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熱的興起與國學的發展思考

2014-10-09 19:47赫英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4年8期
關鍵詞:歸屬感儒學國學

赫英

摘 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形成的趨同的傾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越來越追求心靈和思想上的歸宿,這一趨勢造成了國學的再次興起,成為新時期中華文化在創新和繼承的新局面。本研究根據當前國學熱的實際情況展開了思考,對于國學興起的背景展開了分析,分析了國學在當今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通過理性推導和判斷對于國學今后在我國的發展進行了研討,希望對新時期中華文化的傳承和演進起到一定的總結和幫助作用。

關鍵詞:國學 傳統文化 儒學 傳承 歸屬感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b)-0011-02

國學這一概念是在近代西方思想和技術逐步傳播的同時而產生的,經過百年的發展,特別是進20年的進步,國學已經深入中華兒女的思想,如何承繼和發展國學已經成為當前炙手可熱的文化和思想話題。應該看到國學的深厚底蘊,要為國人鐘愛國學而歡欣鼓舞,要為國學的進一步發展做出自身的努力,在加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上,培育出新時期適于中國、服務于世界的新國學。當前我們應該具有冷靜而理性的思維,要從國學的發展上和途徑上進行深入思考,要認清國學興起的背景,明確國學在傳播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全面地呵護和發揚將國學的精髓和實質更好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在進行更好地傳承的同時,更有力地改造國學,使其更加適合新時期的需要,服務于社會發展的大局[1]。

1 國學興起的時代背景

1.1 儒學的重新興起

進入到新時期,有識之士認識到應該在快速吸收西方先進思想的同時,要打造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特別是海外華僑和留學人員對于中華文化進行了深入地思考,形成了“新儒學”的基本認知,這為國學的興起奠定了思想和文化上的重要基礎。新儒學認為中華文明應該告別西方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要提倡和諧和共同發展,這一思想的提出給了國學非凡的生命力,使得國學不但在國內得以興起,同時也在國際上得到廣泛地認同。

1.2 傳統文化的重新認知

從“五四”運動開始“西風東漸”傳統的思想和文化仿佛距離我們漸行漸遠,“言必稱希臘”的趨向越來越明顯,導致社會上出現信仰缺失、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很多人對于此類現象進行了深入地思考,他們發現要想改變現狀應該延續中華文化中傳統的優良部分,應該通過傳統文化的重振達到對民族精神和民族思想的重新洗滌和重構。當前全社會已經取得共識,只有具備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和合理的人文精神,一個民族才能夠持續發展,也才能夠以利于民族之林。

1.3 現代性的深入反思

現代性的反思始于20世紀末,在西方和中國的思想學界開始了對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反思,他們看到了人類物質世界的豐富并沒有帶來更深層次的幸福,反倒是工業化和現代化出現的弊端卻給整個人類帶來嚴峻的發展和現實考驗[2],傳統的現代性已經不能繼續指導整個世界的發展,必須探尋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思想。這時人們將目光轉向了中華的傳統文化,那種講求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思想,在中西方的思想學界都對國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不斷地思考和實踐中國學的長處和優勢得到了較為普遍的發揮,形成了國學興起的熱潮。

1.4 文化歸屬感的興起

中華文化具有特殊性,講求認同和包容,這對于西方講求競爭的功利性思想有著極大的超越性,特別在人們感到無助、困惑的時候,中華文化的價值就顯現出來[3],特別是華人心靈深處的“回家”意識就會占據主體,在心理上形成了對中華文化的皈依,這是國學興起的內在原因。

2 國學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對于文化認知的不同

很多人對于30多年來西方文化的沖擊采取一概否定的態度,認為社會上的問題歸結起來就是西方文化不適于中國國情而帶來的種種問題,只要恢復傳統文化和國學所有的問題將會迎刃而解,這是片面的思想,不但會否定多年來我國社會建設的實踐,更會形成對國學的盲目崇拜[4]。

2.2 以民族性掩蓋時代性

過于強調傳統文化和國學的民族性,這種方式會導致以民族性掩蓋時代性,使國學難以真正發揮傳統的價值和作用,而且容易成為一種排他性的形態,形成狹隘的民族意識[5]。

3 國學發展的思路

3.1 以全面開放的目光來發展國學

在當前中國應該做到相互融通,東西合璧,要致力于建立包容性的、不斷更新和創新的民族文化。平等的文化視角、開闊的文化胸襟、自覺的文化心態是目前最需倡導和確立的。只有在不斷的吸納、碰撞、交融更新的過程中,嶄新的充滿活力的民族文化才可能產生,才能使國學在當代獲得準確的定位,也才能使國學發揮出真正的價值。

3.2 形成國學發展的新思維

國學應以和合的新思維、變通的新理念來解讀傳統文化。以和合的新思維和科學的態度,超越國學在西方的科學和民主價值評價視野下的復古、守舊、保守觀念;以變通的新理念超越中體西用、重道輕器的思維模式,以現代的新視角,超越國粹派、東方文化派的國學觀、文化觀,充分挖掘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的歷史特征和時代精神,這是對傳統國學的新詮釋。

3.3 保持國學的主體意識

當前國學發展的最大問題就是怎樣保持、樹立自己文化主體意識。對于國學既不要盲目自尊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有堅持自己的主體性,才能有效地、有針對性地吸收外國文化的養料,來滋潤本國的文化、發展本國的文化。

4 結語

綜上所述,國學的復興已成為一個歷史的必然,中華民族立足于世界就必須具有鮮明而獨特的文化內核,國學就為我們提供這一內核的關鍵。對于國學的興起要抱有積極和主動的態度,同時要對國學進行進一步地分析和判斷,形成對國學傳承問題的全面分析,達到對國學有計劃、有目標地推廣和普及。當前,我們應該珍視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國學,夯實中華民族文化和思想的根基,在不斷融合先進思想和文化的同時,實現國學的進一步發展和振興。

參考文獻

[1] 王彥坤.國學熱的持續升溫與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138-145,156.

[2] 戴偉.“國學熱”的冷思考——基于中西傳統文化差異的視角[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1):1-6.

[3] 張冉.國學熱興起的背景與國學的發展[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95-99.

[4] 羅才成.對當前“國學熱”現象的幾點思考[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26-27,30.

[5] 洪修平,許穎.對當前“國學熱”的再思考[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22-25.

猜你喜歡
歸屬感儒學國學
價值感與歸屬感
“垂”改成“掉”,好不好?
儒學交流在路上
蔣佩琪 在大陸打拼更有歸屬感
總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漲,城鎮歸屬感較穩定——這代農民工,就是不一樣
奮斗雞—我的國學日常
宋代儒學對漢唐儒學的突破
什么是儒學之本
論遠程學習者的歸屬感及其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