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體育教學中隱蔽課程的開發策略

2015-01-26 11:34趙祥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功能體育學校

學校體育課程由體育顯露課程和體育隱蔽課程構成,而體育隱蔽課程則由學校體育物質文化和學校體育精神文化兩種內容構成,它既可能是一種教育活動,也可能是一種學生自發的學習活動。由于體育隱蔽課程的作用更多地展現在體育隱蔽課程中,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專門的討論。本文在分析目前學校體育課程建設理念、設計思路、課程內容標準等基礎之上,對體育隱蔽課程進行了詮釋。同時分析了體育隱蔽課程開發的理論基礎,進而提出了一些開發學校體育教學中隱蔽課程的具體策略。

體育教學 ?體育課程 ?體育隱蔽課程 ?理論基礎 ?開發策略

系統論認為,結構和功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這個原理對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作為學校課程系統子系統的體育課程,具有自身特定的結構和功能,二者之間相互作用使學校體育課程在育人方面可以發揮優質高效的功能。從結構上看,學校體育課程由顯露課程和隱蔽課程兩大類構成,只有把兩類課程統一起來,才能發揮其高效功能。然而,受整個課程大環境的影響,體育課程結構體系直到80年代以后才被提出,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校體育課程目標的實現。同時,以往對體育課程的研究更多關注體育顯露課程,而忽視了對體育教學中隱蔽課程的研究,使得體育課程在整體功效的發揮上大打折扣。因此,只有建立體育顯露課程和體育隱蔽課程協調統一的課程體系,才能真正使體育課程發揮強大的育人功效,學校體育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學校體育課程概述

首先,在體育課程建設理念方面。第一要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第二要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第三,堅持以人為本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第四,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性需求,等等??梢钥闯?,目前基礎體育教育改革更加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新理念。

其次,在體育課程設計思路方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根據課程目標與內容劃分學習領域。這樣劃分學習領域的好處,是便于教師組織教學,但它過分突出了體育對于促進個體身體發展的意義,沖淡了體育對于人的群體意識、完善人格、磨練意志等方面的作用。新體育課程標準將體育課程學習的內容劃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等五個學習領域。第二,根據學生身心特征劃分其學習水平。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確定學生的學習任務,是一切課程設計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目前,體育課程標準將l~12年級劃分為六個水平階段。這種劃分更好地體現了學生身心發展的水平和特征。第三,根據可操作性要求確定學習目標。體育課程學習的結果主要表現在學生身體、行為及與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發生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應以可操作的方式對各級水平目標進行評價。體育學習目標必須是具體的、可操作的。第四,加大課程內容的選擇性。目前,“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加大了地方和學校在課程建設中的自主性。首先,體育課程標準重視一標多本的原則;其次,體育課程標準對教學內容的選取有了更大的自由度,這就有利于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第五,建立評價體系方面。新一輪課程改革強化了評價的激勵和發展功能,而淡化了選拔功能。評價開始把學生的學習態度、合作精神等納入其中,并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之中,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體育課程標準提出建立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全新評價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和完善。

再次,在體育課程內容標準方面。目前體育課程的內容被劃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領域,這有利于發揮體育課程育人的功能。同時,在每一個學習領域中,體育課程都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設置了不同的學習水平目標,這增強了體育課的靈活性。然而,盡管新課程標準開始注重對學生能力、情感、價值觀、世界觀、品質、道德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開始具有體育隱蔽課程的痕跡,但缺乏具體的操作方法和策略,且缺乏計劃性和目的性。

二、學校體育隱蔽課程的詮釋

1.體育隱蔽課程的界定

古往今來,關于隱蔽課程的定義已有不少。比如,隱蔽課程是指學校教育的非學術結果;隱蔽課程是教育環境中產生的某些結果或副產品;隱蔽課程是指學生在學校情景中無意識獲得的經驗;隱蔽課程是指用學校正規課程有意或無意地傳遞給學生的非學術性的知識(如價值、態度、信仰),等等。這些概念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對隱蔽課程進行了界定,從這些概念可以看出:第一,隱蔽課程屬于教育影響因素;第二,隱蔽課程屬于非學術性學識;第三,隱蔽課程存在于校內和校外;第四,隱蔽課程是非計劃的,對學生的影響是無意識的、潛在的。根據上述分析,將體育隱蔽課程界定為:是指在學校范圍內,按照一定的既定體育教育目標,以隱蔽的方式且經過規范設計的體育文化要素的總和。

2.體育隱蔽課程的特點

體育隱蔽課程與有其自身的特點,如隱蔽性、多樣性、依附性、易接受性、持久性、愉悅性以及結果的難量化性等特點。其中,隱蔽性是指體育隱蔽課程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教育痕跡不明顯。如在體育教學中學到了處理社會人際關系的能力。多樣性是指體育隱蔽課程涉及到的各方面(如體育物質、體育文化、體育教師、學習氣氛等)。依附性是指體育顯形課程、體育教師、校園物質環境等是體育隱蔽課程不可脫離的載體。易接受性是指體育隱蔽課程是建立在人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基礎之上。持久性則是指體育隱蔽課程對學生影響具有長期性。如學生的體育態度、人生觀、價值觀等有可能持久地伴隨其一生。愉悅性是指體育隱蔽課程具有寓教于情、寓教于樂的特點,即體育隱蔽課程會在一種愉悅的心理狀態下被“熏陶”。

3.體育隱蔽課程的功能

體育隱蔽課程的功能主要從理性因素的發展功能和非理性因素的發展功能兩個入手。首先,理性因素的發展功能。隱蔽課程的發展功能主要在人的情、意等非理性因素的發展中起作用。隱蔽課程的發展功能主要通過贏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兩種方式來實現。其中,贏接作用是指隱蔽課程本身就是學生理性認識的對象,可以直接發展學生的理性精神。如學校體育精神文化會直接給學生豐富的理性知識,并直接使認識能力得到發展與提高。體育隱蔽課程的間接作用主要是通過影響學生的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興趣等)來促進其理性發展。其次,非理性因素的發展功能。非理性因素的發展功能主要包括發展感性功能、情感陶冶功能、興趣激發功能、意志磨練功能、發展想象力功能、品德構造、開發審美情趣功能和開發社會化功能等。其中,豐富感性功能是指體育隱蔽課程在反映著社會的管理體制、人際關系、風俗習慣等同時,也反映著社會意識形態、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情感陶冶功能是指體育隱蔽課程作為一種學校文化能陶冶學生的真、善、美。如協調的校園體育環境能陶冶學生的秩序感;教師的教學風格能使學生獲得美的欣賞等。除此之外,體育隱蔽課程具有培育人的審美情趣功能,如教師的舉止、精神等對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endprint

三、學校體育教學中隱蔽課程的開發策略

1.體育隱蔽課程開發原則

體育隱蔽課程開發的原則主要有健康第一原則、三位一體原則、協同原則、求真與求美統一原則以及因校制宜原則等。其中,健康第一原則要求在開發過程中注重學生身心發展,使學生自覺形成終身體育思想。三位一體原則是指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組成一個統一協調的教育合力,為學生創造最佳的體育學習環境。三位一體原則把學校體育隱蔽課程的開發同家庭、社會緊密聯系,以取得家長、社會的支持,通過這種方式來共同實現學生的成長。協同原則是指要協調各要素(物質要素、社會要素、心理要素等)之間的關系,才能發揮最佳功能。求真與求美統一的原則要求在開發體育隱蔽課程時使學生獲得真與美統一的教育性經驗,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適應性原則要求在開發過程中,考慮學生需要,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體育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區別對待,因材施教。除此之外,堅持因校制宜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在開發體育隱蔽課程時,充分利用學?,F有的條件加強對體育隱蔽課程開發。

2.體育隱蔽課程物質的開發

學校體育教學的開展需要一定的體育場地、器材和設施等物質基礎,這是體育隱蔽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必須對其進行科學的開發。

首先,體育器材設施開發要多樣化。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而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需要利用一定的物質條件即體育器材設施等進行持續有效的鍛煉,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實踐證明,體育器材設施的全面性和多樣性可以激發學生鍛煉和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參與鍛煉和學習所付出的努力才會更多。

其次,體育器材設施的開發要有針對性。目前,中小學的體育器材設施成人化的現象比較突出,以籃球為例,有95%的學校使用成入籃架和球場,用成年人標準的籃球設施去滿足學生的需要,顯然缺乏科學性。因此,在配置體育設施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配置適合學生需要的體育場地設施。

再次,因地制宜地開發具有特色的體育項目。目前,在教育經費短缺的狀況下,我國中小學體育設施存在嚴重不足,這要求學校相關方面要因地制宜去發掘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如學校制作毽球、沙包、橡皮筋等簡易的體育器材。再如,針對特殊地方的學校,可以根據當地的山山水水,讓學生進行學校外進行登山、越野等,從而加大對自然資源的開發。

除此之外,針對許多學校有限的土地面積,學校在建設學校過程中,要做好校園整體布局,合理規劃學校體育場地。尤其是在進行體育場地規劃時,要考慮到學校建筑與體育場館之間的位置,從而避免教學干擾。

3.體育隱蔽課程精神領域的開發

精神文化是體育隱蔽課程得以實施的靈魂,必須對它進行精心的開發。首先,構建良好的體育傳統與風氣。體育傳統與風氣是學校所有人員經過長期奮斗逐步形成的一種獨特的思想行為作風,是一種具有巨大的無形教育力量。體育隱蔽課程精神領域包括學校領導作風、教師教風、學生學風等三個主要內容。

體育隱蔽課程精神領域的開發,首先要取得校領導的重視,從而加大對體育工作的支持。這要求學校領導首先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輿論導向,以提升體育在學校中的地位。同時,作為學校領導,要及時出臺一系列科學合理的硬性體育規章制度,以優化校內校外體育學習環境,從而有利于體育傳統與風氣的形成。其次,加強教師教風建設。這要求體育教師要構建和諧的體育課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交流,努力創造積極課堂氣氛,提高其凝聚力。同時,教師對待學生應一視同仁,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尊重學生個性差異,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再次,學生學風建設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思想,讓學生通過體育學習來熱愛體育,使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4.體育隱蔽課程時間和空間領域的開發

在時間開發方面,生理學認為,人一天的最佳運動時間應該是下午的后半段時間,機體在這個時間內的運動能力相對較強。因此,體育課最好安排在這一時段,這樣能使人的機體達到勞逸結合,從而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與此同時,在體育隱蔽課程空間領域的開發方面主要體現在向社會化方向發展。體育隱蔽課程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這與社會體育內容有相似之處。實際上,凡是社會體育中比較流行的內容,在體育隱蔽課程的運行中也得到了相應的體現。二者常呈現出水乳交融的狀態。因此,體育隱蔽課程應該從社會體育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同時得以創新,而創新的內容又被不斷地推向社會,讓其在更大的空間內接受檢驗??傊?,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經驗向社會“擴張”,繼而向社會“索取”。體育隱蔽課程和社會體育這種雙向交流的態勢將會伴隨體育隱蔽課程的迅速發展而更加活躍。

————————

參考文獻

[1] 周立.體育隱蔽課程的載體及實施.四川體育科學,2003(3).

[2] 姚蕾,公冶祥喬.我國體育隱蔽課程體系的理論構建.體育科學,2001(21).

[3] 龔德貴.毛治和.吳步陽論體育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

[4] 張儉.陸美琳關于隱蔽課程在學校體育中的效用分析.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

[5] 譚偉平.論隱蔽課程與大學精神.現代大學教育,2004(6).

[6] 姜海銀.新課程背景下體育隱蔽課程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四川體育科學,2005(3).

[7] 張薇薇.張斌彬淺論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9(7).

[作者:趙祥(1980-),男,四川廣元人,四川成都學院體育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 ? 王 ? 穎】endprint

猜你喜歡
功能體育學校
關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幾點思考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學校推介
中西醫結合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31例
辨證施護在輕度認知功能損害中的應用
談體育實踐課中知識的擴展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