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讓學生興趣盎然

2012-11-12 05:53韓麗珊
中國人民教師 2012年9期
關鍵詞:樂學創設情境

韓麗珊

當前許多教師在"教"與"學"的關系上,主要以教師傳授為主,采取填鴨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數學教學中則是重灌輕導、重講輕練,強調一致性,忽視學生個性發展,造成學生被動學習,對數學學科缺乏興趣,甚至苦學、厭學,對雙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更無法談及。為改變這些弊端,我在數學教學中開展了創設樂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的操作,即通過教師運用多變的手段,精心設計、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自覺自主地學習,提高教學效益。

一.創設人際和和諧的情境,是激趣樂學的前提

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因此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師生人格上的平等,發揚學問中的自由和組織管理上的民主(如在分組教學中大膽讓小組長自己主持對學習的討論),力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自覺、自主地學習。

二.創設輕松的學習環境,是激趣樂學的關鍵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課堂教學仿佛套上了枷鎖。因此只有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從應試中解放出來,才能活潑主動地學習。在教學中,我首先減輕了分數對學生的壓力,針對優、中、差三類生建立了分類學習目標,通過注重提問、練習、測查等方式使各類生均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其次是不布置家庭作業,盡力使學生在課堂上就掌握所學知識;第三是運用多變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創造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

三.創設濃郁的趣味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興趣之樂

寓教學于游戲中,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特別是低年級兒童更喜愛游戲活動。十九世紀德國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爾曾說過,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戲。因此,在教學中適當彩游戲的方式,學生十分歡迎,興趣更濃,教學效果也更好。如在低年級教學中用開火車、開房門、找朋友、奪紅旗、放鞭炮等游戲,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數學知識。

四.創設主動參與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參與之樂

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充分發動學生動手實踐或親身制作學具是提高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它會使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發現問題,手腦并用,通過自身的探索后獲得成功,體驗到參與之樂。

五.創設探索、研究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求知之樂

即:創設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帶著疑問,在師的誘導下探索研究,從而激起學生求知的需要。如:師在教學"能被2、5整除的數"這課時,在導入新課時,師讓學生任意說一個整數,師馬上就能說是否能被2、5整除,這一現象使學生感到十分驚奇、羨慕,就急于知道這是為什么,于是在師的誘導下,逐步發現能被2、5整除數的特征",從而體驗到了求知之樂。

六.創設競爭的情境,讓學生得到進取之樂

“好勝心”是每個兒童的天性。在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對激發學習興趣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如:在口算時,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在回答問題時實行搶答,看誰最先回答出來;在進行簡便運算時,看誰的方法最簡便;在解答難度較大的題時,看誰最先解答出來;此外還可在每期適當地進行一次數學競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樣,學生便在緊張、刺激的學習中獲得成功,體驗到了進取之樂。

七.創設多元的情境,讓學生感到整體教學之樂

即,不同的教材在課堂教學中開設不同的課型,如在教學"土地的丈量"時,可讓學生到校外上實踐操作課;如針對教材中的有些思考題,可以開展數學活動課等。這樣可以充分培養學生觀察、實踐、思考、分析等能力,讓學生的素質得到充分的訓練,學生在各種課型中也體驗到了整體教學這樂。

總之,"創設樂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操作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重視了學生個性發展,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操作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把如何激發和維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研究的核心。切實提高了教師業務能力,豐富了課堂教學。

(作者通聯:251900山東省無棣縣明德小學)

猜你喜歡
樂學創設情境
閆春平:在信息技術課中踐行教學生“樂學善學”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創設未來
巧用語音與教學活動 引導學生樂學英語單詞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聲音
樂學善悟,讓數學復習更有效
“簡約數學”創設簡約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