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拯救語文課堂的人文教育

2015-10-21 19:40李舒倩
關鍵詞:誦讀人文精神閱讀

李舒倩

[摘要]人文性是語文學科的特點之一,也是培養學生素質的關鍵所在,就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所存在的問題,筆者從誦讀、閱讀、古詩文澆灌三個方面對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人文性展開了探討研究。

[關鍵詞]語文教學 人文精神 誦讀 閱讀 古詩文澆灌

人文性是語文學科最重要的特點之一,也是完善語文學科教學方向的一個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學生自身素質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語文學科包含著語言學與文學,語文學科除了交流思想外,還承擔著傳承文明的重任(“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文精神的主要載體。古今中外文學典籍,不但詳盡描述時代人情風貌,而且記錄時代人文思想??鬃拥摹叭收?;老子的“無為”;韓非子的“法制”,無不是文學典籍所傳承的文化思想。契訶夫的《變色龍》,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馬克·土溫的《競選州長》也都生動地刻畫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的人際關系。

一直以來,語文的教學一直在強調工具性與思想性,課堂上不指導學生學習,不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時間,而讓學生記老師分析歸納的答案,往往忽視了學生個體的獨特感受,學生整體和諧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工具性關注的往往是人的理性、認知與過程;人文性關注的往往是人的非理性、情感與動機。因此,強調工具性忽視人文性或強調人文性忽視工具性的課堂教學,都將會造成人的片面的畸形發展?!肮ぞ咝耘c人文性的統一”可以理解為理性與非理性,認知與情感,過程與動機的有機結合,它們的合力是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源泉?!墩Z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皯鹬貙W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強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必將極大地完善語文的教學,促進學生整體和諧的發展。

如何才能真正的完善語文課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誦讀

語文教學實踐中人文精神十分貧乏,這已是司空見慣的事實。追求名次與分數,使教與學成了快餐,一堂誦讀課都成了“奢侈品”。殊不知,誦讀比老師單純的講解分析來得更易深入人心。這是純主觀與作品融為一體,人文氣息可水到渠成滲入讀者與聽者的心中。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朗讀者才能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調,產生出真實的感情,鮮明的態度,產生出內在的、急于要表達的律動。只有經歷這樣一個復雜的過程,作品的感情才能成為朗讀者的感情,作品的語言表達才能成為朗讀者要說的話。也只有經歷這樣一個復雜的過程,學生才能以作品思想內容出發,發自內心地把握住基調。當然,在誦讀時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調,也要掌握好句子的音節變化。在朗讀中,更易由衷地與作品有契合點。人文精神才能潛移默化于讀者心中。

在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四的課本中能夠在誦讀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的詩文是很多的,必修一第一單元的現代詩歌,必修三、必修四中的唐詩宋詞,都需要讓學生在誦讀中去感受。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情感遠比老師的一味講解更生動,更能洗滌學生的心靈。以李白的詩歌為例,選修教材《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所選的李白的《將進酒》就是適合誦讀教學的典范,本首詩本身內容理解不算難,如果一味的注重內容的分析,學生反倒覺得枯燥,但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使用誦讀教學的方式,讓學生采用各種方式誦讀該詩,不僅學生的熱情高漲,而且在反復誦讀過程中學生也體會到了李白創作詩歌時的心境以及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特點,同時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將這首詩完整的背誦下來,可以說是達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

二、閱讀

正如朱熹提倡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所以要讓學生得到源源不斷的新鮮的精神養料,就需要教師做有心人不斷去挖掘新的閱讀的源泉。課本只是茫茫書海中的滄海一粟,但是課本為我們指明了方向,適當的閱讀課是以課本為出發點,進行有目的性的拓展,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一方面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與古人、先人、哲人、今人心神會合,與他們的睿智、寬容、灑脫、細膩親密接觸,真正提高審美情趣。

在閱讀課上,先是以所學課文為中心,然后延伸開去,構建一個閱讀的花園,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在閱讀的同時,語文的人文性又能更好延展。而且,閱讀的積累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前提,只有閱讀達到一定的數量,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提高,寫作水平也才能實現質的飛越,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厚積薄發”。

2009年實施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大學生每周的閱讀量是500-800頁,如此大的閱讀量,如果沒有從小學到高中十幾年的訓練,完成起來會相當痛苦。而與國內的高中學生相比,美國高中學生的閱讀量幾乎高出了十幾倍甚至是幾十倍,這也是美國高中素質教育的體現形式之一。由此看來中國高中教育要想真正的實現人文性,在閱讀這一方面就還需要更加的重視。

三、古詩文澆灌

現行高中教材所選取的古代文學經典約占教材全部文學作品的四成,而且選文比較注重作品本身的審美情趣、文化內涵、情感魅力以及民族精神、民族感情和民族道德關懷等。同時,選文兼顧各類體裁,體現了我國古典文學的最高成就。對于這些古典文學精品如果只是簡單講解翻譯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力之外,還需要培養詩情。詩情,是很多人追求的東西。然而,當我們“在鋼筋與水泥的叢林里,計算著理想與現實的距離”的時候,很多人的詩情早已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在冷酷的現實世界里,詩情已經被物欲擠兌到一邊,只有找回詩情,找回詩詞中的真、善、美,讓學生接受美的教育,通過學生心靈的頻頻感應,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人文和藝術素養。

語文課是使人文教育得以實施的最好媒介,我們要在學生心靈里撒上人文精神的種子,讓它逐漸的萌芽、生長,從而真正的提升學生的素養,而不是讓他們淪為考試的工具。讓高中語文教學成為一個真正融情感、激情、意志、愛為一體教育過程,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奮斗的目標。

(作者單位:昭陽區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誦讀人文精神閱讀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如何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培養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種文化的自信
如何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幾點策略
小學經典詩文誦讀與積累的實踐與思考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