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視域下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

2015-07-04 01:24王迎波
雙語學習·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青少年

【摘 要】隨著當前時期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外來文化的影響增大,對在青少年學生中開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造成了一定影響。十八大提出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新時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舉措。結合目前青少年學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了立德樹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青少年;立德樹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德樹人的價值根據和價值標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容和實踐要求,它融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和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為一體,確立了立德樹人的價值根據和價值標準,明確了新的歷史時期“德”的科學內涵。[1]

二、在青少年學生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一)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樹立國家價值目標

當前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的騰飛與教育的落后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在隨著社會的變革、思想的進步和理論的創新在不斷的革新中。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肩負著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價值目標的概括,青少年學生出生在我國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建設的新中國,享受著祖國改革開放30年的建設成果,卻經受著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種問題對理想信念的考驗:教育問題,醫療問題,環境問題等等,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廣大青少年學生必須牢固樹立正確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國家價值目標,才能為共產主義事業前赴后繼,為黨和人民的幸福奮發向上。

(二)青少年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取向

胡錦濤同志在十六屆六中全會中指出:“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是未來建設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如何,不僅直接關系現階段中華民族的素質,而且直接關系中華民族未來的素質"特別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如何,更是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的前途命運”[2]

今天中國的青年,明天將是世界的青年,他們的未來不僅是中國的未來,更是世界的未來。當前是一個科技就是生產力,科技改變社會,知識改變命運的時代,作為正接受著良好教育的上億青少年學生,儼然已經成為了影響現代社會變革的主力軍,他們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極富激情和膽量,在現代社會,掌握先進的文化知識和技能,他們的價值取向直接反映著當前我國社會的價值取向,但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思潮卻極易影響這群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缺乏認同感的年輕人。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價值取向的凝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因此在青少年學生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引導和規范青少年學生不偏離“主流”價值取向的重要保障,是黨和國家統一人才思想的基礎。

(三)青少年是社會形象的維護者,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公民價值準則

目前,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將加強同世界各國的教育交流,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積極支持發展我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推動人類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深入,我國參與國際交流的青少年人數也在逐年攀升,他們成為了中國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和貿易的重要力量,走到了代表我國社會形象的今天,逐漸扮演著代表我國國際地位的重要角色。

但因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性,在教育資源上的缺乏導致素質教育的滯后,造成我國的青少年學生在人文素質的平均水平上與發達國家青少年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在某一階段,某一時期,某一事件會極大的損害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皭蹏?、敬業、誠信、友善”,是對社會主義公民個人行為選擇價值準則的高度提煉,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公民應有的人文素養,而幫助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公民價值準則正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目標,也體現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

三、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導向不明確,理想信念教育缺失,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戰略性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增長,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也水漲船高,各類型的教育平臺層出不窮,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加大,隨之而來的則是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青少年學生的就業壓力也在不斷增大,工作不再好找。在這樣的環境下,教育的導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了以就業為目的,而國家和社會輿論也在不斷的強調就業的重要性忽略了教育應該“以人為本”的深刻內涵。富有創造力和懷揣激情夢想的青少年學生中相當一部分人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只為找一份好的,賺錢多的工作,而并非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這種理想信念的缺失已經成為現階段青少年教育問題的重中之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意識形態戰略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決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既是中央的工作部署,也是社會主義大學的職責所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導大學生自覺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核,在青少年學生的教育過程中更具戰略意義。

(二)教育模式不創新,素質教育推進緩慢,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科學性

1998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作為面向 21 世紀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探索;1999 年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成立了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2004年教育部在“2003 ~ 2007 年教育振興計劃”中明確提出“實施‘新時期素質教育工程”。這都為高等學校進一步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指明了方向。[4]

但同時,基于以就業為目的的教育導向以及社會、家庭對青少年長久以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加上教育模式改革和創新不夠,素質教育推進緩慢,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教育絕大多數在形式上仍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應試教育沒有以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為基本前提,也并非根據他們的成長規律來科學的安排教育內容、選擇適合的教育方法,更沒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的各個環節,這是現階段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缺乏科學性的主要原因。

(三)教育方法不夠合理,行知分離,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目前我國各階段的教育中都設置了相當課時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或者思想品德課,這些課程的設置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思想引領的主要陣地和平臺,但無論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和師資隊伍的現狀來看,都對青少年學生接受、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影響。

1.“填鴨式”的教育方式。

我國各階段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基本上均是理論性的闡述,強迫式的記憶,目的更多是為了滿足應試教育的基本要求,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上不僅沒有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且是青少年學生所不愿意接受的。

2.教育內容與社會實踐脫節。

無論初級階段教育還是高等教育都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必須將社會實踐與青少年的親身實踐相結合,才是完整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但目前各階段的教育過程中,這兩部分內容是脫節的,從而讓思想政治教育課這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好的教育陣地淪為學生心中的“醬油課”,在影響了教育效果的同時,讓課程本身也被青少年學生“拉黑”。

3.教育主體能動性缺失。

在教育體系中,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因為升學、就業的種種壓力,高等教育逐漸向職業教育傾斜,教育更具社會性;因為經濟社會的種種矛盾,更世俗更功利的價值取向使得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都抱著“60分萬歲”的學習態度,“60分”也可看做是現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的基礎得分,這遠遠沒有達到黨和國家對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無法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青少年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

四、立德樹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立德樹人是新時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舉措

日新月異的知識結構,流行多變的國際思潮,都是新時期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熟悉網絡語言,信息消化快速,學習能力出眾是當前青少年學生的共同特點。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讓學生去銘記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只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感染力,沖擊力,才符合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未成年人的教育原則,才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入青少年學生的內心。立德樹人的提出不僅符合新時期德育工作的發展規律,更強調把師德建設放在首位,從適應青少年學生身心特點的角度切入,深入開展“樹人”工作,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氛圍。

(二)立德樹人的提出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道德約束

“立德樹人”先立德后樹人。立德是樹人的前提和基礎,樹人是立德的最終目標。立德是對當前各階段、各階層一切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的最基本要求,所要立的“德”,指的是道德品質和能力,以及人的人文素養、法律素養等,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而無論是“德高為師,身正為范”還是“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都說明了唯有“立德”才能為師,才能為范,因此師德建設是教育之本,是強國之土。當前我國發生過或正在發生著一些諸如浙江衢州姜慶海殺生、駐馬店市女教師為還賭債殺害女學生等無良教師殘害青少年學生的惡性事件,這些事件的發生都不斷地在給我國教育敲響警鐘。在這種環境下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提出明確了新時期對教師的道德要求,也將進一步推進教師的行為道德規范的建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道德保障。

(三)立德樹人的實施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提出,讓全社會都對國家的這一重要舉措拍手叫好,但同時也希望國家和政府能從教育根本出發,出臺相關政策法規,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施提供制度保障,發揮立德樹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1.立德樹人的實施推進教師制度改革。

隨著全社會對教育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對教師的選拔、培訓和過程考核也會提出更高的標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施不僅在不斷的檢驗著現階段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而且也會更廣泛的征求全社會的意見和建議,從而進一步改革和改善目前制度上不合理的內容,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提高教育質量,辦讓人民放心的教育,也為更好的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支持。

2.立德樹人的實施推進育人制度改革。

因為我國的社會現狀決定了教育水平仍然比較低的現實情況,造成了我國在教育和育人方面仍然趨向于重智輕德,而應試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導致各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缺失。但自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以來,我們也看到了諸如北京市中高考改革實行社會化考試、提高語文總分這樣有勇氣的改革方案,這些制度的改革雖然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成效體現,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在踐行著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育觀念革新上的具體表現。

五、結語

當前在青少年學生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確存在部分缺失,因此我們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揮立德樹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采取積極措施來促進青少年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潛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立德樹人的必由之路[N],北京日報,2014-01-13(2).

[2]胡錦濤.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01-19(1).

[3]李義豐.論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戰略意義[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0(23):5-8.

[4]陳媛媛.黃安云.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與重建[J],教學研究,2008(3):119-122.

個人簡介:

王迎波,1982年出生,男,漢族,陜西西安人,講師,學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桂林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猜你喜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青少年
青少年發明家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踐立德樹人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在高校有效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探索
IP影視劇開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