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等教育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實現因素探究

2012-10-15 03:37吳國芳張愛書侯明昊
新課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關鍵詞:個性化培養高等教育

吳國芳 張愛書 侯明昊

摘要: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國際競爭的加劇,使我國突顯了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各領域人才的需求。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中國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嚴峻課題。本文結合工作實際,探索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實現因素,認為隊伍建設是關鍵,教育教學改革是基礎,搭建個性化培養的育人平臺是實施高水平教育過程的著力點。

關鍵詞:高等教育;拔尖創新;個性化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1-0007-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六次提到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足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已成為當今我國高等教育的緊迫任務。探索建立有效的人才培養機制,促進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是國家快速發展的需要,更是當前對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培養社會責任感強烈、思想敏銳、人文情懷深厚、科技創新能力卓越、國際競爭能力出眾的高級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將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

一、多層次隊伍建設

1.教師隊伍建設

應以“引進與培養并重、競爭與激勵兼顧”為隊伍建設的指導方針,組建可持續發展的高水平學術梯隊,面向全球選聘學科帶頭人。應把青年教師培養作為重點,支持青年教師出國留學,積極與國際一流大學共建國際交流平臺,未來10年內青年教師出國進修學習比率爭取達到90%以上,50%以上的教師至少擁有一位國際知名大學的長期合作伙伴。應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設立獎教金。應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正確的人才觀、高尚道德情操的精英型、國際化、高水平教師隊伍。

2.學生工作專兼職隊伍建設

應建設一支高起點、結構合理、思想過硬、感召力強的輔導員工作隊伍,使其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策劃者和組織者,成為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的記錄者和指導者,成為學生的知心人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生力軍??赏ㄟ^學工辦例會、學生工作研討、集體學習等常規工作提升素質,壓擔子、搭平臺,在各項工作中鍛煉隊伍,強化責任意識和緊迫感。同時,構建輔導員、班主任、導師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定期召開班主任、導師工作會議,深入研討學生培養的共性問題,使其具有統一的教育思想、統一的教育目標和統一的行動策略。

3.學生干部隊伍建設

應認真選拔學生干部,加強對他們的組織領導和教育培養,使其正確處理學習與工作等各方面關系;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內在積極因素,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培養他們穩健卓越的領袖素質,使其首先成為精英,發揮影響帶動和榜樣教育作用。

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目前,我國高校的課堂教學模式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注意力易分散,課堂參與度不高,有的學生大學讀下來還沒在課堂上發表過一次自己的看法,甚至有個別課程的缺勤率非常嚴重。足見,單純的講授已不能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更無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應該積極探索、實踐更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高水平的教學模式和教育過程,但是,這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創新拔尖人才培養的高水平教育過程包含了多種相互作用的因素,應著重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建設:①加強精品課程建設。②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和全英文授課,建立國際化課程體系。③進一步探索有效激發學生創新性思維的課堂教學模式。④加強大學生科研創新平臺建設。

三、搭建個性化培養平臺,完善“215”育人工程

個性發展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高校要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注重學生個體全面發展前提下的個性自由發展,使學生個人特有的生理素質、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等個性因素得到充分的拓展。在個性化培養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學生在理論研究、科學推理、語言表達、社會組織、藝術等各方面所展現出的不同能力,而且要為其某種能力的發展搭建平臺。針對拔尖創新型人才個性成長的需要,逐步構建“215”育人工程。即形成兩點認識,樹立一個理念,抓住五條工作生命線:

兩點認識:一是對學生工作極端重要性的認識。二是關于學生工作者應極端負責的認識。

一個理念:即精英教育理念。努力使全體學生接受高水平的全面教育和個性培養,激發學生具備成為社會精英的潛質。

五條工作生命線:黨建工作、學風建設、文化建設、科技創新和社會實踐、合力育人。

要以黨建為龍頭,加速學生在政治上的堅定成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卓越理想。學生以學為本,重點在學風建設,通過學業生涯規劃指導、學習平臺的搭建和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解決學生的學習動機、加強學習動力,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養成。

要建設符合全面發展基礎上的個性發展所需的育人文化。堅持“以人為本”,把文史哲藝體的素質教育和科學精神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創建高品味、高格調、高水平的品牌活動??山M建藝術團,創建合唱、舞蹈、健身操隊以及籃球、足球、羽毛球隊等多個社團,滿足學生興趣愛好的個性成長需求。要舉辦人文素質講座,提升人格、修養。利用豐富的文化藝術活動提升學生文化藝術素養,培養深厚人文情懷和文化創新精神,形成和諧進取的育人文化氛圍。并且,要逐步凝煉學院精神,使其成為廣大師生共同的精神支柱和行動指南,發揮大學精神的激勵作用。

要加強對大學生科技創新和社會實踐的規劃和指導,通過大學生創新性實驗、科技創新競賽等,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膳c校友所在公司建立“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加強學生工程實踐,提高實踐能力,培養求真求實的實踐精神。要注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培養愛心,樹立社會責任意識。

伴隨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化,我國高等教育需要培養具有較強國際視野、國際竟爭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在國際化的語境和視角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創新人才。所以,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有效整合校內外、國內外資源,特別是引進國際先進的教育資源。如與世界一流大學建立海外學術基地和國際聯合實驗室,聘請國外專家講授專業課程,通過高水平的國際合作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開闊前瞻的國際視野,爭取達15%的學生出國留學。還要發揮校友作用,形成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梁化奎.論創新人才與其培養的重要性[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2]費英勤,石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調研與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4).

[3]郝克明.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與高等教育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03,(11).

猜你喜歡
個性化培養高等教育
導師制下的個性化專業素質及能力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以科研課題驅動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中個性化培養
淺析分層次教學模式在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中的開展
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研究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基于分層教學,促進高中生個性化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