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2015-06-12 18:21柯秀玉
初中生優秀作文 2015年22期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小學生問題

柯秀玉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掌握聽、說、讀、寫方面一些方法,學會運用語言文字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而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把閱讀這一項基本的語言技能掌握好。因此,教師要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工作作為提高學生素質和綜合實力的敲門磚,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水平。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策略

閱讀是貫穿一個人一生的一項技能,是一個人獲取知識和掌握本領的重要途徑。而小學閱讀是一個人閱讀的起點,是掌握閱讀能力的基礎階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應該加以重視的部分。閱讀的目的是獲取信息,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獲取知識量的大小,對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把閱讀當做枯燥的事情

閱讀對于剛開始讀音學字的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低年級同學,他們能完整的把整篇文章讀下來就已經很費勁了,更不用說去回答那些閱讀的習題。所以,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抽象的,也是枯燥的。他們在讀完一篇文章之后很多情況是不能正確地理解文章的信息。還有,從教師這方面來說,很多教師沒有能夠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沒有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閱讀環境。學生往往在閱讀過程中會因為不感興趣而中途放棄,這樣就根本達不到閱讀的目的。久而久之,學生會因為對閱讀喪失信心而對閱讀產生抗拒心理,會越來越沒有興趣。這種現象對于一個學生的閱讀啟蒙是非??膳碌?。

(二)學生的閱讀能力較低

很多學生存在閱讀能力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愿意讀、讀的少,還有很多學生是應付讀書。因為相對來說,閱讀是語文教學活動中比較枯燥的事情。很多學生長期形成對閱讀的消極情緒,造成了學生閱讀能力提高不上去。有的學生甚至會產生閱讀恐懼,這種情緒使得他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去閱讀,他們總是在擔心閱讀、擔心考試,怕考試成績不理想老師、同學以及家長會瞧不起他們。這樣的心理因素會導致學生更加遠離閱讀,更不用說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了。

還有的學生在閱讀能力上表現為缺乏自控能力。就是說,他們很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些學生在閱讀中往往會出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而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很多學生沒有一定的閱讀計劃,沒有在閱讀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自我監控,也沒有在閱讀后對自己的閱讀效果有一個大概的評價。最終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提高。

(三)缺乏閱讀方法的指導

教師為了追求分數上的“高指標”,一味地重視分析輕視閱讀,重視深度輕視寬度,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分析字詞和語篇上,學生沒有自己的分析、理解、閱讀的時間,只能跟著教師的指揮走。學生沒有時間進行閱讀感悟,就缺少了閱讀中的情感體驗,產生不了與作者的情感共鳴,這樣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這樣的閱讀方法很大程度上使得學生成為了呆板的做閱讀理解的工具,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良習慣。比如,只重視詞句的理解而忽視篇章的分析,拿到文章總是一字一句地讀,忽視了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邏輯聯系,沒有考慮到上下文之間的關系,從而降低了閱讀的速度和效率。無法從整體上獲取文章的信息,阻礙了對文章的全面理解,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閱讀思維習慣。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力來自于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有了學習動力,學生才能進行自覺閱讀,快樂閱讀,有效率的。因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努力做到的一點。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處年齡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抓住學生的共性,為學生創造新穎、有趣的教學情境,盡量為學生營造比較寬松的閱讀和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閱讀。教師應多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方面多下功夫,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感悟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而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比如,在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方面??梢岳冒駱拥牧α?,激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教師可以從網上搜集一些學生都比較了解的偉人,講述一些他們從小讀書,最終成為學富五車并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才。使得學生從中意識到讀書的好處,讀書可以使他們變成跟偉人一樣的人。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提升。還有,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開放的閱讀環境,使學生敢于放聲閱讀。教師在課堂上要起帶頭作用,可以先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展示,讓學生深受感染,然后鼓勵學生模仿。允許學生先自己練習有感情的朗讀,接著就可以要求學生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的練習成果,對于表現好的要給予好評。當然,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制造一些生動的畫面,加入一些動態的效果,是學生身臨其境,產生由衷的閱讀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對于小學語文來說,識字教學是閱讀教學中的重頭戲,識字教學直接決定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發展,識字多少直接關系到閱讀能不能順暢的進行下去,進而會影響到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由于認識的字不是很多,只能依靠讀音來進行閱讀,嚴重制約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在提高學生識字能力發展多下功夫。學生識字的水平上去之后,閱讀的能力自然會有所提高。要想提高識字能力,這里有幾點建議:

首先,鼓勵學生進行閱讀,要告訴學生不要擔心讀錯字,要耐心地勸導學生,敢于讀錯字才能有糾正自己的機會。在每一次上新課的時候,不要先急于對課文的內容進行講解。想很好地學習本節課的內容,最開始要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閱讀文章,也就是自讀。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出不認識的字詞,畫出來,然后再由老師進行通篇閱讀,要放慢閱讀的速度,使得學生可以把自己不認識的字音標注在課本上。聽完老師的范讀以后,要求學生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在字典中找到,把意思標注在旁邊,以助于對文章的理解。

其次,讓識字與閱讀互相促進。就是在閱讀中提高識字量,在識字中提高閱讀能力。在閱讀中認識生字,有助于對字詞的理解和記憶,把字詞放在一篇文章中就是給了這些字詞運用的情境,這樣很有利于認識生字詞,也有利于對其的理解。

(三)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對于學生來說,在有了一定生字詞的積累以后,對于讀通順一篇文章就很容易了?,F在需要的就是正確而有效的閱讀方法。所以,這時候,教師應該注重如果指導學生怎樣閱讀。這里的閱讀不要僅僅局限于課內的閱讀,而要課內課外相結合。課內閱讀是教師引導下的有目的閱讀,是學生學習閱讀方法的重要途徑。而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拓展和延伸,是課內閱讀所學到的閱讀方法的應用和實踐。長時間的課外閱讀會使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中,要督促學生做好筆記,摘抄一些好詞好句,對于有自己見解的地方進行一些批注也是很好的習慣。其次,對于不同題材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有些是需要精讀的就一定要逐字逐句地進行,有些只要范讀的就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在字詞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制約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作為教師要積極面對問題,采用多種方法去有效地解決問題,為學生提高良好的閱讀環境。

參考文獻:

[1]李開忠.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14,02:60

[2]周麗紅.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 才智,2013,32:126

[3]田春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 現代教育科學,2015,06:160-161

[4]徐芳.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 亞太教育,2015,18:22

[5]桂華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 教育教學論壇,2013,28:219-220

猜你喜歡
語文閱讀教學小學生問題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基礎+自助”的“自助餐”
提升職業高職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我是小學生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