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究

2015-01-17 19:13聶文龍
學理論·上 2015年12期
關鍵詞:教育途徑中國夢思想政治教育

聶文龍

摘 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落到廣大青年大學生身上,因此如何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踐行“中國夢”非常重要。本文在實證研究90后大學生群體思想特點的基礎上,從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調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強力打造校園文化、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切實推進大學生社會實踐、遵循“中國夢”歷史和系統的發展規律等多個維度,提出了高校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和引導的方法途徑。

關鍵詞:“中國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4-0189-03

引言

“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后,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執政理念,提出后即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爸袊鴫簟奔捌渌枷雰群瓰槲覀儑?、社會及個人明確了奮斗目標,更提出了為實現夢想而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行動指南。促使“中國夢”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奮發有為是毋庸置疑且萬分緊急的,但是如何使該教育工程取得實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學生是主要矛盾,所以要首先研究青年學生的所想、所為和所思,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提出“中國夢”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中國夢”及其思想內涵才會得到大學生的接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會取得實效。

一、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

本文依托基金項目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當前在校90后大學生進行了思想狀況調查;另外項目組還有針對性地走訪了多名資深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和思想政治教育一線專職人員,在對問卷進行數據處理和走訪調研資料整理的基礎上初步得到一些調研結果。調研結果顯示,當前大學生對“中國夢”及其內涵的認知和理解不夠準確;大學生整體理想信念達標,但是動機趨于功利;青年學生普遍主體意識較強,但是責任意識淡薄;絕大部分學生價值觀可靠,但利己主義突出;90后大學生,生活學習態度積極自信,但缺乏抗挫折能力。針對調研得出的青年學生的思想行為特點,作為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者,要堅決從大學生自身思想特點的實際出發,在“中國夢”教育實踐的時代背景下制定出科學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二、高校推進落實“中國夢”教育途徑思考

青年人才是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當前大學生具有很多優秀的品質,如勇于探索創新、追求民主等,但也必須認識到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問題。青年大學生急需積極思想的正確引導,“中國夢”及其思想內涵能夠完成這一艱巨歷史任務。高校要結合實際推進“中國夢”進校園工程,打造良好的育人環境,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讓廣大青年學生在學習中堅定信仰,在活動中升華理想,在實踐中勇擔責任。

(一)深化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建立優越的人才培養制度和政策

教育的本質是使學生能夠掌握指導實踐的思想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絕不是生產一批又一批成績合格、準予畢業的“產品”,而目前大學生恰恰就像生產線上的商品一樣涌向社會。當務之急,是進行高校教育體制改革,將教學和人才培養作為高校的中心工作落到實處。當前高校的一些舉措不利于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有些層面甚至形成了錯誤的導向,如高校應該探討教師的職稱評定等與教師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制度改革,形成正確積極的導向作用,改變目前多數教師重科研、輕教學的態度,維護好踏實地在一線教學工作教師的工作動力;另外高校也要積極進行去行政化的實踐,改變目前高校半行政單位,甚至完全行政單位之實的現狀,這是事關人才培養的中心環節,只有這樣才能確立起教書育人是高校中心工作的局面,使得人才培養質量成為關系高校教職員工生存發展的大事,激勵引導廣大教師和教輔人員將精力轉移到教學上。高校只有進行深入而全面的教育體制改革,才能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了好的校風,才能談得上積極推進優良學風建設和嚴肅考風的形成。校風和學風是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能對大學生產生經常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乃至成長至關重要。

(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和創新教育方法,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

“中國夢”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一是如何使青年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夢”的理論內涵,大學生對“中國夢”及其思想內涵缺乏準確認識已經得到本調查研究證實。解決這一問題只靠教育部、中組部發文件號召高校組織學生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是不夠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在高校如火如荼地開展了,結果大學生還是不能正確理解“中國夢”的理論內涵,更不要說起到思想上的引領作用。這就要求高校改革現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增加“中國夢”及其思想內涵的內容,進行系統的理論講授和實踐指導,這是落實“中國夢”進高校的重要環節。二是怎樣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切實走進大學生的內心世界,教育家盧梭指出:“千萬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輕人講什么理論。如果你想使他們懂得你所講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種東西去標示它。應當使思想的語言通過他的心,才能為他們所了解?!盵1]所以當務之急是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增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教育的內容選擇上要緊扣社會和時代命題,要理論聯系實際地對社會現實問題給予深刻剖析,將大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鎖在思想教育的課堂上。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和學生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需要提高,一些教師不能擔當起建立學生思想家園的重任,甚至少部分教師本身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就有質疑的聲音,部分教師教育工作方法單一,缺乏時代氣息,居高臨下的強制性灌輸教育無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更有少數教師不能做到為人師表,在學生評優、入黨等工作中存在一些“暗箱操作”。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和久遠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保障是培養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

(三)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培育推進“中國夢”教育的環境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2]。我國自古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強調成長環境的重要性。改革開放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來的吃苦耐勞、甘于奉獻、勇攀高峰的時代精英是在當年質樸優良的校園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當前90后大學生表現出來的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功利等問題與我們的校園環境也是分不開的。高等學府都經歷過漫長的發展歷程,有過質樸輝煌的過去,老一輩教育家和學者留下了許多財富,然而現在就剩下高高掛起的校訓,也只是一句“校訓”。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步伐,高校在快速擴張過程中似乎失去了某些重要的品質,近年來頻頻出現讓我們陷入深深思考的事件,某某名校校園內公開搞商業贊助活動、某某院士盜用他人學術成果、某某教師道德敗壞侵犯女學生等等,這些無疑都深深影響著青年學生的成長。

可見,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推進高等教育改革、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在當前全力開展“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的背景下,學校更應該圍繞“中國夢”主題來進一步改造和建設校園文化。通過校園文化這一載體,幫助大學生樹立人生理想,激勵他們不斷成長成才。

(四)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捍衛大學生的精神家園

當今社會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是廣大青年學生的時代。據調研得知,有超過90%的受訪者隨時都上著QQ,微信隨時在線的受訪者也有將近80%,超過60%的學生每天專門用于網上瀏覽各類新聞和消息的時間達到2小時??梢赃@樣描述,90后大學生與移動互聯網是一體的,即便是上課、吃飯、走路,甚至是上廁所都在網上“沖浪”,迷戀網絡游戲的學生更是廢寢忘食。由此可見,90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是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中進行的,那么“中國夢”踐行教育若想取得實效,就必須將觸角深入移動互聯網,而且要牢牢占據“有利地形”,與青年學生喜聞的花邊新聞和娛樂至死的低級趣味的東西展開“爭奪戰”,陰陽虛實,此消彼長,大學生的精神家園,積極的“中國夢”思想不去占領,自然會被低俗無益的網絡思想所掌控。

所以,高校教育主管部門和教師不要一味地對學生進行傳統填鴨式的教育,結合時代創新教育方法;另外要敢于改變角色,不能只會做“趕羊人”,要積極嘗試擔當領航員的角色。當務之急,高校要利用好“中國夢”及其思想內涵帶給青年學生信心和力量的有利時機,用“中國夢”的思想和內涵積極武裝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移動互聯網平臺,利用新媒體資源對廣大青年學生進行一場精神家園的保衛戰,占領移動互聯網對大學生引導教育的主陣地,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空間。

(五)務求落實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搭建踐行“中國夢”的有效平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高校在大學生中開展“中國夢”教育,就要充分利用社會實踐這最直接且有效的平臺,扎實推進“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青年學生只有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走進生活、步入社會,才能將對“中國夢”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也只有在腳踏實地積極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大學生才能夠學習知識、提升能力、鍛造品質、培養社會責任感。然而,當前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無論是組織者高校,抑或是參與者大學生都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高校組織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大都鑼鼓喧天開場,悄無聲息結束,存在著重籌備、輕檢驗的問題,多為形式上的活動。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也很少積極認真地完成社會實踐項目,大都走走過場撰寫實踐報告,以獲得相應社會實踐分數為目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得到高校和大學生的重視和尊重。

踐行“中國夢”的過程,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這是事關每個中華兒女福祉的客觀實際。在這個問題上來不得半點馬虎和虛偽,所以從高校和大學生自身來說,都要擺正主人翁姿態,服從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積極踏實地履行自身職責,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累積正能量。

(六)“中國夢”教育是一個系統的歷史性的工程

“中國夢”簡單地說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從鴉片戰爭的硝煙中走來,綻放在中華民族和平崛起的每個瞬間,將功成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時刻?!爸袊鴫簟笔遣煌瑫r期無數優秀中華兒女不斷探索實踐的歷史經驗的傳承,是中華兒女為民族復興大業而生生不息的奮斗歷史過程,“中國夢”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換言之,“中國夢”是跨越時代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其不一樣的內涵和意義,并需要不同時期仁人志士通過實踐和總結不斷地完善和發展,但歸根結底是指引我們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基礎。然而,90后大學生對“中國夢”的理解和認同還不夠,這一點前文的調研結果已經證明。該現象與學生的自身素質和好惡自然有關,但與高校開展的“中國夢”教育和宣傳方法也直接相關。首先,高校的重視和認識程度不夠,作為教育主體的高校和教師要率先學習和踐行“中國夢”,很顯然,這一點做得不好。其次,“中國夢”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主題活動,要做到落地有聲,更要求施教方案具有系統連續性。再次,教育方法要講求理論聯系實際,而不能簡單地完成文件精神。

綜上,要用歷史和系統發展的觀點看待“中國夢”及其思想內涵。高校在對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和宣傳前要深挖其理論內涵,踐行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教育方案,積極打造師生共筑“中國夢”的良好育人環境,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棒不斷傳遞。

三、結語

每個偉大理論的發展都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成長過程,“中國夢”也不例外,雖然當代大學生在認知和踐行“中國夢”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青年學生歷來都是站在歷史的前沿,從來都是正確理論的推動和引領者,所以只要高校運用有效的教育和引導方法,“中國夢”及其思想內涵必將被大學生所理解和接受,也必定積極將其轉化為投身偉大民族復興大計的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霍燕.高校體驗式道德教育的探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9.

[2]李世輝,陳波.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4(2).

猜你喜歡
教育途徑中國夢思想政治教育
幼兒安全問題與教育策略分析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與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探討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的方法和途徑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內化外來資源開辟幼兒教育新途徑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華追求“中國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