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及教學啟示

2015-01-26 11:43范曉迪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英漢母語主語

母語的干擾是困擾中國學生英語寫作的重要因素。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對母語的依賴性較大。母語負遷移對學生英語寫作有負面影響是不爭的事實。教師要注意整理、分析、講解學生英語寫作中因母語負遷移而導致的錯誤,引導學生體會英漢語言在詞匯、句法和語篇方面的異同,盡最大努力減少母語負遷移,提高書面交際能力。

英語寫作 ? 母語 ? 負遷移 ? 教學啟示

英語寫作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是學生外語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強弱的一個重要指標。學習英語時,中國學習者已經基本形成的漢語系統必然會對外語學習產生干擾和影響,如套用母語的語言規則,用漢語思維再翻譯成英語等,因此母語負遷移現象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母語的負遷移是中國學生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主要障礙。本文擬分析中國學習者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現象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以期最大限度地避免寫作中的母語干擾,提高英語寫作水平,實現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一、母語負遷移

“遷移”一詞源于教育心理學,指已獲得的知識技能、學習方法或學習態度在新知識、新技能習得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1]。在外語學習及跨文化交際活動中,遷移指語言學習者將先前的知識及經驗用于學習、掌握新知識的過程。Lado認為:在第二語言習得環境中,學習者廣泛地依賴已掌握的母語,并經常把母語中的語言形式、意義和與母語相聯系的文化遷移到第二語言習得中去[2]。如果母語對二語習得產生正面的影響,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就稱作“正遷移”,若母語只產生消極的干擾和阻礙作用,則稱為“負遷移”。母語遷移及寫作問題受到了熱切關注。研究結果表明,用母語思維越多,學生英語寫作中出現的錯誤就越多[3]。

二、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現象

1.母語在詞匯方面的負遷移

作為句子的基本單位,詞匯在人們學習和運用語言時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由于英漢民族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等的不同,漢英詞匯在詞義、用法、搭配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多數情況下是不對應或少部分對應的。如果學生在寫作時按照漢語詞匯的語言規則生搬硬套、照貓畫虎,就會出現錯誤。

第一,詞義錯誤?!坝⒄Z詞與漢語詞在意義上有完全對應、完全不對應和不完全對應三種情況,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完全對應,它不僅表現在詞的多義現象的參差交錯,而且表現在同一義項的內涵差異上?!盵4]學生在英語寫作中會先用母語構思,再逐一譯成英語。之所以會出現詞義錯誤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寫作或翻譯的過程中總是試圖找尋、運用與漢語對應的英語單詞,又不理解英語單詞的內涵和外延,不知道其準確用法和感情色彩,結果導致詞義的誤用。如:把“進入房間(enter the room)”寫為enter into the room,“把……忘在家里(leave sth. at home)”寫成forget sth. at home,“借給某人錢(lend sb. money)”寫成borrow sb. money,“照料生病的奶奶(look after my sick grandmother)”寫為look after my ill grandmother等。

第二,搭配錯誤。漢英詞匯的搭配方式各不相同,不少中國學生常忽略英語中約定俗成的固定搭配,而按照漢語的搭配習慣進行英語詞匯的再搭配,從而造成寫作中的負遷移。如把“白開水(plain boiled water)”寫成white boiled water,把“大雨(heavy rain)”寫成big rain,把“酒肉朋友(fine weather friends)”寫成friends of wine and meat,把“紅糖(brown sugar)”寫成red sugar,把“吃藥(take the medicine)”寫成eat the medicine,把“在陽光下 (in the sun)”寫成under the sun等。

第三,形態錯誤?!坝⒄Z句子往往以形統神,以豐滿的形態變化制約句子的格局……[5]”英語有冠詞、名詞單復數、性與格、非謂語動詞等諸多變化,詞性不同,在句子中起的作用也會不同。而漢語是“意合性語言?!瓭h語的文字結構沒有形態變化的條件,沒有關系詞……,介詞數量也少,這樣它只能靠實詞的本身意義和語序,因而語言直接與意義掛鉤[6]”。如“(因為)他不老實,我不能相信他”這句話中的“因為”常被省略,但在英語中,連接詞“because”是絕不能省略的——“I can t trust him,because he is not honest.”漢語句子中,一個詞可屬于不同的詞類,可以承擔不同的句子成分。如:“她是一個堅強的女孩”,“堅強”在此句中為形容詞;“她的堅強讓我佩服”,此處“堅強”作名詞;“她很堅強”中的“堅強”作動詞用。因此慣用漢語思維的學生往往只考慮詞的意思、只考慮句子通順與否而不注意詞性,結果因母語負遷移而犯錯。如:Im proud of your succeed(此處應為名詞success).I m a outgoing girl(冠詞錯誤,應改為an). Foreign languages is very interesting(名詞復數做主語,應改為 are).I took she to have hers hair cut(此處代詞屬格錯誤,應為her).Our teacher gave us two advice(advice為不可數名稱,此處應為two pieces of advice).I like help others(英語句子只能有一個謂語動詞,動詞“喜歡”后應接非謂語動詞helping表示其他動作).

2.母語在句法方面的負遷移

第一,主語缺失。英語句子的傳統定義是:一個含有主語和謂語的語言單位。主謂結構是英語句子的普遍形式,因此英語是主謂結構(subject-predicate)的語言[6],要求句中有明顯的主語,且通常情況下(祈使句除外)主語不能省略,可用it或there來作形式主語,特殊情況下還可用被動語態。而大多數漢語句子是主題結構,正如趙元任先生所說:“在漢語中主語和謂語間的語法關系與其說是施事和動作關系,不如說是話題和說明的關系[6]?!睗h語句子的主語大多數可被看作是話題,表示時間、地點、條件的短語、名詞、動詞甚至介詞短語、形容詞抑或句子等都可以放到主語的位置,放在主語位置上的是主題而不一定是主語,如“今天真難過”。但英語中,只有名詞和動名詞等具有名詞性質的詞或短語可充當主語。受漢語主題結構的影響,學生常把主題當作主語,從而產生錯誤。如:表達“今天真難過”時寫為“Today was very sad”,想表達“我家離學校僅有步行五分鐘的路程”時又會這樣寫:From my home to our school is only 5 minutes walk(此處應用it作形式主語表示“距離”).endprint

第二,時態、語態錯誤。英語的時態主要通過動詞的變化來體現時間意義,而沒有時態變化的漢語動詞需借助“著、了、過”“已經、就要、正在”等詞或時間狀語來表示。這種英漢時態運用方面的差異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干擾,使得學生寫文章時時態混亂,錯誤百出。如:Mr.Smith yesterday came to visit me.英語中還有主動、被動之分,其被動語態由“be+動詞的過去分詞”構成。而漢語被動句用得較少,其被動意義多用主動形式表示,這使得學生常在該用被動的地方不用被動,如:She called Tina(此處應改為She is called Tina).

第三,語序混亂。思維習慣的差異使得英漢民族在表達同一事件時常采用不同的順序。漢語中定語一般在被修飾的名詞前,狀語通常也放在動詞前,因此中國學生受母語影響,完全把英語中定語、狀語的位置(定語在被修飾名詞前后,動詞之后通常是方式狀語,頻率副詞作狀語時常用于助動詞、系動詞等之后,行為動詞之前)置之腦后,而寫出“We very much like our classroom.”“I with my classmates go to skate.”等句子就不足為怪了。再者,英語中地點狀語、表示否定意義的詞或only加狀語放在句首時,要部分倒裝。而漢語中并沒有這樣的要求(古漢語中為了強調謂語,有時會將謂語置于主語之前),所以學生常因漢語思維而出錯,如:Only in this way you can pass the exam(此處應部分倒裝,需將can置于主語you之前).

3.母語在語篇中的負遷移

英漢民族思維習慣的差異使得英漢語篇模式有較大區別。中文語篇慣用“歸納型”邏輯,開頭常圍繞主題討論,注重先因后果,先作說明后下結論,層層深入宛如剝筍,直至結尾才點明主旨,呈“螺旋形”;而英語篇章慣用主題導入方式,即在文章開頭開宗明義,再列舉理由或論據,每段先有主題句、再展開、最后得出結論,其篇章結構是“直線”地圍繞主題發展的。所以,受中文語篇“剝筍結構”影響的學生寫作時,“表現為文章的開頭是蜻蜓點水,一直在外面團團轉,遲遲不肯進入主題[6],”待“旁敲側擊”之后,主題思想才逐漸明朗化。此外,在語篇的連貫與銜接方面,英語依靠語法手段、注重使用大量的過渡詞來增加連貫性,而重意合的漢語語篇要依靠語義、語境、邏輯結構來實現語篇連貫。中國學生常常忽視英漢語篇的差異而導致母語負遷移,寫出的作文是十足的中式英語,結構松散混亂。這種現象是不能等閑視之的。

三、母語負遷移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中西文化差異使得中國學生在英語寫作時必然會受到母語的影響。要減弱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需強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以培養跨文化意識,加強英語輸入以擴大語言儲備,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意識。

1.強化英漢語言文化差異對比以培養跨文化意識

母語負遷移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困擾、令學生不知所措,是導致英語寫作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要學好英語寫作,必須加強英語與母語的比較。英漢對比是避免母語負遷移的有效方法。語言學家呂叔湘指出,“我相信,對于中國學生最有用的幫助是讓他認識英語和漢語的差別,在每一個具體問題——詞形、詞義、語法范疇、句子結構上,都盡可能用漢語的情況來跟英語作比較,讓他通過這種比較得到更深刻的領會[7]?!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英漢語言文化的對比,注重英漢詞匯、句法、語篇、文化及思維等方面的差異,使學生了解英漢表達方式的異同,從而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培養其跨文化意識。教師要強調文章的交際功能,適當講授相關文化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還應多分析常見錯誤,引導學生掌握符合英語習慣的詞語搭配和慣用法,如膽小如鼠(as timid as a rabbit),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ones eye)等,指導學生活學活用,運用地道的英語進行書面交際。

2.加強語境創設、英語輸入以擴大語言儲備

充足的語言輸入是創造性語言輸出的前提。學生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正是由于語言輸入不足、詞匯、句型及固定搭配等儲備有限、一知半解望文生義、詞不達意引起的。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創設語境,努力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鼓勵學生拓寬語言輸入渠道,讀英文名著、報刊,聽英語歌曲,看原聲電影、英語節目來增加語言輸入、培養語感,使學生在模擬環境中有效擴大語言儲備。同時選擇切合學生實際的范文,指導他們分析其體裁、結構、寫作手法,討論寫作時可能涉及到的詞匯、語句,進行仿寫練習,做到聽說讀寫結合、以聽說讀促寫,從而使其寫出地道的英語作文。

3.使用英語釋義以培養英語思維的意識

詞語承載著豐富的社會及文化信息,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在講解詞匯時,教師應盡量用英語釋義而不是給出對應的漢語詞義,要引導學生利用具體語境來推理詞匯的內涵。還可要求學生用所學過的英語詞匯解釋新詞,而不是機械記憶單詞的漢語意思、詞匯搭配等。英語釋義可使學生清楚其確切含義;使其掌握同一意義的不同表達方法,擴大詞匯量,溫故而知新;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培養學生英語思維的意識,減少由母語負遷移所引起的錯誤,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

參考文獻

[1] 朱賢智.理學大詞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2] 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Ann Arbor. 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

[3] 李琳,吉哲民.英語寫作中的母語負遷移現象.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4] 邱述德.英漢詞語意義非完全對應關系.外語教學與研究,1989(1).

[5] 申小龍.中國句型文化.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6] 蔡基剛.英漢寫作對比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7] 呂叔湘.中國人學英語.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

[8] 法小鷹.母語負遷移對中國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及對策.懷化學院學報,2010(1).

[9] 宋巖.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寫作的母語負遷移現象及其對策研究.瓊州學院學報,2010(1).

[作者:范曉迪(1972-),女,河南魯山人,河南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副教授,碩士。]

【責任編輯 ?王 ?穎】endprint

猜你喜歡
英漢母語主語
談談引導主語從句的連接詞的用法
巧用無靈主語,讓續寫更靈動
母語
母語
商務英語翻譯中英漢褒貶義詞的應用探討
淺談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方法
英漢文化中的委婉語應用對比分析
英語中的虛主語“it”和漢語中的虛主語“他”異同之比較
母語寫作的宿命——《圣天門口》未完的話
英漢校園小幽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