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社會”視域中的宗教變遷

2010-12-22 02:49
世界宗教文化 2010年6期
關鍵詞:世俗化社會學變遷

張 強

內容提要:隨著全球社會的興起,宗教社會學研究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全球社會背景下的宗教變遷表現出“世界化”與“本土化”的互動、“現代化”與“傳統化”的交融、“世俗化”與“神圣化”的嬗變等錯綜復雜的形態。而對全球宗教變遷的有效探討和反思,有利于宗教社會學確立問題意識,獲得新的發展。

關鍵詞:全球社會宗教變遷宗教社會學

作者簡介:張強,南京大學宗教學系博士生,南京政治學院理論一系講師。

宗教社會學的現代轉換,始終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建構“一個可以統攝、涵蓋所有研究進路的理論框架”?究其原因在于,長期以來,宗教社會學研究缺乏必要的問題意識,沒有提出與當代社會發展和宗教現實相適應的“大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拘泥于靜態的、有形的宗教,比較看重宗教組織的社會功能,僅僅依靠研究進路的拓展進行大量經驗式的量化研究,借以維持一種表面的繁榮。正因如此,貝格爾(Peter Berger)不無憂慮地認為當前的宗教社會學研究在方法論上已陷入“對量化的迷戀”,“越來越走向狹隘”。在貝格爾看來,宗教社會學既要從整體上論述宗教的本質、功能及其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又必須關注宗教的歷史演變過程,而后者恰恰是相對薄弱的環節。從這個意義上看,適時展開對于“宗教變遷”問題的探討,不僅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更帶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本文力求使用社會學方法和研究工具來評估全球化時代的世界宗教狀況,把全球看成一個整體的“大社會”,將宗教變遷作為“全球社會”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加以考察,目的在于使宗教社會學研究達到一種比較適合于我們當前經驗的境地,并以此響應諸多學者關于“宗教研究應再度回到社會學中心”的倡議。

一、全球社會:宗教社會學研究的嶄新邏輯起點

宗教社會學“是在關于宗教實踐的社會性質與社會作用的這樣的社會學問題取代了關于宗教教義的真理性這樣的哲學問題之后,才成為可能的”。經歷百余年發展,這門興起于歐洲、繁盛于美國的學科已成為宗教學研究領域內的“顯學”。一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對宗教社會學視野內各種話題和現象的分析,幾乎無一例外地涉及宗教與人類社會其他方面的關系、宗教研究與其他學科和子學科聚焦點之間的關系,以及宗教領域變化的基礎和衍生的結果。換言之,宗教社會學應當是展現宗教與社會之間“親密關系”的最佳場所。對于宗教變遷而言,社會發展既是動因,亦為后果。畢竟,“宗教與社會在功能上相互依存的跡象,沒有比當宗教的社會背景發生變化時,宗教所經歷的變化更顯而易見了?!?/p>

當前,西方社會學界悄然興起了“全球社會學”的研究,對各種全球性現象的探討和解讀層出不窮。同時,宗教并非某個國家或地區的特有現象,而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信仰樣式和文化形態。因此,對于宗教的科學研究,特別是宗教社會學,如果缺少了全球視野和歷史眼光,恐將難以成立;而當前任何有關宗教變遷的精確分析,都離不開對于“全球社會”的有效界說。簡單地說,“全球社會”就是全球化條件下的世界社會。從其所具備的種種“現代”特征來看,這種社會“是從它自身的結構和內部的動力出發放眼全球的,而且是(只)作為‘世界社會去理解?!澜缇痛硕允撬械?,所有那些社會的事件,這些事件被溝通觀察著,又通過溝通成為主題?!比缃?,“全球社會”已經發展成為涉及眾多學術領域的研究思路,為不同課題的反思提供嶄新的視角。

從現實的角度看,世界各國除了要解決各自獨特的問題外,還必須攜手共同面對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問題。正因為如此,“無論這種世界社會是已然實現的或是將會實現的,對于社會理論來說,全球性的社會都是一個關鍵問題?!睂嶋H上,人文和社會科學的許多研究者已經明確表示認同這樣的觀點,即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實際上難以控制的世界體系,我們就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文化層面來說,全球社會并不意味著形成一種單一的、同一的世界文化,而是不同質的文化之間經相互傳播、彼此融合形成豐富生動、多元并存的全球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宗教無疑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探討宗教變遷的社會背景和動因,向來都是宗教社會學研究的題中應有之意。全球社會的出現,標志著人類社會必將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社會領域將不斷擴展,社會制度需要盡量涵蓋不斷異質化的人類群體,宗教也會在政治、經濟、文化轉型的交互作用中發生復雜而又深刻的變遷。將對宗教變遷的關注和對全球社會的關注匯合在一起,主要基于兩點原因:一是在某種意義上,宗教曾經是而且目前仍然是影響全球和平發展的重要因素;二是探討任何與宗教有關的問題,都“需要某種明確的全球性聚焦點——一個對準作為整體的世界的聚焦點”。因此,如果說宗教社會學發展面臨的首要任務是確立“大問題”的話,那么應該優先考慮全球社會視閾中的宗教變遷問題。這正是本文視“全球社會”為宗教社會學研究嶄新邏輯起點的目的所在。

二、

“全球社會”背景下宗教變遷的復雜形態

社會學的研究表明,社會并不僅是一種單純的社會結構,同時也是一個關于各種社會過程的綜合體。社會中的各種關系、價值、目標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只是相對穩定的,變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因此,“任何一種適當的社會理論必定是變化的理論,而不僅僅是一種關于自我調節過程的理論。換言之,它必定是關于一個社會如何演變成為或未成為各種不同的形式的理論,而不僅僅是它們如何起作用的理論?!?/p>

宗教變遷在人類歷史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表現。全球社會背景下,人類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已不可避免地逾越國家、民族的界限擴展到全球范圍,尤其當特定的地域界限不再與特定的民族相聯系,或當群體間紛爭關涉的是文化精神而非現實利益時,宗教變遷便不直接與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相關,而卷入基本價值信念之間的沖突紛爭,并以異常復雜的形態表現出來。

(一)“世界化”與“本土化”的互動

作為跨地域的文化系統,宗教往往通過不斷地“世界化”來彰顯其普世性特征,而全球社會無疑大大推動了宗教的世界化進程。漸趨便利的交通和日益發達的通訊不但模糊了各大宗教傳統之間的固有界線,深刻改變了世界宗教生態的總體面貌,而且增進了宗教間的溝通和交流,促成了相互理解和信任??傮w上看,各主要宗教都已基本從地方信仰體系演變成世界性宗教組織,并通過世界范圍內的長期傳播,不斷實現調整和轉型。

全球社會條件下的宗教世界化必然意味著在異質文化體系間的擴展和蔓延,所導致的不同宗教傳統之間的相遇,總會引起某種轉變的過程?!捌鹣?,分化會在社會圈子和宗教傳統內部發生:接觸具有不同特征的其他群體和宗教,會加強和凸顯不同社會群體間原先未被注意到的一些差異或共同屬性?!比绾螌Υ@些差異或共性,就成為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一般來說,不同的民族、國家會根據實際做出自己的選擇。一些國家“似乎已完全采用了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并試圖在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之間創造出一種新的綜合性文化,而包括中東國家在內的一些其他國家卻建立起了與西方世俗的、消費主義文化完全不同的宗教信仰?!绷硪环矫?,當某種宗教在征服勢力的伴隨之下跨越文化

邊界,而將其傳統引介到或者說強加給其他地域居民的世界觀和生活方式體系之中時,不僅促成當地原有的文化體系發生轉變,就連自身也會經歷特定的變遷。即使那些依然保持著較多部落宗教和民族特征的宗教傳統(例如猶太教及伊斯蘭教),在其與眾多本土宗教傳統的遭遇和相互影響過程中,也已發生了顯著改變,其宗教信條和實踐活動變得更加多樣化,更能容忍差異。

從宗教變遷的宏觀視角來看,由于總會不斷突破舊的邊界,開拓新的疆域,并與該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因此無法將宗教的“世界化”與“本土化”完全割裂開來。如果僅僅強調宗教的世界化,很容易忽略“世界”其實是相對于一個個異質的“地域”而言的,絕對獨立于“地域”的世界化最終只能走向空洞,難以展現具體落實在特定時空的、由時空差異所約束的宗教變遷事實。

羅伯森(Roland Robertson)認為,全球性和地域性并不是此消彼長或完全對立的,“全球化”的準確表述應為“全球地域化”?!叭虻赜蚧侨蚧囊环N自我限制,它指出全球化過程應該是一個地域——全球——地域的全程發展?!庇纱丝梢酝茢?,宗教的“普世性”與“個殊性”之間并非完全割裂,獨特的宗教往往因帶有某種普世性而易被他者所接受,即為宗教的“世界化”;普世的宗教必須憑借不同地域的特有形式而呈現出來,即為宗教的“本土化”?!笆澜缁迸c“本土化”的互動,構成全球社會背景下宗教變遷的基本樣貌。而在那些已經世界化的宗教體系中,最悠久的傳統元素依然發揮著深層次的作用,其象征符號和創世傳說,歷經數世紀的傳遞仍然保持著連貫性,促使人們反思宗教當中“現代”與“傳統”的關系。

(二)“現代化”與“傳統化”的交融

作為文化傳統的內核,宗教在界定和影響社會規范、價值觀念和生活意義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人類的集體生活提供豐富的倫理道德資源,是塑造人類相互協作或沖突的文化根基的重要機制。宗教的現代化其實就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化過程中宗教經歷的種種變遷;而宗教的傳統化,即為宗教對其發展所依仗的歷史背景、社會條件及文化淵源等因素的重新確定和認同。

通常而言,傳統是“為一個社會所接受并形成其文化的現存的社會習俗、制度、信仰方式和行為準則。每個人至少從屬于一個傳統,并通過對他的傳統所指示的東西的效仿或反抗而成長。傳統是從前代繼承下來的并可能以一種改變了的形式傳到后代。它們體現了一種民族、文化或宗教的凝聚力和連續性?!倍鴤鹘y之所以與人類的生存態度和生存方式息息相關,就在于傳統能夠充當“某種秩序正當性的基礎”,即“通過界定行為的目的、標準,甚至其手段,成為有意義行為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傳統總是與一定的社會關系相聯系,所有與傳統相關聯的領域,都會隨著某種新的社會關系的確立而被重新定位。因此,傳統在時間維度上更多地表現為“重復”。正是這種“重復”將傳統與現代聯系在一起。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現代與傳統之間有著比“對立”、“對抗”更為復雜的關系。人們在理解“現代”的時候,往往以“傳統”為背景或參照。同時,研究者也習慣用“現代”來詮釋“傳統”,以至于傳統本身都成為現代性的創造物。只不過,對于宗教——這一最具傳統氣質的社會文化現象來說,現代化論題顯得尤其沉重和吊詭。相對于“現代”,“傳統”最顯著的特征是它的儀式和重復性。在宗教主導的傳統社會,人們趨向于高度忠于共同體而不是個體。宗教總是以某種組織化的面目出現,具有很強的集體性?!俺降淖诮逃^使所有的人都成了我們的兄弟姐妹,抹掉了因自然、氣候、地理和偶然的歷史事件形成的不同人類群體的區別。憑借著這種深邃的洞察力,許多宗教的理想主義者都超越了國家、種族和階級的差別?!痹谶@種情況下,個人可以甚至是必須遵守宗教傳統和習慣勢力,但傳統卻不以個人的行為習慣作為衡量的標準。然而,現代化變遷使宗教成為私人的信仰。由于自主感是“現代社會中典型個人的特征”,因此宗教認同基本上轉化為一種個體現象,這可能是現代社會最具革命性的品質。在這種體制之下,宗教分化為公共領域的修飾和私人領域的德行。而私人化的宗教事實上反映的是個人或核心家庭的“選擇”或者“偏好”問題,缺乏共同的、有約束力的性質?;趥鹘y宗教的神圣世界已經四分五裂,建構終極意義系統的重任只能由個人承擔?!吧袷ナ澜绲膫鞑ゼ炔煌ㄟ^宗教制度的專門化領域,也不通過其他基本公共制度?!沟米诮淘诮裉旎旧铣闪恕饺祟I域的現象?!诮讨黝}源自‘私人領域的體驗。它們主要依賴于感情和情緒,并且是很不穩定的,這使得要清楚表述它們很困難?!闭窃谶@個意義上,就宗教變遷而言,“現代化”與“傳統化”這一復雜關系的背后實際上暗含著“個體性”和“集體性”的糾結。

宗教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并非一成不變,經歷了從最初的建構到強化,再到逐步衰落的變遷過程。當現代性殺死上帝、驅除巫魅之時,世界迎來了“后宗教時代”,宗教的影響程度不同地減弱了。但宗教起碼仍能起到間接的作用,在某些領域甚至發揮直接的影響。全球社會中“絕大部分的人類的生活都經過由古老傳統所形成的思想和想像的途徑而形成”??梢哉f,這也反映了宗教領域“世俗化”與“神圣化”之間對立并存的復雜關系。

(三)“世俗化”與“神圣化”的嬗變

盡管面臨種種質疑和非難,

“世俗化”卻仍然是宗教社會學研究中最為經典的論題之一,以至于有學者不禁感慨,“很難有一個議題能像世俗化這樣,既是公認的老生常談,卻又能不斷地激起人們的熱情?!睂τ谧诮躺鐣W而言,世俗化及其相關理論自有其獨特的貢獻,不僅在于提供了一種分析宗教現象的立場和方法,更在于集中反映了人們對于現代性與宗教變遷之間動態關系的持續關注與追問,只是以往的研究過于草率和簡單罷了。有鑒于此,為了更好地認識現代宗教的發展、設想宗教的未來,仍有必要關注全球社會宗教變遷的種種世俗化表現。

必須承認,世俗化一直是宗教變遷的主要方向之一。宗教的發展史某種程度上可以濃縮為世俗化的歷史,世俗化能夠清晰地展現出人類宗教信仰進步的過程。貝格爾認為,世俗化使宗教“擺脫了神圣者的三個最古老和最有力量的伴隨物——神秘、奇跡和魔力”。即世俗化意味著要有一個“祛魅”的過程,也就是在現代化的直接推動下,原先籠罩在經濟、政治乃至文化等諸多社會領域之上的“神圣帷幕”被撕扯得支離破碎。宗教對世俗世界的合理化論證或者被完全取消,或者作為缺乏社會實在性的修辭上的裝飾而被保留下來。最終,世俗化促成了宗教市場的出現,宗教機構成了交易所,宗教傳統變成了消費商品。宗教被迫屈從于世俗社會的競爭法則,大量宗教活動逐漸被市場經濟的邏輯所支配。而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和貝拉(Robert Bellah)則提出,應將世俗化看作現代工業社會日益增加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的一部分,為我們看待全球社會中的宗教變遷提供了有益的視角。他們都將世俗化視為宗教從公共事務變成個人私事的過程,即宗教逐漸被邊緣化,而且這樣的過程還在持續進行中。但是,世俗化并不必然導致宗教重要性的下降和對個人世界觀及社會行為影響力的降

低。畢竟,世界觀的多種可選擇性和文化多樣性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代表了社會的進步。另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與“世俗化”相伴而行的還有宗教的“神圣化”。

宗教社會學研究通常將“神圣化”視為“世俗化”的限制或反動,也是宗教系統內部針對“世俗化”的一種“自動糾錯”機制,并稱之為“附魅”。但也有很多學者對此不以為然,因為宗教變遷歸根結底是一種不斷朝向未來的自我超越。世俗化不僅是對于“神圣”的一種反叛,更意味著不斷地自我否定和自我斷裂。如果世俗化要克服的是傳統的神圣,那么用來制約甚至是否定世俗化的“神圣化”應具有怎樣的特質呢?在傳統社會中,“神圣性”是社會生活的普遍特征而非僅局限在宗教系統之內?!盁o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教都是一個無所不包的概念,‘神圣性浸透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戰爭行為、社會組織和政治運作,到日常生活法規、禮儀風俗乃至坐臥起居等等,無不具有或被賦予某種‘宗教的意義?!边@樣看來,宗教的再度“神圣化”無須重新創造,只要回歸傳統即可。近年來,世界范圍內新宗教的蓬勃發展,以及原教旨主義和種族一民族運動的興起及帶有明顯宗教認同的新型國外散居者的成形,清楚地顯示了這一點??梢哉f,全球社會的宗教維度發生了意義深遠的復興和重建,既超越了古典的現代性文化和政治方案圖景,也超越了現代民族國家的經典世俗化模型。而這一切都必須在宗教變遷這一主題之下才能得到準確的理解?!笆浪谆币埠?,“神圣化”也罷,都是宗教變遷過程中展現出的種種表象和影響而已。倘若沒有針對宗教變遷的有效闡釋,兩者之間復雜交錯的關系或將成為永遠無法破解的謎題。

總體上看,世界化、現代化和世俗化都可能會改變宗教,但并不必然會損害宗教的影響,反而還會以本土化、傳統化及神圣化的方式來強化宗教的重要性。全球社會背景下的宗教變遷正是通過如此復雜的形態表現出來,并深刻影響宗教社會學今后的發展。

三、全球宗教變遷與宗教社會學的發展

宗教社會學以宗教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為研究對象,學者們普遍熱衷于通過探究宗教和其他社會系統的關系來揭示宗教的社會功能,往往忽視問題的另一面,即宗教在特定社會中的變遷和衍進。而后者恰恰是宗教社會學研究最需要解答的時代課題。因為,宗教歷來都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種與特定的時代相聯系,具有多種表現形態和豐富內涵的社會性的精神現象和文化系統。

在宗教學所有的分支學科當中,宗教社會學被公認與時代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當前,人類社會已經進人重大轉折時期。人類自身已經建起了一個統一的世界構架,人與人通過經濟、政治、軍事等因素以及各種媒介聯結在一起。但“我們還既沒有發展一種與當前這種構架相匹配的文化體系,也未發展人們對它真正熟悉的社會化過程?!倍诮淌且环N社會的建構,并且宗教始終是社會中的一個動態的發展力量,不論什么時候它都會提供不同于眼下的、關于未來的暗示。因此,對于全面理解社會變遷來說,宗教無疑是一個關鍵性因素。在這個意義上講,宗教社會學應該勇于擔當起重任,為全球社會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

從宗教社會學自身建設的角度看,百年的金字招牌早已銹跡斑斑,需要重新整飭,使其煥發新的活力??茖W研究宗教意味著對宗教的“超然態度”及“興趣”,全球宗教變遷不同程度地導致宗教與人類社會生活的關系發生改變?!白诮桃环矫鎻娜祟惿畹闹苯雨P聯中退出,另一方面宗教從普遍、廣泛的層面上,重新表現其與人類生活的不可分割。前一種改變,使得宗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客觀化為學術研究的對象。后一種改變,則使得宗教的學術性研究,可以通過宗教不同表現形態的比較,而重新界定宗教與人的關系或宗教作為人的信念的意義?!蓖ㄟ^對全球社會視域中宗教變遷問題的有效探討和反思,宗教社會學研究不僅能夠實現“把宗教的社會學和政治學重新置于社會科學的主流當中”的目標,而且有助于尋回久違的“大問題”意識,獲得新的更大的發展。

(責任編輯鄭筱筠)

猜你喜歡
世俗化社會學變遷
王碩小說的消費主義特征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會學專業“社會學概論”教學改革研究
數字解讀 DIY世界的精彩變遷
意外遇見社會學
回鄉之旅:講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變遷
變遷
論高科技時代的佛教
論佛教的與時俱進
藝術鑒賞話雕塑
意外遇見社會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