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反腐的法治意義

2015-06-09 17:14李娜
法制與經濟·下旬刊 2015年6期
關鍵詞:反腐敗法治建設依法治國

[摘要]一般說來,反腐敗進程與法治進程是同步發展的,兩者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腐敗程度與法治程度成反比,一個國家,法治程度越高,腐敗就越少,而法治水平低則容易滋生腐敗。同樣的,如果腐敗現象嚴重,法治就無從實現,而腐敗的減少必然會為法治的實現創造更好的環境。同腐敗斗爭的過程,本身也是同破壞法治作斗爭的過程。要實現法治,能夠切實依法辦事,充分發揮法律的作用,樹立法律的權威,就必須把反腐敗斗爭堅持不懈的開展下去。

[關鍵詞]反腐??;法治;依法治國;法治建設

腐敗問題是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不管存在于哪個國家,腐敗都會嚴重破壞社會體制的正常運轉以及國家方針、政策的具體實行,它還會侵蝕人們的精神世界,影響著經濟的健康發展。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后,因管理方式的轉換過渡、法治建設還在不斷的完善和社會道德的偏差,以及西方國家資本主義思想的侵蝕等一系列的問題,導致腐敗現象日趨蔓延。當前,我國的腐敗案件不斷增多,腐敗現象日益突出,已成為影響社會良性發展的社會問題。

一、反腐敗與法治相關內容概述

腐敗,簡單地說是指官員在任職期間作風不正,行為不正當引起的政治和社會問題。腐敗的產生有各種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權力的濫用,權力越過法律,為私權服務。

法治,強調的是法律作為一種社會治理工具在社會生活中的至上地位。法治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也是人類政治文明的一個重要的成果,不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是先行者。就其具體的含義,張文顯先生在其《法理學》一書中認為:法治,在英語中相當于“the rule of law”,應是以民主為前提和目標,以嚴格依法辦事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的社會管理機制、社會活動方式和社會秩序狀態。在我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要想實現政治的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長治久安以及防止腐敗的發生,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法治。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反腐敗問題和法治建設。尤其是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的經驗和教訓,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要想保障人民民主,預防腐敗的發生,必須加強法治建設,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的立法,完善相關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體系,從而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同時,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就目前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法治政府建設在穩步推進,司法體制在不斷完善,反腐敗意識在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法治觀念也在明顯增強。

二、研究反腐敗與法治,有其鮮明的時政性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中央領導指出:要善于運用法治的思維和方式反對腐敗,要加強反腐敗國家的立法,并且要加強反腐倡廉黨內的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也提出了“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的要求。綜上所述,為推進新形勢下從思想上依據法治深入持久地開展反腐敗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決定中指出的以下三點,為反腐倡廉和法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時政依據。

第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進入到了決定性的階段,我國的各項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想要在這些復雜多變的形勢下實現政治的清明,從根源上防治腐敗的發生,法治的引領和規范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從制度上防止腐敗的發生。要想從制度上防止腐敗的發生,必須要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嚴格落實紀委的監督責任,對任何的腐敗分子和腐敗行為,都要依紀依法予以堅決的懲處,決不手軟。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而黨的領導也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

第三,加快反腐敗國家的立法,完善相關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體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也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同時,完善懲治貪污賄賂犯罪的法律制度,堅決遏制和預防腐敗現象,也為更好地從體系上防止腐敗打下堅實的法律基礎。

三、反腐敗的法治意義

實踐證明,反腐敗可以推進依法治國的實現,特別是近年來對一些高級領導干部違法犯罪的查處,大大強化了人們的法治意識,增強了人民對法律的信心,有效地遏制了破壞法治的行為,推動了法治建設的進程。

(一)反腐敗可以強化法治意識

1.反腐實踐有助于法治思想的形成

反腐敗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而是在與腐敗分子無數次的交鋒中積累經驗,在反腐的實踐中取得成果,繼而擴大影響,在社會與群眾中樹立法律的權威,使大家相信法律不會任由腐敗分子猖狂,而是會還社會公平、正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會維護公民的權力和利益,使公民相信法律,繼而運用法律,有助于法治思想的形成。、

2.反腐敗可以強化依法治國的信心

信心是在不斷勝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黨和國家已經充分認識到腐敗對法治建設的危害,所以將其上升到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來認識。隨著反腐敗斗爭的深入,一些高級領導干部的違法犯罪受到懲處后,法律的尊嚴得到了維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了體現,人們看到,只要違反法律,不管他的職務有多高,都將受到應有的懲處,因此越來越相信法律,對法律充滿信心,所以尊法、守法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了。

(二)反腐可以預防破壞法治的行為

由于歷史及各種現實原因,我國干部隊伍的素質差參不齊。仍有少數干部素質不高,自覺遵守黨紀國法的意識不強,不能自覺保持自身的廉潔自律,不能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利。以至于權力越過了法律,為私利服務,成為了黨內的腐敗分子。

通過對這些黨內腐敗行為的查處,給予黨內腐敗分子嚴厲的懲處,可以對企圖從破壞法治中僥幸獲得利益者起到極大的震懾作用。腐敗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懲處,腐敗分子被查獲的機率增加,會大大增強法律的震懾作用。使其在權衡利弊后,懾于違法的嚴重后果而不敢破壞法律。因此,加大反腐敗力度,對腐敗分了從嚴查處,是防止腐敗分子破壞法治的有效措施。

(三)反腐敗是對法治的不斷完善

腐敗是對法治的破壞,是對法律權威性的挑戰。法律的尊嚴能否得到維護,一方面看人們能否依法辦事,另一方面要看法律在遭到破壞后,能否得到及時的補救和修復。黨的十五大報告進一步重申:“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黨和國家事業順利發展的必然耍求”,其核心就是對法治社會和法律尊嚴的維護。通過對腐敗行為的嚴懲,反腐敗斗爭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腐敗分子得到應有的懲處,從而使法律的尊嚴得以維護,法治社會得以補救和修復進而不斷完善。

(四)反腐敗必然要求加強法律制度建設

反腐敗工作必須有法可依。腐敗固然是為人民群眾所痛恨、為黨紀和國法不容的丑惡現象,但反腐敗工作必須依法進行,不能脫離法律反腐敗,否則在實踐中就會造成對法治的嚴重破壞。要加強反腐工作,就必須加強這方面的立法。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刑法》相繼頒布實施,為反腐敗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此外,各級反腐敗的專門機關也相繼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來規范自己在反腐敗行動的行為,這對于依法有序地打擊腐敗具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反腐工作是一項關系黨和國家乃至民族大業的長期系統性工程,只有將其納入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進程中,逐漸形成標本兼治的長效機制,才能從根本上鏟除腐敗行為生存的空間和土壤。隨著反腐敗工作向深層次、寬范圍地不斷推進和發展,將會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更好的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任重道遠的廉政法治建設在各方的努力下也必將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春天。

參考文獻

[1]劉思格,劉曉英.法治是預防和懲治腐敗的根本之策[J].法學從論,2011,6.

[2]肖金明.反腐敗的法治思考[J].法學,1999,04.

[3]秦永雄.簡論反腐敗法律機制建設[J].前進,2014,10.

[4]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29/c1001-25926893.html

[作者簡介]李娜(1989-),山東臨沂人,四川師范大學法學院在讀研究生。

猜你喜歡
反腐敗法治建設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構建和諧社會的思考
論高校法學院系與新農村在法治建設中的耦合互動
以“五個常態化”為核心的供電所法治建設
當前腐敗問題的分析研究
淺談反腐敗工作的關口前移
反腐敗從正人心開始
習近平法治思想對黨法治建設的新貢獻
反腐與經濟增長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