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教學與素質教育芻議

2014-05-30 06:32羅靈慧
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 2014年7期
關鍵詞:音樂教育教師

羅靈慧

任何音樂都不是單純的音符堆砌,它是作者對事物的情感反映。所以“音樂教育是通過培養對音響的審美因素的反應來進行的感覺教育”。大量的、廣泛的音樂作品,在音樂教育中,以歌唱、器樂、欣賞等方式,增進了學生對音樂美的認識、理解、鑒賞和創造的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內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感知覺,從而在主觀情感上得到審美體驗,情感升華、心靈凈化,這樣獲得的音樂教育要比任何說教來得自然和真實。在審美教育的同時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貝多芬說:“音樂使人的心靈爆發出火花?!币魳方逃粌H是培養“愛樂人”的搖籃,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樂記》云:“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的確如此,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并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中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能力,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養各方面發生變化,培養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國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大型聲樂曲《黃河大合唱》,通過獨唱、對唱、輪唱、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氣勢雄偉、磅礴,展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著愛國主義的光輝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給人一種向往美好,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信心和力量?!吨袊倌晗蠕h隊隊歌》《歌唱祖國》《我的祖國》《祖國,我永遠熱愛你》等歌曲,在雄壯或抒情、優美的旋律里,使學生體會祖國山河的壯麗,人民的勤勞勇敢,喚起他們建設祖國、報效祖國的使命感,從而培育他們愛國、愛民的深厚感情。江澤民在第六屆中國文聯第五次中國作協代表大會的閉幕聯歡會上,熱情洋溢地演唱了一首優秀歷史歌曲《祖國歌》,詞曲優美,如訴如說,抒發了他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感情,給與會的文藝界代表和電視前的觀眾留下了難忘的一幕,使我們了解到總書記深厚的音樂素養,并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首創編于本世紀初的歌曲《祖國歌》,經總書記少年時代的學唱,在其心靈上所留下的深長記憶,使我們看到了良好的早期音樂教育對于無產階級革命家成長過程的重要作用。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的形成及人生觀、世界觀的確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樂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給學生以精神影響與滋養,可以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道德素質教育作用。

二、音樂教育促進學生的交際水平。

音樂是一門節奏性很強的學科,在教授過程中,學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的樂感,尤其是在敲打樂、搖滾樂中。這時,教師應注意教會學生從身體的協調動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覺、體驗節奏,并運用到樂理中去,增強學生的節奏意識。在教會學生認識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時,音樂教育還可以幫助學生如何更好的適應社會。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社會是一個尊重個人創造和自我發展的社會,更是一個強調合作,強調溝通,互通有無的社會。信息即是生活。人與人、人與物,個體與群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復雜,教會學生熱心參與、相互合作、樂于交往、善于應變的能力尤為重要。音樂教育因其獨特的優勢,將成為學生更好的與自然、與社會相互溝通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組織排練、舉行演出等一系列音樂活動,不但為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協作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途徑,還發展了個性與特長,增強了集體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開朗性格和良好品質的形成,為其將來適應不同的人際組合,更好的參與社會競爭奠定了基礎。

三、利用音樂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同時讓音樂與生活溝通起來,營造廣闊的音樂教學空間,音樂本來就是從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品德的養成也離不開生活,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去感悟。所以,我們要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實現教師、學生、教材、教具、教學環境與生活的多方面的橫向聯系,及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讓音樂回歸生活、回歸自然。如《搖籃曲》一課,教師可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媽媽的特點,準備幾個娃娃,讓學生親身體驗做一天爸爸媽媽是多么辛苦,從而進行愛父母,尊敬長輩的教育。所以,我們應從學生的生活范圍內選取適當的內容,可以是兒歌、寓言、童謠、謎語、神話等等,也可以是孩子自編的故事。

音樂教學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展開的。此外,音樂教材中還教育學生愛家鄉、愛自然、愛學習、愛勞動、愛科學,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傳統,尊敬師長、互相友愛等,從多種角度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四、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

音樂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于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于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曲式、和聲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歌(樂)曲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學唱《國歌》時,除了讓學生了解它的歌詞意義、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號角式的呼喊,再三強調的“前進”,后半曲的急切吶喊及三連音的運用等音樂本身的特點,既準確地表現了歌曲,又激起對祖國無比熱愛之情,進而樹立時代責任感。同學們在演唱時嚴肅、自豪、情感真摯,可謂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學歌》是一首以教師護送學生放學離校為題,盡情抒發了學生對教師熱愛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時,應注意到三拍子的敘事性及抒情性,引導學生充分投入感情,動情地歌唱?!敖處熜量嗔?,教師再見了……”學生在演唱時情真意切,充滿了對教師滿腔的愛。在生動的感情體驗過程中,受到藝術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素質教育的實施為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音樂教育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從“杭育杭育”的淵源之聲起,音樂伴隨看人們進行了征服自然、改造社會的斗爭,相信隨著人類認識方向的轉移和社會的持續發展,音樂教育在促進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探索征程中必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歡
音樂教育教師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最美教師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音樂
圓我教師夢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