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盡鉛華呈素姿

2014-12-09 07:54朱毅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14年2期
關鍵詞:分組討論公開課板書

朱毅

筆者所在學校近期開展優質課評比活動,從眾多精心準備的參賽公開課中我感受到了課改后課堂的變化,板書基本被屏幕代替,學生分組討論熱熱鬧鬧,學生好像真正實現了自主學習。但事后仔細回味這些課,總感覺熱鬧的課堂背后好像缺失了點什么。

一、莫被亂花迷人眼

課改實施以來,多媒體、分組討論等新的教學手段展現出旺盛的活力,由于其具有可以展示各種圖表、擴大課堂容量等優勢,以至于很多地理教師上課必用多媒體,見問題必討論,而對講授、板書、板畫等傳統教學手段卻產生了一種排斥和恐懼心理,唯恐自己被冠上“滿堂灌”“教學方法陳舊”的大帽子。

一堂真正的好課應該是平實高效的,能夠完成師生問互動,實現思想和知識的交流與碰撞,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有所收獲,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思維能夠得到增長。不論是傳統的講授、板書、板畫,還是多媒體、分組討論都是達到此目的的手段。

讓學生掌握知識和學習知識的方法才是一堂課的目的。課堂上教師幽默睿智的語言、妙語連珠的講解、漂亮的板書板畫也許很傳統,但卻能更簡潔地幫助學生尋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方向。這有如牧馬人牧馬,他是任由馬兒自己走到哪里就放牧到哪里?還是有意識地把馬“引導”到水草豐美的地方呢?牧馬人也許沒有太多的牧馬理論,但他知道要把馬引領到水草豐美的地方,因為這樣馬才能吃飽喝足。這不就是一種簡單的高效嗎?我們在教學活動中也要針對教學活動的具體內容選擇更具實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切莫被眾多的教學手段所迷惑。

例如,“區域發展階段與人類活動”一節中美國五大湖沿岸工業區的興起、轉型和再生的內容,學生可以自主討論、分析和探究出來,其在不同階段的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也可以在課本中找到。但這節內容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這就需要教師重點講解:五大湖沿岸工業區的發展過程告誡我們,近代西方工業國家所走過的工業化發展道路是不正確的,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一種道路,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在經濟發展中要避免走他們的老路,要尋找到一條科學的可持續的發展之路。這才是這節內容的核心思想,而這必須通過教師的講解清晰地告訴學生。

對于處于學習階段的高中生,及時、必要的講授能夠讓他們迅速尋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讓他們的知識得到豐富、能力得到增長、思維得到發展和提升,激發起他們更深刻的思考,使他們完成學科知識的建構。這不正是高效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嗎?

我這里講的課堂教學回歸平實,不是想討論多媒體或分組討論等教學方法的不足,而是想說在教學中不要走極端,不要人云亦云、跟風追風,要真正去除浮躁靜下心,認真地研究我們的每一節課。教學中該用多媒體的時候就用多媒體,該討論的時候就討論,該精講的時候就精講,該練習的時候就練習,讓我們的課堂更實在一些。

二、洗盡鉛華謀心動

部分的參賽公開課可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分組學習、匆忙討論、角色表演充滿課堂。筆者絕不是否定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公開課,而是主張應堅持因材施教,既推陳出新又講究實效,不能走向極端。因為不是所有的活動都能促進學生的思維,也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熱熱鬧鬧的活動,不恰當的活動有時也會干擾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講到“中國可持續發展之路”一節時,我沒有過多地展示環境污染的圖片,而是讓學生們靜下來,想一想自己已經多久沒見到清澈的河水,多久沒見到河里搖曳的水草,又多久沒見到湛藍的天空了……這樣也許沒有換來學生見到污染情景時的詫異和驚呼,卻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環境污染就在我們身邊,讓學生自覺地從身邊小事做起,去愛護我們的環境。這樣的“靜”難道不是一種活動嗎?

課堂活動不應僅僅是外在形式的活潑,而應注重學生思維的靈動。課堂教學要的不是熱鬧的場面,而是對問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特別是教學中的重難點,需要教師用心講解,更需要學生用心感悟。一個人在進行質疑、深思、感悟時,其外在表現更多的是深沉、安靜。我們要學會讓學生在安靜的氛圍中用心感受,這時學生的外在表現可能不是很活躍,但他們內心的體驗是豐富的,思維也是活躍的。這樣的課堂難道不是活躍的課堂嗎?只有氣氛活躍而沒有屏神凝思、思維交鋒的課堂又能算是真正活躍的課堂嗎?

課堂教學不是娛樂節目,華而不實的教風是對學生的一種誤導。我們的課堂需要洗去鉛華,抹去浮躁,回歸平實。

猜你喜歡
分組討論公開課板書
基于分組討論互動教學的視頻反饋學習法在神經病學教學查房的應用
硬筆書法教學板書實錄(二)
一節公開課的誕生記
好的板書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一網打盡”還是“循序漸進”——由公開課《水調歌頭》說起
語文課堂中的神來之筆——板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