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因材施教”思想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2015-08-15 00:54王偉欣
科技視界 2015年15期
關鍵詞:受教育者教育者因材施教

王偉欣

(中國海洋大學,山東 青島266000)

“因材施教”,指的是在共同的培養目標下,針對教育對象的志趣、性格、能力及原有基礎等具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施行不同的教育。我國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采取以教師為本位、以教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理念。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使受教育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易導致受教育者主體意識的缺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徹“因材施教”思想,有利于進一步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方向,有利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從而更好地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1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徹“因材施教”思想的重要意義

1.1 有利于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性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發展所能發揮的積極作用。①當今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個體的發展,受教育者個體的發展對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受教育者個體各盡其才、各有所為,得到充分的發展,他們才有機會將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以此推動社會經濟的進步,文化的傳播及政治的發展。例如,在當今社會中,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受教育者個體具有性格、智力及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與區別,所以不同層次的教育水平,不同類別的教育機構相繼出現,滿足了不同的受教育者個體不同的受教育需求,這便是“因材施教”思想的一種很好的應用與發展。

1.2 有利于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性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性功能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生存功能、個體發展功能和個體享用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生存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導人類個體遵循客觀規律、服從生存原則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狀態的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對象是大學生,而當今的大學生大部分是“90”后,他們的自我意識更強,樂于接觸新事物,做事情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與方式,喜歡標新立異,這極易導致他們形成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因材施教”思想的目的在于結合不同受教育者個體不同的性格、智力與能力情況,引導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確立積極的人生目標,并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努力奮斗。這就要根據“因材施教”思想的要求,把握不同受教育者個體的不同情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分析自己,確立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人生目標,這樣才能有利于受教育者個體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生存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對塑造人的品德、促進人的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③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生存功能的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性功能提出的更高一層的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應充分調動受教育者個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受教育者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提升受教育者的社會實踐能力,指引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耙虿氖┙獭彼枷胍蠼逃呱钊氲绞芙逃邆€體當中去,把握每一名受教育者的心理發展特點,及時發現受教育者存在的心理問題,指引受教育者全面健康發展,塑造受教育者良好的品德與健康的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享用功能是指,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能使每個個體實現其某種需要和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并從中體驗滿足、快樂和幸福。④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享用功能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理想狀態。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來說,要努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享用功能,就要求教育者引導受教育者享受學習的過程,充分認識與了解受教育者,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覺悟,發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質,幫助受教育者逐漸形成高尚的人生意境,以一種審美心態去瞰視人生,從中獲得審美的愉悅。

2 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困境

2.1 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指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為方面所期望達到的效果。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指明奮斗的方向;其次,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供強大的動力;再次,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可以為檢驗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效果提供依據。⑤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總是應該在一定目的的指導下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今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沒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思想政治教育是空洞的、既無靈魂又無主心骨的思想政治教育,這種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大雜燴,勢必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極大混亂。

2.2 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缺乏理解

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人,它所作用的范圍是人的思想品德。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的擴大,科技的發展及和諧社會的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性地位應該越來越受到重視??茖W地認識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是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出發點,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針對性的重要條件,是調動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內在積極性,實現其思想轉化的關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是教育者居于主體地位,而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承認。思想政治教育者難以走近教育對象,理解教育對象,感受教育對象的困惑與愛好,教育對象同樣也是被動接受信息。這樣做不但會使思想政治教育喪失其歷史合理性,而且會缺乏教育有效性。

2.3 對教學內容掌握不夠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一個基本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務的具體化。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對自己所講授的內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及相對寬廣的人文視野,不能根據變化了的實際情況對受教育者做出正確地引導,只是一味地灌輸課本知識。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既是教育主體又是教育客體。在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部分教育者只注重于施教,無法做到向教育對象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缺乏終身學習的理念。

2.4 教育理念存在誤區

教學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誤區:第一,忽視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在教學理念的實踐中套用理論。部分教育者不根據實際情況施教,盲目地實施所謂的新教學理念實踐,大搞自主性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教育者對課堂的無法掌控,受教育者會感到無所適從,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第二,忽視不同的知識有不同的學習規律。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一些教育者不顧其特殊的規律,一概實行合作探究方法,忽視個人的學習作用,顯然是違背我們的新教學理念的,是不符合我們的客觀規律的。同時,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僅僅依據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在學業考試的成敗中論英雄,也僅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獲得的地位和薪水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極大限制了“因材施教”思想的施展空間。

2.5 教育方法存在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實施教育影響的基本手段,對于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具有重要意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互動的紐結,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條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體運用中需要遵循針對性、綜合性和創造性的準則和要求。在當代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由于受形式的發展、環境的變化,社會轉型時期矛盾錯綜復雜等方面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第一,缺乏平等性理念。教育者往往讓受教育者覺得他們高高在上,缺乏親和力,這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第二,重“群體”輕“個體”。受教育者個體由于自身各方面條件的不同,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有的教育者在施教的過程中,不考慮受教育者個體的差異性,不區分受教育者的層次水平,不分析受教育者的心理發展特點,只是一味地灌輸,無法做到“因材施教”。

3 將“因材施教”思想貫徹到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途徑

3.1 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我們在進行“因材施教”之前,必須明確我們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和目標。教育者采用“因材施教”,有的是為了向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灌輸盡可能多的知識和技能,有的是為了讓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在各類考試中獲得好成績,有的是為了將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培養成言聽計從的乖巧的好孩子,有的是為了讓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養成自立、自主、富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公民,有的是為了充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內在潛力、提升生命質量、彰顯生命活力,不同的目的、目標選擇,將會決定我們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個體差異的角度、“因材施教”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評價標準等諸多方面都有所不同。因而,我們在決定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之前要弄清這樣做的目的和目標是什么,以及在進行“因材施教”過程中,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實踐與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標是否一致。

3.2 透徹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注重個性心理差異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分析教育工作對象的整體性質和個別差異,把握教育工作對象內在的思想特征和外在的行為表現及其發展變化趨勢,必須運用科學的思維及分析方法。分析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方法主要有:第一,歷史分析方法,即將教育對象放到特定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第二,動態分析法,即將教育對象及其思想行為看做是一個運動、變化發展的過程,通過對教育對象的思想矛盾運動變化過程的分析,揭示其內在規律。第三,立體分析法,即對教育對象進行多層次、多方面、全方位分析。我們應想盡一切辦法去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研究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并且要從多維度、多角度去了解、去研究,從而獲得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立體認識,從中發現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為“因材施教”尋找到突破口和著力點。

3.3 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要做到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第一,整體性原則。整體性原則是指在理解教育內容時,必須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系統各要素協同作用,使教育內容成為具有良好功能的系統。第二,相關性原則。相關性原則是指在理解教育內容時,必須充分注意教育內容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第三,層次性原則。層次性原則是指在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系統時,要注意到它的層次性;在進行教育時要根據不同的教育對象確定、實施不同的教育內容。第四,目的性原則。目的性原則是指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內容和每一項內容的理解,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第五,重點要素原則。重點要素原則是指在理解教育內容時,把作用相對較大的要素放在主要位置上,把作用相對較小的要素放在次要位置上,從而突出重點要素。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對自己所授學科有著較為深厚的知識和深刻的理解,并有相對寬廣的人文視野,完全有可能在其所授學科做到“因材施教”。同時,要真正做好“因材施教”,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這也是孔子所極力倡導的。

3.4 樹立多樣化的人才觀

教育者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教育者要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教育者要對每一位學生充滿信心,使學生的潛能為教育的資源,給予每一位學生尊重、信任和期待。其次,教育者要樹立學生的發展觀。作為教師,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學生有著發展的潛力,要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變化,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和期望學生。再次,教育者要樹立多元智能的觀點。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挖掘每個學生的優點,因勢利導,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能力的信任。

3.5 采用靈活多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我們今天要想使“因材施教”發揮作用,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可以是奧蘇貝爾的意義教學法,可以是布魯納的結構式教學法,也可以是建構主義所主張的問題教學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形式上,我們可以選擇傳統的班級授課制、也可以選擇小組合作制、還可以是個別教學;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利用上,我們可以利用書面資料,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還可以利用自然和社會這本無字之書;在思想政治教育評價上,我們可以綜合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既有質的評價方式,也有量化評價方式,既可以是來自思想政治教育者評價,也可以是自評或同伴評價。所有的選擇都是依據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具體情況而定,其宗旨是確保每個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都能獲得適合其特點的教育,享受到學業的成功;使每個思想政治教育對象都能順利地適應社會,并有能力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同時有利于社會的發展。

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今天,“因材施教”思想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我們應將其更好地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發展。

注釋:

①陳萬柏,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8.

②陳萬柏,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8-59.

③陳萬柏,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0.

④陳萬柏,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4.

⑤陳萬柏,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7-78.

⑥陳萬柏,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75.

[1]郭齊家.中國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7,6.

[2]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鵬鸞.從因材施教的發展論教與學的關系[D].山西大學,2009.

[4]汪小麗.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差異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

[5]符俊.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路徑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

猜你喜歡
受教育者教育者因材施教
張慧萍: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教育者
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數學學習弱勢學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對策的研究
淺談初中語文“三段六步”教學法的策略
小學作文如何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與兩位美國音樂教育者的對話——記于“2015中國音樂教育大會”
中高職銜接的關鍵在于因材施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