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教師不良語言模式對學生積極人格發展的影響及對策*

2015-01-26 12:17肖凌燕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防御機制心理學人格

隨著積極心理學研究不斷發展,積極人格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個體人格的形成與發展與教育者的人際互動密不可分,語言是人際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師的語言不但影響學生的學業發展而且影響學生的人格發展。筆者總結出常見的教師不良語言模式及對學生人格的消極影響,據此提出了促進學生積極人格形成和發展的教師語言策略。

教師 不良語言模式 ?學生 積極人格 ?對策

20世紀90年代末,在心理學界出現了一種新的研究取向——積極心理學。發起者認為在過去的將近一個世紀里,心理學研究的關注點主要局限在對人類消極心理的關注,缺乏對人類積極心理的關注,這極大地限制了心理學的全面發展與應用。為此,積極心理學倡導者呼吁:心理學需要從只關注人類消極的心理品質轉換到關注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上來。目前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①積極情緒;②積極人格;③積極社會組織系統。其中積極人格研究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

一、積極人格的內涵

積極人格特質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自我決定、積極心理防御機制、樂觀等。所謂自我決定,是指個體對自己的發展能做出某種合適的選擇并加以堅持。[1]積極心理防御機制主要包括利他、幽默、抑制、升華和預期。研究顯示防御機制的成熟不依賴于個體的社會階層、教育程度和智商高低。[2]還有研究表明,樂觀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一種人格特質,大部分人都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習得性樂觀。[3]Ryand和Deci[4]認為人類三種相關需要(能力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和自主的需要)與自我決定的積極人格特質有關。Hillson和Marie(1999)在問卷研究的基礎上將積極的人格特征與消極的人格特征進行了區分,認為積極的人格特征中存在兩個獨立維度,一是正性的利己特征,指接受自我,具有個人生活目標或能感受到生活的意義、感覺獨立、感覺到成功或者能把握環境和環境的挑戰。二是與他人有積極的關系,能夠給予他人支持并能獲得他人的支持。積極人格有助于個體采取更為有效的應對策略,從而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情景。[5]

二、教師不良語言模式對學生積極人格的消極影響

1.獨斷式語言對學生積極人格的不良影響

所謂獨斷式語言是指教師在教育管理中,唯我獨尊,獨斷專行,語言里充滿著權威感與優越感,在與學生溝通中全然不顧學生的想法和感受,通常表現為統治、訓斥、責罵等家長制作風,在應用語言時,經常使用“你應該……”、“你不能……”,“你必須……”等字眼。這樣的語言模式會對學生積極人格中的自我決定的形成造成不良影響。自我決定是積極人格的主要內容之一。自我決定的實現是以個體的內在動機為基礎的,在這種狀態中,個體會努力迎接環境的挑戰,僅僅從這種努力中就能體會到一種滿意感。

2.消極式語言對學生積極人格的不良影響

教師的消極語言模式主要表現為用極端字眼夸大學生的不足。一些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往往按照一種既定不變標準要求所有的學生,當學生無法達到老師所認可的標準時,教師往往對此感到十分失望,在這種情緒狀態下,教師會只關注學生的錯誤的結果而忽視學生努力的過程和學習中所表現的態度,因此在與學生的言語溝通中,往往只關注學生的缺點,并用極端字眼來主觀推斷學生今后的發展趨勢,喜歡使用如“從來”、“每次”等對學生加以全面而徹底的否定,典型話語:(1)你根本不是讀書的料?。?)你要是能考上大學,太陽從西邊出來?。?)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你更笨的了……這樣的做法會讓學生對失敗有一種巨大的恐懼感,并會對自己某一方面的暫時不足進行毫無理由的泛化,久而久之,在這樣的語言模式的不良影響下,學生有可能形成不良的人格——習得性無助人格,在面對挫折時不能采用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加以應對。挫折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挫折不同的人采取不同心理防御機制,積極心理學提倡用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來對待挫折,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不但能有效地擺脫困境而且還能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成長。

3.發泄式語言模式對學生積極人格的不良影響

近年來隨著學生課業難度的加深,數量的擴大,片面追求升學率,以及對教師的各種考評方式的不斷改革(末位淘汰、按績取酬等),教師的心理壓力也隨之加大,不良情緒也隨之增多,為了緩解自己的壓力,許多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往往采用發泄式語言對待學生。當今教師的發泄式語言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辱罵型

采用侮辱性的字眼來發泄自己不良情緒,諸如“你爸媽近親結婚???”“你有沒有腦子?”“怎么這么笨?”等等,這是最為普遍的一種語言暴力。帶有辱罵性質的言語直接成了教師的教育工具,教師希望通過言語行為給學生施加壓力,希望學生在受到打擊之后有所醒悟,但是效果卻截然相反。

(2)諷刺挖苦型

如:“就你有能耐!”“就你們這種水平還想……”這種語言方式往往是針對學習成績下滑的或喜歡表現的學生。

(3)揭短型

有些教師不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在盛怒之下,通過揭短讓同學當眾出丑來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口不擇言,盡情宣泄,會對學生積極人格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樂觀也是積極人格的一種重要構成特質,所謂樂觀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外顯行為和周圍所存在的客觀事物能產生一種積極體驗。Seligman,Abramson,Peterson等人的研究表明,樂觀主要還是后天形成的一種人格特質,它雖然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著不同的表現方式,但大部分人都可以通過學習而形成“習得性樂觀”[6]。一個人一旦形成了樂觀人格特質,那么在面對成敗、得失時,他會傾向做有利于自己的歸因,那就是他常常就會把生活環境中所面臨的困難歸因于外在的可控因素,而把成功歸因于內在的可控因素,比如成功是由于自己智商高。積極的情感體驗是樂觀人格特質形成的最基本的動力。一般說來,具有樂觀人格的人常具有良好的心境、更高的堅持性,其行為帶有明顯的積極特征,因而也具有更大的成功可能性。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情感體驗對個人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心理學家B.L.Fredick提出了“拓展-構建”(broaden-and-build)理論。該理論研究表明,人類的各種積極情緒并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和一致性,往往在體驗到一種積極情緒的同時也會體驗到其他的積極情緒??雌饋硐鄬﹄x散的積極情緒會增強個體瞬時的思想和行動能力,并對指導自己思想和行動的心理資源有長遠的影響。如果教師經常用發泄式語言對待學生,就會造成學生消極的情感體驗,如悲觀、抑郁、自卑、憤怒等,從而會降低學生正性的心理能量。

三、培養學生積極人格的教師語言策略

1.用積極的語言代替消極的語言

所謂積極的語言就是褒義的、贊許、激勵的語言。積極的語言有利于學生的身心成長。德國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經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睈蹱柼m詩人、劇作家、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威廉·勃特勒·葉芝說過: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由此可見,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多么重要。積極的語言應當成為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主體語言。教師如何才能做到用積極的語言代替消極的語言呢?本人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得以實現:①教師要從心理上擺脫學生不良表現對自己消極的影響,始終對學生抱有積極的期望,盡力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積極面,并用認可、贊美的語言,客觀、適當地表達給學生。②對學生所犯錯誤持寬容態度。這要求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并視學生犯錯是其成長過程中的一種正?,F象,不要對學生的錯誤一驚一乍,小題大做,窮追不舍,試圖用犀利的、刺激學生神經的語言喚起學生對自己所犯錯誤的深刻反省,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效果往往適得其反,不但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還會對學生的人格造成不良影響。而積極的語言能對學生積極人格形成產生積極影響,比如:讓學生的自尊水平不斷提高,能培養學生的自我決定能力。

2.用描述性語言代替推斷式語言

推斷式語言是教師在主觀判斷的基礎上所使用的語言,這種語言往往是對溝通對象的動機進行猜測,而不是對溝通者行為的客觀描述。典型的表達方式如:“你是不是成心搗亂?你是不是不想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與行為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并不存在一一對應的簡單關系,動機相同,行為不一定相同。動機不同,行為也可能相同。因此教師根據學生的行為來推斷學生動機不一定正確,因此這種表達方式很難讓學生信服,無法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而描述性語言則不同。所謂描述性語言就是對溝通者行為過程進行實事求是的、客觀的描述,不含有任何主觀臆斷的成分。運用描述性語言的好處是:①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公正、客觀。許多調查表明,教師的公正是贏得學生愛戴的首要因素。②能讓師生雙方面對問題時能保持理性的態度,能針對問題來積極思考解決的辦法。③能使溝通雙方獲得的信息更全面、準確。

3.用就事論事的語言代替發泄式語言

在面對學生的錯誤時,要就事論事,不要對學生錯誤進行毫無根據的概括或夸大,更不能因為學生的錯誤而讓自己的情緒失控,因為在失控的情緒狀態下,教師很可能會口不擇言,用發泄的語言對待學生的表現,這樣做的壞處是:①導致師生關系惡化。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生活中的一個最基本的人際關系,不但是開展學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他們特別重視與教師的關系,甚至超過父母的關系,因此,師生關系對學生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學生能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納、被信任,在這樣的心理體驗中,他們能享受到來自教師的溫暖,能感到自己的價值;當學生犯錯時,他們希望教師能針對自己的錯誤就事論事,能得到教師諒解和鼓勵,他們很懼怕老師針對自己的錯誤會回顧過去(翻舊賬)、展望未來(對學生未來發展做負面展望,如,你將來肯定會犯罪的),更怕老師會情緒失控,對自己惡語相加。發泄式的語言會極大地損害學生的自尊,導致師生關系惡化。②導致教師的威信下降。所謂教師威信就是教師對學生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是以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會對學生人格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教師威信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師德是影響教師威信的重要因素之一。尊重學生被認為是重要的師德之一,它是教師建立其威信最為關鍵的條件。發泄式的語言其實質就是一種語言暴力,這種語言的典型表現就是不尊重學生,這樣的語言模式不但會對學生身心健康產生非常不良的影響,而且對教師個人形象也會有極大損害,它暴露了教師教育能力的低下。教師威信的建立是需要一個過程,但是威信的喪失卻是瞬間的事情,一句惡語就能使教師的威信蕩然無存。因此在教育中,教師要避免使用發泄式語言。③導致學生情緒失控,產生不良行為或極端的行為。學校教育不但要注重學生智力的開發與培養,更要重視學生情緒智力的培養。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情緒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教師經常使用發泄式的語言,就會導致學生情緒失控,出現過激行為或不良行為模式,如面對問題用情緒焦點模式代替問題焦點模式,只顧發泄自己的情緒,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并且還會錯過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采取就事論事的方式與學生溝通有利于呈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積極師生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積極人格的一種重要標志。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是人際溝通的主要工具,教師使用語言的狀況不但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產生重要影響而且對學生人格的積極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教師要想真正做到教育育人,就應當注重自己語言對學生可能產生的影響,盡量使用對學生人格產生積極影響的語言,杜絕一切不利于學生人格發展的語言。

————————

參考文獻

[1] 付國秋積極心理學介評.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7(6).

[2] vaillant G.F.Adaptive mental mechanisms:their role in a positive psychology.American Psychologyist 2000,55(1).

[3] Schneider.In Search of Realistic Optimism Meaning,Knowledge,and Warm Fuzzin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3).

[4] Ryan.Deci.Self–D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1).

[5] Lazarus R S.Coping theory and research:Past,present,and nature,Psychosomatic Medicine,1993,55(3).

[6] Schneider.In Search of Realistic Optimism Meaning,Knowledge,and Warm Fuzziness.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

[作者:肖凌燕 (1965-),女,江蘇南京人,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任洪鉞】

猜你喜歡
防御機制心理學人格
防御機制在醫學生抑郁的性別差異中的中介作用*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論君子人格的養成
藏族和漢族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防御機制對照研究
軀體形式障礙患者治療前后防御機制的對照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