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民族意識的培養

2015-05-28 07:08謝忠林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民族意識少數民族地區培養路徑

謝忠林

摘 要:本文以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良村小學作為個案研究,探究小學生國家認同意識以及地方民族意識的培養路徑,提出加強小學生民族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探究對小學生在原來培養的基礎上通過引進地方民族教師,從當地民間文化滲透著手,在小學課程中普及民族藝術、民族體育知識等進行可行性分析。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民族意識;培養路徑

民族意識是指一個民族在歷史發展長河中形成的對自身民族的歷史、文化、民俗的認識或看法,是形成穩定的自我認同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質。本文桂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民族意識主要從中華民族這一國家認同意識層面、本民族的文化認識和認同意識方面闡述。

筆者以廣西宜州市劉三姐鎮良村小學作為研究點,經過在此所學校從教多年所了解的情況看,小學雖未開設民族文化教育課程,但在教學中教師會加入講解一些地方民俗內容;在民族語言方面,20世紀初期以來,小學生的日常交流由以前使用壯話(地方方言)到桂柳話(地方官話)的轉變,近兩年轉變到使用普通話。由于師資原因,了解地方民族民俗的老教師相繼退休,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小學生民族意識的培養,影響了當地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傳播,為此深入研究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民族意識的培養途徑顯得尤為迫切。

一、良村小學基本概況

良村小學地處宜州市劉三姐鎮,位于宜州市城北區西北部,距離宜州市區6公里,2014年硬化水泥路修通?,F學校小學生總數為274人,以民族成分劃分,其中壯族233人,占85%;仫佬族41人,占15%。良村小學是撒點并校,生源來自于良村村公所17個自然屯、巖田村公所15個自然屯、飛高村公所12個自然屯、乍洞村公所14個自然屯、拉甫村公所5個自然屯。良村小學是寄宿制學校,住宿生有132人,占48%,政府每年下撥3.5萬元作為寄宿制學生困難補助,解決學生生活問題。良村小學開設有語文、數學、體育、音樂、美術課程。

二、民族地區小學生民族意識的培養途徑

(一)國家教育的導入

良村小學每周一早上全體師生舉行升國旗儀式,儀式是傳達民族精神的載體,起到傳承、延續的作用;國旗是中華民族文化這一精神文化在物質上的形象象征,是物化了的精神,是凝聚力的象征。學生通過在儀式中奏唱國歌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有初步印象,通過對國旗行注目禮而受到作為中華民族成員這一身份認同的潛意識熏陶。之所以稱為潛意識熏陶是因為小學生尚處于人生價值觀尚未成熟沒有理性判斷的年齡階段,但在意識里卻留下了一絲中華民族的印記,隨著年齡和自主意識的增長及國家教育的深入,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國旗和太陽一同升旗》的學習,這個印記會逐步清晰,并烙在心里。

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的語文科目對小學生中華民族意識的培養在內容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有通過寓言故事、神話、傳說等形式介紹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及其來源,如《女蝸造人》、《炎帝的傳說》、《堯帝鑿井》,《炎帝創市》、《“年”的來歷》、《重陽節的傳說》等;中華古詩詞、古今名人事跡、建國英雄史則貫穿了整個小學階段語文課堂。在形成意識架構后,小學生進入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高年級,國家教育的導入在語文科目內容上進行了分類,五年級包括童話世界、人與自然、難忘的歲月、真誠的心、中華文化、名著之旅;六年級包括童話寓言傳說、中華文化、溫暖的記憶、民族之魂、科學與發展、名著之旅。通過比較整個小學階段語文課程來看,小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連同現代國家教育層層遞進,逐階段深入。

正如著名的人類學家結構功能主義代表者馬林諾夫斯基闡述的,人類文化是整體結構性的,把任何一部分從整體抽出作為獨立的存在都是徒勞,是斷裂,是分隔,同時也具有現實功能意義的作用。國家把中華民族文化作為教育體系一個重要內容,從整體出發,單項引導小學生進行學習。從幼兒受教育心理及承受角度看,是逐層遞進、逐漸深入,課堂作為傳遞國家文化,滲透國家認同意識的載體,通過課本及國家教育者的闡述,一種潛移默化、自然而然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認同感等意識由衷形成。

(二)地方性社會文化的影響

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民族性似乎越來越淡化,如何在文化共融越來越深刻還保持相對的民族獨立性?如何從幼兒教育開始普及到全國民?國家從法定節日如國慶節、端午節、中秋節等著手,以放假、慶典、慶祝等方式傳達國家意識,滲透認同觀念。而作為少數民族聚居雜居的劉三姐鎮,地方性社會文化對小學生影響極其深刻。從民族語言的影響、民族歌曲的渲染及傳統民族節慶的意識植入可以看出。

語言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本族人賴以溝通、表達方式與處理規則的表現。語言的喪失意味著重要的民族特征的消失,是民族消亡的必然。良村小學生20世紀初期以來,由于市場高度經濟化,外出務工及地方人口流動使得通婚圈范圍擴大,這直接給當地社會帶來了外來文化即外來語言的植入,為了便于溝通,日常的交流由以前使用壯話到桂柳話的轉變。在家里或村里,小學生普遍使用桂柳話,少部分跟上了年紀的老人交流時使用壯話,但比例不高。隨著國民意識的提高及國家倡導使用普通話,近兩年交流語言又轉變到使用普通話,小學生在學校內全部使用普通話,部分家庭如母親或父親是外省人嫁娶過來則用普通話交流。通過筆者的調查訪問,使用官方語言或國家語言會讓小學生及家長自豪感上升,認為是“有文化”、“懂道理”、“重視教育”的表現。當地民族語言的逐漸消失是民族學者不愿看到的事實,造成此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缺少當地語言環境。雖然小學生都理解地方語言表達的意思,但不再使用當地語言表達,為了家庭、當地社會的良好溝通他們選擇對方可以直接理解的國家語言,而不是經過費一番力氣才能理解到含義的地方語言。

對良村小學生進行調查“是否會唱民族歌曲,如壯語歌?”答案“不會”占80%,“會一點”占10%,“會”占10%;“是否聽過民歌,如壯語歌”,答案“聽過”占90%,“沒聽過”占10%。由于地處劉三姐故鄉,對于歌仙劉三姐文化良村小學生早有耳聞,家中老一輩曾經也有“走坡”習俗,發展至今雖然“走坡”已經成為歷史,但恰逢締結婚姻、慶生等喜事民間還有對歌討熱鬧的場面。除了每逢三月三、重陽節等每月一節慶,平日里宜州市中山公園內有愛好唱山歌的人們以歌會友唱起山歌,就連喝醉酒的小學生的父輩們也喜歡酒后唱點山歌陶冶氣氛,小型市場上刻錄好的山歌碟子,幾乎每位老人家手里的那一臺唱響山歌的收錄機……這些社會文化伴隨著良村的小學生們成長,他們的記憶符號里有這些深刻的痕跡。

三、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民族意識的培養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構成正是“多元”和“一體”的融合,56個民族實體各自發展自身特點,形成多文化、多語言、多風俗等特性,在對外中以漢族為核心形成凝聚力,弘揚國家層面的中華民族這一民族共同體的傳統文化。因此,民族的特性是針對地方本民族而言,民族共性是指意識上升的最高階層即中華民族這一認識。沒有共同的認同談不上文化的傳承,故認同是當前社會和國家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民族地區小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

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民族意識的培養不僅是認同本民族文化,更是肩負著傳承重任的前提。民族文化的傳承靠下一代,但深受異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殖入使得很多少數民族地區逐漸喪失了民族性,同一性越發明顯。我們不能自覺接受外來文化的殖入,而是想方設法讓小學生自覺傳承自身民族文化,增強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的認同意識。通過給予學校教育應有的自由度,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場域的作用,引進本地民族教師、開設民族課程、把地方民族文化與教育的相互結合等方式增強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民族意識的培養。

當前民族地區很多鄉村小學教師緊缺,教師整體呈現老齡化,而且大部分都是外來教師,都是“不留?!?,即早上到學校上課,下午放學回家。國家、省教育廳近兩年在小學教育全科教師培養上也著力于考慮本地教師的培養,如果引進本地民族教師,會有利于在課堂上結合民族文化進行闡述,本地教師了解當地文化及風土人情,懂得當地語言,這也是影響農村教育師資穩定性的重要因素。而且少數民族地區鄉村小學的課堂課程設置單一,教學方式方法落后,在對一些可行性方法探究后,筆者提出可在音樂課中學習當地民族音樂,如在小學音樂課堂學習壯歌、仫佬歌等民族歌曲的唱法、對唱的技巧、歌詞的譜寫等;在體育課主要學習地方民族體育項目;開設一些地方民族風俗課程。在專業性地方民族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課堂把地方民族文化與國家教育相互結合,帶領學生參加地方民歌比賽、參與民間表演活動、參加民族體育比賽,以賽促進地方文化的學習,誘發小學生民族意識的自發性養成。

參考文獻:

[1] 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

[2] 張秀麗.蒙古族小學生民族文化意識培養研究[J].社會科學,2011,(S1).

[3] 付麗和,呼吉圖.論少數民族中學生民族意識的培養——以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邊遠地區蒙古族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12:21-23.

[4] 段玥婷,劉曉斌.邊疆民族地區少數民族中學生的民族意識現狀——以德宏地區五種世居少數民族中學生為例[J].南方論刊,2014,06:55-57.

[5] 唐正.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小學校民族團結教育現狀及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6] 吳桐舒.瑤族地區小學生創新能力養成的學校生活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7] 黃艾.我國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現狀及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

[8] 侯汝艷.孟連邊境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民族認同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1.

猜你喜歡
民族意識少數民族地區培養路徑
論當前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日益強烈對我國族際政治整合的影響
中華民族追逐“復興之路”的歷史足跡
少數民族地區大學數學范式教學探析
高中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路徑探究
論湘西地區刑事和解制度的適用
天柱縣少數民族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思考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保定市高校培養服務外包人才的路徑研究
論老舍文學創作中民族意識的多重性表現
少數民族地區居民消費結構研究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方式如何與時俱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