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當前課堂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2015-12-02 03:16林霞
文教資料 2015年21期
關鍵詞:課程資源學情文本

林霞

摘 ? ?要: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是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調查發現,閱讀教學在文本分析、學情分析、課程資源使用存在三方面問題:語文教師對文本體式解讀有誤、文本內容涉及不合理;對學生閱讀需求和閱讀能力的現狀了解不足;對課外學習資源的利用率較低,多媒體課件使用不當。本文通過分析閱讀教學現狀,改進閱讀教學,更好地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 閱讀教學 ? ?文本 ? ?學情 ? ?課程資源

一、文本把握不準確

1.文本體式的解讀不合適

教學中的問題主要是教學內容的問題,教學內容問題往往是教師文本解讀的問題。語文教師對文本體式的把握存在兩方面問題。

第一,對具體作品、具體文章的理解,要依據文章體式。每一種文本體式(也就是文本的體裁)本身就是一種特點,內在地表達了作者的某些思想情感。所以在閱讀教學備課的時候,只有教師注意到選文體式的特色,進行合理打擾解讀,才能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引。調查中,65%的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基本不關注選文的文體,教學流程不會因為文體變化而有所改動,只有8%的教師依據體式特征做相應變動。筆者在和語文教師的訪談中了解到,除了詩歌、戲劇等文本體式十分特殊的作品,教材中的選文以散文(包括古代文言文)為多,所以教學流程基本上不會改變。

第二,課堂閱讀教學,有些語文教師僵硬地按照文本外在體式特征安排教學流程,沒有關注到文本主題比外在體式更重要,是文本解讀的突破口。一些語文教師教授小說文本時,注意到了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堅持“三要素”為分析重點,忽略了文本更重要的形式特色。如《變色龍》這篇小說的教學流程重點是梳理小說的情節,找出小說中人物、環境,最后得出小說主題。其實,《變色龍》一文中的環境不明顯,人物形象的分析通過梳理情節脈絡就一目了然,學生通過題目也能夠了解小說要表達的主題。把教學重點放在“三要素”上,忽視了《變色龍》這篇小說的一大特色——對話?!蹲兩垺肥且匀宋飳υ捦苿忧楣澃l展、刻畫人物形象的,所以可通過賞析大段的對話來貫穿情節梳理和人物形象分析。實際教學中,教師緊抓“小說三要素”,教學模式僵化,也降低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導致學生的鑒賞能力得不到有效訓練。

根據調查,仍有部分教師對文本體式的把握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沒有抓住文本的體裁特征進行區別教學,教學流程千篇一律,詩歌當成散文來教,敘事散文、寫景散文等全不是統一的散文教法。另一方面,教條化地僅抓文本的體裁特征,小說就照著“三要素”套路來教,散文就突出“行散、神不散”特點。這兩種錯誤教法,是對文本體裁解讀的兩個極端,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會阻礙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發展。

2.文本內容的設計不合理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內容是以文本內容為基礎,對文本內容進行選擇、加工,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對象。文本內容的設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閱讀教學的效果。教師對于文本內容的設計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文本內容的問題設計缺乏梯度。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問,是促使學生思考、探究課文的意思或意味。古希臘時期,著名教育家蘇格拉底就發明了“問答法”(也叫“產婆術”),通過一系列巧妙的問題,促使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一些著名的語文教師十分重視提問,如錢夢龍的“三主四式導讀法”,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文章。調查顯示,教師基本運用了提問的教學方法,提問次數大多在正常范圍內,只有32%的老師提了太多問題。在問題的類型和難度方面,50%的教師偏向于理解型的問題,評價型、運用型這類難度較高的問題則較少。42%的教師提的問題較為合理,58%的教師對問題的難度把握不準,不是偏難,就是偏易。教育心理學指出:教師所提的問題必須有一定難度,問題過難,學生無法完成;問題過易,發揮不了應有的訓練作用。

第二,文本內容的關注點出現偏差。應試教育的影響仍在,學生仍需經過考試檢測學習效果,初中生仍要經歷中學升學考試。所以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之一就是讓學生考試過關。調查中,34%的教師關注點傾向于考試內容,側重于文本內容的選擇。雖然語文考試的閱讀題不會重復教材中的選文,但閱讀題中的題型有一定的答題模式,基本是重點詞匯的解釋、思想感情的闡釋,具體而言就是對修辭、表現手法的分析等。尤其是文言文的閱讀教學,與考試中文言文的知識點在很大程度上成正相關的關系,平時課堂閱讀教學講解的文言知識越多,學生掌握文言實詞、虛詞的意思、文言句式的用法越多,考試時文言文閱讀的得分就會越高。這些可在平時課堂閱讀教學中得到訓練、強化。但是教材中的選文內容,如果關注重點在于這些細節分析,訓練答題技巧,就會肢解了文章,使文章支離破碎。為了考試而教授課文,破壞了文章的完整性、審美性。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被局限在字詞理解這一層面,更高層次的能力難有較大發展。

二、學情了解不全面

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學情。依據學情就要了解學情。語文教師備課時,不僅要研讀教材、考慮合適的教學方法,還要了解學情。教師的教授對象是學生,不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僅憑自己一廂情愿的想法來教學,有可能是“對牛彈琴”、“事倍功半”。通過調查,語文教師對初中生學情的了解不全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語文教師對于學生閱讀需求了解不全面

調查顯示:只有40%的老師基本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大部分語文教師沒有特意、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只是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推測學生的閱讀需求,很少在備課時考慮學生的閱讀需求。課堂閱讀教學時,如果學生明顯表現出對課文的不喜歡或是抵觸情緒,有些教師才會相應地采取一些措施。大部分教師認為,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是一項復雜的任務,而且,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不可能很好地兼顧學生的閱讀需求。教師會在課堂創設相應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是教師一般不會在課后詢問學生的課堂感受。盡管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需求不一致,但受考試影響,學生在課堂上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學習與考試相關的知識,課外則會按照自身的閱讀需要來閱讀。課外閱讀更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閱讀需求。但教師很少關注學生課外閱讀喜好,只要完成教材規定的課外讀物的閱讀,其他的不做硬性要求,一定程度上導致課堂閱讀教學的低效或無效。

2.語文教師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現狀了解不全面

王榮生教授指出,閱讀教學是:(1)指導學生帶著正確的目的,合適地看待特定文本;(2)指導學生在文本的重要之處,看出所傳達的意思和意味來。語文教師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必須了解學生實際的閱讀能力情況,知道學生的理解障礙在哪里,知道學生什么地方還欠缺,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揚長避短。

根據調查:只有37%的教師基本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現狀,大部分教師對所教學生的閱讀能力了解不多。多數教師備課時,對學生現有閱讀能力分析不足。課堂教學時,教師更多地關注教材內容的講授,對少數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點撥,課后不會特意詢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否得到訓練、提升。只有39%的學生在經過多數課堂閱讀教學后,閱讀能力有所提升。超過一半的學生偶爾有提升。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多數情況下不了解學生閱讀能力現狀,不能進行針對性訓練。

三、課程資源使用不恰當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學校要充分利用已有資源。但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對課程資源的使用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

1.課外學習資源利用不足

課外學習資源包括社會重要新聞事件、學生家庭生活以及日常交際等。語文作為一門特殊學科,與生活密切相關。四季萬象、山川河流、風俗人情、人際交往,均可成為豐富的學習資源。但調查顯示,教師教學內容的一半來源于教材、教學參考書,對日常生活題材的涉及較少。教材中選文涉及的實用文章較少,而教師課堂上并沒有增加生活實用題材,如新聞稿、通知等文章。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學生截然分開語文學習與實際生活,不會主動遷移、運用課堂上的所學內容,對有豐富內涵的實際生活題材缺乏鑒賞能力與運用能力。學生在課堂上不能與生活題材的教學資源充分接觸,課后則會對富有意蘊的世界萬象缺乏思索、聯想、創新。這樣教學,就背離了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培養目標: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創造潛能。

2.多媒體課件使用過度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課堂教學帶來便利,使課堂呈現方式多樣,但導致了教師對多媒體課件的依賴,甚至本末倒置。師生交流演變成多媒體與學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學生的學習期待反而是多媒體課件的豐富性、趣味性,閱讀能力的訓練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每位教師每堂課都會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課件制作精美、內容豐富,所有教學內容都在上面,黑板幾乎成為了擺設。雖然多媒體課件可節省教師在黑板上板書的時間,但造成了教師的惰性。有些教師甚至連選文主要內容的板書都省略了,全部以多媒體課件呈現。一些學生全程在記筆記,盡可能多地記多媒體課件,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沒有充分思考,走馬觀花式地瀏覽了一遍多媒體課件。有些多媒體課件條分縷析、重點突出;有的則內容冗雜、條理不清,導致學生思路混亂、囫圇吞棗,不能消化、吸收課堂教學內容。這樣的課堂看似充實、完整、面面俱到,實則得不償失。教師備課時花心思、精力在多媒體課件上,搜集了豐富多彩的圖片、音頻等資料,盡可能全部呈現書本內容??擅科n文的課時差不多是兩到三節課,一節課四十分鐘左右,多媒體課件可以呈現很多內容,可學生吸收不了太多內容,而且學生的課堂精神集中時間也就十幾分鐘。所以教師應該有所側重,對于多媒體也要注意使用頻率,否則只會“事倍功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王榮生.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王榮生獻給語文教師的建議[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

江蘇省2015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實踐創新項目,項目代碼:SJLX_0327。

猜你喜歡
課程資源學情文本
針對學情,實干巧干
立足學情以點帶面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例說依據學情開展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探析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