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必須走出的三種誤區

2012-05-10 02:11周瑩
中國教育探討與實踐 2012年3期
關鍵詞:學生主體誤區新課改

周瑩

摘要: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強調創新、變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淡化知識傳授。但在展示出一片曙光的同時,也給人留下一分憂慮:學生對文本尚未充分解讀,便展開熱熱鬧鬧的討論……。這決不是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是我們對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的認識和做法出現了偏差,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當處理好知識傳授與學生活動的關系,當講則講,當活動則活動,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對。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教學;學生主體;誤區

2001年國務院頒發《關于改革和發展基礎教育的決定》,同年6月國家教育部發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拉開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帷幕。任何領域、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能完全割裂歷史,都應既繼承又創新?!斑^”與“不及”都與課程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在課程改革以其蓬勃的發展態勢深刻改變著基礎教育的今天,什么研討會、觀摩課、調研課、示范課、比賽課紛至沓來,此起彼伏,熱熱鬧鬧,應接不暇。筆者也參加過不少此類活動,總覺得不少教師不能正確理解新課程改革的特點和意義,不能很好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因此,筆者認為,教育工作者要走出一條順應潮流的教學新路,必須走出下面幾種誤區。

一、走出“課堂是老師表演的舞臺”的誤區

課堂不是老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對話、交往的舞臺,是引導、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的場所;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應是探究知識的場所,是教師智慧的充分展現。然而,在課堂上,有的教師總是感覺不吐不快,不痛快淋漓地發揮一番不過癮。這種追求形式而不求效果的花里胡哨的務虛的教法必然會貽誤學生。

傳統的教師身份——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往往促使教師把學生投之九霄云外,天馬行空,唱獨角戲,在學生面前扮演一番學識淵博的師長角色,盡展自己的風采,迷惑了純真的學生。殊不知,學生除了認為老師課堂很精彩外,一無所獲。因為這口若懸河永遠是老師自己,再精彩也不能代替學生的能力,它除了贏得了學生的佩服傾慕之外,并不能表示學生具備了這些能力。又哪里談得上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依托呢?可憐的是我們有的“教書匠”還沉迷于自己的“成功”課堂而沾沾自喜呢!

教學離不開“學”與“教”,新課程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突出學法指導,提出了具有鮮明特點的“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在強調基礎知識的把握的基礎上,更注重了學生“人”的發展。傳統的單純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使得我們的學生變成了單純的知識接受者。學生在學習中,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習慣于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習慣于依賴教師,習慣于死記硬背式的機械學習,沒有自己對學習材料的理解認識,更沒有在學習中有自己的發現,沒有一種創新精神和實踐的能力。這些都與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背道而馳。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引導學生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

然而,在很多教師身上,盡管改變了原來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方式,但有一個關鍵問題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就是教師沒有用自己的“教”去適應學生的“學”,而是想方設法使學生的學習方式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思想下的教學忽略了一個關鍵:學生的個體發展。每個學生都存在較大差異的個體,教師的教學應該承認并尊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而不應該試圖“消滅”這一差異,企求整齊劃一。教學方式應當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要著眼于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充分的發展。也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真正體現了新課程改革“以人為本”的思想,才符合學生發展的特點。

二、走出“我不教你就不會”的誤區

信息化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學生課外獲取的知識量是隨時代發展不斷擴大的。因此,教師要明白“教是為了不教”的最淺顯的教學原則,不必凡事都越俎代庖,明白知識的傳授永遠不如技能的傳授的道理,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通過自主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就少講或不講。教師不能把自己當成傳授“固有知識”的機器,而應該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克服教材本身的束縛,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大膽取舍。不能只做一個割草人,因為你很可能滿足不了現代的學生;力爭做一個牧羊人,把學生引向知識的原野。

三、走出“學生多講”就是“主體地位”的誤區

新課改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并不否定知識傳授的作用和地位,而實際上新課改的目的是“針對以往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高中新課程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新課標雖然強調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并未完全否定知識傳授的應有作用。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當處理好知識傳授與學生活動的關系,當講則講,當活動則活動,正確把握好一個度。

目前,在各級各類觀摩課中發現有的教師很怕講,能“少講”則“少講”,能“不講”就“不講”;盡量讓學生多講,讓學生多活動,擔心一講就不被認為是“課改”了,這不是滑稽嗎?于是,課堂上學生舉手紛紛,熱鬧非凡,冠以“自學自悟”;或多媒體課件異彩紛呈,名曰“用好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師想方設法追求課堂活動的熱熱鬧鬧,千方百計在教學形式上做文章,而不顧及教學的實效。

“講”就是“滿堂灌”、“填鴨式”?就是“學生沒有成為學習的主體”?筆者認為它們之間不能簡單畫等號。新課程改革并不排斥老師講。教學教學,教師不“講”何來之“教”?問題是怎樣講。葉圣陶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是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標準精要地“講”,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梢?,課堂教學并不是一概地反對老師講,而是主張“精要地講”,有利于培養學習主動性、創造性的講。

我們不能當講的不講,該挖掘體會的不去挖掘體會,這樣的教學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學生也得不到發展。教師大多能見學生所未見,思學生所未能思。教師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這一職能,恰當而精要的“講”還是少不了的。從以前教師的繁瑣分析到現在教師談“講”色變,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要從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好好研究“講”,正確把握“講”的作用。學生各抒己見,老師加上精當的評點,就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學生自主探究,老師加上啟發引導,就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自讀感悟,老師加上精妙的點撥,學生便能感悟得更深。

總之,有意或無意地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忽視知識傳授的既定作用,實質上未能正確解讀新課改的基本精神,未能充分把握新課標對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我們不應當將二者對立乃至割裂開來,而應將二者辯證地統一起來,看到二者實乃為達到既定目的而不可缺少的有機聯系著的兩個方面,在對任何一方具體操作時都應講究分寸,講究實效,嚴防“過”與“不及”,否則我們的新課改的目的就可能落空。

猜你喜歡
學生主體誤區新課改
新課改下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課改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探索
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
圓錐曲線學習中的六種誤區
新課改下開展數學建模教學之淺見
關于野生動物行為的5個誤區
解析幾何常見誤區
淺談學生主體在高職《經濟數學》中教學改革
高校中長跑運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優化高三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有效講評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