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推進的體會

2014-10-21 20:09徐衍紅
語文周報·初中教研版 2014年29期
關鍵詞:行道樹新課標課外閱讀

徐衍紅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整體的、復雜的、系統的基礎教育建設工程。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于語文教師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以下便是我在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感悟。

一、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育觀

一直以來,“灌輸——訓練”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總是站在上面講解知識,成了課堂的“主宰”,學生圍著教師轉,完全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不僅老師上課累,學生接受知識的課堂效率也不是很高。

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一個學習的合作者或是學習的指導者。新課標特別強調尊重人的個體,發展人的個性,要求營造適合每個學生發展的教育環境,建構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充滿生命力。

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提出就是“學生本位論”的體現,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是新課程語文教學的一大進步。比如在作文教學中,課標就指出,寫作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這些都強調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代表了現階段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它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了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應有的面目,給語文以應有的地位。確實語文是融文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學科,本來是一門具有吸引力的學科。然而,許多的學生對語文沒多大興趣,也不是很重視語文這門學科,都認為上課不用聽照樣考試,可一到考試就不知道如何做題了。所以在新課改的不斷實踐中,我發現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語文教學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巧設導語,激發學生興趣。在上《行道樹》這篇課文時,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同學們,假如你是一棵樹,你希望自己生長在何處?為什么?(學生可暢所欲言)生長在不同地方的樹都有它們各自的心聲,我們今天就來學習臺灣著名散文家張曉風的《行道樹》,看看她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思索,感受行道樹的心聲。接著多媒體顯示一些行道樹的照片,讓學生更快的明白行道樹的含義以及想知道行道樹有什么話想說了,這樣就激發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三、要提高自身的素質

課程改革是一場文化的變革,教師要融入這個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在課改中,我們發現增添了許多內容,有些是教師學過的,有些是教師沒學過的。所以為了適應教學,為了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要有一桶水。面對新教材、新內容、新要求,教師在吃透課程標準,精研教材的同時,要深入學習所教語文專業的新理論、新知識,與此同時,一方面還要進一步學習相關學科的新知識,借鑒前輩在教學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提高自己運用多媒體的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義務教育的普及,我們所面對的學生也更加多樣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教師要不段了解,還必須不斷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才能夠以新的教育理論來支撐自已的教學工作。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

四、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新課標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并且列出了應讀文學書目,還有“科普科幻讀物和政治、歷史、文化各類讀物”的說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教師要做好指導工作。教師挑選一些思想健康、知識性強并且有益于學生學習的書,把這些書目列出來,讓學生課外閱讀。閱讀時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但學生有個不好的習慣,閱讀不動筆,所以為了提高閱讀效率,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讓學生養成不動筆不閱讀的好習慣。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推進的大潮下,作為教師的我們,仍然需要不斷的反思和不斷的探索。

猜你喜歡
行道樹新課標課外閱讀
中學英語課外閱讀的課內支撐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行道樹
彎道
故事媽媽提升課外閱讀
彎道情結
基于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的低年級課外閱讀教學指導
融入情境 落實新課標 凸顯地理實踐力——以騎行青藏為例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彎道情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