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音樂類考生演唱選曲的思考與建議

2015-01-26 11:48付安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音域曲子聲部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聲樂選曲對所有的考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直接影響到考生能否正常發揮其水平和考試成績。因此,如何選擇合適的聲樂曲是需要根據考生的條件進行專業設計。本文從選曲難度、調式、聲部、大眾性、風格、感染力六個方面進行闡述,并探討了練習和演唱的正確方法。

高考選曲難度 ?調式 ?聲部 ?大眾性 ?風格 ?感染力

藝術類高考是選拔性考試,所以聲樂選曲對所有的考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聲樂曲是體現聲樂教學成果的載體,是將教育理念轉變為現實的中介。優秀的聲樂作品對于陶冶學生情操弘揚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而高中生一般都處于學習聲樂的初級階段,如何在聲樂高考中選擇合適的聲樂曲是需要根據考生的條件進行專業設計。聲樂曲目選擇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考生能否正常發揮、考生心理緊張與否等?;谝陨锨闆r,本文從六個方面對聲樂高考如何選曲進行分析和總結。

一、曲目難度選擇

曲目不應過于求難、求大而與學生水平不符。

歌唱藝術是“情”和“聲”兩方面的協調體現,“情”是對聲樂作品音樂內容的領悟,“聲”是聲音技術。歌唱的最終目的就是用“情”帶“聲”,情感的表達隨聲音技術的提高而提高,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有些學生為了讓演唱曲目中多一些輝煌的高音,而選擇難度大的新作品,高考時經常會聽到學生用很淺的聲音演唱《瑪依拉變奏曲》《風蕭瑟》等這類難度大的曲子,由于氣息支持不夠,高音部分演唱很吃力,音樂旋律支離破碎,甚至實在唱不上去會出現喊的現象,完全不能表達樂曲的意境和情感。所以筆者認為以平時練習水平為基礎,選擇適合學生特點的曲目為佳,考試前再練一練就可以達到的程度,不要求大求難而過于拔高。但是筆者也不贊同唱小歌,太小的歌曲唱不出學生的實際水平,也得不到高分。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還是應該在平時加強技巧的練習,才能在考試中選擇合適的曲目、擁有上佳的發揮。

傳統聲音技巧的訓練是發聲練習與演唱結合進行,發聲練習中的氣息的連貫、聲音的統一、音域的擴展在歌曲演唱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而演唱曲目也不能好高騖遠。其中氣息是演唱藝術的靈魂。高中音樂類新課標提到“學習并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有氣息支持的發聲、圓潤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地歌唱”。氣息可分為吸氣、呼氣、換氣。吸氣的感覺可形象地比喻為聞花香,呼氣像吹蠟燭時只讓火苗飄動而不把它吹滅的感覺,換氣則是根據樂句的劃分或氣息的長短或情感的需要而進行。

訓練氣息通常采用胸腹式呼吸的方法。歌唱的呼吸,不同于平時的呼吸,吸氣與呼氣并不是無意識的進行,而是一種有意識去控制的強力呼吸。歌唱的呼吸需要控制肌肉,即深呼吸,同時擴張胸腔。吸氣時要很快地完成深吸一口氣的動作,呼氣時則要緩緩均勻進行,因為只有呼氣時才能歌唱。在呼氣時,身體處于“放松”狀態,不能有不必要的緊張,但是控制呼吸的胸腹部肌肉卻不能松懈,必須要支持緩慢、飽滿的呼氣狀態。如何進行這樣的呼吸訓練呢?在訓練時,首先快速深吸一口氣,將胸腹擴張,保持這種擴張的狀態和力量,同時用胸部與腹部肌肉群一起,以稍大于維持這種擴張力量的力度,做很穩定、緩慢的收縮,進行呼氣的動作,將氣息平穩均勻地從肺部壓出去。在呼氣的過程中,一直要保持這種穩定的、擴張與收縮相抗衡的、擴張力量略小于收縮力量的狀態。歌唱呼吸的關鍵點在于迅速用肺部吸入適量的空氣,并能將這些氣息有效、均衡地使用。要做到這樣的要求,就必須訓練控制呼吸肌肉力量的能力,并能隨著樂曲的感情、高低、強弱,正確地分配使用氣息,即能變換呼氣的速度和力量,從而有效地做到“以氣托聲”。

演唱中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共鳴。按照聲學的定義,“共鳴”,指的是“當一個物體發聲時,另一個可發聲物體由于感受到相近的振動頻率或某個泛音而發聲的共振”。在歌唱中的共鳴簡單地解釋就是:共振即聲帶的振動產生的聲波頻率與演唱的“氣柱”所到的腔體的頻率產生共振。當哼鳴引起眉心振動的點結合上氣息后,這一點就會擴大,從而發出富有穿透力、豐滿而又圓潤的聲音。共鳴有兩個作用,一個是放大聲帶的聲音,另一個就是修飾和改變音質。而這必須借助共鳴腔體來實現。

從共鳴腔的聲音特點和與聲區關系的角度講,共鳴腔主要分為頭腔、口腔和胸腔這三大共鳴區。頭腔包括鼻腔、上頜竇、額竇、蝶竇等??谇话ê?、咽腔及口腔。胸腔包括喉頭以下的氣管、支氣管和整個肺部。演唱不同的音域要在不同的腔體內實現。一般來說,演唱的低音主要依靠胸腔共鳴發揮主要作用,其他腔體共鳴輔助;中音主要與口腔共鳴相結合;而唱高音時主要是依賴頭腔的共鳴發揮主要作用了。當然我們劃分高、中、低三個共鳴腔并不是為了使其分離,更不是說在歌唱時,孤立地去使用各共鳴腔。區分的意義是在訓練和演唱中,根據各共鳴腔分別在三個聲區的不同主次作用,整體地、有機地卻又有所側重地結合起來,將所有的共嗚腔體合為一體,形成完整的共鳴。聲帶振動發出的原始聲音在歌唱中成為“基音”,發聲的原理告訴我們,基音是細小微弱的,只有當基音在各個共鳴腔里得到整體、協調又充分的共鳴、產生大量泛音后,才不再是細微的,音質才能得到美化潤色。這樣的聲音豐滿、圓潤并且明亮,帶有金屬質感,具有個性和魅力,最能打動人心。

由于高中生剛經歷過變聲期,聲帶的發育還未完全成熟,可先從容易發聲的自然音區練起,以哼鳴為主,感覺到眉心的振動。練習時要注意氣息的支持,盡量避免用喊的方式發出聲音。待自然音區的聲音練習平穩后再擴展音域??上冉档碗y度,選音域跨度不大的聲樂曲,逐漸再拓展音域從而達到較高的水準。我們還可通過演唱不同類型的小曲子解決各種類型的技術問題,通過基本練習把中低音區練好,待聲音位置統一,音色圓潤,演唱狀態松弛后再練高音區,使高音區和中音區的音色統一起來。中聲區是每個人演唱最松弛最自然的音區,是腔體內各器官最易配合默契的音區。因此,在中聲區的訓練中,通過反復練習可使呼吸器官,共鳴腔體,發聲器官配合協調。中低音區的共鳴同樣要求連貫,并掛上頭腔共鳴,形成一個混聲區。開始歌唱的音量要適中,切不可為追求聲音的明亮而造成喊嗓。endprint

二、曲目調式選擇

聲樂類高考中,按照一般的慣例,外國歌劇詠嘆調和中國歌劇選段不允許隨意升降調的。而中外藝術歌曲或民歌則可根據演唱者的音域調整調號。但近年來在聲樂類考生高考中我們發現有些同學為了把握性大些,把難度大的曲子自行降調,我覺得這樣做未必妥當,處理不當會讓評委覺得反感。其實每個曲子的定調都是經過作曲家深思熟慮的,適合什么音域的人演唱才會定什么調,是有一定道理的,是普遍性原理,如果學生唱不了原調,隨便改成能唱的調,歌是唱下來了,但是歌曲的內涵也改變了不少,并沒有把歌曲原本要表達的意思完全呈現,只是唱出個輪廓而已。我們可以設想,作曲家寫了一首發揮高音的聲樂作品,如果將其高音都降下來,肯定會影響視聽的效果,聽上去的感受與原調就截然不同了。另外,中外藝術歌曲雖然可以升降調,但一些作品是有固定人物的,如《大江東去》、《滿江紅》、《海上女民兵》等,是不能隨便改變人物和聲部的。但也存在個案,適合所有的音域來演唱,所以就出現不同的調式,那就另當別論了。

高中生首先要掌握自然良好的歌唱,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美聲、民族聲樂,流行歌曲。斯基帕說:“唱歌要像說話一樣自然,說話要像唱歌一樣動聽?!笨上却舐暡⒏挥斜砬榈乩首x歌詞,帶著高位置把字念清楚,練習吐字的同時用自己能唱的自然音域對歌曲進行降調練習,待位置、呼吸、聲音狀態穩定后逐漸改成用原譜演唱。

三、演唱聲部選擇

選擇的曲目要適合演唱的聲部。聲部主要劃分為男聲和女聲。依據不同嗓音的色彩及音域,男聲、女聲又可以分別分為高音、中音、低音聲部。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直至更細的劃分,如女高音分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和戲劇女高音等。不同的聲部演唱效果也不盡相同:抒情女高音音色清麗,戲劇女高音音色渾厚壯實,女中音的音質兼有女高音的歌唱性的豐富又有近似女低音的濃厚度,男高音音色光輝,男中或男低音色圓渾。作曲家為不同的音域創作了不同類型的曲子。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嗓音的特點選擇演唱聲部,若選擇不適合自己演唱聲部的曲子,那么在技術與音樂上就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由于每個音域都有其特定的演唱曲目,所以作曲家是根據每個聲部聲音特色進行創作的。如果讓女高音去唱女中音的曲子,整個曲子的音樂風格及審美理念就完全改變了,而且男女生的聲音特點不同,所以在選曲時要反復推敲哪些曲目更適于學生演唱,不要為追求某類音色而練習并不適合自己的曲子,要切合實際,演唱體現自身實力的曲目。高中生可先初步確定其聲部類型。在生理上,高中生剛經歷過變聲期,聲帶的發育還未完全成熟,其聲部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有變化的可能性。有些學生的聲部特征并不明顯,可能具有相鄰兩聲部的共同特征,這就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隨學生的聲帶隱性特質的體現而調整選曲。

四、曲目大眾性的選擇

不要選擇大眾太過熟悉或太生僻的聲樂作品。聲樂演唱曲目雖然數量繁多,但是有些曲子重復的幾率很大。例如《古老的歌》,《假如你愛我》,《藍色愛情?!?,《我親愛的》,《我親愛的爸爸》,《我像雪花天上來》,《求愛神給我安慰》,《鞭打我吧》,《你們可知道》,《沁園春雪》,《瑪依拉變奏曲》,《趕吁歸來阿哩哩》等等。試想一下評委們一首歌曲反復聽了很多遍勢必會產生聽覺疲勞,演唱漏洞也很容易聽出來,除非演唱這首曲子有過人之處,給人以煥然一新之感,否則選擇這些重復率高的曲子就要慎重了。對于那些生僻的新歌,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音樂理解力,很好地把握作品的音樂風格,將作品演繹得活靈活現,將作曲家的意圖完全再現。這對于高中生來講要求未免太高了,而且選擇創作型歌曲很難與評委在對作品認識上達成共鳴,最好選擇最近幾年經過傳唱已經被大家認同的曲目,這些曲目既有新意又避免了雷同。

五、曲目風格的選擇

不要選音樂風格變化多的曲目。有些學生選擇的曲目有些拔高,曲子中出現幾個需要轉換音樂情緒的段落,這就需要考驗學生的駕馭能力。如果學生技術全面,有較強的聲音控制能力和氣息的支撐能力,就可將演唱曲目中蕩氣回腸的段落與柔情似水的段落的情緒轉換自然。但是這樣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學生技術上還有所欠缺,所以在根據曲目風格進行選擇時,要找可以發揮自身長處、掩飾自身不足的曲目。

不同的歌曲風格需要用不同的技巧和音色來達到聲音與演唱風格的統一。近年來,在比賽和考試中,學生們外國曲目的選擇中除演唱意大利文外還經常演唱俄文,但部分同學打舌音做的不好,演唱聲音太直白,旋律的歌唱性差些。我們演繹一首曲目時要了解其旋律和語言的特點。俄羅斯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國家,它疆域遼闊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很多音樂都是描繪俄羅斯的自然景觀,表現了作曲家對自然景觀細致入微的觀察。音樂含有這個民族特有的孤傲和完美,純潔的情愫。大多數典型的俄羅斯旋律中都有一種特殊的停頓。其中的四度五度音程與俄語的發音有一定的聯系。它的旋律就是跟著語言的輪廓線走的,這就是典型的俄羅斯旋律。

六、曲目感染力的選擇

選擇音樂感染力強的聲樂作品。在高考聲樂類考生中有部分同學選擇了流行曲,有些流行曲聽起來咬字不清楚,更不用提音質,缺乏音樂內容,整首曲子都被氣聲覆蓋,雖然學生演唱得很陶醉但效果并不理想?,F在流行音樂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但適合于考試的并不多,尤其對于高中生,審美取向有一定的局限性,演唱中所表現的音樂內容遠不及流行曲的深層含義,所以還是盡量選一些學院派的聲樂曲,充分考慮到演唱的時效性。選擇題材應遵循“高中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這就需要選擇表現力豐富,音樂形象鮮明,符合學生的聲音特點,又可表達不同音樂內容的作品。若歌曲旋律起伏不大,節奏簡單,強弱對比不強烈遠不及前者留給評委的印象深刻。在此基礎上學生應用情演唱,將高潮部分設計得精彩紛呈,發揮得淋漓盡致,充分展現自己的藝術才能,把考場當成自己才藝展示的舞臺。

————————

參考文獻

[1] 姚思源.中國當代學校音樂教育文獻(l949一1995).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 宋一.“歌唱呼吸”新探.中國音樂,2005(3).

[3] 段嶺.聲樂學生“大曲目”現象的思考.藝術教育,2005(1).

[4] 梁秋麗.談音樂高考聲樂曲目的選擇誤區.藝術教育,2010(2).

[5] 邁克爾·肯尼迪.牛津簡明音樂辭典.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

[作者:付安(1982-),女,河北冀縣人,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 ? 任洪鉞】endprint

猜你喜歡
音域曲子聲部
梅花
——為混聲四聲部合唱而作
有風吹過
小學中低段合唱中聲部配合的有效教學
合唱的音響效果之我見
公園那邊有人在吹薩克斯
午晤念
多聲部視唱訓練研究——以《鈴兒響叮當的變遷》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