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社會核心價值觀在公民身份建構中的作用

2013-12-31 02:04馮周卓鐘紅敏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6期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馮周卓 鐘紅敏

摘要:公民身份是對國家與公民關系的描述,尤其是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它是一個建構性的歷史概念,其建構受到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影響。通過歷史考察可以看出,不同的核心價值觀由于對權利與義務的認識和觀點不同,導致對公民身份權責關系的側重點不同,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公民身份。但要明確的是,我國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并不能等同于作為意識形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執政黨應當發揮黨的意識形態的引領作用,形成面向全體公民的、被社會大眾普遍認同的、在多元價值觀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核心價值觀在當代中國公民身份建構中的途徑主要包括:在國家層面,充分發揮社會核心價值觀對公民身份的制度設計的導向作用;在社會層面,社會核心價值觀要積極引導公民社會的良性發展,為公民身份建構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和成長空間;在公民層面,主要從公民意識和公民行為兩方面的教育著手,使社會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公民的思想和行為準則。

關鍵詞:社會核心價值觀;公民身份;權利與義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B8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04(2013)06?0147?06

公民身份是當代世界政治的核心概念之一,其本身也富含爭議。然而公民身份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能直接追溯到古希臘城邦時代,由于其重要的政治、社會意義,學者們圍繞其進行了諸多研究,并在曲折坎坷的理論演化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理論模式。國內學術界對公民身份理論研究的重視并運用公民身份的理論模式研究中國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只是近年來才興起和發展的。在目前,統觀國內外的研究論述,關于公民身份的理論比較多地集中于從公民身份的傳統理論來源、民族國家的理論背景、女性主義的獨特視角、多元主義的綜合視域、全球化的外在大環境等來進行研究,對社會核心價值觀在公民身份建構中的作用研究得比較少,或者論述不夠集中系統,顯得缺乏重視。不同學者對公民身份有不同定義,但一般都認為公民身份規定了公民與國家的關系,自由主義理論強調公民身份所具有的權利的規定,共和主義理論則重視公民德性和公共義務。我們認為,社會核心價值觀在公民身份建構中自古以來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此進行深入的研究,將有助于建構適合我國國情的、能夠促進政治社會發展、并深入人心的中國公民身份,這最終將有利于國家的穩定和統一。

一、社會核心價值觀是公民的行為

規范和準則

價值觀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于人而言所具有的意義的總評價和總認識,它對人們的意識和行為起著導向和制約作用?!吧鐣北举|上是指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的場合,這個場合是與國家領域和私人領域相區別,與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環境相并列的領域。所以,社會價值觀就是指關于社會場合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關系的總評價和總認識,它表現為一套社會行為規范和準則。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往往呈現出多元化,具有多樣性和層次性,社會核心價值觀是其中反映一個時代最基本的、核心的社會關系的價值觀,它貫穿于整個社會發展歷史,具有長期穩定性和普適性,它面向全體社會,對社會有凝聚作用。每個社會在不同的時代都有與之相應的社會核心價值觀作為人們的社會行為規范和準則。

社會核心價值觀是社會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對社會歷史文化的凝練和反映。王鈞林認為,當代中國社會的價值觀主要出自三大思想系統:一是社會主義文化,二是外來歐美文化,三是本土固有文化[1](45)。我

們認為,社會主義文化與歐美文化一樣,都是外來的文化,其中優秀的文明成果都值得我國借鑒,尤其是馬克思倡導的社會主義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成為中國當代社會引領社會意識的主流價值觀,它與作為中國社會文化之根基的傳統文化融合組成了當代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的開幕報告中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充分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傳統價值觀和世界其他民族優秀價值觀的融合。這一價值觀的融合也為中國與其他民族和國家達成價值觀交疊共識奠定了基礎。

在進行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中,應當區分社會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更為一般性的概念,凡人類社會的一個實體在一定的時期,都有其核心價值觀,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這一時期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社會主義本身就是一種意識形態,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上是一種我國執政黨的意識形態。馬克思認為意識形態就是“那些使某一個階級成為統治階級的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因而這也就是這個階級的統治的思想”,統治階級“調節著自己時代的思想的生產和分配”。[2](551)社會核心價值觀并不等同于黨的意識形態,也不是空洞的信仰,而是面向全體公民的、被社會大眾普遍認同的、在多元價值觀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的社會行為規范和準則。但是社會核心價值觀與黨的意識形態又不是完全無關的,二者都可以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并發生交集,對國家的大政方針、法律制度產生影響,其中,黨的意識形態發揮對各種價值觀特別是對核心價值觀的協調、引領作用。這在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他強調,“我們要堅持當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3]我們由此認為,當代中國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既要堅持執政黨的意識形態,又要在宣傳上有所突破,以民族國家為背景,以傳統文化為聯結點,引導公民對整個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同,這樣才有利于臺灣的回歸以及國家的穩定和統一,這應該成為黨和政府統戰宣傳的題中之義。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報告中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當代中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首先,它涵蓋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觀要求,覆蓋面廣,包容性強;其次,它是在黨的意識形態的引領下通過全體公民的意志形成的,既體現黨的意志,又體現全體公民的意志和要求,具有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普適性特征,有利于廣大公民轉變為自身行為規范和準則;最后,它跨越中國傳統社會與當代社會兩種社會特征的價值語境,科學合理地揚棄了傳統的價值觀,能夠適應轉型時期的社會要求。因此,報告中倡導的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作為當代中國的社會核心價值觀,作為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

二、社會核心價值觀影響公民權利意識

“公民”在西方古代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城市的居住者,不同時期的公民有著不同的權利和對國家(城邦)的義務?!肮裆矸蓐P系到國家和公民的關系,尤其是有關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盵4](15?16)顯然,公民是一個表達事實的超歷史概念,而公民身份則是一個建構性的歷史概念,是在實踐中動態形成的,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的文化精神將會建構出不同的公民身份。

公民身份是一個建構性的歷史概念,其建構會受到許多因素的作用影響,那么,社會核心價值觀為何能夠在公民身份建構中產生作用?可以從兩個方面給予回答。一方面,通過國籍可以確定一個人的公民身份,表明公民身份關涉到國家通過法律制度賦予公民一系列權利和義務關系。而社會核心價值觀作為貫穿于社會發展歷史的、反映最基本的、核心的社會關系的價值觀,能夠面向全體公民并被社會大眾普遍認同,在我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的憲法和法律必然要體現人民的意志,因而要考慮和體現社會核心價值觀,使其通過法定程序上升到法律制度的高度,最終在公民身份的建構中產生作用。另一方面,公民身份是從公民的角度出發對個體?公民?民族國家共同體的相互關系的總描述。從個體方面來說,公民身份實際上是個體在共同體中的一種政治角色,關系到個體在共同體中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它必然受到作為一套社會行為規范和準則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導向和制約作用;從共同體方面來說,公民身份是共同體中個體的身份地位,共同體是公民身份的生長環境和空間,為公民身份的建構提供了土壤條件,因此,社會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共同體的主導價值觀,通過社會共同體為公民身份的建構提供了營養成分,對公民身份的建構方式、過程和目的都產生了作用。

現代公民身份理論的主要創始人馬歇爾把公民身份看作是對公民權利的規定,而且這種公民權利是不斷進化的,受到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的影響。按照社會學家涂爾干的說法,公民身份是一種長期的集體意識[5](10)。這種集體意識就是社會的普遍價值觀,它成為對人們應當具有什么權利和責任的根本看法。從馬歇爾和涂爾干的說法可以明確,社會核心價值觀對公民身份的進化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歷史上,每一次新的文化繁榮,都會產生新的城市公民,當然也離不開產生新的公民精神。如果在一個民族國家內,因為激烈的階級斗爭導致不同階級和社會群體堅持各自的意識形態而無法達成關于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共識,就無法形成穩定的公民身份。

事實也證明公民身份的建構受到社會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和影響。從歷史上來說,公民身份的建構自古以來就包含著共和主義、自由主義兩種主要的價值觀傳統,由于這兩種價值觀對權利與義務的認識和觀點不同,導致對公民身份權責關系的側重點不同,形成了共和主義傳統的公民身份與自由主義傳統的公民身份兩種類型。從現實上來說,美國發生恐怖襲擊的“9.11”事件后,歐美發達國家加強了對移民等社會問題的關注,尤其重視對本國移入民的價值觀考核。這是一種新的轉向,即從過去單純地考察準移民的家庭、語言能力和政治關系轉向于更加重視基本價值觀、道德水準以及對移入國文化和政治制度的認同。今年最新的英國移民入籍考試試卷試題內容的核心部分就是作為英國人所應具備的價值觀和原則,英國內政部移民部長馬克·哈珀認為新版試卷和手冊把重點放在英國價值觀和原則問題的做法很正確。

三、社會核心價值觀在公民身份

建構中發揮作用的歷史考察

探究社會核心價值觀如何在公民身份建構中發揮作用,最好先從考察西方共和主義傳統的公民身份和自由主義傳統的公民身份這兩種類型入手。

(一) 西方共和主義傳統的公民身份

歷史上最早產生的是共和主義的公民身份,其產生背景是古希臘城邦民主制度。古希臘用“公民”一詞表示個人對城邦的隸屬關系,獲得公民身份意味著可以參與城邦的民主制生活,但并非每個住在城邦的人都能獲得公民身份,只有那些擁有獨立財產,并保證有充足時間投入到城邦民主制生活,在戰時能獻身保家衛國的人才能獲得城邦的公民身份。因為財產的限制,婦女是沒有公民身份的;因為出身的不同,如果父母都是公民的公民被認為是最正宗的公民;奴隸和外邦人則不能成為公民。具有公民身份之后,公民最重要的就是必須積極參與城邦的公共生活,謀求共同體的共同利益,私人事務和私人利益則被排在后位。因此,必須強調公民對共同體的忠誠和奉獻。參與城邦的公共生活既是城邦賦予公民的權利,也是公民應對城邦履行的義務,公民對義務的積極履行既要求公民具有勇氣、審慎、無私奉獻、忠貞不移、愛國主義等美德,也是公民具有美德的體現。公民的美德不是天生就有的,可以通過公民美德教育、宗教熏陶等方式培養。

可見,公民身份的獲得是個人的一種榮譽,而獲得公民身份的個人要求具備公民美德,美德是共和主義公民身份的核心價值體現,具有美德的公民會以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履行對共同體的責任和義務為首要價值體現。這源于共和主義的價值觀立場,即共同體本位觀,它把共同體的公共事務和公共利益置于個體的私人事務和私人利益之上,強調個體對共同體的責任和義務的優先性,“整個共和主義傳統建立在下述前提之上:公民認識和理解他們的責任是什么,同時還具有完成這些責任的道德義務。如果公民沒有完成該負的責任,的確,他們就很難配得上公民的稱號?!盵6](64)

從根本上來說,共和主義價值觀的最終旨趣仍然是自由。共和主義學者盧梭認為,人生來自由,但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與財富,所有人自愿放棄其外在的自由,由“自然狀態”轉向“公民狀態”,結成國家共同體,由于公民的意志就是國家的意志,因此人們在國家內仍然是自由的。如前文指出,德里克·希特認為共和主義公民身份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個體能夠享受到真正的自由,“個體只有在共和國中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自由,共和國也只有通過公民的支持才能夠存 在?!盵6](52)

由于對自由的不同理解,自由主義學者立足自由主義價值觀提出了另一種類型的公民身份理論。

(二) 西方自由主義傳統的公民身份

主張自由主義公民身份理論的學者認為,建立在共和主義價值觀基礎上的公民身份理論實質上限制了公民的自由,不符合人類追求自由的天性。原因在于:① 國家對公民身份的授予設置了許多條件,使公民身份具有強烈的排他性,無產者、奴隸、婦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公民身份之外,違背公民身份應有的平等之義,剝奪了人的自由選擇權;② 強調個體需要積極投身于公共生活,公共事務和公共利益優先于私人事務和私人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帶有強制性,嚴重影響公民的私人生活,剝奪了公民選擇自由、自主生活的權利。因此,自由主義學者主張立足自由主義價值觀重新建構公民身份的內容。

自由主義者從自然法學說出發,強調個人權利的首要性,由此來建構起與共和主義公民身份的共同體本位觀相對立的自由主義公民身份的個體本位觀。約翰·洛克對此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指出,在國家和政府產生以前,人類處于一種完整無缺的自由和平等狀態,強調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自然權利是每個人與生俱來、不可讓渡的,國家和政府的目的是要保護人們的權利。這種對公民權利的強調在T·H·馬歇爾(Marshall)那里得到了進一步強化,他甚至把公民身份直接等同于公民權利,認為公民身份就是共同體成員所擁有的各項權利,共同體有責任和義務為公民提供各項權利。

可見,自由主義者運用權利至上的個人本位主義價值觀建構出的公民身份范式,認為公民身份就是指公民在共同體中享有的權利,共同體則為公民提供權利并予以保障。究其根本,公民追求權利實質上是為了保障個人自由。只不過與共和主義的公民身份認為個人只有在共同體中才能達到自由的觀點不同,自由主義的公民身份追求的是個人自由,共同體提供的公民權利即公民身份只是達到自由的手段,由此得出結論認為個人權利優先于責任和義務,私人利益優先于公共利益,公民僅須履行最低限度的義務,包括納稅、服兵役等。

共和主義的公民身份和自由主義的公民身份似乎是傳統中建構公民身份的兩種相互對立的范式,但刨根問底后會發現它們的出現都伴隨著社會變遷后社會普遍認同的核心價值觀的轉變這個重大的歷史變化。在封建社會中,國家為了維護封建特權和階級統治,倡導共同體對個體的支配權,要求個體服從和忠誠于共同體,共和主義的價值觀正是這種理念的代表,此時受這一核心價值觀影響和作用的公民身份就表現為共和主義的公民身份。在資本主義社會興起和發展后,社會的核心價值觀轉而強調個體自由參與市場和交換、平等地競爭,自由主義價值觀對自由和平等的追求在自由主義的公民身份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因此,學術界基本贊同共和主義的公民身份范式支配了18世紀以前的公民身份歷史,自由主義的公民身份范式則支配了18世紀以后直到當代的公民身份歷史。但從根本目的來說,兩種公民身份的解釋范式都把自由作為最終的目標,只是由于解釋方法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解釋途徑。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公民身份的建構表現為共和主義和自由主義兩種價值觀交織在一起發生作用和影響,并與女性主義、多元主義、文化主義等多種價值觀協同作用。

總的來說,自公民身份產生以來,社會核心價值觀在公民身份的建構過程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具體說來,西方社會共和主義和自由主義兩種傳統價值觀主要是通過規定權利與義務、個體與共同體的不同地位和關系來建構公民身份。

(三) 中國古代的臣民身份

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農業文明國歷史,表現為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特征,社會上層建筑是封建宗法制度和君主專制制度,整個社會是一個有等級、分尊卑的階級體系,除了最高的統治者皇帝之外,所有人都是依附于王權的臣民,《詩經·小雅·北山》對此一語道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笨鬃訌娬{等級,提倡周禮,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倫理思想,迎合了統治者的需要。儒家思想后來經由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為中國兩千多年的正統思想,儒家的價值觀也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結合臣民思想、王權特征,董仲舒還發展出“三綱五?!薄熬龣嗌袷凇钡葍r值模式,中國古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形成為一套完整的體系。到了宋明時期,臣民觀念更升級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絕對準則。然而,在統治階級的統治政策中得到具體體現的這一套社會核心價值觀塑造的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民身份,而是臣民身份,其特征是強烈依賴封建君主、以君主為本位、喪失獨立人格意志、絕對服從君主、缺乏政治權利,表現為民為王的奴隸,民依附于王而失去獨立人格,民沒有參與政治的權利。臣民身份與需要具備獨立意志和自由、自主的政治判斷力的公民身份本義相對立。在中國古代,整個社會結構呈“差序格局”,不存在平等的公民身份,所謂“民”不是“治國”的主體,不具有政治參與權利,因而也就不具備西方社會“團體格局”中明確的權利和義務關系,臣民身份與民族國家中表述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公民身份不相符。

臣民身份與中國家天下的社會特征相聯系。中國古代的特征是作為老百姓主要活動場所的社會極度萎縮,國家機器卻非常龐大,國家壓制著社會領域的發展,導致社會自發生成的價值觀受到擠壓,發育不良,而官方或者為官方辯護的學者提出的價值觀則在國家機器的護航下不斷發展壯大,最終演變為所謂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所以,中國古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本質上不屬于民眾,不反映民眾的實質需求,相反,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階級統治和君主專制制度,并以此規定臣民身份的價值取向,在如此建構的臣民身份中臣民就像統治者的棋子任由擺布而毫無獨立和自由可言。近代以來由于西方一些價值觀的引入,又通過一系列革命運動頒布《中華民國憲法》,提出了國民身份,但這顯然是一次失敗的中國身份建構運動,原因在于西方的價值觀畢竟是借來之物,屬于非主流,敵不過本土的處于主流、統治地位的核心價值觀。

四、當代中國以社會核心價值觀建構

公民身份的途徑

新中國成立以后,于1954年頒布了第一部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基本確立了中國公民身份制度。到目前為止,中國一共頒布了四部憲法,第四部憲法又經過了四次修正,并沿用至今。隨著憲法的修改和完善,中國公民身份制度也更加詳細和完善。例如憲法關于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的規定中有關婦女權利的表述:1954年的憲法僅強調婦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1975年的憲法則強調婦女在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1978年的憲法更進一步強調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男女婚姻自主、男女同工同酬首次列入憲法;1980年的憲法還補充了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培養和選拔婦女干部兩則表述。從表述的變化中可以看出,憲法中關于婦女權利的修改和完善是隨著社會核心價值觀對男女平等觀念的不斷深入而深入的。此外,憲法對私有財產保護規定的完善,對尊重和保障人權規定的增加,都反映了社會核心價值觀對憲法的影響。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在憲法對公民身份的規定中反映社會核心價值觀,公民身份的內容逐漸豐富和充實:文明價值觀越深入人心,就越重視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重視發展科教文衛事業;自由價值觀越深入人心,就越重視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民主觀念越深入人心,就越重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健全。

雖然公民身份在憲法和法律上得到了完善和充實,但在現實中還不能達到深入人心的程度,在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也缺乏保護和鞏固,容易受到政治環境和制度的限制,根深蒂固的臣民身份的影響也沒有消除,中國公民身份的實質發展一波三折?!爸袊駬碛泻芏鄳椃ㄉ弦幎ǖ墓駲嗬?。但是由于公民身份意識的淡薄,由于公民參與維權行動的不足,使得很多公民權利都僅僅是紙上的權利而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也正由于公民維權意識的薄弱,使得一旦發生了公共權力針對公民個體的侵權行為時,公民們往往選擇默認與接受,降低了公共權力侵權行為的輿論成本與社會風險,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公共權力的侵權行為,甚至客觀上成了公共權力侵權行為的幫兇?!盵7](17)這是一種消極公民身份,任由其發展下去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德里克·希特預言:“如果公民整體太過冷淡,國家——公民身份的結構也就存在著崩潰的危險?!盵6](166)中國公民身份的現實發展凸顯出公民對國家、社會的義務和責任意識的淡薄。近年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拓寬了公民表達訴求和意見的渠道,但表現出的公民承擔義務和責任的自覺性卻不強。生活中的例子更多:有人寧愿放棄勞動的權力和義務甚至人格尊嚴而去乞討;有人代領別人的社會保障金;有人花完了政府給的拆遷補償金之后還去向政府討要生活費;更別提那些偷稅漏稅者;等等。許多人受到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過于強調公民權利,忽視對國家、社會的義務,在國家利益面前不肯讓步,認識不到作為公民不僅享有國家賦予的權利,還應當履行對國家和社會的義務和責任,應保持權利與義務二者的平衡。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當代中國社會核心價值觀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進行概括,并且公民身份的建構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公民的自我建構,另一方面是共同體的塑造,而共同體又分為國家和社會兩種。因此,可以把這三個層面作為社會核心價值觀在公民身份建構中發揮作用的三條途徑進行探索。

在國家層面,充分發揮社會核心價值觀對公民身份的制度設計的導向作用,使公民身份不僅在法律制度上不斷充實和完善,還要能深入人心;科學合理地揚棄傳統文化,徹底清除臣民身份觀念對公民身份建構的毒素,為公民身份的健康成長打好基礎;通過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發揮其對社會的凝聚作用,增強人們對公民身份的認同感,培育公民的奉獻意識和責任意識,引導公民積極參與國家事務管理和公共活動,發展公民教育,培養公民參與國家事務管理和公共活動的能力,充分提供公民成為積極公民的條件并給予保障。

在社會層面,社會核心價值觀要積極引導公民社會的良性發展,為公民身份建構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和成長空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真正得到了歷史性的發展和進步,各種社會組織不斷興起,但是,中國的社會邊界仍然存在很多模糊地帶,政府在一些領域過多地介入到社會中,干預了社會的正常發展。因此,公民社會要發展壯大,必須明確政府和社會各自的職能邊界,讓各種社會組織充分獲得成長和發展的空間。但又要注意公民社會與政府之間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應該是合作關系。所以,社會核心價值觀要為公民社會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引導,為社會與政府的關系提供界定標準,為社會組織提供行為規范和準則,最終通過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培養公民的志愿精神,從而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使公民在參與社會組織的過程中鍛煉其參與公共活動、管理公共事務的能力。

在公民層面,主要從公民意識和公民行為兩方面的教育著手,使社會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公民的思想和行為準則。在公民意識方面,發揮社會核心價值觀在培養公民的權利意識、責任意識、平等意識、誠信意識中的導向作用,使公民自覺把社會核心價值觀作為自身的行為準則;在公民行為方面,通過社會核心價值觀引導公民對權利和義務關系的理解,促進公民對理性公民身份、積極公民身份的認同,并將其作為身體力行的標準,使公民自覺成為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的主體。

參考文獻:

王鈞林. 關于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的思考[J]. 齊魯學刊, 2012(5): 43?47.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習近平. 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DB//OL]. http://www.gov.cn/ldhd/2012-12/04/content_ 2282522.htm., 2012?12?04.

雅諾斯基. 公民與文明社會[M]. 柯雄, 譯. 沈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2000.

布賴恩·特納. 公民身份與社會理論[M]. 郭忠華, 等譯. 長 春: 吉林出版集團, 2007.

德里克·希特. 何謂公民身份[M]. 郭忠華, 譯. 長春: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7.

歐陽景根. 建構中國的公民身份理論——作為一種內化倫理的積極公民身份的建設[J]. 晉陽學刊, 2008(3): 12?18.

On the role of social core values in citizenship construction

FENG Zhouzhuo, ZHONG Hongmi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Abstract: Citizenship i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citizens,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t is a constructive history concept, and its construction is affected by the social core values. Through the study of history w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core value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awareness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nd it leads to the different emphasis on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 citizenship, from which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itizenship are formed. But what should be clear is that the social core values in our state may not be equated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ideology, the ruling party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partys ideology, form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which is for all citizens, so that it can be generally accepted by the public, in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pluralistic systems of values. The ways of social core valu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itizenship should mainly be as follows. At the state level, they should play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social core values to the institutional design of citizenship; At the society level, the social core values should actively 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ivil society, providing good environment and growing spa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itizenship; At the citizens level, they should be available for making social core values internalized as criterions for citizens thinking and action mainly from the education of citizens thought and behavior.

Key Words: social core values; citizenship; rights and obligations; socialist core values

[編輯: 顏關明]

收稿日期:2013?07?05;修回日期:2013?10?22

基金項目: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核心價值觀形成與公民身份建構的互動研究”(12YJA710023);2011年度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委托項目(11JD74)

作者簡介:馮周卓(1957?),男,湖南瀏陽人,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鐘紅敏(1987?),女,廣西玉林人,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猜你喜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技校生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
微信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困境與思考
少先隊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在高校有效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探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大學生創業素質培養研究
IP影視劇開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淺析高職院校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整體合力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