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政府財政政策對開拓農村消費市場的影響

2011-09-22 05:39孫建文
當代經濟管理科學 2011年2期
關鍵詞:財政政策政策

孫建文

摘要:當今我國農村居民家庭消費與城鎮家庭相比差距較大,本文對“家電下鄉”政策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績效進行了實證分析,以探討建立刺激農村消費的財政政策長效機制的緊迫性。

關鍵詞:財政政策;“家電下鄉”政策;“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村消費市場

近年來,國際經濟環境不斷惡化,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世界貿易額下降12%,創下自1945年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為了保持國民經濟繼續平穩較快增長,從1998年開始,中國政府在拉動內需和消費上采取了強有力的刺激措施,但農村市場發展仍然滯后。2008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0.85萬億元,農村地區(縣及縣以下)僅為34753億元,占全國總人口54.32%的農村居民僅消費了32.03%的社會商品,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總額的比重過低,龐大的農民消費群體與相對較少的市場份額形成鮮明的反差,目前農村消費市場難以與城市消費市場和諧發展。

2008年12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搞活流通,健全農村流通網絡是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切入點。政府先后出臺了有目的刺激農村消費的政策,包括“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這對于開拓農村消費市場,促進城鄉消費市場統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家電下鄉”政策的績效分析

2007年12月1日開始,山東、河南、四川三省成為首批“家電下鄉”政策試點地區,在規定時間內農民購買包括彩電、冰箱(含冰柜)和手機三種補貼類家電產品,可得到產品售價13%的財政資金直接補貼。

以試點地區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耐用消費品擁有量2006年和2008年狀況比較,每百戶平均彩電擁有量,2008年比2006年增加,全國平均水平增加9.79臺,河南增加11.29臺,山東增加8.26臺,山東增幅較小,是由于其彩電擁有量趨于飽和,四川增加10.33臺;每百戶平均手機擁有量,2008年比2006年增加,全國平均水平增加34.08部,河南增加40.35部,山東增加60.57部,四川增加35.38部;每百戶平均冰箱擁有量,2008年比2006年增加,全國平均水平增加7.71臺,河南增加11.57臺,山東增加13.05臺,四川增加14.47臺。

從表1、表2和表3可以看出,試點省份農村居民家庭補貼類家電產品擁有量大幅增加,明顯大于全國平均水平。實際數據說明,“家電下鄉”政策已逐漸得到農民認可,帶來了家電熱,拉動了農村耐用品消費市場?!凹译娤锣l”政策是當前經濟形勢下我國擴大內需一項重要舉措,也是財政政策工具及運作機制的一項創新。

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績效分析

2005年中國政府正式啟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目標是從2005年起,力爭用三年時間,形成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干,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消費經營網絡,在全國農村鄉村兩級建立和培育出25萬家具有現代水平的超市型“農家店”。逐步縮小城鄉消費差距,解決農民消費不安全、不方便及不實惠的問題,財政部配套撥付“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項目補貼資金。截至2009年底,農家店已達41.6萬家,配送中心1467個,覆蓋全國85%的縣、75%的鄉鎮與50%的行政村。

截至2008年底,河南省累計建成合格農家店32546萬家,居全國第一位?!叭f村千鄉市場工程”顯著拉動了農村消費增長,確鑿數據表明,從2006年開始河南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增長速度超過了同期城鎮居民消費增速(見表4);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其他財政支農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城鄉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增幅差距逐步縮小,2005年河南省城鄉市場消費品零售額的增幅差距為4.89個百分點,2008年城鄉市場增幅差距縮小到1.11個百分點(見表5)。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為農村所需的生活用品順利進入農村市場開辟了“綠色通道”,改善了農村消費環境,提高了農民消費質量,將現代經營方式和理念引入到農村。隨著農村居民保健意識的逐漸加強,其市場參與力、依賴力和選擇力不斷提高,對食物消費需求由溫飽轉向吃好,食品飲料煙酒類等也逐漸成為農村市場新寵,農村居民對生活必需品數量的擴張有相當的影響。隨著“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全面展開和深入,農村消費市場容量會大幅增加,將最終內生經濟的增長。

三、城鄉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比較

城鎮居民以家電為代表的第二次消費升級已經基本完成,開始了以汽車、住房、通訊產品為代表的第三次消費升級,而農村居民正開始進行以彩電、電冰箱、洗衣機為代表的第二次消費升級。農村居民如果不能順利填充城鎮居民第二次消費升級過程中形成的消費空間,企業生產能力會相對過剩。

近年來,農村居民收入不斷增加,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5153.00元,潛在購買力已經提升到一定水平,具有了購置高檔耐用消費品的能力。通過城鄉比較(見表6),農民家庭家用電器低保有量以及增長速度超過城鎮家庭,都說明了農村巨大的家電潛在需求。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村居民消費還相對落后,但其消費欲望強烈,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因而擴大內需,開拓農村消費市場的財政政策是積極有效的。

農村居民家庭彩電和手機普及率較高,但冰箱和洗衣機普及率只有50%和30%左右,市場潛力巨大,“家電下鄉”的重點應放在冰箱、洗衣機等產品上,盡快提高這類傳統耐用消費品的普及程度。

四、結論和建議

(一)以上分析說明,繼續為拓展農村市場創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建立相應的刺激消費的財政政策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方面的中長期作用;加快供銷合作社體制創新,充分發揮其在網點、資金技術與農村聯系密切等優勢;支持大型流通企業跨區域兼并重組,大力發展農村連鎖經營,促進現代物流向農村延伸,使我國農村流通體系能夠融入到城市流通體系中,降低工業品下鄉成本,努力增加農村市場工業品有效供給,消除城鄉消費斷層。

(二)深入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加強對農家店的后續支持,在固定資產投資立項、稅收、用地、用水、用電等方面一律給予政策傾斜,引入現代流通業態;要把擴大農村居民消費需求與農村流通體系建設、小城鎮建設,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有機結合起來。

(三)繼續穩步實施“家電下鄉”政策,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簡化補貼程序,加大補貼力度;規范“家電下鄉”市場,營造價格合理、質量可靠、售后服務綠色通道和農民信賴的惠農工程,“家電下鄉”的重點應放在冰箱、洗衣機等千元級耐用消費品上。

(四)農村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拉動農民耐用品消費的重要條件,扭轉財政支出的城市偏向,我國城市流通資源是農村的3.24倍,政府要采取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包括水電、交通通訊和電視信號接轉等。

(五)盡快改變城鄉二元社會保障制度非均衡發展的態勢,據統計,占我國人口較大比重的農村居民家庭的社會保障,僅占全國保障費的11%。在農村實施更加積極的社會保障政策,降低農村居民的不確定預期,提高消費信心,釋放農村居民的有效需求。

參考文獻:

[1]趙榮: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與思考[J].《農業展望》,2009(4)。

[2]郝愛民:農村流通體系建設對農民消費的影響[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10(5)。

[3]財政部:全國推廣家電下鄉政策解答[EB/OL].http://www.kinwai.com.cn.2009年4月18日。

猜你喜歡
財政政策政策
“三提高”“兩保障”: “雙減”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國出臺三孩政策
青島政策通平臺一期上線
股指沖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央行不能逃避責任
基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分析經濟增長的動因
蕭條經濟學、惡性通貨膨脹和赤字研究
中國人口政策及數量變遷
正確理解財政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