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最近發展區”理論在數學課堂引導中的應用

2014-11-13 16:58吳雪潔
江蘇教育 2014年19期
關鍵詞:最近發展區引導小學數學

吳雪潔

【摘 要】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現有水平與在他人指導下或在與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決問題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數學課堂引導應以“最近發展區”理論為依據,利用搭建好的“腳手架”,使學生突破“最近發展區”掌握知識,從而使思維一直處于自我學習、自我驗證、自我歸納的良性循環狀態中。

【關鍵詞】最近發展區 小學數學 引導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新課標的理念正逐漸為廣大教師所認同,許多教師正清晰地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需依據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通過開發智慧和潛能提高其獨立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以達到健全學生的主體性品質的目的??墒?,理論如何指導實踐?理念如何融入課堂?實踐細微之處值得諸多討論?,F筆者結合“最近發展區”理論,探討實踐之一——課堂引導。

一、“最近發展區”理論與引導啟示

數學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然而,在側重應試教育的今天,我們的數學課堂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變了味”,越來越背離課堂本質,正在逐步向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而直指“應試”的功利性教育工具演變。如果用這樣的數學包圍著學生,數學的課堂本質又是什么?教師可以以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基礎,圍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展開、實施數學教學活動,以達到新課程提出的教學要求。

1.“最近發展區”的含義。

在教學與發展的問題上,維果斯基強調教學應走在發展的前面,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理論。他認為,學生存在兩種發展水平——現有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現有發展水平是指兒童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潛在發展水平是指兒童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維果斯基把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距定義為“最近發展區”。

2.“最近發展區”與引導的關系。

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實施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否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引導需要指向“最近發展區”,也就是說將學習者置于“接近全知而又不能全知的境地”。其實,引導也就是一個搭建“支架”的過程,通過支架(教師引導)的幫助,教師將管理學習的任務逐漸轉移給學生自己(學習過程被內化),最后撤去支架,從而幫助學生跨越“能”與“不能”的距離。

二、找準“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是客觀存在的,其理論為課堂引導提供了依據,但又以隱形的方式存在于每個學生的思維中。因而,找準引導的“最近發展區”就成為了運用理論的關鍵。

1.把握學生的認知規律。

從教的方面來看,教學是不斷創設“最近發展區”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確定學生的兩個發展水平——現有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要了解學情,確定知識的“固著點”,從需要入手,準確把脈,把握引導的良機;更應重視體驗,關注知識的“發展點”,也就是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狀態和表現,捕捉學生思想的能力,積極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動態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更便于學生同化知識,深化思維。

2.把握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

從學的方面來看,引導就是不斷地幫助學生完成心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過程。通過教師引導,打破心理平衡狀態,把學生引入最佳學習區。若學生所接觸的內容正好符合他們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他們就會因問題得到解決而獲得心理滿足,同時產生新的心理需求,進而產生穩定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三、搭建引導“腳手架”

當教師確定了“最近發展區”后,為了減少教學的跳躍性,應該增設“腳手架”。教師需要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情境、合適的階段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跨越其“最近發展區”,使“最近發展區”蘊含的潛能變成現實的能力。教師在引導時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可以遵循以下幾點要求:

1.有趣性引導。

有趣性引導是指在引導的支架設置中需要構建“有趣的課堂”。引導的關鍵在于激活學生的“動情點”,將學生置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例如:教學蘇教版五下《圓的認識》一課時,可以通過呈現大煙囪和小方磚這一圓一方的事物引起學生強烈的視覺對比和認知沖突,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方”磚是怎么砌成“圓”煙囪的,從而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圓出于方”的數學轉化思想,讓學生咀嚼由“方”到“圓”所蘊含的豐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引導他們跨越其思維的“最近發展區”。

2.適時性引導。

適時性引導是指要在學生恰需幫助時為他們提供適合的引導支架,并在適當的時候撤出支架。例如:教學蘇教版三下《軸對稱圖形》一課,可以先出示一組圖片,讓學生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美,然后話鋒一轉:“它們究竟美在哪里呢?”將學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引向對圖形結構的觀察和把握上,在師生互動中讓學生的認識迅速貼近軸對稱圖形的本質特征。課堂是動態的,需要教師巧妙地引申,讓意外生成的信息迅速連接本課的知識點,繼續引導學生跨越“最近發展區”,達到“潛在發展水平”。

3.其他引導方式。

(1)適度性引導。適度性引導是指學習支架應當有坡度,要給學生留有恰當的發展空間。一方面,學生站在支架上,必須經過自己的奮力一跳,才能達到目標;另一方面,又要讓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達成學習目標。如此,“導之有度”的課堂將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時間,讓學生學之彌多,學而有趣。

(2)個性化引導。個性化引導是指不同水平的學生需要不同程度的學習支架。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內容及學習環境,選擇不同的引導方式。在課堂中,教師既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又要考慮多數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切勿以幾個尖子生的情況代替全班學生的普遍實情。

總之,在數學課堂上,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去享受數學五彩繽紛的變換與環環相扣的嚴謹,還要科學地引導學生穿越“最近發展區”,從“現有發展水平”進入“潛在發展水平”,從“新的現有發展水平”引到“新的潛在發展水平”,如此循環往復,不斷超越現有的理解狀態,實現自我學習、自我驗證、自我歸納的良性循環?!?/p>

【參考文獻】

[1][蘇]維果茨基著.維果茨基教育論著選[M].余震球,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注:本文獲2013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二等獎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新壩小學)

猜你喜歡
最近發展區引導小學數學
結合一堂考核課試論經典小說的品鑒與賞析
基于“最近發展區”的班級內分層教學研究
論促進幼兒“最近發展區”的路徑選擇
網絡時代大學生非理性愛國現象的引導
細細品味課堂語言 輕松享受教學過程
互動式教學法在大學散打教學中的應用
淺析高中數學課堂的提問策略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