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素質內在結構芻議

2015-01-26 14:26王升臻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政治素質教育學人類

思想政治素質結構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之一,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研究的元問題,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立的內在依據。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元問題,我們認為,研究思想政治素質結構既應該探討其外在結構,即心理—思想—行為結構,更應探討其內在結構,即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的關系結構。只有加強對思想政治素質內在結構的探討,才能真正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化。

思想政治素質 ?內在結構 ?外在結構

思想政治素質是一個多要素的綜合系統,是人們在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較為穩定的心理特點、思想傾向和行為習慣的總和。從性質上講,思想政治素質屬于人的意識形態,是人們對其現實社會生活的創造性反映,其表現則是通過人的心理—思想—行為這一結構??梢?,思想政治素質構成十分復雜,需要對其結構進行系統分析。

一、思想政治素質內在結構的內涵

從性質上講,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屬于人的意識形態之一,其本質是對現實社會生活的一種創造性反映,其內容必然隨著現實社會生活的改變而逐漸改變。馬克思說:“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盵1]“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盵1]人們在現實生活過程中主要形成了三對關系,即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之間的關系。而作為人的意識形態之一的思想政治素質,其內在結構理應包括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的關系。

第一,人與自然的關系。思想政治素質作為人的意識形態之一是人的大腦對社會生活的創造性反映。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生存的第一個歷史前提,是人類現實生活的基礎和前提。馬克思說:“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盵1]因此,思想政治素質作為人類意識形態無疑會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予以反映。但長期以來,人們總是把思想政治素質限于對人與人關系的積極能動反映,忽視思想政治素質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映,從而導致學界把思想政治教育僅限于協調人與人關系的范疇之內,忽視其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

其實,馬克思、恩格斯早就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作思想政治素質應當反映的現實關系之一。他們指出:“這些個人所產生的觀念,是關于他們同自然界的關系,或者是關于他們之間的關系,或者是關于他們自己的肉體組織的觀念?!盵2]但遺憾的是一直沒有引起重視。當今世界,伴隨著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樹立一種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思想政治素質,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前沿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盵3]可見,人與自然的關系無疑是思想政治素質的內在本質結構之一。

第二,人與人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是思想政治素質的內在本質結構,學界已基本達成共識。人與人的關系伴隨著人與自然關系的不斷改變而改變,從而推動思想政治素質不斷變化發展。我們認為,在思想政治素質結構中,人與人的關系可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來認識。

首先,從橫向角度看,它主要是指同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性關系,主要有人與人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但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階級政治觀念的影響,在人與人關系方面,人們一直較為重視階級政治觀念在思想政治素質中的核心地位,忽視其他觀念的作用。學界強調階級政治觀念的依據就是馬克思說過的“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以及馬克思說過的“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1]。應該說,在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之后,階級政治觀念無疑是思想政治素質的核心觀念,強調階級觀念無疑是對的。但人類政治除了階級政治之外,還有其他非階級政治形態,即使在階級社會,階級政治觀念也不是思想政治素質的唯一觀念??梢?,人與人關系雖然是思想政治素質內在本質結構,但人們對其認識并不全面。張耀燦教授說:“進入階級社會以后,思想道德教育不僅加進了政治教育的內容,而且政治教育還成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導成分,在其中起著主導作用。這樣的背景下,有的同志便只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階級性、政治性、意識形態性這一面,卻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全人類性、共同性、非意識形態性的一面?!盵4]

其次,從縱向看,它主要是指不同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歷史性關系。每個歷史時代的思想政治素質,既是對自己時代人與自然和人與人關系的積極反映,又是對過去思想政治素質的“揚棄”。換言之,每一時代思想政治素質,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歷史上思想政治素質積累作為前提,根據自己時代的特色,形成當代人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魔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盵1]

第三,人與自身的關系。人與自身的關系是否是思想政治素質的內在結構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在人類的認識史中,人對外物的認識遠比對自己的認識要早得多,也深得多。即使在人類早期,哲學家們最感興趣的是尋求萬物的本原或始基,并提出各種各樣的觀點,有的說是水,有的說是火,等等不一而足,但就是沒有人談到人上來。直到蘇格拉底才將哲學的任務確立為“認識你自己”。應該說人對自己的認識之所以晚且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社會初期生產力水平落后,人更多關注的是解決自身的生存問題,更多的是關注對外物的認識;另一方面人與自身關系密不可分,人自信對自身非常了解,自身難以引起人的關注,因此,對自身的認識缺乏動力。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逐漸開始關注自身,并成為自身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人與自身的關系無疑是思想政治素質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認為,理解人與自身關系是思想政治素質重要內在結構。endprint

首先,人類要正確認識自己。自人類產生以來,一直對自己缺乏深刻的認識。一方面,人認識到自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人類社會早期,人類對自然處于一種恐懼狀態,對自然界頂禮膜拜,而對自己則缺乏認識。另一方面,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征服自然能力逐漸增強,人類又認為自己是萬物之靈,能為天地立法,人類對自己又充滿著“自信”。無論人類對于自己缺乏自信或者極度自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類對自己缺乏認識,難以為自己定位。因此,人類正確認識自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提,也是人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首要條件。

其次,個體正確認識自己。人對自己的認識,除了人類要對自己準確定位之外,作為人類的個體也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個體能否處理好與自身的關系是一個人思想政治素質高低的反映。因此,個體與自身的關系也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關系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必須面對的三大關系,處理好這三大關系既是一個實踐問題,也是一個認識問題。隨著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不斷發展,這三大關系必然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人們原有的反映這三大關系的思想政治素質與之產生矛盾,這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即一定社會發展的要求同人們實際的思想品德水準(思想政治素質)之間的矛盾[5]。正是這一基本矛盾,推動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向前發展。而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關系就成為了思想政治素質結構的內在本質關系。

二、思想政治素質內在結構確立的可行性

我們認為,從學科發展的角度來講將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關系確立為思想政治素質內在結構是可行的,如此一來,思想政治教育不僅不會成為包打天下的學科,而且還會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發展的內在潛力。

第一,學科之間的劃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且逐漸從分離走向融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任何學科的研究對象都離不開人,都離不開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如自然科學主要以研究自然界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為主要對象,但自然科學仍然離不開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的關系,其中,科技倫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而社會科學主要以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關系為主要研究對象,但其研究也離不開人與自然的關系,如生態倫理、思想政治教育生態意識就是很好的例證??梢?,思想政治素質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無論從學科角度還是從其本性角度來講都是離不開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之間的關系。因此,上述三對關系決定了學科之間的劃分是暫時的,未來必將會逐漸走向融合。

第二,學科劃分雖然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但各個學科還是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視角。我們認為,雖然各個學科的研究都離不開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的關系,但各個學科對三大關系的研究都各有自己的主次和特殊的視角。我們在此以宗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為例,來闡述學科對三者關系研究的特有視角。英國學者麥克斯·繆勒認為,“所有的感性知覺,無論是什么,一般都認為是有限的,在時間和空間上是有限的,在質和量的方面也是有限的。而我們的概念知識完全建立在感性知覺的基礎上,所以也只能涉及有限物。由于有限是我們所謂實證知識的最一般的屬性,我認為用無限稱呼超越一般意義上感性和理性的東西是個最少引起反感的詞”。[6]鑒于此,我們認為,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關系之間存在著有限和無限兩個領域。所謂有限,就是人類感性和理性能都把握的東西。所謂無限就是超越人類一般意義上感性和理性所能把握的東西。宗教乃是領悟在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關系中人類感性和理性所不能把握的東西。思想政治教育乃是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關系中人類感性和理性所能夠把握的東西中實然與應然的把握和理解。

概言之,將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自身關系看作思想政治素質內在結構是可行的,不僅符合學科劃分的要求,而且對于拓寬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視野,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三、思想政治素質內在結構研究的意義

加強和深化思想政治素質結構的研究,對于豐富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從理論上講,有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長期以來,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研究得多,對思想政治素質及其結構研究得少,既使有研究,也較為薄弱和零散,缺乏系統性,亟待加強。因此,加強研究和掌握思想政治素質結構是研究和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基礎理論問題的前提。如果不全面了解、把握思想政治素質結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效益、評價體系、規律等基礎理論研究就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所以,近年來,學者們不斷呼吁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體系中加強對思想政治素質結構及其形成規律的研究。張耀燦教授指出:“既然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不可分割的‘兩個規律,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體系中也應體現對‘兩個規律的研究成果?!盵7]

第二,從實踐上講,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效益就必需要依據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來進行。近年來,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對于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效益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但仔細研究發現,當前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研究基本上還是停留在對實踐經驗的抽象概括上,缺乏科學的依據。而出現這一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對思想政治素質結構及其規律的研究。沒有對思想政治素質結構及其形成規律的研究,對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研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無法指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效益。因此,加強對思想政治素質結構,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質內在結構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趙康太,李英華.中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史.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6] 麥克斯·.繆勒.宗教的起源與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7] 張耀燦.對“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重新審視.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0).

[作者:王升臻(1979-),男,山東青島人,南京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河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

【責任編輯 ?張茂林】endprint

猜你喜歡
政治素質教育學人類
究教育學之理,解教育學之惑
——《教育學原理研究》評介
實踐—反思教育學文叢
人類第一殺手
淺談企業保衛人員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必要性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淺談國有企業領導干部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
教育學是什么科學
提高醫院干部隊伍思想政治素質的思考
對我國音樂教育學 學科建設的一些思考
創辦中學生業余黨校 提高學生政治素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