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體育運動視域下體育課程改革的方向探究

2015-01-26 11:35鄧艷香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體育運動陽光體育

學校陽光體育課程的開展,以其目標的普及型、終身性和教育性為指導,對新形勢下學校體育課程進行有效的改革,以實現體育課程向多元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陽光體育 ? 課程改革 ?學生素質

從2007年開始實施的陽光體育,已成為我國各級各類學校體育的主要內容。陽光體育作為一項集娛樂性、健康性、趣味性的學校體育運動,在各級各類學校有著深厚的師生基礎。陽光體育的高質量開展,是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實現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在陽光體育視域下,加強對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成為促進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向著實用性、科學性和以人為本方向轉變的基礎。

一、陽光體育運動的內涵與特征

教育部關于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開展與實施的政策中指出:陽光體育運動的有效開展,是豐富學校體育活動內容,提高學校體育活動質量的一個指導性文件。陽光體育的實施是為了更好地提升當前我國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陽光體育要求教師在教育實施的過程中,通過關愛和人性化的教育,來不斷地激發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發展,讓學生在體育學習和練習的引導下,發展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陽光體育目標的實現,表現在學生的體育關注和體育興趣的提升上,在注重學生興趣激發的同時,發展學生的體育技能和運動能力。陽光體育視域下的體育課程和體育活動的開展,打破了傳統師生之間的知識技能傳授關系,更加符合以人為本理念,是處理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一種新方法和新途徑。陽光體育不再是一種功利性的教育方式,通過對體育課程的校本化編排、體育評價的科學優化、體育課程的連續性設計等,實現體育教學的多維度、健康性和有效性。

1.陽光體育的開放性特征

陽光體育視域下的體育教學,不再是封閉式的教育實踐行為,陽光體育注重對學習者人性和自然性的強調,在豐富學生體育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借助不同形式的體育鍛煉,提高師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以此來改變傳統體育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所傳授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陽光體育視域下的體育課程開展,既豐富了學生體育學習的方式,又提升了體育學習和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陽光體育下的體育課程注重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研發。教師可以按照當地的體育項目、學生特點、場地設施、氣候特點等條件,開展更能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教學形式。

2.陽光體育的系統性

隨著陽光體育運動的不斷開展和深化,人們對陽光體育運動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陽光體育運動在重視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同時強調了陽光體育運動對學生體育興趣、體育體驗、體育學習過程中的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通過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能夠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發展學生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陽光體育的系統性,是保證體育教學動態調整、實現學生在動態發展中提升綜合素質的基礎。

3.陽光體育以人為本的特征

體育教學作為一種教育實踐,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的情感體驗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向著健康、以人為本方向發展的基礎。陽光體育運動以人為本的特征,表現在陽光體育教學內容的以人為本,避免成人化教學內容在中小學體育課堂的實施。陽光體育教學以人為本表現在教學評價的人性化,避免單純的運動成績考查,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情感體驗。陽光體育以人為本表現在體育校本課程的研發,校本課程是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挖掘體育教育資源的基礎。

4.陽光體育的身心健康特征

科學的體育運動對學生的生理功能有著積極的影響。例如,長期從事體育鍛煉,首先能發展學生的心臟總體積指數。心臟出現增大的趨勢不僅在心室容量和心室壁厚度上有所增加,而且右心室腔也顯著擴大,心室擴大有助于增加心室充盈量,提高心臟的泵血功能和儲備。尤其是持續較長時間的有氧體育練習,能消耗體內較多的脂肪。陽光體育對心理健康的促進,是通過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和交往能力,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水平。

二、陽光體育視域下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時間不能保證

當前,在學校教育實施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升學等壓力的影響,很難保證學生的體育活動滿足強度、時間要求。相關的統計表明,在最近二十年的時間,雖然學生的體重、身高等發育指標都有一定的增長,但是學生的體質能力卻在不斷下降,約有7%的學生營養不良,6%的學生體重超標。另一方面,從對學生的體能測試(比如仰臥起坐、肺活量和百米賽跑等項目)結果來看,幾乎有將近一半的學生達不到及格水平,這一現狀應該引起我們中學體育教育者的重視。陽光體育開展的過程中,如何正確處理好體育鍛煉和學習與文化課學習之間的關系,成為改變這一現狀的基礎。

2.教師的傳統觀念影響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

教師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是以提高升學率為目的的,這一現象對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作用,教師這種守舊的傳統思想影響著陽光體育的開展質量。部分教師單方面地認為體育是副課,進而侵占學生的陽光體育活動時間和鍛煉時間。這種方式不僅使得陽光體育運動無法開展,另外因為學生的逆反心理也無法保證文化課程學習效果。在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考核標準中,體育教學質量所占比例非常小,不能引起學校的足夠重視。

3.體育場地設施不充足影響陽光體育的開展

學校體育設施資源配置不足及校園場地過小等客觀因素,也影響著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在一些較為落后的地區,與城市條件相比,農村學生在體質上并不落后,但是由于教師往往身兼數職,在沒有專業體育教師指導的情況下,陽光體育活動也無法顯示出本應有的效果,所以說專業體育教師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一些學校體育師資力量不足,也影響著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

4.學校體育課程內容不科學影響陽光體育開展

課程作為陽光體育開展的載體和實施手段,體育課程的科學性、有效性和豐富性是保證陽光體育運動開展效果的基礎。當前,在我國學校體育實施的過程中,由于受到科研、經濟等條件的影響,陽光體育課程較為單薄,這在影響教師進行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的同時,使得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受到了影響。因此,研發和豐富陽光體育課程,成為提升陽光體育開展質量的重要途徑。endprint

三、陽光體育視域下體育課程改革的方向與實施策略

1.構建多層次的陽光體育課程模式

在陽光體育開展的過程中,通過構建多層次的體育課程模式,來更好地適應學生個體差異和發展規律這一問題。在陽光體育實施的過程中,要按照不同年級學生的身體、心理、體育興趣特點,來實施陽光體育。多層次的課程結構,是保證陽光體育活動開展的基礎條件。

在陽光體育開展的過程中,在全面地把握陽光體育的系統性、科學性的基礎上,學校體育課程要最大程度地構建其基礎性、健康性和全面性的課程結構。在必修課與普修課、普及課與提升課、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把握上,要通過科學的組織和規劃,進行多層次體育課程的設置。例如:針對那些身體素質較差、健康水平不高的學生,可以設置一些普及類、難度較低的體育項目,并借助針對性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對于具備體育特長的學生,可以按照學生的特長設置專項體育練習內容,提高特長生的體育水平。選修課和必修課也是為更好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而開設的。在學校體育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多層次的體育課程體系是陽光體育運動的本質要求,也是以人為本遵循學生個體身心發展規律的一種體現。只有這樣,才能夠讓陽光體育得到有效的普及。

2.加大體育課程資源的研發力度

體育課程資源是陽光體育開展的基礎條件。在陽光體育開展的過程中,課程資源主要有以下幾種:體育物質資源,包括各種器械、場地設施等;體育環境資源,包括陽光體育開展的溫度環境、水環境、生態環境、空氣環境等;體育人力資源,包括從事陽光體育的體育教師、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校醫等。這些資源是構成體育課程資源的基礎。在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過程中,要加強對上述這些資源的挖掘和開發,提高這些資源在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學生體育參與積極性調動、體育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終極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體育的全民化、終身性和生活化,因此,在陽光體育開展的過程中,要充分地利用當地學校和社會中特有的自然環境、社會傳媒、家庭等教育資源,豐富陽光體育運動的內容和開展形式。例如:可以將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競技化教材進行改編和創編,以更加適合青少年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鍛煉。其次,加大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入校園的研發和實踐,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我國各民族的文化瑰寶,通過將其校本化,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其次,加大對流行和戶外體育運動的創編。當前學校陽光體育開展過程中,現有的體育項目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需要對當前流行體育項目進行改造,以更加符合學生求新求異的心理特征,提高陽光體育的時代性和健康性,促進學生更好發展。

3.加大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

在陽光體育開展的過程中,加大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開設終身體育課程,完善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課程體系。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是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但是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發展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在陽光體育實施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來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鍛煉效果,但是更深層次上是為了發展學生的體育技能,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為學生走上社會、踏入工作崗位能夠更好地進行體育鍛煉而準備。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不僅是要滿足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未來踏入社會以后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因此,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4.提升陽光體育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需要規范的制度來保證。因此,在陽光體育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將陽光體育理念規范化、陽光體育開展制度化、陽光體育評價科學化。在制度和政策的保障下,做好陽光體育開展的具體計劃。制度化是將體育教學、體育競賽、培訓等工作納入制度管理的范圍。對學生來講,陽光體育視域下的課程設置,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規范陽光體育課程的設置形式、設置內容,規范對學生進行體育學習評價的方法,將多元評價和科學評價納入陽光體育制度范圍。對教師來講,陽光體育的規范化和制度化,是保證教師更好地投入到體育教學,實現陽光體育教學目標的基礎。教師在組織陽光體育活動時,要以活動的健康性、趣味性為原則,在充分調研學生現有體育技能、興趣、生理、心理等特點的基礎上,按照學校的場地設施、體育器材、自然環境等情況,進行科學的編排與實施。

綜上所述,在陽光體育實施的過程中,要以陽光體育目標的普及性、終身性和教育性為指導,加強對當前我國學校體育開展方式和開展內容的改革,實現陽光體育課程向著多元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切實將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融入到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過程中。以學生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為目標,以陽光體育運動的理論為依據,選取實用、科學的體育教材內容,實現陽光體育視域下體育課程的文化性、健康性、趣味性、動態性。學校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豐富教育理論,提升體育教學實踐能力等途徑,加深對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目標、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研讀,為更好地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創造師資、場地設施、課程內容等方面的條件,保證學生在陽光體育運動中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

參考文獻

[1]李牧.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文化價值取向的構建.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5).

[2]李少明.我國高校體育社會化與體育課程改革探究.體育世界(學術版),2007(12).

[3]張金銘.社會轉型時期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困惑及對策.甘肅科技縱橫,2006(3).

[4]任慧瑩,李翠霞.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對策研究.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6,(4).

[5]陳錫林,陸建林,沈曉明,馬江泓,趙云龍.論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0(2).

[作者:鄧艷香(1963-),女,廣西桂林人,廣西大學體育部副教授。]

【責任編輯 ?張茂林】endprint

猜你喜歡
體育運動陽光體育
走,出發!
體育運動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現代體育運動創始人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談體育實踐課中知識的擴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