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養弱智學生的自理能力

2014-03-22 10:55溫翠娥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智障兒童

溫翠娥

摘要:智障學生由于大腦的殘疾,使支配感覺器官、運動器官的傳導神經受阻,反應的遲鈍,使各種動作不準確 、不協調 、不到位 。勞動能力明顯低于相應的生理年齡。培養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智障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減輕家庭的負擔,還能減輕社會的負擔,通過一定的強化訓練,使智障兒童飲食、衣著、大小便、睡眠、個人衛生和安全等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識,達到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從而使智障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教育教學中通過反復強化,逐步養成學生生活自理方面的習慣、技能等,讓他們在基本生活自理上形成動力定型的生理機制,最終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

關鍵詞:智障兒童;生活自理;適應社會

生活自理,簡單的說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弱智學生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智障學生獨立生活能力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對弱智學生今后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增強弱智學生的生活自理意識。

因為孩子智力有障礙,這些家長就想補償他們,就無條件的包辦代替,使這些學生形成一種錯誤認識: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會幫著干,要喝水了,父母會端水來;要起床了,父母會給穿衣服……,我于是通過各種形式,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對弱智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增強弱智學生的生活自理意識。如通過談話“我是好孩子”、“我長大了”、“我學會了……”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等形式,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再如在語文、生活適應課中,幫助學生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學生受到感染、教育。在學習《別說我小》時,四次出現“我會……”的句式,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圖片,歌曲,通過圖片小朋友們能夠直觀地理解,并結合實際讓學生說自己會做什么,使學生受到了教育,克服依賴思想。

2、通過分辨不同行為,能自理的與不能自理的,鞏固學生的生活自理意識。我為學生準備不同行為表現的各種圖片、錄像帶等等,讓學生在比較中提高對自理行為的認識。并且讓學生說說在家里我能幫媽媽、爸爸、奶奶、爺爺做什么。

二、教給弱智學生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讓弱智學生做到生活自理,必須讓他們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弱智學生沒學會系鞋帶的方法,就談不上系鞋帶;弱智學生不會洗臉,就談不上把臉洗干凈;弱智學生不會疊被子,就談不爸爸被子整理好,也就是說,即使弱智學生有了自理意識,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還要讓弱智學生學會具體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樂,讓弱智學生學會自理的方法。根據弱智學生的特點,我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編成兒歌、歌曲以及設計成饒有趣味的情節等,讓他們在游戲、娛樂中學習本領。如在教弱智學生學習如何系鞋帶時,可以結合歌曲《系鞋帶》來進行:兩個好朋友,見面握握手,鉆進大洞口,用力拉耳朵,變成蝴蝶走。弱智學生在歌曲的愉悅里,輕松自主地學習系鞋帶的方法。再如,在課文《特殊的交通工具》中,同學們認識了警車、救火車和急救車,我們創設了三個情境,讓學生演一演遇到失竊的時候應該怎么做,遇到失火的時候應該怎么做,遇到有人學要急救的時候應該怎么做,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各種緊急電話的號碼,學會了在緊急情況下如何處理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進行個別指導。由于弱智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對不同層次的弱智學生,要求就有所區別。對于自理能力稍強的弱智學生,就以較高水平來要求;對于自理能力較差的弱智學生,就相對降低標準,不強求,更不鄙視,應因材施教。如在指導穿鞋的過程中,我就要求不會穿鞋的弱智學生區分左右腳的基礎上把鞋穿好;能力強的弱智學生不僅要正確區分左右腳,還要求正確系好鞋帶。

3、品嘗成功,進一步提高弱智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獲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動弱智學生生活自理的動力。當弱智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我就會說“你真棒”、“你真能干”……使弱智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但當弱智學生限于自身能力,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我耐心細致地引導,輔以鼓勵性語言:如“你真棒”,“老師相信你會干好的”,必要時我還會協助他實現成功,以免挫傷他積極進取的精神。對于自理能力較差的同學,在班里實行“一幫一”,手拉手“等形式,幫助他們不斷進步。通過長期訓練大多數學生在飲食、服裝、衛生、安全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的進步。

三、通過游戲的形式,培養弱智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我組織學生開展“找朋友”的游戲,目的是讓他們認識自己的水杯、毛巾。首先為學生準備了各種形象生動有趣的小標記,讓學生自由的選擇喜歡的標記,看一看,玩一玩,說一說,然后根據手中的標記去尋找自己的水杯和毛巾,先找到的弱智學生給予表揚。同時,教師不失時機地教給弱智學生怎樣把手洗干凈并用毛巾擦干手。弱智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學到了這些生活技能,同時也提高了弱智學生學習的興趣。

分解動作,在現實生活中學習鍛煉。

智障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很差的,在常人看來,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智障兒童卻往往不能理解和接受。比如在生活適應《怎樣整理床鋪》一課中,我就將他們帶到宿舍中進行如何鋪褥子、鋪床單、套枕套等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在學生動手操作過程前,老師先進行講解分析,示范。然后老師再幫輔,圍繞他們進行操作指導,以滿足班級中不同學生個體需要。同時和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們在生活中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別是在自身問題的解決上多讓孩子自己動手,家長教導。

經過不斷的教育和培養,如今大部分學生已取得了可喜的進步,特別是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為他們今后發展認知能力、培養交往能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

[2]《全日制培智學校老師教學用書生活適應》 1992

[3]《現代特殊教育 》 2002

[4] 孫鵬《兒童生活適應教育訓練叢書》藍天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歡
智障兒童
智障兒童親子溝通能力評估的研究進展
社區融合教育點亮智障兒童的生活
如何創設有效情境,培養和激發智障兒童的學習動機
談智障兒童繪本閱讀的重要性
遲開的花朵也能飄香
不同主題情感類抒情歌曲對智障兒童的影響與應用
下頜打開度受限智障兒童矯治的個案研究
智障兒童的有效識字教學策略探究
淺析如何對中重度智障兒童進行語言訓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