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索

2015-03-11 01:09馮桂梅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5年2期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課程

馮桂梅

摘 要 為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質量,針對體系構建、課程地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隊伍建設及課程評估六個方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改革與探索,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優化大學生的心理品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2-0103-02

2011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的通知》,同年思政廳下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為了貫徹上級一系列文件精神,全國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載體和平臺。這一系列文件的下發,對醫學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改革和創新,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進一步拓展了課堂教學的主途徑?!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特別強調:“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贬t學院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教學方面的改革和醫學人才的培養。

1 體系構建

課程設計是指在一定的課程理論或觀念支配下的課程要素的選擇、組織與安排的方法過程[1]。課程可以兩個角度進行分析,一個是狹義角度,一個是廣義角度。從狹義角度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就是純粹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廣義的包括后續課程的銜接,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主體,與心理有關的其他課程(積極心理學、面對抑郁、心理學與生活、愛情心理、情緒心理、生命倫理學、人際交往等)、系列講座(如何更快適應大學生活、生命教育講座、危機干預等)等組成課程群,可以不斷完善和發展。大一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對全體大一新生傳授系統化的心理健康知識;在掌握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的前提下,由于個人經歷、成長環境等各不相同,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需要,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內容進行深度學習。

2 課程定位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曾經深刻地指出:“培養同現代化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發揮我國巨大人力資源的優勢關系著二十一世紀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贝髮W生要想成為有用的人才,僅僅有科學文化知識是不夠的,還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其中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發展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關系到一個人能否健康成長以及事業成功的關鍵。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學校素質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以促使學生掌握心理學知識為目標,而是以優化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為目的,以最終實現學生自我成長、自我發展與自我完善[2]。課程的定位關系到課程的核心內容如何進行構建。

3 教學內容

通過近幾年各所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一般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包括適應、學習、人際交往、戀愛與性、情緒情感、生涯規劃、自我意識等方面。從目前大量發行的近百種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來看,大多為了迎合教育部下發的文件精神,面面俱到,而各所高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內容進行遴選,設計出適合本校的專題性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模塊內容。普及、傳播心理知識最主要的課程就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理論內容主要包括關注心理健康、完善自我與人格塑造、調節學習心理、學會情緒管理、如何面對壓力、人際交往與溝通技巧、大學生的愛與性等專題。這一系列專題涵蓋了大學生大學期間所遇到的各類普遍性的問題,達到教育部所提出的文件精神:幫助大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意識,樹立科學的健康觀。

4 教學方法和手段

課程設計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為中介、以經驗為起點、以活動為核心、以過程為重心、以合作為主線”的原則[3],這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對吉林醫藥學院學生的一項調查中顯示,45%的學生喜歡案例教學,30%的學生喜歡心理視頻,18%的學生喜歡行為訓練。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當中有許多內容需要大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直接體驗,才能達到心靈受到觸動從而促進行為的改變。主要方法和手段包括互動式小組法、典型案例分析、觀看心理視頻、角色扮演、情境模擬、心理游戲、心理測試、畫自畫像等。

1)互動式小組法。課前分成小組,教師先提出問題、提供相關資料,再由學生自主探索獲得提升的逆向教學法,已經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得到應用,而在課堂上則是由學生與教師對于相關問題進行自由探討。無論是做游戲還是課程討論及課后作業,針對不同問題,認真準備,請各組推舉優秀的、能夠把本組觀點闡述清楚的學生代表進行匯報,根據匯報的情況可以由其他學生進行補充,最后由教師梳理整個脈絡,進行課堂總結。這樣既實現了師生的互動,也體現了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生和教師之間思想碰撞產生的火花使彼此受益良多,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極大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典型案例分析。所選的案例要與大學生生活實際和生活世界相貼近,案例應具有時代性、豐富性等特點。有咨詢經驗的教師把積累的大量個案與學生進行講解,當然出于保護來訪者隱私的目的,要做相應的處理。大量個案的呈現讓學生體驗到心理共鳴的力量。

3)觀看心理視頻。運用網絡上豐富的視頻資源,比如觀看心理訪談短片以及和心理相關的經典影片,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更直接的了解。

4)在課堂講授的過程中穿插心理測驗、心理游戲、畫自畫像、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等方法和手段,讓大學生真正參與課堂的建構和運作。設計適合大學生發展的團體游戲,對于人的心理素質的優化有著突出的顯著的效果。

5 課程評估

由于人的心理具有內隱性,不可能通過幾次課程就能改變,這給課程的評估帶來許多困難。大學生的心理是發展性的,心理品質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長時間的生活積累和磨練才能造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采用和其他課程一樣的考試方式不是最好的方法。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訓練的需要,提出自我訓練建議,即以學生主體評價為主,通過自我小結、生活作業、讀后感、案例分析等多種方式,根據自己各方面的變化,反饋學習之后的收獲,對照查看是否有提高,問題是否得以解決。

教育是國家的根基所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教育這個決定民族與國家前途的大問題上需要有所創新,而教改是全國各個學校教學的生命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歷史雖然很短,但是已經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在各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不斷實踐下,在教學工作中不拘泥于現有的模式和框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保持教學創新的主動性,使教學工作日臻完善[4],成為大學生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參考文獻

[1]季誠鈞.大學課程概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黃群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路徑探析[J].新課程,2011(4):36.

[3]方雙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教育學刊,2007(8).

[4]唐方方,付翔,王靖一.教育改革:2.0創新型教學法的介紹與思考[J].科學中國人,2014(2).endprint

猜你喜歡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淺析高?!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及建議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