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現狀探析*

2015-01-26 16:34龍紅霞鄒娟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教學點上學農村

龍紅霞+鄒娟

本著優化學校教育資源,進一步提高辦學效益、促進教育公平之目的,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礎上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追求規模效益、不顧廣大農村的教育現狀撤銷教學點,且撤并的速度和力度忽視了農村教育的現實,出現教育資源的浪費、農民經濟負擔的加重、農村中小學生流失率的上升以及大型班、巨額班的出現等狀況,影響了義務教育的全面實施和教育質量的提升。

布局調整 ?西部農村 ?中小學 ?教學點

本著優化學校教育資源,進一步提高辦學效益、促進教育公平之目的,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將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列為一項重要工作。隨后,各地政府對農村中小學的布局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其速度之快、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對農村中小學教育產生巨大影響。針對布局調整后所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2006 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實事求是地做好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的通知》并指出“這些問題,造成了一些邊遠山區、貧困地區農民群眾子女上學的不便,違背了布局調整的初衷,需要認真加以解決”。本研究組成員通過問卷調查以及對數據分析綜合整理發現,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在取得一些成績的基礎上也還存在很多問題和隱患,處理不當會對整個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提高不利甚至對城市中小學教育教學有著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原有教育資源的閑置浪費與并后學校資源的欠缺與不足

撤并過程中原有學校的部分設備閑置、浪費與并后學校資源的欠缺與不足并存。學校撤并后能搬走的設備基本上搬走,但是很多東西是難以搬走的,如樓房、校舍等。其中很多的校舍是上個世界90年代所建造的“希望工程”,其使用不過幾年時間。大量的校舍都是很新的并且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修建的,一旦學校撤并,這些東西就會閑置浪費。學校搬走之后絕大多數校園雜草叢生一片凄涼,要么就淪為養豬養牛的豬圈牛圈。同時其所遺留的問題是原有學校的校舍以及硬件設備很多都是負債買下的,撤并之時債務還沒有還清,這不僅僅是資源的閑置與浪費,還產生了很多的矛盾與沖突。學校房舍及硬件設施有公共部分的,有學校自購的還有村里和群眾集體購置的。一旦撤掉則債權就割舍不清,產生居諸多問題,對原學校以及撤并后的學校都產生一定的影響,有的資源在撤并過程中消耗掉。同時,本著集中優質資源希望于合并后的學校提高教學效益、實現教學公平等目標。但問題是合并后的學校到底是資源的板塊組合還是融合?這是能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本研究組成員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一般撤并的規模較小的學校、村小、教學點都并往中心校,而中心校卻沒有相應的擴充,如硬件設施,其本身的容納力有限,無法消化規模擴張后的壓力。其校舍、飲食、供水等配套措施沒跟上,硬件設施相應不足?;蛘呤钦匦履贸鲆还P錢確保學生安全與健康。而投入大量資金擴建學生教師宿舍、食堂、澡堂等,增加了政府負擔,造成新的浪費。一邊是校舍等的閑置與浪費,一邊卻是硬件設施的不足,辦學條件得不到改善。

二、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后的師資隊伍狀況

對某一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而言,優質教育資源的首要因素無疑為教師隊伍的素質。撤并后的學校教師大多數情況下隨同學生遷走,進入合并后的學校繼續任教。教師、學生的人數增加了,教學規模擴大了,組織管理的難度增大了。如果沒有新的措施更新教師教育能力和提高教師素質,僅僅靠合并并不能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提高教學效益。相反,如果合并的學校沒有一種強有力的制度保障或隱性的文化張力不強,那么,合并后的過渡期還會對原有較好的狀態產生很強的沖擊,使原有的優勢喪失。

三、撤并后學生家長經濟壓力增大,學生輟學率回升

筆者在走訪中發現,撤并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部分農村孩子上學路程遙遠,對于西部貴州來說這更是一個嚴峻的挑戰,貴州這邊多山且山高坡陡、地形險要,人口居住也不集中。所以農村布局調整的負面作用格外明顯:中小學學生上學路途遙遠且不安全,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在筆者所調查的一些學校里,一些農村中小學生一天往返要步行十里甚至二三十里崎嶇的山路到撤并后的鄉、鎮中心學校上學。尤其是在一些比較偏遠山區,山路崎嶇不平、山坡陡峭,遇上刮風下雨、雪霜天氣則更是難走,還要當心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爆發,密林中可能還有野獸出沒,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難以得到保障。并且由于路途遙遠,許多中小學生為了上學不遲到,每天起早貪黑,天未亮趕路上學,晚上回家天已發黑睡眠嚴重不足。長時間睡眠時間無法保障,必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時遠距離上學使上學的成本增加,加重農村家庭的經濟負擔。布局調整后對于遠距離上學的學生來說最終不得不選擇學校寄宿,學校寄宿將產生一大筆費用:住宿費、吃飯的費用、交通費以及一些增加的零用錢……對于一些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家庭來講無疑是一筆沉重的負擔。子女教育費用驟增,農民家庭無力支撐,難以維系,再加上大學生就業難以及“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俺伏c并?!睂е铝宿r村輟學率的上升,加劇了農村中小學輟學現象。

四、新校的巨額班、大型班的出現

2001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第13條明確指出:應因地制宜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按照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原則,合理規劃和調整學校布局。農村小學和教學點要在方便學生就近入學的前提下適當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區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學點,防止因布局調整造成學生輟學。學校布局調整要與危房改造、規范學制、城鎮化發展、移民搬遷等統籌規劃。調整后的校舍等資產要保證用于發展教育事業。在有需要又有條件的地方,可舉辦寄宿制學校。但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沒有正確地理解農村布局調整的旨意,或者僅僅只是為了管理上的方便,沒有遵循“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區別對待”的原則,在自然條件惡劣,財政狀況不甚好的、不具備布局調整撤并條件的地方也盲目大力度地撤并,沒有充分意識到布局調整的復雜性,一方面導致了農村學生輟學率的上升,另一方面又導致了合并后城鎮中心?!熬揞~班”、大型班級的出現。筆者在走訪中發現,大量撤并和縮減中小學之后,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由于師資、學校資源的有限,政府財政狀況較差難以追加教育投資。很多合并后的中心學校不僅沒有因為合并而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飛躍和教育效益的提升,卻正因為學生人數的陡增,住宿、后勤、師資、財政狀況等沒有相應改善和跟進,無法按照標準班編排班級,一個個班級都達到七八十人的數額,甚至是上百人的巨大班級。校舍緊缺、教師編制不足、教師教學管理壓力增大,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障。這樣,條件稍好的家庭扎緊腰帶把孩子送往縣城等高一級的地方學習,造成縣城的巨額班、大型班的出現,縣城條件好的家庭把孩子送往市里接受教育,導致市里學校學生人數爆滿,一個個班級人數都有七八十人,甚至八九十人。這不僅不利于農村九年義務制教育的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改善,也影響了城市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及課題組成員一致認為要搞好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必須認真解讀中央文件精神,遵循“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區別對待”的政策,因地制宜地進行,不搞“一刀切”。應充分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財政保障作后盾,因地制宜為路徑

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極其復雜、情況不一,尤其是在西部農村社情、自然環境等格外復雜,不能片面強調學校的規模效益,盲目撤并邊遠山區交通不便的村小甚至是高山地區的自然條件惡劣的教學點。要保證這部分學生的就近入學。要盡量考慮農村邊遠山區和一些貧困家庭的經濟問題,不要因為學校合并而產生不能承受的經濟問題從而導致學生的輟學和流失。學?;蚪虒W點過快、過速地撤并將人為地造成部分地區尤其是農村邊遠山區、交通環境不便地區的中小學生上學遠、上學難的問題。學校撤并工作要充分論證和統籌安排,結合本地財政等狀況穩步進行,有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管理的方便完全不顧教育規律,把當地的一些完全有生命力的、人數也不少的學校撤并掉,客觀上造成了學生上學成本、條件的增加和困難。各地應該在同一標準下有差異地進行撤并工作,按照不同地區、不同的鄉鎮的實際現狀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保證交通不便的學生在學校撤并之后上學不至于太遠。

國家“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中西部農村初中學校建設工程”等項目旨在改善中西部農村邊遠、落后山區的辦學條件,加強對邊遠山區中小學辦學條件的改善。地方財政應充分結合中央財政策略和本地財政狀況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改造工作,盡快加大改善這些學校的辦學條件,加大對貧困學校以及貧困家庭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2.擴寬師資培養的渠道,提升教師教育質量

撤并學校、農村學校的布局調整并不能產生高質量的師資,更不是提高師資的途徑,它只是在某種程度上集合教師的力量于一處。要真正地改善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建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退伍,需要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地進行。補充高質量的教師進入農村中小學是改善師資隊伍的有力途徑。農村中西部地區實施的“農村學校教師特崗計劃”俗稱“特崗”,對提高西部農村的中小學質量無疑為一種較好的方式,目標明確,重點補充農村中小學教師崗位,是為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的,應該加大在農村地區實施的力度,“特崗”的實施重心也應該是整個農村基礎教育,其重心不能僅以初中為主。同時還可以結合免費師范生的培養方式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批面向農村緊缺課程的教師,使農村中小學質量真正全面地提高。

3.加強管理工作,確保學生身心健康、安全

撤并后的學校管理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尤其是安全問題扯動著千家萬戶,撤并后的學校一下子面臨諸多的壓力,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安全工作,確保學生安全。在沒有具備住宿條件的學校,要和社會其他部門如交通、公安、當地政府等確保上下學過程中的安全。對于能提供寄宿的學校,對于學校管理者來說一定要保證學生的飲食、澡堂、寢室、教室等等方面的安全與衛生工作,消除各項隱患。同時也要充分做好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培養身心兩健的全面發展的孩子是我們教育的目標,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不能偏離此方向。否則一切都是徒而無功的。

————————

參考文獻

[1] 龐麗娟.當前我國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問題、原因與對策.教育發展研究,2006(2).

[2] 范先佐.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原因、動力及方式選擇.教育與經濟, 2006( 1).

[3] 周芬芬.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對教育公平的損傷及補償策略.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7).

[作者:龍紅霞(1976-),湖南懷化人,貴州銅仁學院教育科學系副教授;鄒娟(1963-),女,貴州銅仁人,貴州銅仁學院美術系副教授。]

【責任編輯 ?任洪鉞】

猜你喜歡
教學點上學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關于辦好農村小學教學點問題的幾點思考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