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賦予職教新使命

2014-03-19 03:19柳園張韋韋
教育與職業·綜合版 2013年12期
關鍵詞:新生代城鎮化農民工

柳園 張韋韋

中國的經濟發展道路已經發生改變,這就是新型城鎮化。數以億計的農民工市民化,是新一輪波瀾壯闊改革的核心,它將涉及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

農民工市民化與民工潮密切相關。經過一波又一波的民工潮,30多年后,農民工的結構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新生代農民工是指農民工中的80后、90后,他們已經成為外出農民工的主體。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2.6億農民工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占外出農民工的61%,將近1.6億人。他們的到來,使傳統意義上的產業工人隊伍急速分化重組。他們已不僅僅“是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已占我國2.3億職工人數的一半以上。在許多沿海城市,80后新生代農民工正在迅速成為“中國制造”的主體勞動者,已經占到打工群體的80%以上。而且,可以預見的是,若干年之后,90后打工者又將成為我國加工制造業的主體力量。

新生代農民工需要職業教育“圓夢”

多個全國范圍內的調查表明,“拖著拉桿箱進城”的新生代農民工,與“扛著蛇皮袋進城”的第一代農民工相比,已經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新生代農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為主,職業技能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但高中文化程度的比重上升。相對第一代農民工,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有較大提高。他們絕大多數沒有務農經歷,基本上一離開校門就走上了外出務工的道路。甚至有的人就出生在城市或從小就跟隨父母移居到城市,他們對身邊這座城市的認同,甚至超過了對老家農村的認同。

他們的意識形態、消費習慣、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不再像第一代農民工那樣,把“進城掙票子、回村蓋房子”作為進城打工的目標,他們最終的夢想是融入現代都市。他們希望在地級以上大中城市定居的占53.2%,希望在縣城或小城鎮定居的占37.9%,愿意回農村定居的僅占8.9%。他們已不安于現狀和命運安排,力圖通過個人奮斗實現階層流動、躋身社會主流。

留在城市、成為享受同等權利和職業發展空間的市民,是他們的夢想。這對第一代農民工而言是一種奢望,而對新生代農民工來說,夢想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因為,這與中國的發展道路相吻合——以人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實質就是讓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

但新生代農民工的素質與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脫節,成為阻礙其在城市長期穩定就業的關鍵。調查顯示,當前,城市勞動力市場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力需求占總需求的60.2%,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勞動力的需求僅占39.8%,而在新生代農民工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三成左右。而且,他們中接受過初級職業教育或培訓的只占3.4%,沒有接受過職業教育培訓的則高達76.4%。也就是說,在知識和技能逐漸代替簡單體力勞動作為市場選擇標準的背景下,如果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和技能不能獲得比需求更快的發展,按照他們目前的文化程度估算,大約只有三成的人能夠在城市長期穩定就業。

這一狀況已經影響到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雖然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主體,但他們的素質還遠遠不能適應現實的需求。因此,強化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努力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綜合素質,不僅是解決他們在城市長期就業并實現有尊嚴生活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消除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障礙的當務之急。

職業院校應主動參與城鎮化建設

十多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說高度重視農民工教育培訓問題,并積極開展了多項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如陽光工程、春風行動、技能就業計劃等。這些培訓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仍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機構重疊,農業、科技、人事與勞動保障等部門各自為政;培訓內容單一、培訓手段落后等。所有這些,都使培訓效果大打折扣:享受到這些培訓的新生代農民工還不到三分之一,而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并不都能獲得技能的提升。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在所有這些教育培訓中,卻較少見到職業院校的身影。這種現象緣由很多,首當其沖的是觀念問題。由于農民工的培訓多是非學歷教育,向來以學歷教育為主的職業院校,認為搞培訓是自掉身價,不屑參與。其次,對農民工的培訓涉及與以往不同的組織管理,不同的課程、教材、學習方式等,一些職校知難而退,寧愿固守輕車熟路的學歷教育而躑躅不前。

應該說,各類職業院校在農民工教育培訓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如專業門類齊全,有“雙師型”教師隊伍、精良的實訓設備以及長期積累的教育培訓經驗等,這使職業院校比其他機構以及企業自身的培訓更系統、更規范。所以,在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中,發揮職業院校的主渠道作用應該提上議事日程。

事實上,服務社會本是職業院校辦學的應有之義,這一功能在教育部近幾年的諸多文件中屢有強調。比如,在《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中就特別指出:職業院校要成為當地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社區教育、技能培訓、新技術推廣和先進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兑巹潯愤€提出,要建設40個左右繼續教育示范基地,面向新生代農民工、復轉軍人以及企業職工開展繼續教育,并率先實現年培訓人次達到本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的2倍。

從全國范圍來看,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做得有聲有色的,還數廣東版本。

廣東是我國吸納農民工最多的省份,有農民工3000萬人,其中,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約2000萬人,95%以上集中于珠三角地區。

為鼓勵農民工參加培訓,廣東省在學歷、技能方面制定了詳細的規則:初中畢業學歷5分,中技、中職或高中畢業學歷20分,大?;蚋呗毊厴I學歷60分,技師職業技能資格、中級專業技術資格60分,大?;蚋呗殞W歷,并具有中級專業技術資格80分。也就是說,只要具有大專學歷或技師資格或中級職稱的任何一項就可獲得60分,可申請辦理城鎮戶口。這一政策極大鼓勵了農民工參加教育培訓的熱情,到2012年2月,廣東省已有29.4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入戶城鎮。

在新生代農民工培訓的安排上,廣東省依托技工院校、職業院校和鄉鎮(街道)、企業及社會的各類培訓機構,構建起了立體化、全覆蓋的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網絡,并推出了智力扶貧、百萬農村青年技能培訓工程、技能提升和人才儲備計劃等多個項目。在培訓中,技工院校發揮了技能培訓主陣地和引導示范作用,探索出了校企合作、校鎮合作、訂單培訓、送教進廠、送教下鄉、送教入戶等培訓新模式。

2011年,廣東省又推出了“圓夢計劃”,該計劃重點資助在粵新生代農民工參加以網絡遠程教育為主的高等學歷教育,這可以稱得上是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的升級版。這一計劃由廣東共青團省委聯合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等單位統一實施,目的是培養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高素質勞動者,助推“廣東制造”走向“廣東創造”,并打通新生代農民工向上發展的通道。

“圓夢計劃”推出后,受到了新生代農民工的普遍歡迎。2011年7月,來自廣東全省的近萬名新生代農民工,開始進入全國17所高校接受網絡遠程教育,通過考試后他們將獲得大學文憑。

這一計劃正在持續進行。廣東省政府希望打造一個長效機制,每年資助萬名新生代農民工接受本科或??凭W絡教育,以圓新生代農民工的讀書夢、大學夢,讓他們用知識改變命運,用技能成就夢想。

城鎮化建設是職教發展新機遇

職業教育面向新生代農民工開展培訓,是讓新生代農民工實現城市夢想的新使命。同時,從長遠來看,職業教育面向新生代農民工開展培訓,也是職業院校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積極主動承擔農民工教育培訓,為職業院校開辟了另一塊頗具規模的生源市場,為學校發展尋找到新的支撐點和增長點。

要做好這項工作,職業院校就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現辦學定位、辦學理念、辦學模式等一系列的創新。職業院校要改變過去以學歷教育為主的辦學方向,轉為職前的學歷教育和職后的職業技能訓練并重。要改變以服務城市居民為主,轉為面向人人為主,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樹立包括職業教育、技術教育與培訓在內的大職業教育觀。

在培訓內容上以農民工需求為主。培訓是為了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素質,使他們適應產業結構升級換代和工業化、城鎮化的需要,實現在城市就業,最終融入城市。因此,職業院校開展的培訓,不僅要使新生代農民工盡快掌握急需的職業技能,使他們走上滿意的工作崗位,還要進行新市民教育,使之了解所在城市的歷史文化,學習文明禮儀、法律法規、健康衛生、權益保護等相關知識,以提升其綜合素質。

職業院校要引進先進的遠程教育方式。如今,以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為手段的遠程教育已經開始普及,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滿足我國農民工的流動性、分散性和學習時間不確定性的特點,可實現對農民工培訓的便捷服務。在我國新生代農民工中,計算機和手機等設備的使用率很高,并且操作嫻熟,已經具備了開展遠程教育培訓所需要的各種條件?,F在需要的是進一步開發和完善針對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的課程體系,培養適應在線授課、答疑要求的師資隊伍。實行這樣的教育方式,需要對職業院校原有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資源建設進行重構,也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搭建農民終身教育的立交橋,構建農民工縱向上從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相銜接,橫向上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技能培訓等相溝通的開放多元的立體培訓體系。這樣,就不但滿足了新生代農民工掌握技能的需要,還為他們打開了向上提升的通道。

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產生了大量新的就業方向、就業崗位和用工需求,尤其是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如物流、物業、建筑裝潢、學前教育、餐飲、酒店管理等行業迅速發展,用工需求量增大。因此,職業院校原有的學歷教育也應作出改變,開設對接市場的專業,以滿足新型城鎮化建設對各種專業人才的需求。

新型城鎮化要打破過去延續半個多世紀的城鄉二元體制,是一場重大的經濟演變。作為與經濟發展最為密切的職業教育,也應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選擇與新型城鎮化同向同行,將給職業教育帶來根本性的變革。當全國12663所中職學校、1297所高職院校投入到億萬新生代農民工培訓中,讓其夢想照進現實,將推動新型城鎮化快速向前,也將使中國勞動力的整體素質躍上新臺階,為使“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礎。

猜你喜歡
新生代城鎮化農民工
新型城鎮化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丁程鑫 偶像新生代 演員請就位
網紅要逆天!開啟新生代創業之道
我國2.8億農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企業新生代員工激勵機制的探討
遼源市開展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公租房計劃中不能少了農民工等5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