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代監護對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學習管理的影響研究

2015-03-02 03:13鄒秋月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隔代監護人監護

鄒秋月 康 釗

(西華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

義務教育階段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兒童很多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在這個階段養成并定型,且影響未來的前途和發展。留守兒童是義務教育階段中的弱勢群體,是指因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長期打工而被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留守兒童的成長關系到未來中國人口的質量問題。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對象。留守兒童的監護主要存在單親監護、隔代監護、委托監護、同輩監護、自我監護等方式。在這幾種監護形式中,隔代監護所占的比例最高,約占48%。[1]而隔代監護是指祖輩(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單獨撫養孫輩,或者與父輩共同撫養但以祖輩為主,這種狀況已持續或陸續達半年以上。[2]隔代監護對義務階段的留守兒童有重要的影響,一方面給予了兒童更多的關愛和關懷,另一方面也因為這些過分的溺愛和關懷對留守兒童產生了負面影響,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當高度關注這一問題并積極探討應對策略。

一、隔代監護對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的重要意義與影響分析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留守兒童日益成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龐大的弱勢群體。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缺失父母的關懷或是只有單親關懷,導致家庭教育缺失。而照顧這些弱勢群體的任務落在了父母的上一輩或是同輩身上,結合課題組2014年6月對四川省不同地區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進行的統計表明,有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隔代監護或親友監護的。與親友監護相比,隔代監護占據主要地位。隔代監護的留守兒童監護人大多由年老體弱,識字不多的老人充當。隔代監護教育質量低,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調查表明,隔代監護中68%是農民,學歷層次普遍很低(51.09%為小學學歷、35.6%為初中學歷)。而隔代監護涉及的內容,主要是被監護者的生活,據調查,約50.89%的隔代監護家庭教育只涉及兒童的日常生活。[3]

隔代監護的監護人因為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出門在外,得不到父母關懷,會格外疼愛他們,凡事都隨著兒童自己的喜好,只要他們高興就好。學習的時候可以任意出去玩耍,即使他們反對兒童那樣做,但難免不能拒絕兒童的撒嬌,讓他們驕縱而行。雖然讓兒童感受到了疼愛,但容易讓兒童養成不好的習慣。尤其是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學習是他們重要的職責。在家庭教育中,隔代監護人因為學歷低,無法在學習方面予以相應的輔導監督,這導致留守兒童中厭學、逃學、輟學等現象嚴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差。

隔代監護在一定意義上給留守兒童帶來了積極影響。對于祖輩監護人而言,孩子就是他們的掌中寶,他們常常對孩子很寵愛,這種寵愛雖然有時候近似于溺愛。他們對孩子的愛,彌補了父母不在身邊時缺失的那份溫暖,生活上盡可能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讓孩子開心快樂感受到愛,在一定程度上也接管了父母對孩子在學習、道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雖然這些教育可能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對那些雙親不在家的留守兒童來說,不至于讓他們在心靈上流浪、在生活上吃不飽穿不暖。所以,隔代監護存在對留守兒童來說有重要意義,我們要看到它的有利影響,并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隔代監護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二、對隔代監護下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學習管理的考察

眾所周知,學習是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的首要任務。這一階段兒童不僅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心理,還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有效管理時間的能力,并學會形成一定的社會認知,提高社會性發展。但在實際中,隔代監護下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在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時間管理等方面卻不盡人意。有的認為“隔代教育是誤人子弟的一種教育方式”,“中國60%以上的失足少年與隔代老人育孫不當有關”,“有些犯罪少年就是在隔代老人護著的情況下,一步步走向深淵的”。[4]隔代監護下的隔代教育給留守兒童帶來了諸多不利的影響。

(一)留守兒童在學習中缺乏自信以及主動性

萬翼對農村初中“隔代監護”學生的不良人格特征及教育的調查顯示,“厭學”成為眾多的班主任描述“隔代監護”學生的人格狀況的首選。[5]學習是一件長期需要主動堅持和努力的事情,但在隔代監護教育下的兒童大多比較懶惰,他們對孩子的要求不高且凡事包辦代替,使孩子養成了懶惰、做事拖拉的習慣,缺乏動手實踐的機會。懶散且不主動的性格,讓他們覺得學習是件沒有意思的事情,也不能在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從而產生厭學的情緒。同時,許多留守兒童在學習中表現為缺乏自信。萬翼調查中還發現大約有50%的隔代監護下留守學生性格內向,原因就在于父母不在身邊,沒有安全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祖輩不能解決。學業成績不佳,讓他們產生強烈的自卑感,甚至不愿意主動與人交往。很多學生表現出一說到考試就感到緊張,害怕考試,上課老師提出問題也不敢主動自信地回答;性格內向,強烈的自尊心,讓他們不想在學習中表現,考試沒考好,甚至會覺得很丟臉。不僅這樣,他們還害怕見到老師,感到自己前途一片灰暗,認為生活并不美好。

留守兒童在學習中的不主動和不自信,直接影響到了兒童的學習。大部分受隔代教育的學生學習成績處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尤其在初中階段,有些甚至對某些科目到了一無所知的地步。沈輝香等調查通過班主任根據學生的平時成績為農村初中“隔代監護”學生學業分檔,結果顯示:優為11.7%,良為21.08%,中為32.44%,差為33.24%,即這類學生中學業成績處于中下水平達三分之二以上,與正態分布相距甚遠。[6]

(二)留守兒童對學習時間的管理不合理

高亞兵通過調查并進行數據的多重比較研究表明,隔代監護類型留守兒童在兒童十四種人格因素問卷中,隔代監護留守兒童在“聰慧性”、“穩定性”、“有恒性”、“自律性”、“緊張性”上的得分顯著低于單親監護留守兒童,而在“恃強性”、“次級因素I”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單親監護留守兒童。因在性格上缺乏一定的自律性以及懶惰性,在學習時間的管理中,這些留守兒童也存在很大問題。

有人說人的一生兩個最大的財富是:你的才華和你的時間。才華越來越多,但是時間越來越少,我們的一生可以說是用時間來換取才華。如果一天天過去了,我們的時間少了,而才華沒有增加,那就是虛度了時光。學生時代可以說是一個積累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我們不惜一切地去努力花時間和利用時間。首先,要有正確的時間觀念,成為真正的時間管理者。要意識到自己的時間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應該有效地進行利用,善于運用80%-20%原則(人如果利用最高效的時間,只要20%的投入就能產生80%的效率。相對來說,如果使用最低效的時間,80%的時間投入只能產生20%效率)。調查發現,有35%隔代監護下的留守兒童沒有時間觀念,他們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們的重要任務?!霸谖铱偰苡行У赝瓿晌业臅r間計劃”這個問題中,40%的學生選擇基本不符合,說明他們在管理時間的時候,并未真正成為時間的管理者。

上述,留守兒童并未成為真正的時間管理者。表現為他們沒有有效可行的學習計劃,并不能堅持下去。一個人如果沒有足夠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那么任何計劃在他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兒童在“我通常能控制自己而堅持實行我的學習計劃”、“我積極地去實施我的時間計劃”時,通常選擇完全不符合??梢韵胂?,兒童在制定計劃以后,并不會去實行它,甚至經常由于貪玩而放棄事先計劃好要做的事情,缺乏自律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而祖父母也不會過多干涉孩子的學習等事情,讓他們放任自流。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學習的發展。

當然,也不乏有想要認真學習而又不會進行時間管理的兒童。他們通常有學期計劃或者時間計劃表,但是總是把自己搞得很累,學習依然不能進步。他們自尊心較強,一般不會采納老師或同學對自己時間管理的建議和意見。但是在自己管理時間的時候,他們又不會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完善自己的時間管理,更不會去仔細分析自己時間管理中的不足之處,看是否自己所采用的時間管理方法合理有效。學習應該做到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既要合理安排時間,讓自己能學習進步,又要余下時間讓自己的童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三)留守兒童對社會的認知存在極端想法,學習態度不端正

有一種認識,叫做“學習無用論”。這些人通常是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做著辛苦的工作,每個月有三四千塊錢的收入,他們或者是留守兒童的父母或者是留守兒童本身。作為部分留守兒童本身,大概知道自己父母每個月工資三四千塊錢是可以養活自己的,他們意識到即使沒有很高的學歷,沒有足夠的知識豐富自己,不必每天去學那些枯燥無聊的知識,以后自己還是可以生活下去或者生活得好。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就是,只要你有力氣,就可以生存下去,從未考慮過未來生活的好壞與否。于是他們在學校打架斗毆或是做其他事情,就是不愿去學習,覺得學習是沒有用的。這是在隔代監護下,父母教育缺失以及祖輩對兒童教育忽視的結果,讓兒童產生的極端思想,這樣不端正的學習態度,嚴重影響了兒童的學習生活。

三、對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隔代監護問題的對策思考

隔代監護所帶來的關于留守兒童的問題較多,從兒童權益的角度出發,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以及如何去多方面解決,讓處于義務教育階段中的留守兒童這一我國的弱勢群體得到保護。對于改善留守兒童的現狀,很多研究者提出了家庭方面、學校方面、農村社區方面以及社會和政府方面的建議來完善留守兒童的監護制度。如,楊紅霞在《兒童權益視角下農村隔代監護問題和對策》中提出要完善立法,大力推行委托監護制度,還鼓勵引導社會辦學,推廣留守兒童學校。[7]劉迪在其碩士畢業論文中重點從法律監護體系出發,建立完善的監護監督機制,明確監護人的職責來保障留守兒童的權益。[8]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隔代監護下的留守兒童不占少數,既然暫時我們改變不了隔代監護留守兒童這一個龐大的現狀,但我們可以從隔代監護人這一重要群體出發,本著為留守兒童權益考慮的目的,提高監護人的素質和監護能力,以達到更好更有利于留守兒童發展的監護效果。

(一)轉變隔代監護人的家庭教育觀

隔代監護人通常還是能懂得孩子父母外出打工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而自己又沒有能力做到對他們的全面關心或是長期遠離會思念父母。所以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孫子(孫女)的吃穿住行,希望能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缺憾。這樣的關心忽視了一些方面的教育,進而對留守兒童產生了不利影響。要轉變隔代監護人的家庭教育觀,讓他們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并意識到這些教育對兒童將來成長的重要性。撫養孩子并不是單純地給他吃飽穿暖就可以了,還要學會教育孩子,讓孩子接受教育,成為一個有知識有修養的素質人。一般來說,我們的隔代監護者們不具備這樣的觀念,所以需要我們的社會工作者以及學校的老師等各界人士,多對他們進行思想的溝通和觀念的灌輸,讓他們意識到家庭教育對于家庭和兒童的重要性,從而達到轉變隔代監護者家庭教育觀的目的。

(二)注重隔代教育內容多元化,并對兒童進行監督實行

調查表明,隔代監護人接受教育的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在對待孩子的教育方面,他們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想教育孩子卻有心無力。其實在對兒童的教育,應該多元化的,并教育孩子學會管理時間和安排學習內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兒童的生活重心應該放在學習上,每天可以多安排一些時間進行課內和課外知識的學習,要讓孩子制定相關的時間計劃表,并監督他們有效實行。學習之余,讓他們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此外,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習慣和品行的養成是很重要的。對兒童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信念和道德高尚的人。

(三)改善隔代監護人的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是一種藝術,好的教育方法有利于促進教育的發展,使教育的效果達到事半功倍。隔代監護中的監護人普遍對兒童采取放養型的方法,這對兒童的發展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在生活上沒有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責任心,在學習上沒有時間管理的概念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在行為上缺乏自律。改善隔代監護人的教育方法尤其重要。要重視在生活中對兒童的鍛煉,讓他們主動承擔一定的家務和農活,培養他們對于家庭的責任心和獨立自主的意識。還要監督他們,督促他們在學習上的計劃,幫助他們合理進行時間安排,并形成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在行為上要給兒童樹立良好的榜樣,做一個嚴于律己,有道德和修養的人,讓留守兒童感覺到即使沒有雙親的陪伴,也能從自己的祖輩學到好的東西??梢圆捎妹裰骱蛯V撇⑿械慕逃椒▽和M行引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改善不好的方面。

[1]杜鵬,李一男,王澎湖,林偉.流動人口外出對其家庭的影響[J].人口學刊,2007,(1):3-9.

[2]戚海燕,朱家存.促進隔代撫養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策略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4):144-147.

[3]高亞兵.不同監護類型留守兒童與普通兒童心理發展狀況的比較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8,(7):56-61.

[4]李炎.農村“隔代教育”調研[J].四川教育,2003,(1):20-21.

[5]萬翼.農村初中“隔代監護”學生的不良人格特征及教育對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4(3):16-17.

[6]沈輝香,戚務念.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迫切需要父母的關心[J].當代教育論壇,2005,(5):18-20.

[7]楊紅霞.兒童權益視角下農村隔代監護問題和對策[J].廣西社會科學,2012,(9):77-80.

[8]劉迪.我國留守兒童監護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猜你喜歡
隔代監護人監護
護娃成長盡責監護 有法相伴安全為重
石獅市婦聯依職權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癥監護病房的實踐與探討
兒童監護機器人設計
監護人責任之探究
“隔代親”與文化傳承
我國成年監護制度之探討與展望
祖輩學堂:幼兒園隔代開展家庭教育的實踐建構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敗歸咎于“隔代教育”,爺爺奶奶不背這個鍋!
隔代教育為何總“兩頭不討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