變遷。

(三)宗教人士

在裕固族漫長的歷史上,薩滿教的薩滿,摩尼教的摩尼師及藏傳佛教的喇嘛、活佛等都曾活躍在裕固族民間社會。尤其是藏傳佛教傳人后,僧人不斷增加,宗教人士在全民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其中不乏高僧大德。對于宗教職業者這一群體的研究也取得了許多成果。

顧嘉堪布是肅南縣文殊寺一個重要活佛轉世系統,自明代開始至2008年共歷八輩。其中尤以七世顧嘉堪布洛桑青利嘉木措(1897-1944年)最為有名。關于他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高子厚《試析顧嘉堪布的宗教思想——兼談宗教人士為四化建設作貢獻問題》(《甘肅民族研究》,1986.4),分析了顧嘉堪布的唯心主義世界觀、辯證思想、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思想與實踐。賀紅梅《七世顧嘉堪布傳略》一文,則闡述了七世顧嘉堪布洛桑青利嘉木措的事跡?!睹C南裕固族自治縣縣志》、王巖松編著《雪域民族——東納藏族史略》等書籍中也有歷輩顧嘉堪布的介紹。除顧嘉堪布外,一世智華活佛也是大家關注較多的宗教人士。智華活佛名智華達吉(公元1868-1947年),他生前曾為青海支扎寺法臺,在裕固族、藏族中信眾頗多,影響極大。賀勇《極負盛名的一世智華活佛》、鐵穆爾《裕固民族堯熬爾千年史》、《馬蹄區志》中亦有其出生、學經、傳法、著作等事跡介紹。在《北灘鄉志》中詳細敘述了二世智華活佛的生平、在肅南馬蹄寺和西水藏族鄉以及北灘鄉傳法、支持寺院修建等活動。安雪琴《明海寺活佛第五世郭嘉諾門罕郎進榮》一文,敘述了明海寺活佛郎進榮學經、求法、弘法等事跡?!睹骰▍^志》介紹了郎進榮的生平事跡?!犊禈穮^志》第十章中介紹了洛藏亞拜、第八世噢爾加喇嘛老藏斯坦尼瑪、七世康布喇嘛洛桑沙只加木措的生平事跡?!洞蠛訁^志》詳細介紹了羅桑旦珍尼瑪·堪卓才典、拉卜楞高僧、八世蘇崇吧喇嘛、紅灣寺提經高僧安元旦的生平事跡。除上述外,裕固族佛教研究方面還有其他零星的研究成果:李經偉《關于回鶻文<

金光明經>》(《圖書評價》,1979.3)、耿世民、張寶璽《元回鶻文<重修文殊寺碑>初釋》(《考古學報》,1986.2)、張鐵山《回鶻文<金光明經>及其研究》(《民族古籍》,1988.2)、楊富學《吐魯番出土回鶻文木杵銘文初探》(《甘肅民族研究》,1991.4)、楊富學、杜斗城《河西回鶻之佛教》(《世界宗教研究》,1997.3)、楊建新、王紅梅《元代回鶻藏傳佛教文獻研究概況》(《蘭州大學學報》,2001.1)、牛汝極《回鶻佛教文獻》(新疆大學出版社,2000)、楊富學《回鶻文獻與回鶻文化》(民族出版社,2003)。

二、薩滿教研究

薩滿教是廣泛流傳于我國北方草原的一種原始宗教。裕固族曾長期信仰過薩滿教,它是裕固族宗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放前國外一些學者、旅行家如波塔寧、曼內海姆、海爾曼斯、馬洛夫等到裕固族中進行探險、考察時已對其薩滿教進行調查研究并發表論著。解放后,國內裕固族薩滿教研究方面的論文和相關著作相繼問世。此后,也有學者繼續從事這方面研究,但受到當時社會環境影響研究停滯不前。20世紀80年代后,裕固族研究才開始真正開展起來。1983年出版的《裕固族簡史》是當時裕固族研究領域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該書第四章中詳細說明了裕固族薩滿“也赫者”的名稱、神器、服飾、敬“點格爾汗”的儀式等內容。并提出,敬“點格爾汗”的活動最早在裕固族所有的部落中都存在并很盛行,后來逐漸衰落。到解放前幾十年,講東部裕固語的各部落中已很少有“也赫哲”,但還是從別的部落中請來祭奠。

陳宗振、雷選春《裕固族中的薩滿——祀公子》一文,是裕固族薩滿教研究方面的又一重要成果,標志著裕固族宗教研究向縱深發展。該文闡述了裕固族的薩滿即祀公子及其稱謂,并將其與古突厥語、土耳其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中的相關記載進行比較,詳細記載了祀公子的服飾、神器及其祭天的儀式、活動、內容以及薩滿送酒治病、送羊消災、煨柏香等祭祀祈福、驅鬼治病等活動,分析了裕固族薩滿活動逐漸消失的原因。1987年出版的《裕固族、東鄉族、保安族社會歷史調查》一書之相關章節中亦論及裕固族薩滿教信仰情況及“汗點格爾”的名稱、服飾、儀式等內容。裕固族學者鐘進文《裕固族宗教的歷史演變》(《西北民族研究》,1991.1)全面系統闡述了裕固族宗教的歷史發展進程,指出其在歷史上先后信仰過薩滿教、摩尼教、佛教、藏傳佛教。文中對裕固族薩滿教著墨較多,指出裕固族原始崇拜的重要特色,還分析了裕固族禁食“尖嘴圓蹄”動物肉的禁忌之由來及其祖先崇拜觀念。此文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和諸多有參考價值的見解。他在另一文中認為裕固族民間文化中存在多重宗教因素,其主要表現是薩滿教和藏傳佛教的相互妥協,相互影響,由此交錯相織的宗教因素構成了民間文化的新面貌,新內容。杜曼·葉爾江《淺議裕固族的薩滿教遺跡》(《甘肅民族研究》,1990.3-4期合刊)指出現在裕固族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被保留的薩滿教殘余,如對火的崇拜、敬奉“汗點格爾”、祭“敖包”習俗、圖騰崇拜等。此外,賀青松主編《肅南縱橫》、鐘進文《裕固族文化研究》、高子厚、賀紅梅《裕固族通史》等著作之相關章節中也對裕固族薩滿教赫哲的服飾、神器、祭天儀式、送酒治病、送羊消災、煨柏香等作了多層面的闡述與分析。

裕固族薩滿教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后繼續得以深化和拓寬,其內容不僅包括對薩滿教本身的研究,還有一些成果論及了薩滿教和裕固族民間文學、藏傳佛教之關系,其中以鐘進文、武文、賀衛光等人的文章為代表。鐘進文《薩滿教信仰與裕固族民間文學》(《西北民院學報》,1993.1),通過對裕固族神話《阿斯哈斯》、《東海神?!?、《莫拉》、《神珠》及民間文學作品中蟒古斯形象的分析,認為薩滿教作為一種原始宗教,不僅對裕固族的歷史文化具有根深蒂固的影響,而且形成一種傳統思想意識貫穿在裕固族民間文學當中。武文《裕固族神話中的原始宗教“基因”于民俗中的遺傳》(《民族文學研究》,1991.4)中認為裕固族神話與他們的原始宗教,無論在產生時間上,還是兩者的親和關系上,都具有不可分割的一致性,薩滿教的天神崇拜、日神崇拜、靈魂崇拜等內容、思想都體現在神話之中。賀衛光、鐘福祖《裕固族民俗文化研究》,一書除介紹闡釋裕固族薩滿教信仰狀況外還了裕固族信仰民俗中的“堯達”、賈答什及拜火現象,拓展深化了裕固族宗教研究領域。鐵穆爾《祭海與會盟》一文,指出明末清處至民國時期,裕固族大頭目與青海蒙古王爺、藏族部落千戶在青海祭海、會盟情況,為人們了解當時裕固族祭海的情況提供了參考。鄭筱筠、高子厚主編《裕固族——甘肅肅南縣大草灘村調查》一書,在對肅南縣康樂區大草灘村進行實地調研,獲得大量翔實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對裕固族以騰格爾汗為主的自然崇拜現象進行了研究,并分析探討了當地村民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占卜等宗教活動。本調查通過微觀研究方法,以小見大,揭示了當代裕固族的宗教信仰與行為狀況。應該看到,目前學術界對當代裕固族薩滿教進行翔實調查和研究之成果為數不多。

藏傳佛教傳人裕固族地區后與其原有宗教薩滿教之間長期相互斗爭、吸收、影響,這方面也引起了學者的關注。賀衛光《淺析裕固族地區藏傳佛教與薩滿教的并存狀況》一文,全面分析了藏傳佛教與薩滿教并存狀況,闡明了藏傳佛教與薩滿教并存狀況對裕固族的影響。除此之外,增才《裕固族的信仰與禁忌》(《隴苗》,1983.10)、武文《裕固族的宗教信仰》(《民族文化》1984.2)、賀衛光《裕固族敬火習俗述論》(《甘肅民族研究》,1993.1-2期合刊)、巴站龍《裕固族文化中的狗崇拜及其先民的狼圖騰》(《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8.1)等,也是關于裕固族原始宗教、薩滿教研究方面的成果。

三、鄂博祭祀與山神信仰

近年來反映裕固族鄂博祭祀與山神信仰方面的論著不斷增加。武文《裕固族民間習俗中的宗教主體》(《西北民族研究》,1990.2)一文認為:作為裕固族對天主崇拜儀式的集中反映是他們的“祭鄂博”,指出鄂博建立的地點、形制等;認為其祭祀形式可分為個人、家庭、部落等三種。鐘進文《裕固族民間文化中的多重宗教因素及其辨析》一文敘述了當代社會裕固族薩滿教信仰、山神崇拜狀況。指出現實生活中的裕固族宗教文化,并不像馬洛夫所說的那樣,以薩滿教的失敗而告終。落實宗教政策后,裕固族地區明花、皇城等地的藏傳佛教寺院得以修復開放,可就在同一地區,在原來祭鄂博的遺址上,群眾自發重建起鄂博臺子,并在每年正月、六月進行祭祀活動。雖然現在裕固族地區沒有祀公子,但在政府大力扶持興建的藏傳佛教寺廟附近出現祭鄂博活動,多少能說明薩滿教和藏傳佛教教并存的局面在裕固族民間文化中依然存在。賀衛光《肅南地區的摩尼教和佛教文化》一文敘述了肅南藏族、裕固族地區祭“鄂博”的時間、過程,闡明藏族“拉孜”與裕固族“鄂博”的異同以及祭鄂博的新變化。黃金鈺《裕固族的信仰與崇拜初探》(《西北民院學報》,1997.1)認為祭鄂博在裕固族牧民眾多節日中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并闡述了裕固族鄂博之地點、形制、祭祀時間、過程、功能

等。楊永賢《裕固族祭鄂博》(《中國民族博覽》,2000.4)則提出,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裕固族祭鄂博內容有了新的發展和變化,而且出現了裕固族、藏族、蒙古族、漢族共同祭鄂博的現象,并融合了薩滿教、本教遺風與藏傳佛教、現代教育、文體活動等新的內容和形式,成為一種古今結合、多種信仰結合、新舊習俗結合的復合文化?!蹲诮塘曀住芬晃?,簡明扼要地說明了裕固族鄂博的建立、祭祀時間與形式,并列表詳細說明當代裕固族鄂博祭祀的情況,包括各地20多個鄂博的名稱、地址、時間、主要祭祀群眾、所在鄉鎮。文中還敘述了裕固人對白哈爾、陜巴美爾、乃曼額爾德尼三座裕固族守護神和神山崇拜情況。鐘梅燕《裕固族鄂博祭祀的當代變遷與社會功能》(《中國民族》,2010.3)一文,作者根據自己2008至2009年參加肅南皇城鎮、大河鄉、明花鄉等地祭鄂博以及新建鄂博的活動,說明了近年來祭鄂博這一古老的宗教文化習俗在裕固族民間明顯恢復及其新變化。

裕固族鄂博祭祀與山神信仰方面的相關成果還有:黃金鈺《從裕固族山神崇拜看藏族文化的滲透力》(《西藏民俗》,1996.2)、黃金鈺《裕固族宗教民俗與其文化的多元化特征》(《陽關》,1999.4)、湯奪先《裕固族的宗教民俗》(《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2.2)。

四、結語

通過對近30年國內裕固族宗教研究成果的綜合考察,我們可以看出,宗教作為裕固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引起了專家學者的重視,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通過對現有研究成果及方法的總結與反思,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尚有以下不足。

第一,加強宗教信仰現狀的調查研究。目前裕固族宗教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現狀研究仍顯薄弱,需要加強。關于裕固族宗教現狀方面的論著,大多發表于20世紀90年代,距今已有10年左右,且近年來論文類成果明顯減少,此其一;其二,目前裕固族地區的宗教已發生新的變化,與10年前之情況迥異,宗教復興現象十分明顯。2007年肅南縣裕固族、藏族、蒙古族、土族等群眾在縣城紅灣鎮修建佛塔3座。目前裕固族地區還修建寺院兩座:皇城鎮德聚寺和紅灣鎮紅灣寺。肅南縣明海寺近三年來新建菩提塔、瑪尼康、新修院墻,翻修寺院。不僅如此,近年來裕固族群眾鄂博祭祀活動悄然興起,目前各地有鄂博20多個,每年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因此,裕固族研究中要利用民族學、人類學等學科之方法加強宗教現狀調查,研究出現的新變化、新現象及發展趨勢。

第二,資料的挖掘和利用尚顯單一。裕固族在歷史上失去了自己的文字,導致用回鶻文記載的有關本民族歷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信息大量遺失,現有關于裕固族的記載大多為漢文資料或口碑資料。目前學界在研究中充分利用這些資料,推動了研究的不斷發展。但客觀而言,這些資料畢竟有限,對研究帶來的局限性不言自明。筆者認為,在裕固族歷史、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中還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回鶻文、蒙古文以及藏文等各種相關文獻?;佞X文是裕固族先民使用的文字,其中有大量有關裕固族的記載。敦煌、吐魯番等地出土的回鶻文書,有很多與裕固族有關。如20世紀初在今肅南縣祁豐鄉文殊溝發現的回鶻文寫本《金光明最勝王經》,是公元10世紀由漢文譯為回鶻文的,此抄本寫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它不僅是古代維吾爾族和裕固族的共同文化遺產,也是研究裕固族佛教的重要文獻。眾所周知,此經抄寫之時新疆維吾爾族已信仰了伊斯蘭教,故此抄本當與裕固族密切相關,說明直到清代裕固族至少在宗教界還使用回鶻文。但目前的研究中對此類回鶻文佛教文獻的發掘、整理、研究工作還不夠。還應重視藏文的利用。明清以降,隨著藏傳佛教在裕固族中迅速傳播開來,藏文遂成為裕固族僧人和官方文書中常使用的文字,同時由于民族交往的不斷加深,甘、青地區許多藏文典籍中對裕固族及其宗教信仰都有大量記載。但限于語言文字的障礙,長期以來學術界對這些資料利用和重視不夠。由洛布丹、賀敬農整理,蘇得華翻譯的《塵封花朵》一文,翻譯、整理了《安多政教史》、《如意寶樹史》、《土觀羅桑卻吉尼瑪傳》、《松巴堪布自傳》等藏文典籍中大量關于肅南裕固族和藏族的歷史、宗教方面的記載,是裕固族宗教研究中不可多得的資料,為不能直接查閱藏文原典的研究者利用這些資料提供了方便。

第三,摩尼教研究成果較少。裕固族在歷史上曾經信仰過摩尼教,它對裕固族宗教信仰、經濟生活發展等曾有過直接影響。目前國內回鶻摩尼教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這些研究中將摩尼教與裕固族聯系起來進行研究的成果有:鐘進文《甘州回鶻和摩尼教的關系》(《西北史地》,1992.1)一文,論述了甘州回鶻和摩尼教的關系,認為西遷后的各方回鶻部落仍然和摩尼教保持密切關系,并分析了西遷后甘州回鶻并未放棄摩尼教而改信佛教的原因。他還指出,不能因為裕固族現代社會中沒有發現摩尼教文化遺跡,就認為摩尼教在裕固族先民——回鶻人中只是曇花一現,應該把摩尼教放在應有的地位。賀衛光《肅南地區的摩尼教和佛教文化》一文簡要介紹了摩尼教在裕固族先民中早期傳播以及甘州回鶻時期摩尼教的發展情況。但總體而言,由于時間久遠、資料缺乏以及裕固族文化中摩尼教文化遺留少等各種原因,裕固族宗教研究中有關摩尼教研究相對薄弱,成果較少。因此,這也是今后裕固族研究中需要加強的課題。

(責任編輯李林)

猜你喜歡
裕固族藏傳佛教信仰
信仰
漫畫
茶內無鹽水一般
藏傳佛教金銅造像的流光之美
清宮信仰與盛京宮殿
青海404名藏傳佛教僧人參加學銜考試
淺析元朝統治下的吐蕃地區佛教文學
快樂民族行
裕固族習慣法司法運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