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的結構與美學特征

2015-10-21 20:07溫小蕾
藝術教育 2015年1期
關鍵詞:春江花月夜結構分析美學特征

溫小蕾

【內容摘要】文章通過對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的結構分析,繼而從“月上東升”“水深云際”“欸乃歸舟”三個主題進一步論述了其美學特征和情感的表達,以期為聲樂教學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聲樂隨想曲 ?《春江花月夜》 ?結構分析 ?美學特征 ?情感表達

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是由徐景新編曲的具有古典獨特意象美,又深具文化底蘊的一首作品。其不僅在旋律上借鑒了西方花腔女高音的唱法,在鋼琴伴奏的編寫中更運用了震音、顫音、倚音等多種裝飾音惟妙惟肖地模仿了琵琶、古箏等樂器的音色,還原了民族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可謂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在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滄瀾的天空中升起皎潔孤立的明月,瀲滟的江面倒映出醉人的月光,汀上的白沙似乎有著人們歸去的痕跡,其意境與樂曲相輔相成,更唯美地渲染出一種幽靜安寧的氛圍。通過文學作品的意境解釋,表現出了中國傳統音樂美學上的欣賞習慣與運用特點,能更好地理解《春江花月夜》,更好地挖掘其中的古典意象之美。

一、結構分析

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的結構為再三部曲式,采取ABA的結構,整個樂曲的各個段落在展開變化之后運用的結尾方式都是運用一個共同的素材來表現,通過這樣的譜寫方式,使樂段有序而不混亂,還原了原作《春江花月夜》的詩與樂完美結合的意境;加之在靈活流暢的節奏映襯下,歌唱者絲絲入扣地通過細膩、巧妙的鋼琴伴奏與純然質樸的美妙旋律,以及經典蘊含文化底蘊的歌詞,盡情贊頌了春江花月夜的美妙風姿。

(一)引子

在第一部分之前,引子的存在對于整個主題的呈示與展開十分重要,其對意境的鋪陳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前奏是由自由散板的形式展開,鋼琴先入為主,并沒有特別突出玄妙的旋律,十分生動、形象地模仿出水面輕微的波音,把欣賞者的思緒帶入到一個畫面:熏風緩緩地吹動著晶瑩剔透的水面,微弱的水花與漣漪悠悠蕩蕩開來,蘊含著美的遐思;其中鋼琴連續不斷彈奏的震音和左手伴奏從弱至強再至弱地描繪出夕陽的余暉映照著水波粼粼的江面,引子中運用了四度和聲模進,以及短倚音的頻繁運用,渲染出水面泛起一種層層疊疊的夢幻霓虹般波光的景象,浸透著美的體味。

(二)歌唱部分

歌聲在輕柔曼妙的鋼琴伴奏聲中漸漸響起,一種屬于夜的靜謐緩緩展開成一幅黑幕為背景的畫卷,鋪陳出一種氛圍;平穩緩慢的節奏型開始串成音符,好似一支靈巧生動的畫筆在畫卷上零零星星地著墨;一道春江、一輪明月,這些典型的、具有古典藝術之美的意象被輕快柔和的旋律線匯聚起來、聯結起來,撫平了看畫人在都市中起起伏伏的心緒與追求快節奏的聒噪感,重塑如新生兒在誕生一刻的圣穆,重回鄉間田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桃花源……在一連串的音符揚起時,春江花月夜圖開始正式進入了濃墨重彩的部分。

(三)主題歌

左手的低音好比大鼓輕聲深遠,音音相連;襯托出歌唱旋律一個個極富線條性委婉平靜的樂句,醞釀成一種晨昏交替之時,兩岸青山疊翠,暮陽鐘鼓輝映,春江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的景象;樂句好像冉冉托起一輪似與江水一起涌出的孤月,花枝弄影,夜幕降臨,槳櫓添聲;第三句“春潮隨波千萬里”的旋律明顯模進上升,把春江的大氣磅礴、萬里清波的景象再現出來,再到漸慢漸弱的“夜色沁人心”,運用力度的強弱對比,以及漸慢的處理把夜的沉靜很好地表現出來。

歌曲的句法與歌詞的韻律完美結合,“啊”做到了作者的飽滿情感的顯現與延留。在進入“啊”唱段,力度陡然變強,節奏舒緩,渲染了一種獨特悠閑的意境。鋼琴伴奏在此時恰到好處地運用一系列連貫的琵琶音描繪出月光像白霜一樣從空中流下,“從波濤間滾輪而出的那輪水淋淋的明月,朦朦朧朧引人遐思的淡淡月光,似一縷縷透明輕紗的月光,在湖面閃爍跳躍,射出柔和的水樣光澤”。如此意境,在柔婉、淳樸的旋律線條中,在流暢、靈動的節奏變化中,讓人想起江南煙雨般的朦朧與秀美。簡單的襯詞“啊”,以及力度由強及弱,再到結尾處的漸弱,仿佛是對大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與巍然贊嘆。

(四)展開部

全部分為三個中心,且全都用“啊”唱詞來完成。第一中心,鋼琴委婉的旋律線條鋪陳,短倚音裝飾“啊”的唱句,配以左右手交替的24連音描繪出“皎皎空中孤月輪”又忽地一轉,把人們的吸引力轉移到峰回曲水之上,漸強的長處理要求歌唱者的氣息功底高長達16拍,描繪出長江不斷輸送流水,澹澹水煙、大氣蒼茫的景象。

第二中心的歌唱旋律運用花腔女高音的技法,再現主題句,詼諧而活潑地將江水、天空、白沙、長堤等展開在聽眾的眼前。由于恰到好處地運用了跳音,使之前描繪嫻靜的山水畫卷充滿了動感,與第一部分的平緩嫻靜形成鮮明對比。旋律時而高潮突起、曲回流轉,好比水流蓄勢,江水從一彎靜水柔媚婉轉突變為彎奔直瀉;在歌唱樂段之中連線與跳音相輔相成,互相對比,模仿琵琶的鏗鏘之聲,猶如拂著古人之風,叩著典故之門。最后一個一氣呵成的連線句歸結此段,仿佛瀑布傾巢而出,猶如異軍突起,勢如破竹,大氣磅礴,匯成了水乳交融的幽美意境。

第三中心的鋼琴伴奏是為作品增光添彩的一部分,毫不遜色于聲樂旋律。其速度陡然變快,曲調轉為明快,鋼琴伴奏運用和聲大二度的跳音,給人留下波光粼粼的回憶與意境。但是細看,亦仿佛有一個微小的漩渦暗藏其中,在等待一場更為盛大的崛起。其旋律都是在模進與三度跳進運用最多,音符的躍動忽上忽下,似乎是作者的一些歡愉、幽默的小心思滲透進樂曲中。在鋼琴伴奏的同音反復與間奏中,逐漸在愈演愈烈的重音以及越來越密的節奏音型的氣氛烘托下,層層疊進,形成音樂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其中借鑒古箏中的同音反復加花等技法,深沉幽靜,優美地連成一種模擬水波粼粼的觀感,以及通過運用突強記號、復線式遞升的旋律,模擬出一種強烈的小船搖晃的動感,櫓聲急促,但又不是強烈的震撼,從慢到快、由弱漸強,好似群舟競渡,掀起波瀾拍岸的動態,把歸舟破水的景象描繪得恰到好處,表達了人們對大自然美的追求與人生美好的愿景。

(五)高潮段

高潮段是A段主題的再現,力度加強得到充分渲染,更好地描繪了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從調式上來看,由本來的d商調式轉至g商,更顯氣勢磅礴;與上文所描繪的恬靜畫面形成鮮明對比,描繪出一種完全不同的大氣、深遠的意境。在令人迷醉的意境中,當聽眾仿佛沉浸在綺麗華美的夢境中不愿醒來,只愿身臨其境,在春江的夜晚,仿佛感受到了微風輕柔的微醺,臉龐被皎潔的月光照耀,鼻尖縈繞著含苞欲放的花朵層層疊疊的清香時,樂曲的旋律情緒陡然起伏,猶如紛亂疊層的花影搖曳擺動,天地萬物浸潤在裊裊的芬芳旖旎氣息之中。

(六)尾聲

最后的“嗚”鳴,簡單的旋律突出了作曲的造詣之深,細膩抒情、從容干凈、如癡如醉,絲絲縷縷的音符回蕩,欲斷又連,如輕云無定的漂浮,錚錚聲像一顆顆水珠,落盡人心的深處??梢哉f,自低向高劃奏的鋼琴伴奏模仿古箏的奏法開啟了最后一段尾聲的序幕,手法細膩地描繪出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里,襯托離人距離的無限遙遠,最終落于結尾輕而縹緲的大鑼聲中。

二、美學特征

雖然全曲沒有將《春江花月夜》的全部詩詞摘錄,卻運用了其中最具精華、最有代表性的歌詞,完美地表達了詩的意境與哲理;鋼琴伴奏的時動時靜、時明時暗,以及陪襯聲樂的旋律恰到好處。在當代人們對車水馬龍和時尚快節奏時代氣息的籠罩下,人們已經習慣用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推理音樂的邏輯性,實則音樂是感性的,并非重視音樂的內容,應注重作品表達內容的方式,呼喚出人們內心深處的感性與情感,以達到我們所要欣賞音樂的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月上東升

宛如詩人筆下的一首詞情詩章,正與《春江花月夜》中所寫的一樣:“昨夜閑譚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旋律表達出岸邊的楊柳在微風的輕撫下柔美嫻靜;西岸的花影婀娜婆娑,在明月的映襯下搖曳著安寧,月光照耀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如此意境猶如朱自清筆下的“月光下的花影”,“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女子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琵琶聲像織不完的織錦綿延,像古人詩作中夜半對鏡的女子在梳妝臺前掬起一灣月光,清冷又充滿誘惑。

(二)水深云際

這是一個既以第一部分的主題為素材和依據,又加以發展形成略有對比的段落。進入水深云際時,琵琶悠然飄出的輕柔、透明的泛音和顫音,運用八度大跳,奏出飄逸的音效;二胡與中胡在低音齊奏,音調含蓄、醇厚、深沉,出神入化、引人入勝,如瑰麗的花蕊芬芳沁透著人們的心靈;在琵琶和木魚的伴奏下,簫聲悠悠而出,吹出一段如歌的旋律,扣人心弦;琵琶、箏和蕭齊奏回旋,三者共同演繹出瑩瑩皎潔的孤月在蒼藍的空中,如江天一色無纖塵的壯景。江上彌漫的水氣似乎形成了蒼茫大氣的云霧,漂浮、翕動著,連月光都好像由稀釋的清冷轉由罩著一張網,蒙上一層云霧的紗而變得濃稠而朦朧。進而樂曲速度加快,樂隊齊奏,如同遙聞漁歌,幽幽古曲,由遠而近,似遙看江面,見白帆點點,揮之不去耳邊傳來的四方突起的漁歌聲——唱晚的時候到了。

(三)欸乃歸舟

此部分是全曲的高潮?!稘O歌唱晚》中令人感到風趣、生動的是,每一句的第三小節都用休止半拍起板,顯得與眾不同,卻有一種別樣的美感,仿佛泛舟在江面中搖搖晃晃,悠悠蕩蕩的節奏;流水般的琴聲奏出了娓娓動聽的優美旋律,輕柔平緩、悠揚委婉,令人神往,生動地刻畫出人們內心的歡快與喜悅;但仔細琢磨其中旋律的起伏與動蕩,又從和諧緩慢的和聲中感受到一絲淡淡的憂愁,哀而不傷、怨而不亂,這種憂愁是“生活如花,亦開亦落,開時的妖艷,落時的黯淡”,反映出一種水亦漣漪、心如止水的處世態度。也許,生活應該是平靜的,但又是不平靜的,這就是漁歌唱晚蘊含的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樂曲利用一種返樸歸真的旋律線條,讓人們自然地感悟到音樂的妙機與蘊藏,好比蘇軾的一篇文章中寫到的:“羨宇宙之無窮,哀吾生之須臾;渺滄海之一粟,寄蜉蝣于天地”,也就是暗指人生的渺茫與不可控,相對于天地的蒼茫大氣亙古不變,人類顯得如螻蟻般微不足道。這也啟示了我們:欣賞一首作品時,不能只簡單地從音樂的四要素,即音色、音高、速度、強度來欣賞,且要深入了解背景,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春江花月夜這般擁有詩情畫意的作品,更要描繪出其中的意境,尤其要挖掘其中的人生哲理所帶給人們的思考。因此,樂曲最終在末尾處突然變得快速激昂,也正是創作者對美好生活的祈盼和渴望。

參考文獻:

[1]張俊,郭愛民,李岳庚.音樂與音樂賞析[M].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

[2]錢仁康,胡企平.音樂鑒賞[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上海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賀秀梅)

猜你喜歡
春江花月夜結構分析美學特征
春江花月夜
傳世作品最少的詩人
《春江花月夜》賞析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的財政支出情況分析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的財政支出情況分析
第六代導演的美學追求
攝影藝術的美學特征與現代審美變遷淺論
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美學規劃探析
淺析《春江花月夜》的藝術美學價值
疲勞分析在核電站核承壓設備設計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