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音樂學習模式新探

2015-01-26 11:46博雅杰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情景音樂評價

合作是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之一,合作學習與音樂學習是相互依存的,我們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音樂,也通過音樂學習學會合作。本文基于合作學習理論,來探索音樂學習中的合作,以案例的形式,分析了四種音樂合作學習。在此基礎上,對音樂學習中的合作對象的選擇、合作情景的設定、合作過程的控制、合作學習的評價,提出了現實的思考和策略。

合作學習 ?音樂學習

一、通過合作學習音樂

合作學習是音樂學習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與音樂學習是相互依存的,我們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音樂,也通過音樂學習學會合作。情感性是音樂的首要特征,由于音樂不是表現事物本身,而是直接抒發人的內心情感,這種情感活動靈活、細膩,是主觀情感的審美體驗,所以音樂能夠以真摯、生動、深刻的感情去撥動人的心弦。音樂的情感性讓交流與合作變得更為自然和感性,音樂活動的靈活性、自如性有利于組織合作學習,通過合作使學生的音樂經驗不斷得到豐富和升華,通過音樂學習培養學生與人相處、與人合作的良好人際關系,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社會交往能力。

二、音樂學習中的合作

1.情景一:小組式合作學習

一位中學音樂老師開始新的一年的工作,在高一年級的音樂課上,她給學生12首不同風格的歌曲,這些歌曲都是她從當代優秀的音樂作品中挑選出來的。她將學生分為兩人一組,要求他們先進行視唱,然后根據作品的風格、內容分類。分好類后,要把自己的分類結果告訴別的小組。這樣,一組學生就能將自己的分類結果與其他組進行比較。通過這樣的合作勞動,全體學生就獲得了許多對歌曲的結構、內容和風格進行分類的方法。然后她布置給學生幾個新的任務。其中一個是學會根據歌曲的風格和結構找出旋律的特點,或者根據旋律的特點找出風格和結構(即風格、結構、旋律互相之間的關系)。該教師的課堂組織建立在合作學習基礎之上,她采用歸納教學模式進行歌曲分類目的是激發學生進行探究,形成對音樂知識的理性認識,從而提升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我們可以把這種情景歸納為小組式的合作學習方式。小組式的合作學習,是音樂課堂中經常選擇的合作形式,不論是對音樂知識的學習,還是課堂中的音樂表演或即興創作,幾個人在一起的合作更容易完成音樂學習任務,并營造輕松的音樂學習環境。

2.情景二:角色扮演中的合作學習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藝術教材第二冊第四單元,其中一課是《我有一個幸福的家》,這節課圍繞“愛”的主題展開,抓住“親情”這條主線,讓學生在感受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升華對爸爸、媽媽,對家庭的愛。教師語言引入是這樣的:“有一個地方,那里溫暖舒適,那里住著你們最親近、最愛你們的人,有熟悉的家具,漂亮的玩具,你們要在那里學習、生活、長大……”之后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在教會學生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創設情景,分角色扮演家庭成員。一開始的角色只有爸爸、媽媽、孩子,學生們分組討論,尋找生活中的素材,進行編創,在熟悉該情景之后,加入更多的角色,比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等。把這種情景歸納為角色扮演式的合作學習方式,角色是情感、言語、行為的模式化結果,是與他人有關的獨特的習慣性方式,為了更深刻的理解自己和別人,最重要的一點在于要理解這些角色以及這些角色應當如何扮演,要做到這一點,學生必須能夠置身于別人的情感,盡可能多地體會他人的思想和情感。角色扮演適用于音樂學習的許多場景,比如音樂會中的表演者、聽眾、合唱隊中的成員、樂團的小提琴手、戲劇中的人物等,甚至人本身就是多種角色的扮演,角色扮演能增強對他人的理解和同情心,同時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社會角色。

3.情景三:伙伴式合作學習

有調查顯示,76%的學生是在同學交流的過程中獲得音樂信息,尤其是中學生,個性正在初步形成,但不夠穩定,他們要求別人尊重他們的意志和人格,處在追求、思索的彷徨時期,他們不愿老師、家長過多地干涉自己,他們更信賴自己的同學、朋友、知己。因此在音樂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伙伴式的學習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4.情景四:團體調查中的合作學習

這是一節學習當地少數民族音樂為內容的音樂課堂。當地的少數民族有很多,教師希望在這節課上重點了解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和錫伯族的音樂文化。上課前一周,教師將學生分為6個組,7人一組,每一個小組搜集和分析這三個少數民族的人口、分布、風俗、節日、宗教信仰、藝術文化等。第一節課,各個小組報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從而引起全體學生的興趣。這時,進行團體調查的時機已經成熟。教師認真地引導學生記下他們對資料的反應,并按照學生的興趣和對資料的掌握程度重新分組,展開新一輪的調查。團體調查法已經運用到很多學科領域,作為一種社會型教學模式,其目的是引導學生確定問題,在對音樂進行調查和積累的基礎上,尋找自己的興趣點并追隨下去。在整個音樂調查活動中,發展學生的社會能力。

三、在音樂學習中進行合作的策略

國內外對合作學習模式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正式的合作學習,該模式要求有固定的組員,組員之間的關系會持續一段時間;二是非正式的合作學習,該模式也許只持續幾分鐘就可以完成,如密友(同伴)閱讀法、對話記錄法、思考交流法等;三是合作性基層團體,該模式的合作小組由不同性質的成員組成,代表學校里不同性別、能力、文化背景,小組合作的時間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以上三種模式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都較為常見,但筆者認為:音樂的合作學習不能完全局限在一種模式中,由于音樂的合作學習是貫穿在音樂活動中的,音樂活動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合作學習模式伴隨著活動的變化而具有不固定性。因此合作對象的選擇、合作環境的設定、合作過程的控制、合作學習的評價是尤為重要的。

1.合作對象的選擇

合作學習模式要求的合作對象主要指學生,但音樂學習的合作對象不能只局限于學生之間。在這里,筆者認為有兩類合作對象:一、人與人的合作,主要包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教師是合作活動的策劃者、引領者和組織者,學生在課堂中的很多音樂體驗來自于對音樂教師行為的模仿,而且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本身也是合作。正式的合作學習更多體現在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形成健康認知發展和社會化所必備的條件,他們通過小組式、伙伴式、角色扮演式、團體調查式的音樂合作活動,為共同的音樂學習目標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對學習任務和他人產生更積極的情感的同時,體驗了音樂學習的樂趣,掌握了更多的音樂資料。家長雖然不是學校音樂學習的主要參與者,但是在家庭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中,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甚至學生的音樂才能大部分是由家長挖掘和培養的,音樂學習中學生和家長的合作是必要的。二,人與“物”的合作,這里的“物”主要是指與音樂學習產生關系的客觀存在的事物。學生與網絡媒體的合作學習,是在無意識狀態下進行的,沒有合作任務和合作目標,但是網絡媒體中的音樂卻深深影響學生的認知,學生通過網絡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取所需要的各種音樂信息,無形中就產生了學生與網絡媒體的合作學習。同樣,學生與他所學習樂器之間也是一種合作關系,是固定的且要持續一段時間的伙伴關系,因為器樂的學習,不僅要涉及系統的音樂表現、技能技巧和知識結構,還鍛煉人的配合、協調、合作、意志力以及人格培養,器樂的學習過程是人和樂器交流共建的過程。endprint

2.合作情景的設定

對任何一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都有五個共同的基本要素,即積極的相互依賴、小組成員的直接交流、個體責任、合作技能和集體自加工。這些要素是在一定合作情景中實現的,不同的合作情景,要素之間的關系和作用是不同的。筆者認為音樂學習中,合作情景可以分為課堂情景、學校情景、家庭情景和社會情景。音樂課堂情景的合作學習任務明確,組織性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積極的互動,有助于情感的交流和合作精神的培養,但是所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有限;學校情景主要是指課外興趣小組、文藝活動等,這種情景中,學生懷有高度的興趣和特長,使得音樂學習的主動性更強,有利于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以家庭成員為交流對象的合作學習,雖然沒有嚴格合作計劃和目的,不強調合作技能,但是合作學習的過程是自然、輕松的,時間持久,能產生積極的依賴性;社會音樂文化環境為音樂的合作學習提供更為廣闊和豐富的空間?!吧鐣魳肺幕⒎且魳纷髌繁旧?,它包括了音樂自身在社會多樣的表現和音樂影響的整個領域,是音樂與其社會功能的統一”,對于學生來說,他所受到的社會音樂教育、大眾音樂傳媒和公共藝術傳播,都是合作學習的媒介,這種情景的合作學習已經伴隨了社會行為,合作的個體責任被減弱,合作的多樣性被增強,同時合作學習的內容有積極也有消極的,所以學生要對所接收的音樂信息進行正確的區別和歸類,在這種情景中需要音樂教育者、音樂工作者、家長等給予引導和規范。

3.合作過程的控制

合作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合作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合作過程的控制。比如,在音樂劇或者集體音樂活動的排練中,有些學生承擔主角或主旋律的聲部,而有些同學承擔配角、副旋律或者伴奏的任務。如何讓他們接受并全心全意對待承擔的角色?怎樣與他人緊密合作?什么時候應該突出,什么時候應該配合,什么時候應該出現,什么時候應該沉默?為此我們需要在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1)學生必須提前對要合作的音樂作品或活動有統一和完整的認識,形成共同的合作目標。(2)教師要了解每位同學的音樂能力和表現特點,更為重要的是,合作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音樂學習,為此,針對學生音樂能力或表現的不足之處,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照和機會。(3)在合作過程中,盡量安排每一個學生都有用武之地,并將任務細化,避免他們成為合作的局外人。比如,在音樂藝術實踐活動中,常常有許多輔助性的工作要做,準備服裝、道具、后勤保障、催場、擺臺等,這些工作需要教師有意識地進行安排。(4)盡量滿足學生的合作需要,因為合作學習是一個由外到內、再由內到外的過程,教師可以安排合作任務或合作場景,其促使動力導向從外向內驅動,當學生們面對合作學習時,其目的更多的是滿足內心需要,而不完全依賴于教師或者權威獎賞,這時內部動機的作用大于外部動機。

4.合作學習的評價

完整的合作過程必定由評價結束并成為下一次合作的起點,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的音樂發展。在發展性評價理念的基礎上,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功能,研究和探索綜合化的評價內容和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內容可以試圖從學生的情感態度、主動參與程度、積極的相互依賴、小組成員的交流、個體責任、合作技能、集體自加工、任務完成的效果等方面進行。對于音樂的合作學習,在評價方式方面,需要探索以多元的評價指標和學生預知評價標準為基礎的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方式,采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小組評價、體驗報告、成果展示等多樣的評價方式。以上評價方式可以通過活動全程錄像、教師的觀察及觀察紀錄、訪談、問卷、舉辦實踐成果匯報會、撰寫體驗報告等完成。

“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學習模式,在幫助學生獲得信息、思想、技能、價值觀、思維方式及表達方式時,我們也在教他們如何學習。事實上,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將來提高學生更容易、更有效進行學習的能力,因此他們不僅獲得了知識技能,也掌握了學習過程。事實上,音樂在很多情況下都是群體性活動,如合唱、重奏、集體舞、音樂劇、歌舞表演等。音樂的合作學習無論是在課堂中,還是課外的群體音樂活動中,都將無處不在,并成為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

參考文獻

[1] 尹愛青.音樂課程與教學論.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3] 王安國、郭聲健,蔡夢.走進課堂——音樂新課程案例與評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5] 馬紅亮.合作學習的內涵、要素和意義.外國教育研究,2003(5).

[6] 何志學,何君輝.合作學習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10).

[作者:博雅杰(1982-),女,新疆伊犁人,新疆伊犁師范學院藝術學院講師,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在讀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任洪鉞】endprint

猜你喜歡
情景音樂評價
情景交際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