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幾個理論問題

2012-03-29 06:56肖昊
當代經濟(下半月) 2012年2期
關鍵詞:支持系統機制質量

【摘要】 社會支持系統是指由若干社會支持要素以一定聯接方式構成的具有社會支持功能的有機整體。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是以提高教育發展質量和效果為目的,以教育發展為社會支持對象,以社會資源性支持和社會環境性支持為主要手段的社會支持系統,具有戰略時序性、國運關聯性和責任全民性。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運行的長效機制,是由教育改革的社會共商機制、教育發展的社會共謀機制、教育質量的社會共保機制和教育發展成就的社會共享機制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完善我國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必須堅持從時代要求和中國國情出發、政府引導與社會參與統一和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三個基本原則。

【關鍵詞】 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理論問題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今世界,促進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謀求本國競爭優勢的基本戰略。我國已經確立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落實這一戰略地位,需要構建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切實明確全社會共同承擔教育發展的責任,廣泛開展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行動,全面利用社會資源來支持教育發展。因此,本文對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有關理論問題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一、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內涵

從一般意義上講,社會支持系統是指由若干社會支持要素以一定聯接方式構成的具有社會支持功能的有機整體。它規定社會支持要素與要素之間、要素與系統之間、系統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社會支持主體、社會支持行為和社會支持對象是社會支持的三大要素。社會支持主體是一切參與社會支持行動或發生社會支持行為的社會組織和個人。社會組織包括正式社會組織和非正式社會組織。正式社會組織主要包括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非正式社會組織主要包括家庭、個人的社會關系網絡和無名小團體。以此為依據,社會支持系統可分為正式社會支持系統和非正式社會支持系統。社會支持行為是指具有社會支持功能的行為,在性質上有客觀性與主觀性之分,其中客觀性社會支持行為,如物質援助、幫扶行為等,是那些具有客觀真實性的社會支持行為;主觀性社會支持行為,如安撫、同情、尊重等,是以社會支持對象主體對此的感知為認定前提的社會支持行為,即是說,不為社會支持對象主體所感知的行為,不是主觀性社會支持行為。以此為依據,社會支持系統可分為客觀性社會支持系統和主觀性社會支持系統。社會支持行為在內容上有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制度、信息、技術和心理等等之分。以此為依據,社會支持系統可分為社會支持的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制度、信息、技術和心理等等系統。社會支持對象是指社會支持的對象化主體和客體。社會支持的對象化主體是一定的社會組織和個人,社會支持的對象化客體是一定的事物。

各社會支持要素之間的聯接,就是社會支持主體與社會支持行為之間的聯接,社會支持主體與社會支持對象之間的聯接,社會支持行為與社會支持對象之間的聯接,其中社會支持主體通過社會支持行為與社會支持對象相聯接。各社會支持要素之間的一定聯接方式是社會支持主體選擇一定社會支持行為對一定社會支持對象施加影響的方式,這種影響就是社會支持功能。各社會支持要素之間的聯接具有怎樣的社會支持功能,直接與社會支持行為的廣度、強度和深度相關,而社會支持行為又直接與各社會支持要素之間聯接方式相關,各社會支持要素之間的聯接方式不同,社會支持行為的廣度、強度和深度就會有所不同。

社會支持系統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社會支持系統是指包括政府直接作用于社會支持對象的社會支持行為在內的社會支持系統。狹義的社會支持系統是指不包括政府直接作用于社會支持對象的社會支持行為在內的社會支持系統。本文所討論的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屬于狹義的社會支持系統范疇。

教育發展的順利推進依賴社會支持。教育發展處在一個統一運行的社會系統之中。教育系統是社會的子系統,它以教育發展作為自己的生存和運行方式,就像社會系統以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自己的生存和運行方式以及物質以運動作為自己的存在方式一樣。系統論認為,任何系統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都具有整體性、關聯性,結構性、動態平衡性和時序性。作為系統的社會整體發展,只有獲得各個社會子系統及其發展的支持,才能順利推進;同樣,各個社會子系統的發展,只有獲得整個社會及其發展的支持同時獲得其他各個社會子系統及其發展的支持,才能順利推進。因此,教育發展,只有獲得社會支持,才能順利推進。

教育發展的質量和效果依賴與此相適應的社會支持系統。系統論認為,系統的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因此,把社會支持作為一個系統來對待,認識這一系統的各個特點和規律,利用這些特點和規律構建好、控制好和管理好這一系統,使它的存在與發展合乎教育發展的需要,實現社會支持的優化、整合,就能大大提高教育發展的質量和效果。

因此,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支持系統,即是以提高教育發展的質量和效果為目的,以教育發展為社會支持對象,以社會資源性支持和社會環境性支持為主要手段的社會支持系統。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與一般意義上的社會支持系統的共同點是:它們都包括社會支持主體、社會支持行為和社會支持對象三大社會支持要素,都以一定方式把各社會支持要素聯接起來,都是具有一定社會支持功能的有機整體。二者的聯系在于: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是一般社會支持系統的特殊的子系統,一般社會支持系統的特點和規律適用于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還有自身的特點和特殊規律。由于社會支持的對象是教育發展,而教育發展既涉及到人,也涉及到事物,因此,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既以教育中的教師和學生作為社會支持對象,又以教育中的事物作為社會支持對象。由于教育發展是一種實踐,而這種實踐既可以通過其他社會主體參與其中來獲得社會支持,也可以通過其他社會資源的利用來獲得社會支持。前者不適用于精神病人這類的社會支持,因為其他社會主體不可能通過參與精神病而去支持精神病人;后者適用于各種社會支持。因此,社會參與性支持和社會資源性支持是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所使用的主要手段。

二、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特點

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特點,既包括一般系統所具有的整體性、關聯性,結構性、動態平衡性和時序性,又包括一般社會支持系統所具有的社會性、無償性和選擇性,還具有自己特有的戰略時序性、國運關聯性和責任全民性。

1、戰略時序優先性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是對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所具有的戰略時序優先性的基本規定。教育為國家未來培養人才,教育是實現國家美好未來的根本手段。百年大計,作為國家未來長遠大計,就是國家戰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就是以教育為本的國家戰略;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就是把教育發展戰略放在國家戰略的優先時序上。教育為本,教育優先發展,就是國家的戰略時序。因此,合乎這一戰略時序要求的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不僅具有戰略意義,而且在社會支持系統戰略中處于優先的時序。

2、國運興衰關聯性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這是對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所具有的國運興衰關聯性的基本規定。國家要發展,民族要振興,人才是關鍵,教育是基礎。只有教育發達,才會人才濟濟;只有人才濟濟,才有國家昌盛,民族興旺。教育落后,人才不濟,則國家衰落,民族沉淪。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與教育息息相關。成功的教育,發達的教育,要靠提高教育發展的質量和效果來實現,而實現的手段之一就是構建好管理好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因此,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與國運興衰密切關聯。

3、振興責任全民性

教育振興,全民有責。這是對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所具有的振興責任全民性的基本規定。當今社會已進入科技知識廣泛運用于生產和生活的時代,教育是實現科技知識傳承和創新的根本手段。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進而獲取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科技知識,是每個人的生存之道、發展之道和成功之道。這個“道”既是每個人必須享有的權利,同時又是每個得“道”人必須承擔的責任。以得“道”之權利還擁“道”之責任,這才叫公平。教育振興,作為百年大計,作為國運興衰攸關的優先戰略,更是與每個人生存體面與否攸關,發展全面與否攸關,成功順利與否攸關,因而全民有責。全民承擔教育振興的責任,是通過全民對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來實現的,也就是通過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全民參與來實現的。因此,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具有振興責任的全民性。

三、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運行的長效機制

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運行的長效機制,就是保證教育改革有效推進,教育發展有效實現,教育質量有效提高,教育成果有效享有的機制。它是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運行規律的體現,是由以下幾種機制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

一是教育改革的社會共商機制。教育改革由社會力量共同來協商和支持的機制,本質上是教育改革的復雜性使然。教育改革比經濟改革更為復雜。如果說經濟改革的實質是使資源配置更為合理,而資源配置更為合理最終又歸結為使人對自然的改造更為有效、更為合理,那么,教育改革不僅在于使資源配置更為合理,而且在于使教育對社會的改造更為有效、更為合理,使教育對促進人的發展更為有效、更為合理,而社會發展的復雜程度,人的發展的復雜程度,比自然演變的復雜程度高得多??茖W界對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發展規律的認識深度,遠不及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認識深度。一個產品出了質量問題,可以回收、銷毀,一個人的教育出了質量問題,就不是可以通過回收、銷毀而能解決的問題。教育改革是極為復雜的改革,既要探索和遵循經濟規律,又要探索和遵循社會規律,還要探索和遵循人的發展規律。越復雜的改革,越需要群策群力,越需要社會各界貢獻智慧和力量。教育改革只有通過社會共商機制才能長效推進,因此,教育改革的社會共商機制,是實現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長效運行的重要機制。

二是教育發展的社會共謀機制。教育發展由社會力量共同來謀劃和支持的機制,本質上是教育的外部性使然。教育具有生產和消費上的正外部性,即教育的生產和消費對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外的社會、單位和成員能帶來好處而不必通過市場交換來實現。這種正外部性使得教育具有公益性。這種公益性所要求的教育資源配置和所形成的教育利益關系,是通過政府、社會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來調節的。政府的這種調節手段,就是政府的教育參與和教育財政;社會各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這種調節手段,就是它們的教育參與和教育捐資。只有通過這種調節,教育正外部性的成本才能得到補償,教育供求的社會均衡才有望實現,教育發展才有望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政府教育財政的力量是有限的,即使不考慮這種有限性,它也不能代替社會力量對此的調節,因此,教育發展只有通過社會共謀機制才能長效實現,教育發展的社會共謀機制,是實現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長效運行的重要機制。

三是教育質量的社會共保機制。教育質量由社會力量共同來保障和支持的機制,是教育質量的最終評價和最終保障使然。教育質量的保障,必須通過完善的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和評價活動來實現。這種制度不僅包括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而且包括開展由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的制度安排。教育質量最終歸結為人才質量,而人才質量只有在人才使用過程中才能得到評價和檢驗。社會用人單位對人才質量的評價最有發言權。教育質量的社會評價是教育質量的最終評價,教育質量的社會保障是教育質量的最終保障。只有依靠社會力量,通過社會各方面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的制度性活動,通過由此而形成的教育質量社會共保機制,教育質量才能長效得到保障。因此,教育質量的社會共保機制,是實現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長效運行的重要機制。

四是教育發展成就的社會共享機制。教育發展成就由社會共同來分享的機制,是教育發展社會支持責任與利益之間均衡使然。盡管教育的外部性要求社會承擔支持教育發展的責任,但是,教育的外部性往往難以成為社會支持教育發展的直接驅動力。學校為社會支持單位提供一些無償服務,如為他們提供學校網絡服務、圖書館服務、閑置的校舍服務、培訓服務等,是社會支持教育發展的直接的動力源泉,它使得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責任與利益之間直接達到了一定的均衡。這種均衡是通過教育發展成就的社會共享機制來實現的,是教育發展社會支持得以長效維持的必要條件。因此,教育發展成就社會共享機制,是實現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長效運行的重要機制。

四、構建我國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基本原則

構建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原則,是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特點和運行規律的具體體現。根據以上討論,構建我國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必須堅持以下三個基本原則。

一是從時代要求和中國國情出發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構建我國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要堅持這一活的靈魂,就必須堅持從時代要求和中國國情出發的原則。從教育發展的角度看,時代要求和中國國情,就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所指出的那樣,就是:“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日趨激烈。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都凸顯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钡?,“我國教育還不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這表明,構建我國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從時代要求和中國國情出發的原則,就是以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為基點,以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為根本目的的構建原則。堅持這一原則,要求充分調動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積極性,共同擔負起培育下一代和提高國民素質的責任,為青少年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發現和培養高技能人才、創新人才和拔尖人才創造良好環境,廣泛開展對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行動,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二是政府引導與社會參與統一的原則。政府引導和社會參與,分別是構建我國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主導型力量和自主性力量,沒有政府引導,構建我國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就缺乏主心骨、方向性和制度保障;沒有社會參與,構建我國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就會缺乏社會活力。在構建我國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過程中,把政府引導與社會參與統一起來,就是要通過政府對相關體制和政策的完善,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不斷擴大社會資源對教育的投入,擴大學校與社會的合作,引導社區和有關專業人士參與學校管理和監督,積極發揮行業協會、專業學會、基金會等各類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三是標本兼治和綜合治理的原則。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的觀念淡薄、主體多元化發展緩慢、行動缺乏廣度、深度和力度、結構不盡合理和功能發揮不夠充分等。這些問題需要通過構建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來解決。但是應該看到,我國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根本原因在于我國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構建還存在制度性障礙,其主要表現是:在構建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制度安排上,存在以行政部門為單位的條塊分割的問題,具有單一性和封閉性,使得構建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成為教育部一家的事,難以對其進行綜合治理;在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上缺乏制度保障;教育發展的社會支持責任和義務還沒有納入法治軌道。在構建我國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的過程中,要標本兼治和綜合治理,就是要在解決上述突出問題的同時,著力消除相關制度性障礙,切實形成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的長效機制,使我國教育發展社會支持系統成為促進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手段。

(注:本文作者系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N].人民日報,2010-07-29.

[2] 肖昊:高等學校運行機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3] 龍溪虎、巢傳宣:大學生求職期社會支持系統的構建[J].公共管理,2009(6).

[4] 李海靜:論構建和完善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J].考式周刊,2010(17).

[5] 李紅:論研究型教師競色轉變中社會支持系統的建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1).

猜你喜歡
支持系統機制質量
二年級下冊期末質量檢測(一)
最可靠的支持系統
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
最可靠的支持系統
誰是你的支持系統
誰是你的支持系統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皮革機制
睡個好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