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各馬可倫理學》

2015-05-28 07:08鄭思瑩解玲潔
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 2015年4期
關鍵詞:幸福觀倫理學德性

鄭思瑩 解玲潔

幸福這個話題,從古到今都是人們很感興趣的一個話題,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的倫理學中,它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古往今來不同的人對幸福具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多數都認為幸福是人生的潛在動力和最終目標。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時期也是整個西方哲學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從他的著作《尼各馬可倫理學》中可以全面的了解他的幸福觀和幸福體系。

先從總體上來說,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是“靈魂的一種合于德性的現實活動”。在他看來,幸福就是至善,幸福是終極的、自足的,我們是為了它本身而選取它,而永遠不是因為其他別的什么。幸福是通過德性,通過學習和培養得到的,此外幸福也需要外在善的輔佐和合乎中道行為的才能得以實現。

一、幸福就是至善

最早提出“善”的概念的是蘇格拉底。他提出“善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同時從各個方面進行論述和探究。比如他說:“善是有秩序的安排;善是自由、自制、自主;美德是善的追求”等等。亞里士多德延用了這個“善”并作為他研究幸福的邏輯起點。

對善的理解是多種多樣的,他認為“善”是一種目的,而善的意義和存在的理解也是很豐富的,比如豪宅、良機、財富或者是好的朋友和有德性的靈魂等等。所以善是具體的、多樣的。

在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里,他主要研究的是人的善,即人的活動和目的?!吧啤迸c人的生活行為密切相關,行為的好壞決定了人的善與否,而善的行為品質本身就是幸福的一種顯現,所以它與幸福是密切相關的。亞里士多德認為善分為三種:外在的善(比如財富、好運、友愛);身體的善(比如健康、強壯、敏捷);靈魂的善(比如節制、勇敢、公正)。而“至善”就是三者的有機結合,就是善的頂點。因此,善的多樣性和多層次性決定了亞里士多德以“善”來規定幸福的豐富性和完滿性。人只有做到善,才有獲得幸福的機會。

二、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

幸福并不是僅僅靠感性的觀念而能被說服的,而只有善是不足以說明幸福的豐富內涵的,這是必須深入到現實的實踐當中去感受的。因此亞里士多德又進一步把幸福理解為“合乎德性的實現活動”。

首先,是理解“合乎德性”。亞里士多德說:“每個人只有在他固有的德性上才能完成的最好?!彼J為,在人的各種業績中,沒有一種能與合乎德性的實現活動相比,而在這些活動中,人通過合乎德性而享有的幸福的生活,是最為持久的,也是最具榮耀和鞏固的。在他看來,德性分為兩種:一種是理性的,理性的德性大多數是由后天的教育培養出來的,是需要經過思考和推理的。另一種是倫理的,倫理的德性大多數是由后天的風俗習慣熏陶而來的,它由人的行為活動所表現出來。他認為人只有最大限度的實現自己的理性,才能達到自滿自足的快樂,認為只有行為高尚的人才能贏得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其次,是要把德性和實踐聯系起來。因為我們只有在實踐德性的現實活動中才能真正地體現出德性,只有在待人接物的行為活動中,才會成為公正的或不公正的人,成為勇敢的或怯懦的人,而只有這樣一個人的品質才能從現實活動中得到反映。一個人優秀地完成了他的功能,養成并實踐了良好的德性,也就是達到了人的善,這樣的人就是一個幸福的人了。所以,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實實在在的獲得幸福。

三、通往幸福的途徑

首先,是公正。亞里士多德指出:“公正不是德性的一部分,而是整個的德性?!彼f:“所謂公正,使一種所有人由之而做出公正的事情來表現出來的品質,使他們成為做公正事情的人,由于這種品質人們行為公正和想要做公正的事?!痹诠畔ED,公正是被看作是最主要的政治美德。柏拉圖《理想國》中也把它視為是城邦倫理秩序的基本原則,亞里士多德就繼承了希臘思想的這一傳統,他也把公正看作是一種完全的美德。如果沒有公正,人們也就沒有獲得幸福的保障,因此,公正對于幸福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保障。

其次,是快樂。在亞里士多德的觀念中,幸福雖然不等同于快樂,但它也絕不會排斥快樂;而恰恰就是在快樂的生活之中才會獲得幸福,它是一種現實的活動。當然,要獲得快樂還需要現實的條件或手段來補充,否則任何事情都會很難做成,因此還要注意我們獲得快樂所運用的方式。在此亞里士多德則強調把德性、理性與快樂相融合,這樣才會有善的快樂,有理性的快樂,他認為屬于善的快樂是高尚的,而屬于惡的快樂是低級的。只有在人追求美好事物時所得的快樂才是本性上的快樂,這就是合乎德性的行為,做到了這一點,所得到的快樂才會讓人感到幸福。

再次,是中道?!爸械馈笔莵喞锸慷嗟聜惱硭枷氲闹匾卣?,也是其德性幸福觀的一個重要原理。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德性是關于感受和行為的,而在感受和行為中就存在著三種情況:過度、不及和中間。過度和不及都會產生失誤,破壞道德規范或是不能把事做好,而適度或者中間則會獲得良好的結果并受到稱贊。因此,過度和不及都不是合乎德性的,只有中道才是合乎德性的。在幸福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要遵循中道原則,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更好的運用中道的理性培養善德,而獲得幸福。

最后,就是德性和至善。首先是德性,由于幸福是通過德性而獲得的,所以德性在使人獲得幸福的過程中也就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人若不具備德性條件,即使有再多的錢,有再高的榮譽也不會有真正的幸福。其次是至善,因為心靈的善就是幸福。但是幸福光靠內在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外在的輔助,所以人也必須具備外在的善,比如好的生活條件和高尚的朋友,這樣好的生活才能有保障;還有身體的善,具備了身體的善,人才有機會和能力去享有幸福。當這三種善都具備了,才可能達到至善,得到真正的幸福。

總的來說,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所理解的幸福就是中等的外部生活條件,而且有著高尚的思想和行為,過著節儉適中的生活。他追求的是一種人的全面的善,而把這種全面的善貫徹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就是一種全面的積極的幸福觀。這種幸福首先要求人們要注重內心的德性修養,以德性的標準要求自己;最后也要盡量提高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擁有協調和諧的人際關系,以保證必要的外在善的輔助。

猜你喜歡
幸福觀倫理學德性
父親不斷更新的幸福觀
閱讀理解兩篇
退休老人經典感悟
從樊遲三問“仁”看孔子仁的思想(下)
幸福觀及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研究述評
德性能帶來好生活嗎?
德性能帶來好生活嗎?
第三屆全國生命倫理學學術會議將于山東大學召開
亞里士多德倫理學與現代德性倫理學的建構
倫理學發展面臨的挑戰、困境和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