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源枯竭型城市農業循環經濟的思考

2012-03-29 06:56葛峰
當代經濟(下半月) 2012年2期
關鍵詞:阜新秸稈農業

【摘要】 文闡述了農業循環經濟的內涵與原則,以遼寧阜新為例,分析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必要性,總結了阜新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并提出了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保障措施,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提供了經驗借鑒。

【關鍵詞】 資源枯竭型城市農業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

阜新是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故有“煤電之城”、“共和國的發電機”的美譽。然而,隨著煤炭資源的日趨枯竭,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帶來的經濟與環境發展問題也日益突出?!叭珖谝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農業部首批循環農業示范市”,阜新被賦予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結合經濟轉型,阜新將建設循環型工業、循環型農業、循環型第三產業和循環型社會確定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實踐證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資源型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農業循環經濟的內涵與原則

1、農業循環經濟的內涵。農業循環經濟是以循環經濟理論為指導,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以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為途徑,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為特征,按照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組織農業經濟活動,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農業循環經濟的原則。農業循環經濟的“3R”原則,即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的行為原則。減量化原則——農業生產過程中減少投入量和廢棄物排放量。主要形式是“九節一減”,即節地、節水、節種、節肥、節藥、節電、節油、節柴、節糧與減人。再利用原則——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對各類農產品及其副產品、有機廢棄物進行系列開發、反復加工、深度加工,不斷增值,延伸產業鏈。再循環原則——農業廢棄物實現肥料化、能源化、飼料化、無害化、資源化、生態化循環利用,重新變成可利用的資源。

二、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1、經濟轉型的需要。資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礦產資源開發進入衰退階段,其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70%以上的城市。隨著資源枯竭,資源產業萎縮。在這種情況下,要大力發展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的循環經濟,培育接續替代產業,進而破解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的難題。

2001年12月,阜新被國務院確立為全國第一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2007年11月6日,國家正式確定阜新為循環經濟試點市。同年,農業部確立阜新為首批循環農業示范市。阜新地區人均耕地5.6畝,農村人均耕地超過6畝,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為遼寧省人均耕地之首,是遼寧乃至東北重要的糧食和畜牧業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業是阜新經濟轉型中打造的三大產業基地之一。阜新農產品加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由轉型前12.7%上升到27.3%,成為繼煤、電之后的重要接續產業。在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過程中,需要以龍頭企業與農業園區為載體,堅持農業循環經濟的再利用原則,實現農產品、畜禽產品、林產品深加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由此可見,農業循環經濟是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需要,同時也為其發展帶來了契機。

2、保護生態的需要。目前,農業發展中除了受到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等資源瓶頸的制約,還面臨著一系列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化肥、農藥、農膜過多使用,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滯后,造成土壤質量下降,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白色污染”等。因此,要發展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為特征的農業循環經濟,減輕農業污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阜新是內蒙古高原和遼河平原的中間過渡帶,屬于遼寧西北部的低山丘陵區。地處亞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屬于資源性缺水城市,水資源相對短缺,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態退化。阜新農業生產過程中也同樣存在著長期濫施和偏施農藥化肥、地膜回收不力、用水浪費所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解決上述問題需要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堅持“九節一減”的減量化原則,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節水農業,增施有機肥、控制化肥用量、優化肥料結構,減少高毒農藥使用量和薄膜殘留量。由此可見,農業循環經濟是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需要,同時也為其發展提出了要求。

3、改善民生的需要。民生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和根本,“三農”問題是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阜新總人口19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8萬人,百萬農民致富增收是關系民生、“三農”問題的大事。阜新已建立起以農作物秸稈、林產品、農產品、畜產品為資源的四大循環經濟體系。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等10多個循環經濟鏈條運行良好,帶來可觀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通過種養大戶、龍頭企業、農業園區等農業循環經濟載體的培植,“四位一體”生態戶的推廣,“彰武五峰模式”的典型帶動,在安置農村勞力、帶動農戶致富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由此可見,農業循環經濟是改善民生的需要,同時也為其發展提出了目標。

三、阜新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實踐

2001年被確定為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以來,阜新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2001年的22.1億元增長到2009年的134.4億元。其中,農業(小農業)比重由2001年的44.6%下降到2009年的40.0%,林業比重由2001年的3.9%上升到2009年的8.3%,畜牧業比重始終位居首位。2007年阜新被確定為全國循環農業示范市以來,在農業循環經濟的實踐中不斷涌現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模式。

1、“四位一體”生態模式?!八奈灰惑w”,是遼寧省首創的以沼氣為紐帶的能源生態綜合工程。該工程將沼氣池、畜(禽)舍、廁所和日光溫室有機組合,實現產氣、積肥同步,種植、養殖并舉,取得能流、物流和社會諸方面的綜合效益?!八奈灰惑w”以其投資少、風險小、效益高,農產品無污染、無公害,節水、節能等特點,在遼寧農村發揮了重大作用。

隨著阜新市豬、牛、羊、禽等畜牧業的發展,阜新通過發動農戶建“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戶的辦法,使畜禽糞便得到處理,減少糞便對環境的污染,使農戶用上清潔的能源。阜新市“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戶從1990年開始,2009年全市累計建設生態模式戶4.5萬戶,年綜合處理畜禽糞便約72萬噸,年產沼氣900萬立方米,年增收節支超億元,被評為遼寧省農村能源建設先進市。

2、秸稈綜合利用模式。阜新糧食年產量15億公斤左右,其中70%以上為玉米,年產各類農作物秸稈20億公斤。2009年,阜新市農作物秸稈青(黃)貯6.5萬窖,秸稈氣化站6處,大中型沼氣池45座,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40%以上。通過以下方式實現了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一是農作物秸稈通過青(黃)貯、氨化飼料化,發展草食畜牧業;二是利用農作物秸稈生產食用菌;三是農業機械粉碎后直接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四是農作物秸稈通過氣化爐裂解產生可燃氣體供給農戶。

3、種養加復合模式。阜新市彰武縣五峰鎮,根據當地的土壤、氣候特點和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的條件與經驗,創造出一個適于半干旱地區農業發展的“五峰模式”。一是五峰鎮擴大甜玉米種植面積,為遼寧金禾實業有限公司的保鮮玉米深加工項目提供原料,打造了甜玉米種植—保鮮玉米深加工產業鏈條;二是發展黃牛飼養,為福元公司屠宰、初加工肉牛提供牛源,為清河門皮革加工基地提供牛皮原料,打造了肉牛飼養—肉牛屠宰加工產業鏈條;三是實現農業和牧業之間的良性循環,打造了甜玉米種植—秸稈青貯—肉牛飼養產業鏈條;四是實現清潔生產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打造了養?!<S—沼氣—照明(燃料)、沼肥產業鏈條。

4、林下種養模式。阜新在加快林業生態建設同時,充分利用林地空間,實施了林下種養。由最初的林糧、林草等常規模式,逐漸開發出了林藥、林菌、林煙、林下養殖等20多個高效、高產和高附加值的發展模式。涌現出如阜蒙縣太平鄉林煙模式、王府鎮林瓜間種、海州區林菌間種、彰武縣林下養鵝等一批產業典型。2009年,阜新林下經濟開發實現產值8.5億元,農民增收由最初的200多元提高到630元。

5、農業園區模式。阜新經濟轉型以發展現代農業為突破口,以農業園區為載體,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較高科技含量和多層次的園區發展格局。以雙匯等加工企業為龍頭,建立養殖業、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發展鏈條;建成了沿101公路、阜沈公路、阜錦公路、阜錦高速公路布局的線狀園區帶,各類農業園區和小區達322個;建成了以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龍頭沿城市外環布局的環狀園區帶,經濟轉型農業園區達20個,設施農業小區達55個、各類種養棚舍達5400棟。阜新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被批準為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區及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同時,阜新與清華大學、中國農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建成了奶牛、雜糧、食用菌、蔬菜、林業等10個產業研發中心,引進推廣新品種112個、新技術18項。

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保障措施

農業循環經濟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必須要建立強有力的保障措施,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的長效發展。

1、加大宣傳,轉變觀念。無論是農業增效還是農民增收,農戶參與都是至關重要的。目前由于農戶農業循環經濟的觀念意識缺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因此要轉變農戶的思想觀念,強化農業循環經濟意識,引導和教育農民積極參與。根據農村的特點,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標語、宣傳車、村務公開欄、科技入戶、典型示范工程等途徑,開展多層次、多樣式的宣傳,將農業循環經濟新理念有效地應用于生產和生活之中,營造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

2、加強培訓,提高素質。農業循環經濟不同于以往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需要具備一定農業知識和技術的農民。然而,我國農業生產者文化素質不高。因此,需要“政府、市場、企業”多方協同,加大培訓投入,建立農民技能培訓網絡,引導農民參與培訓。發揮農業科研和技術推廣機構的作用,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使農戶得到科學用藥、合理施肥、保護性耕作、立體種植和間作套種、生態畜禽養殖、沼氣綜合開發利用、節地節水技術等應有的技術指導。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更好地適應農業循環經濟的需要。

3、確保多渠道資金投入。農業生產的特殊性與農民收入的波動性,農村信用環境欠佳,使得資金問題成為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瓶頸。因此,需要多層次、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政府財政、銀行信貸、社會資本投入力度。爭取國家、省級的農業投入,加大市(縣)本地財力的投入。推動政策性銀行(農發行)、商業銀行(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增加信貸投入,重點支持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畜牧養殖、生態建設。鼓勵非銀行金融機構、大型企業等投資主體參與農業循環經濟項目。

4、發揮政府管理與服務職能。政府應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應強化責任意識,把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納入地方基層政府的職責范圍之內,把資源和環境作為硬指標納入政績考核體系。應加強組織領導,進行規劃引導。阜新已率先成立了“農業循環經濟領導小組”,編制了《阜新市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管理辦法(暫行)》、《阜新市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阜新市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實施方案》。應采取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取向。對環境污染、農藥超標、化肥過度使用的可采取限制性政策,對節約資源、清潔生產、農業廢棄物資源化、沼氣工程的給予鼓勵性政策。

(注:本文為遼寧省社科基金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L09DJY077。)

【參考文獻】

[1] 葉堂林:農業循環經濟:模式與途徑[M].新華出版社,2006.

[2] 張庸萍、袁冬梅:論我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模式與對策[J].農業現代化究,2008(1).

[3] 李春紅: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及對策[J].山東農業科學,2010(2).

[4] 鄭學敏、付立新: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研究[J].經濟問題,2010(3).

[5] 葛峰、劉燕:遼西北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對策[J].遼寧經濟,2010(11).

猜你喜歡
阜新秸稈農業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秸稈計劃燒除 吉林打算這樣干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加強原創意識加大對地方文化的發掘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九臺區秸稈利用取得新成效
SONG OF SMOG AND FIRE
萬能秸稈
農業科學
李嵐清——阜新經濟轉型的設計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