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教師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隱性功能

2014-02-17 02:54聶愛明王有強
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 2013年5期
關鍵詞:情感教育課堂教學

聶愛明 王有強

[摘要]教師的情感是發揮情感教育隱性功能的先決條件,也是增強大學課堂教學吸引力的因素之一。研究教師情感的教育價值,必須正確認識教育隱性功能的內涵與情感教育的目標與價值及其實施的必要性,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隱性功能,將情感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關鍵詞]教師情感 情感教育 隱性功能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3)05-0014-03

[作者簡介]聶愛明,山東工商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講師(山東煙臺264005);王有強,山東煙臺開發區第四小學校長(山東煙臺

264006)

一、教師情感的界定與分類

所謂情感,指的是“人區別于認識活動、有特定主觀體驗和外顯表情、同人的特定需要(自然的或社會的)相聯系的感情反映”。教師的情感是對自身所從事的某專業教育工作好惡的心理反應,“是一種復雜而又穩定的生理評價和體驗”,具體表現為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熱情與教學儀態等方面。教師的情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基本前提。教師的積極情感能夠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和親切感,從而愉悅接受教師所傳授的專業知識。反之亦然。

教師情感可以從內容和表現兩個角度來分類,本文主要探討正面積極的教師情感。從內容角度分析,教師的情感主要包括:對事業的熱愛即良好的職業情感,對學生個體尊重和信任即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肯定和鼓勵即正確的評價標準等等。從表現的角度分析,主要指語言和非語言的情感。上述教師的情感內容都需要通過語言或非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

二、教育隱性功能的內涵與情感教育的價值

(一)教育隱性功能的內涵

教育的隱性功能是相對于教育的顯性功能而言的。教育的顯性功能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采取直接或通用的措施方法,具有明確的預期效果和作用,且業已被教學理論家和實踐者所試驗或者確定的教學功能。教育隱性功能,其功能范疇廣泛,從作用方式與效果角度來講,其功能都是潛藏而隱蔽的,即作用方式間接而不確定,作用的效果內隱,沒有預期的功能定向,至今未(但不是不能)被理論家和實踐者所總結通用,教學中暫無法確定的計劃和有效測試的功能。

(二)情感教育的目標與價值

情感是人類精神世界中穩定且永恒的主題,也是人與人溝通的媒介,良好的情感是達成信任和理性共識的基礎。情感教育也被認為是心理教育的一部分,是需要將其教育的理念滲透到具體學科的教育中,具有隱性和非實體性的特征。情感教育的目標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個體的智力和個性差異,關注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呈現出的學習態度、學習信念與學習情緒,培養學生的情緒自我控制能力,促進學生對教學環境產生積極的自我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學生精神需求和知識需求,促進學生自主健康和諧發展。

情感教學的本質在于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情感將學生與教材、知識,將學生與教師聯系起來,在寬松信任的學習環境下,對教師產生認同感,對知識產生興趣,從而促進人的認知發展和情感發展。情感教學的目標在于,使學習者不再對單純的知識感到枯燥甚至厭倦,不再對老師感到敬畏甚至反感,學習變成愉悅的過程,而且對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因此,情感不僅僅是教學的手段,更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標。

情感教育是根植于教學活動之中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以時間為伴慢慢滲透的。學生在簡單而直線的認知中會感受到由于不能將外來的知識內化而帶來的煩躁與緊張,而如果將認知與情感相融合,將情感視為知識傳遞的基礎和前提,對于學習者和教育者而言就不僅僅是文化傳承的過程,而是會感受到時學習知識或傳播知識帶來的內心充實安定的感覺。通過情感教育,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師生間形成一種情感的默契,有尊重但無恐懼,有壓力但無痛苦,有平等但無媚俗,情感教育便成為一種充滿學習的渴望和教學樂趣的教育過程,這才是情感教育的最高境界。

三、情感教育隱性功能實施的必要性

(一)大學生負面情感的普遍性

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結束了,大學新生滿懷信心步人大學校園,一方面他們對現代生活充滿好奇和渴望,積極適應,勤奮學習,努力融入其中;另一方面,在遠離父母庇護的全新的大學環境下,面對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感到自卑,感到渺小,感到物對人的巨大壓抑。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學生無法恰當地表達隨之而來的負面情緒而任其超負荷運轉的時候,他們的情感發展就會進入浮躁、虛浮及冷漠的狀態,表現為迷失自我而不斷逃課,沉迷網絡的虛幻世界,對人失去感恩的心態,對物失去珍惜的感情,對事情失去負責的態度。

(二)大學生情感取向的淺顯性和功利性

由于家庭教育和中學教育的某些誤區,經歷競爭激烈的高考后的大學生,其情感發展遠遠滯后于認知能力的發展。而高等教育更加關注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專業知識的傳授,這就導致大學生的情感取向依然停留在中學階段的自然性層面,淺顯而略顯狹隘與功利,具體表現為對衣食住行的關注,對單純學習成績的熱衷,對未來就業或者出國深造的渴望等。而對社會性的情感、對他人的關注和付出、對集體的熱愛和維護、對民族的自豪和捍衛等等,則表現出普遍的缺失和淡化。對于自己的同學都缺乏真誠的溝通和關愛,才會出現我們為之震驚的馬加爵殺人慘案。

(三)大學教師角色的多樣性

高等教育工作者,不僅僅從事著教學與實驗、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等工作,同時還承擔著科研的重任。在精力與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難免使高校教學一線的工作者缺乏對學生的了解與關愛,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缺乏對學生潛力和個性的開發等。雖然高校中有專職輔導員來負責學生的生活和思想教育工作,但現實中每個輔導員負責幾百名學生,與每個學生相處的平均時間有限,而情感教育更多的是要滲透于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強化教師情感的感化和鼓勵作用,而非單純的德育教育。教師角色的多樣性使部分一線教師不僅缺乏上課的激情,缺乏對培養學生應該付出的情感,而且自身的情感也是一片荒漠。

(四)傳統教育的局限性

傳統的唯理智教育目標,更多地集中于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為個人的將來生存做準備,不可否認,目標既現實又清晰。但是,高等院校是培養專業人才的搖籃,而專業人才的成長不僅需要知識與技能,更需要情感與思想的健康發展,需要人格的健全與完善。另一方面,中國的高等教育雖經歷數次教育改革的洗禮,但師道尊嚴的概念依然飄忽于教師的腦海中,居高臨下的教師架子依然根植于教師的心中。因此,受傳統教育局限性的影響,大學課堂教學往往強調知識技能的講解,忽略情感經驗的傳授;強調邏輯推理能力的提高,忽略積極情感的培養,這將導致人文精神的缺失和情感的冷漠。

四、情感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實施

(一)明確情感教育目標是前提

1.培養真正的學習樂趣。學習應該是伴隨一生充滿好奇與樂趣的習慣和活動。在中國,由于初中和高中充滿功利色彩的教育慣性,使很多大學生對大學專業學習的認識依然停留在為考試、考研、出國或獎學金而努力的認識層面。如果在高等教育階段,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興趣,對于部分大學生而言,畢業就意味著停止學習、停止知識的更新,無形中削弱了自主發展的基礎。所以,高等教育“授人以漁”的第一要義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與習慣,讓每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無論對未知的自然社會還是人文世界,都保持著一顆渴望而好奇的童心。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學會如何面對生活、如何幸福地生活是高校情感教育的另一個目標。專業教育使學生具備生存的技能,而生活態度的熏陶則使學生具備豁達的心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情感發展的規律和課堂教學內容特點,逐漸培養學生勇敢面對挫折、平和面對榮譽、積極面對工作、正直面對他人等情感,為面對將來復雜的社會生活做好情感上的準備。

3.培養高尚的情操。這是情感教育的終極目標。當認知和情感得到了和諧發展后,良好的道德情操便成為學生的內心需要,不再需要他律就能養成。

(二)培養積極情感是目標

教師的教育觀是實施情感教育與增強大學課堂教學魅力的關鍵所在。傳統教育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單純灌輸知識,而不考慮學生的感受,沒有把教學當作雙向活動過程。面對“90”后充滿張力和個性的大學生,作為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觀。(1)改變情感教育觀。傳授知識與技能、發展智力與能力是我們的教學任務,但是培養學生的積極健康情感更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目標。(2)改變情感教學觀。在教學中,要耐心面對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過程,要堅信,只要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和適當輔導,大多數學生都可以完成學習任務。(3)改變情感評價觀。在大學教學中,以學生成績為唯一評價標準的傳統觀念應該徹底拋棄,評價目的在于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生認知與情感的發展。所以,評價的標準應將二者兼顧。

同時,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修養,培養學生積極情感。(1)要尊重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并愿意與老師溝通交流,愿意接納老師的思想觀點。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為例,每次課學生人數都高達70-80人左右,如果教師能收集學生照片,在短時間內通過各種辦法將每個學生的名字和臉龐對應起來而不需要點名冊的時候,學生會感受到對其個體的尊重。這種原始而用心的辦法,在實踐中可行并且效果奇佳。(2)要信任學生。信任是一種無窮的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3)要鼓勵學生敢于各抒己見。中國大學課堂與美國大學課堂的一個重要區別在于,課堂缺乏學生主動表達自我觀點和思想的氛圍。所以,大學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并對其中的獨特見解給予高度評價,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好習慣,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

(三)融合情感教育與專業教育是途徑

人的認知水平與情感發展是緊密相聯的,大學生的專業學習與情感培養也是密不可分的。專業教育是開展情感教育的重要載體,因此,只有將情感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使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才能使學生得到和諧發展。以大學英語教學為例,其教學內容關注的不只是單純的語言,更是多彩而復雜的人文世界。語言教學是發揮情感教育功能的良好載體,能傳承語言文化,融匯東西思想,開闊視野而且熏陶情操。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將英語語言的傳授與心理學、教育學、英美文學等相結合,將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融入語言學習中,用積極的情感、豁達的生活態度與健康的心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不僅喜歡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更能被隱性的情感教育所吸引,在進行語言學習的同時得到心靈的感動與精神的鼓舞。而且,大學英語教學在實施情感教育方面有著其他專業無法比擬的的優勢,那就是教學時間長,即四個學期、兩年的陪伴,足以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教師所肩負的使命決定其職業的特殊性和教育的有效性,為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情感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中,充分發揮其隱性教育的功能,不斷提高大學課堂的教學魅力和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責任編輯:趙淑梅)

猜你喜歡
情感教育課堂教學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對策探討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