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素周期律(第二課時)”教學過程研究

2014-09-26 20:11張賢金吳新建歐陽鋒
化學教與學 2014年9期
關鍵詞:元素教學過程

張賢金 吳新建 歐陽鋒

摘要:介紹了“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周期性變化”一課的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從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教學情景、基于學生分組實驗的元素金屬性探究、基于表格數據推理的元素非金屬性探究、從原子微觀結構角度解決導課情景中的問題、元素周期律的定義和實質剖析等五個教學板塊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了研究與反思。

關鍵詞: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教學過程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9-0002-04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01

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學中重要的基礎理論內容。從蘇教版《化學1》[1]典型的金屬、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學習轉入到蘇教版《化學2》[2]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與元素周期律的學習,學生們普遍認為學習內容越來越抽象,學習內容與社會生產生活相脫離,很多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難度較大。很多中學化學教師也傾向于認為元素周期律這一內容教學設計難度較大,很難上得讓學生感興趣。近期,針對此問題,筆者對元素周期律(第二課時)即“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周期性變化”的內容進行了教學設計,并在中學開設了一節教學研討課,有一些感觸,特撰寫成文,以求教于同行。

一、設計思路

本課內容選自蘇教版《化學2》專題1第一單元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與元素周期律主題下元素周期律第二課時。元素周期律這一主題的內容,我們對蘇教版教材內容進行了“二次開發”,將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元素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元素主要化合價(最高化合價和最低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統整為第一課時,而將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探究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定義和實質統整為第二課時。本課,筆者期望在學生已學過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元素周期律第一課時、蘇教版《化學1》鈉、鎂、鋁、硅、硫、氯單質及其化合物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創設一個真實而有意義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科素養和化學思維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和體現,基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鈉、鎂、鋁金屬性強弱的順序,基于教材提供的表格數據合理推斷硅、磷、硫、氯非金屬性強弱的順序,并從原子微觀結構角度解決導課情景中的問題,最后聯系元素周期律第一課時內容,總結歸納出元素周期律的定義,并引導學生從原子微觀結構的角度思考和剖析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定義;掌握鈉、鎂、鋁金屬性強弱的順序;掌握硅、磷、硫、氯非金屬性強弱的順序;能夠從微觀角度解釋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強弱的順序;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定義和實質。

(2)過程與方法:通過元素金屬性的分組實驗探究,進一步體驗實驗探究的基本要素,如猜想與假設、實驗設計、收集證據、結論與解釋、表達與交流等;通過元素非金屬性的探究,進一步明確基于表格數據的推理是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將宏觀現象、微觀結構和符號表達相統一的意識;通過元素周期律定義和實質的剖析,初步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學科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導課情景的創設,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學科素養和化學思維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和體現;通過導課情景問題的解決,讓學生感受到化學之美。

三、教學過程主要板塊

1. 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教學情景

[復習]回顧元素周期律第一課時內容。本課將繼續探究元素其他性質的變化規律。

[導課]探究前,來聊一個有意思的事。最近,騰訊針對QQ群推出了群內網友等級(活躍度)功能,共分六級,分別為LV1、LV2、LV3、LV4、LV5、LV6。等級名稱可根據需要更改。老師加入了一個“化學教師群”,群成員全部是中學化學教師,大家猜一下他們是如何更改群等級名稱的?提示:與我們最近在學習的內容有關。

[學生]學生興趣濃厚,討論熱烈。

[教師]有同學說是元素,這個答案相當接近了。我們班同學的化學學科素養和化學思維能力很好。

[教師](展示QQ群截圖)經過化學教師們的熱烈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用金屬元素Li、Na、K、Rb、Cs、Fr來作等級名稱更有“化學味”。

[教師]為什么可以用Li、Na、K、Rb、Cs、Fr來作等級名稱呢?

[學生]交流與討論。

[教師]因為Li、Na、K、Rb、Cs、Fr這六種元素的金屬性(失電子能力)是逐漸增強的。這就是本課要探究的內容: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變化規律。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都將能夠很好地來解決這個問題。同學們課后也可以討論一下是否可以結合各個學科的特點來更改本班QQ群等級名稱?

設計意圖:《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3]與《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4]相比,將原來提出的“創設生動活潑的情景”修改為“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情景”。師生們基本都有使用騰訊QQ。用騰訊QQ群網友等級(活躍度)名稱來創設情景,學生們都感覺到這個情景是很真實的,是可以接受的,學生會思考為什么化學教師們會采用Li、Na、K、Rb、Cs、Fr來表示等級,能夠感受到化學教師身上所特有的化學學科素養和化學思維方式。同時,學生們通過實驗探究和表格數據的推理后,再回過頭來解決導課情景中的問題,使導課情景有始有終,最大程度地發揮了導課情景的教學功能。

2. 基于學生分組實驗的元素金屬性探究

[教師]我們介紹和分析了兩種預測元素金屬性強弱的方法:(1)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2)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氫氧化物的堿性強弱。下面,就以11、12、13號元素Na、Mg、Al為例來探究一下其金屬性強弱的順序。

[教師]請根據已學過的相關知識來猜想與假設鈉、鎂、鋁元素金屬性強弱的順序?

[學生]鈉與水反應很劇烈;上學期學過鈉、鎂、鋁單質及其化合物;生活中有用到鋁制品。

[學生]猜想與假設:鈉、鎂、鋁金屬性強弱的順序:Na>Mg>Al。

[實驗設計]學生交流與討論,并提出實驗設計方案。

[探究實驗]實驗1:Na與冷水的反應;實驗2:Mg、Al與冷水、沸水的反應;實驗3:Mg、Al與鹽酸的反應。

[教師]請幾個小組匯報實驗現象、化學反應方程式、探究結論。

[學生]匯報。

[教師]能否結合前兩節課學習過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周期性變化的規律來解釋得到的探究結論?

[學生]交流與討論、匯報。

[教師]展示主族元素原子半徑變化的圖片(見圖1),引導學生從原子微觀結構的角度認識: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原子,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吸引力逐漸增強,元素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減弱。

[教師]知道了鈉、鎂、鋁元素金屬性強弱的順序以后,我們反過來可以得到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的強弱。

[小結]以上的實驗探究,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化學的學習中,要學會將反應的宏觀現象、微觀結構和符號表達(化學反應方程式)相統一起來。

設計意圖:在蘇教版《化學1》專題2和專題3中學生已經學習過鈉、鎂、鋁這三種元素的單質是相當活潑的金屬。學生在擁有這些知識儲備的情況下,進行金屬性強弱順序的猜測與假設不會有太大的困難。讓學生根據教材“信息提示”欄目提供的信息來設計探究實驗,并進行分組實驗探究,觀察實驗現象,書寫反應涉及到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通過反應劇烈程度的比較,得到三種元素的金屬性強弱順序。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可以在實驗中體會實驗設計中的控制變量法,并能夠通過收集有效的證據,得到合理的結論。分組實驗完成后,進行小組交流與討論,匯報實驗結果。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剛學習過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等原子結構的周期性變化角度分析元素金屬性強弱的順序。初步讓學生體會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將宏觀現象、微觀結構和符號表達相統一。

3. 基于表格數據推理的元素非金屬性探究

[教師]實驗探究完了鈉、鎂、鋁元素金屬性強弱的順序,我們再來以硅、磷、硫、氯四種非金屬元素為代表來研究一下其非金屬性強弱的順序??茖W探究是化學學科最突出的特征。實驗探究是科學探究的最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谝延匈Y料數據的推理也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前面我們講到了預測元素非金屬性的兩種方法:(1)與氫氣生成氣態氫化物的難易程度及氫化物的穩定性;(2)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下面,通過一個表格數據來探究一下硅、磷、硫、氯四種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順序。

[教師]可以根據兩條間接判斷依據,試著推斷一下這四種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順序。

[學生]交流與討論。

[教師]同學們的分析都很有道理,都認為硅、磷、硫、氯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的順序是:Si

[教師]再次展示主族元素原子半徑變化的圖片(見圖1),借鑒從原子微觀結構角度解釋元素金屬性強弱順序的方法,一起從原子微觀結構角度來解釋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順序。

設計意圖:在蘇教版《化學1》專題2、專題3和專題4中學生分別學習過氯、硅、硫的單質及其化合物,在初中階段學習過磷在氧氣中燃燒的知識,學生對硅、磷、硫、氯這四種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由于硅、磷、硫、氯單質與氫氣反應條件有的較為苛刻,有的反應太過劇烈,不適合做學生分組實驗。故直接通過表格形式提供硅、磷、硫、氯四種元素的單質與氫氣反應的條件、生成的氣態氫化物的化學式、氣態氫化物的熱穩定性等數據資料,讓學生通過對表格資料數據的閱讀和理解,基于表格數據進行合理的推斷,得出硅、磷、硫、氯元素非金屬強弱的順序,并讓學生們對推斷的結果進行交流和討論。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探究除了實驗探究以外,查閱資料數據,基于表格數據的比較作出合理的推斷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再次展示主族元素原子半徑變化的圖片,借鑒從原子微觀結構角度解釋元素金屬性強弱順序的方法,讓學生們自主地從原子微觀結構角度解釋元素非金屬強弱的順序,并再次將宏觀現象、微觀結構和符號表達(生成的氣態氫化物化學式)統一起來。

4. 從原子微觀結構角度解決導課情景中的問題

[教師]通過11-17號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探究,發現11-17號元素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對3~9號元素進行研究,也可以發現它們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更多的研究發現,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重復出現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的情況(稀有氣體元素除外)。即隨著元素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的金屬性、非金屬性呈現周期性變化。

[教師]再次展示主族元素原子半徑變化的圖片(見圖1)。引導學生復習原子半徑周期性變化規律,并對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周期性變化進行解釋:電子層數相同,元素原子半徑大小主要取決于核電荷數,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吸引力逐漸增強,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逐漸減弱,元素金屬性逐漸減弱,元素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元素原子半徑主要取決于電子層數,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電子層數遞增,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吸引力逐漸減弱,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逐漸增強,元素金屬性逐漸增強,元素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教師]大家能否解決老師上課一開始講到的化學教師采用Li、Na、K、Rb、Cs、Fr來表示群內網友的等級(活躍度)的問題?

[學生]交流與討論、匯報

設計意圖:在11-17號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探究的基礎上,補充介紹科學家對其它元素進行研究,發現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重復出現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的變化規律,從而得出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規律。通過這樣補充介紹,可以讓學生更為全面地來理解和認識什么是周期性變化。再次通過主族元素原子半徑變化的圖片引導學生從原子微觀結構角度對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順序進行解釋,并幫助學生很好地解決了導課中所創設情景中的問題,讓學生的困惑得到解決,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5. 元素周期律的定義和實質剖析

[教師]通過探究學習,我們發現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的主要化合價(最高化合價與最低化合價)、金屬性、非金屬性都呈現周期性變化的規律,我們把這種規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教師]那么,是什么導致了隨著元素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的性質的周期性變化呢?

[學生]交流與討論。

[教師]我聽到有同學講“結構決定性質”。是的,元素的性質是由其原子微觀結構決定的。剛才我們從原子微觀結構(即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角度解釋了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規律。我們在上一節課中,也是從原子微觀結構(即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角度來解釋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周期性變化規律的。因此,我們就不難得出元素周期律的實質: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

設計意圖:在前一節課和本節課內容的基礎上,總結出元素周期律的定義,并對其實質進行了剖析。初步讓學生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學科思想,讓學生可以從原子微觀結構(即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角度來解釋元素周期律。

四、教學反思

1. 關注教學情景創設的真實性和有意義

元素周期律作為理論性較強的課,很多教師都感到創設情景較為困難。筆者也是在備課過程中無意中注意到“化學教師群”等級名稱的趣事,突然就想到將其作為本節課的導課情景,并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可以從原子微觀結構角度很好地來回答導課情景中的問題。這個教學情景就發生在每一個學生的身邊,學生們都感到很有趣、很新奇,也感受到化學教師不一樣的化學學科素養和化學思維方式,對他們有很大的震撼和觸動。同時,由于學生在蘇教版《化學1》鈉、鎂、鋁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學習,學生對這個情景應該是有一定的知識準備的,但又不完全能解釋,這就極大地激發了其進一步學習和探究的熱情。上完課的當天晚上,班級學生QQ群里同學們都在熱烈地討論著如何利用所學的各個學科知識和學科思想來更改群等級名稱。

2. 注意實驗探究和表格數據推理的有效選用

科學探究是化學學科的突出特點。實驗是科學探究最重要的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通過查閱已有的數據資料,基于數據資料的閱讀和比較,對研究問題作出合理的推斷,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手段。本課中元素金屬性的探究主要通過實驗探究的手段進行,而元素非金屬性的探究則主要基于教材提供的表格數據資料進行。通過兩種不同的科學探究手段的有效選用,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手段的多元化。

3. 強調宏觀現象、微觀結構和符號表達統一

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化學的“三重表征”,即宏觀現象、微觀結構和符合表征。本課在元素的金屬性實驗探究中,讓學生描述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書寫可能涉及到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從微觀結構角度對得到的結論進行解釋;而在元素的非金屬性的推斷中,我們再次引導學生將宏觀現象(反應條件)、微觀結構和符號表征(生成的氣態氫化物化學式)統一起來。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反復地使用“三重表征”,可以使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特征有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學學科的學習和研究方法。

4. 充分關注和利用學生之前所學知識

學生在本課的學習之前,在初中已學習過磷在氧氣中燃燒的相關知識,在蘇教版《化學1》已學習過鈉、鎂、鋁、硅、硫、氯單質及其化合物。學生對于本課的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探究是有很好的知識輔墊的?;诖?,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充分關注和利用學生之前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對鈉、鎂、鋁元素金屬性強弱的順序,對硅、磷、硫、氯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的順序進行猜想與假設,對鈉與水反應的現象進行回憶,對鎂、鋁與冷水、熱水、鹽酸反應的現象進行預測。同時,學生在前一節課中已經學習過了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元素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元素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規律等相關知識,本課中充分關注和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從原子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規律作出解釋,并剖析了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參考文獻

[1] 王祖浩主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祖浩主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2[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 元素周期律的定義和實質剖析

[教師]通過探究學習,我們發現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的主要化合價(最高化合價與最低化合價)、金屬性、非金屬性都呈現周期性變化的規律,我們把這種規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教師]那么,是什么導致了隨著元素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的性質的周期性變化呢?

[學生]交流與討論。

[教師]我聽到有同學講“結構決定性質”。是的,元素的性質是由其原子微觀結構決定的。剛才我們從原子微觀結構(即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角度解釋了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規律。我們在上一節課中,也是從原子微觀結構(即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角度來解釋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周期性變化規律的。因此,我們就不難得出元素周期律的實質: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

設計意圖:在前一節課和本節課內容的基礎上,總結出元素周期律的定義,并對其實質進行了剖析。初步讓學生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學科思想,讓學生可以從原子微觀結構(即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角度來解釋元素周期律。

四、教學反思

1. 關注教學情景創設的真實性和有意義

元素周期律作為理論性較強的課,很多教師都感到創設情景較為困難。筆者也是在備課過程中無意中注意到“化學教師群”等級名稱的趣事,突然就想到將其作為本節課的導課情景,并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可以從原子微觀結構角度很好地來回答導課情景中的問題。這個教學情景就發生在每一個學生的身邊,學生們都感到很有趣、很新奇,也感受到化學教師不一樣的化學學科素養和化學思維方式,對他們有很大的震撼和觸動。同時,由于學生在蘇教版《化學1》鈉、鎂、鋁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學習,學生對這個情景應該是有一定的知識準備的,但又不完全能解釋,這就極大地激發了其進一步學習和探究的熱情。上完課的當天晚上,班級學生QQ群里同學們都在熱烈地討論著如何利用所學的各個學科知識和學科思想來更改群等級名稱。

2. 注意實驗探究和表格數據推理的有效選用

科學探究是化學學科的突出特點。實驗是科學探究最重要的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通過查閱已有的數據資料,基于數據資料的閱讀和比較,對研究問題作出合理的推斷,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手段。本課中元素金屬性的探究主要通過實驗探究的手段進行,而元素非金屬性的探究則主要基于教材提供的表格數據資料進行。通過兩種不同的科學探究手段的有效選用,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手段的多元化。

3. 強調宏觀現象、微觀結構和符號表達統一

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化學的“三重表征”,即宏觀現象、微觀結構和符合表征。本課在元素的金屬性實驗探究中,讓學生描述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書寫可能涉及到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從微觀結構角度對得到的結論進行解釋;而在元素的非金屬性的推斷中,我們再次引導學生將宏觀現象(反應條件)、微觀結構和符號表征(生成的氣態氫化物化學式)統一起來。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反復地使用“三重表征”,可以使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特征有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學學科的學習和研究方法。

4. 充分關注和利用學生之前所學知識

學生在本課的學習之前,在初中已學習過磷在氧氣中燃燒的相關知識,在蘇教版《化學1》已學習過鈉、鎂、鋁、硅、硫、氯單質及其化合物。學生對于本課的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探究是有很好的知識輔墊的?;诖?,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充分關注和利用學生之前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對鈉、鎂、鋁元素金屬性強弱的順序,對硅、磷、硫、氯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的順序進行猜想與假設,對鈉與水反應的現象進行回憶,對鎂、鋁與冷水、熱水、鹽酸反應的現象進行預測。同時,學生在前一節課中已經學習過了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元素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元素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規律等相關知識,本課中充分關注和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從原子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規律作出解釋,并剖析了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參考文獻

[1] 王祖浩主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祖浩主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2[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 元素周期律的定義和實質剖析

[教師]通過探究學習,我們發現隨著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的主要化合價(最高化合價與最低化合價)、金屬性、非金屬性都呈現周期性變化的規律,我們把這種規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教師]那么,是什么導致了隨著元素核電荷數的遞增,元素的性質的周期性變化呢?

[學生]交流與討論。

[教師]我聽到有同學講“結構決定性質”。是的,元素的性質是由其原子微觀結構決定的。剛才我們從原子微觀結構(即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角度解釋了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規律。我們在上一節課中,也是從原子微觀結構(即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角度來解釋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周期性變化規律的。因此,我們就不難得出元素周期律的實質: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

設計意圖:在前一節課和本節課內容的基礎上,總結出元素周期律的定義,并對其實質進行了剖析。初步讓學生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學科思想,讓學生可以從原子微觀結構(即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角度來解釋元素周期律。

四、教學反思

1. 關注教學情景創設的真實性和有意義

元素周期律作為理論性較強的課,很多教師都感到創設情景較為困難。筆者也是在備課過程中無意中注意到“化學教師群”等級名稱的趣事,突然就想到將其作為本節課的導課情景,并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可以從原子微觀結構角度很好地來回答導課情景中的問題。這個教學情景就發生在每一個學生的身邊,學生們都感到很有趣、很新奇,也感受到化學教師不一樣的化學學科素養和化學思維方式,對他們有很大的震撼和觸動。同時,由于學生在蘇教版《化學1》鈉、鎂、鋁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學習,學生對這個情景應該是有一定的知識準備的,但又不完全能解釋,這就極大地激發了其進一步學習和探究的熱情。上完課的當天晚上,班級學生QQ群里同學們都在熱烈地討論著如何利用所學的各個學科知識和學科思想來更改群等級名稱。

2. 注意實驗探究和表格數據推理的有效選用

科學探究是化學學科的突出特點。實驗是科學探究最重要的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通過查閱已有的數據資料,基于數據資料的閱讀和比較,對研究問題作出合理的推斷,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重要手段。本課中元素金屬性的探究主要通過實驗探究的手段進行,而元素非金屬性的探究則主要基于教材提供的表格數據資料進行。通過兩種不同的科學探究手段的有效選用,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手段的多元化。

3. 強調宏觀現象、微觀結構和符號表達統一

化學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化學的“三重表征”,即宏觀現象、微觀結構和符合表征。本課在元素的金屬性實驗探究中,讓學生描述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書寫可能涉及到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從微觀結構角度對得到的結論進行解釋;而在元素的非金屬性的推斷中,我們再次引導學生將宏觀現象(反應條件)、微觀結構和符號表征(生成的氣態氫化物化學式)統一起來。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反復地使用“三重表征”,可以使學生對化學學科的特征有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學學科的學習和研究方法。

4. 充分關注和利用學生之前所學知識

學生在本課的學習之前,在初中已學習過磷在氧氣中燃燒的相關知識,在蘇教版《化學1》已學習過鈉、鎂、鋁、硅、硫、氯單質及其化合物。學生對于本課的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探究是有很好的知識輔墊的?;诖?,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充分關注和利用學生之前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對鈉、鎂、鋁元素金屬性強弱的順序,對硅、磷、硫、氯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的順序進行猜想與假設,對鈉與水反應的現象進行回憶,對鎂、鋁與冷水、熱水、鹽酸反應的現象進行預測。同時,學生在前一節課中已經學習過了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元素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元素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規律等相關知識,本課中充分關注和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從原子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規律作出解釋,并剖析了元素周期律的實質。

參考文獻

[1] 王祖浩主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祖浩主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2[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元素教學過程
好萊塢勵志片兩種保守類型創作元素研究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多方位選拔與培養網絡綜合布線技能競賽人才
淺析旅游業吸引游客的諸元素
徽州元素在手機界面設計中的應用
欣賞教育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實施
王家衛電影中的后現代美學元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