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學生播撒心靈的種子

2016-01-15 13:12王秋燕李茂平
關鍵詞:促進體育課心理健康

王秋燕+李茂平

摘 要:當今社會各種信息的大量涌入,增加了學生對事物的鑒別和行為選擇上的復雜性。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更加凸顯。因此,在教學中要促進小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更要對小學生心理素質進行系統、科學的引導。而學校體育工作則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充分發揮體育課的優勢,以達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關鍵詞:體育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引言

當今國際社會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在某種意義上則是心理素質的競爭。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力軍、祖國的希望,是否人格健全、心理健康、能否適應新世紀的各種挑戰,都會對國家未來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當代小學生的心理負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班主任工作、學科教育以及各項教育活動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而體育學科在滲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項新課題。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是人類生命延續的基礎,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健康的詮釋是不同的,如今心理健康已經成為現代健康觀的重要內涵,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當代學生成長及成才的重要保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48年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三方面都完好的狀態”,這個定義中明顯包含了心理健康的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9年提出,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而且還應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備了上述四個方面的良好狀態,才能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

2 小學生心理健康應具備的特征

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建立在其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兩者不容分割。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心理活動處于正常狀態下,即認知正常、情感協調、意志健全、個性完整和適應良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以適應生活、學習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的需要?!?】 小學生心理健康應具備如下特征:

2.1 正常的智力

智力發育是否正常是衡量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之一。正常的智力是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成長所必須的基本心理條件。如果一個小學生的智力水平明顯低于同齡人的水平,則屬于智力發育不正常。

2.2 穩定的情緒

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樂觀、開朗、滿意等積極情緒狀態占主導,但同時又能隨事物對象的變化而產生合理的情緒變化。所謂合理的情緒變化是指,當有了喜事時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時產生悲哀的情緒。此外,還能依場合的不同,適當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2.3 適度的反應

人的行為反應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反應敏捷,有的反應遲緩。但是,這種差異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一定的限度就不正常了。反應敏捷并非反應過敏,反應遲緩不等于無反應。對事物的反應強度應視事物的作用的大小而定。反應異常敏感或異常遲鈍都屬不健康的表現。對外界事物毫無反應,這是患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對重大刺激無動于衷,反應微弱也是不正常的現象;而對任何事物都反應強烈,一點小事就大驚小怪,心驚肉跳,稍有意外就惶惶不可終日,偶遇挫折就無法忍受等,都是心理反應不良的表現。

2.4 和諧的人際關系

具備健康心理的小學生,善于理解、尊重、信任和幫助他人,以真誠、謙讓的態度發展和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于與人交往。相反,遠離親友、集體,獨來獨往,可能意味著開始出現人際關系的失調。與集體總是格格不入,沒有伙伴,很少與人往來,是人際關系不良的表現。

2.5 心理與行為符合年齡的特征

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應具有與自己年齡特征相符的心理和行為。如果心理和行為經常偏離自己所屬的年齡特征,如老氣橫秋、老態龍鐘或天真撒嬌,一會兒哭一會兒笑,都是不正常的。

2.6 能夠適應學習生活

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通常喜歡上學,覺得學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輕松;對習內容往往抱有濃厚的興趣,樂于克服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學習效率較高。

3 學校體育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3.1 體育教材的要求

在新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并明確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學習目標:了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知身心發展與體育活動的關系;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系;學會通過體育活動調控情緒;培養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3.2 體育運動自身的功能要求

體育運動的功能即體育運動對人的影響,它包括四個方面:教育功能、競技功能、健康功能和休閑娛樂功能?!?】 健康功能即包括心理健康的功能,而休閑娛樂功能似乎更加突出地表現了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首先,在體育運動中,學生的情緒是積極、愉快的。在體育活動中能更好地釋放自己,同時體驗積極情緒帶來的愉悅;其次,體育活動中常常是近乎游戲的集體活動,在這種活動中有機會體驗團隊合作、交流,公平競爭和正確對待勝利和失敗,這對學生的人際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是一個很好的培養平臺。

4 學校體育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4.1 充分利用體育教材中心理健康的教育因素,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每一位體育教師義不容辭的任務,也是切實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室內體育課《奧運會》中,教師可通過講述一些我國體育的發展情況,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通過講述奧運健兒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故事,讓學生體會愛國主義精神,并以他們為榜樣,增強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

4.2 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體育課的學習,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增強自信

體育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動態過程?!?】在體育課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其在運動的過程中體會成功,找到自信。興趣、欲望和自信心,是一個人一生中走向成功的至關重要的心理素質,是一個戰勝自我、超越自我,走向成功的基礎。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看作是啟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鑰匙”。他要求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因勢利導,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能夠不斷得到一些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自信。課堂是小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主要陣地,它像一個小小的社會,展示著小學生之間的關系。體育課不同于其他學科,其主要是戶外活動,主要以身體鍛煉為主,它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多,更能體現出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小學生的可塑性強、隨意性大,在體育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要經常利用表揚的話語、贊美的目光給學生以肯定。例如:在上室外課時,積極鼓勵每個小學生來做領操員。老師教會班內每一名孩子做徒手操,讓同學們毛遂自薦。通過一學期的課程,班內每名學生都能大膽地站出來做領操員。有些內向的孩子也敢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喊口令、展示自己,體育課就變成同學們展示自信心的樂園。

4.3 熱心關愛學生,讓學生在關愛中學會團結協作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教好課的前提,教師在課堂中應與學生平等相處,學會降低“姿態”和學生做朋友?!?】 通過各種方法吸引你他們參加體育活動,增加同學們友好往來的機會。例如:本學期我所任教的一年級1班的學生中,有個別學生沉默寡言,參與活動積極性不高。這時我就設計游戲,教師也參與進來,還特別跟這些學生一組。先讓學生喜歡教師,讓同學們感到教師也是喜歡他們的,讓他們有一種優越感。這樣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不再那么內向,學著和同學們進行交往。另外,在體育教學中,要多采用分組的方式,均衡班內的同學,讓運動能力較好的同學和運動能力差的同學結合,實行互幫互助小組,這樣讓每個同學在體育課中都能感覺到關愛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4.4 創設特殊的比賽情景,讓學生在競爭中鍛煉意志,同時學會正確地面對失敗

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面對困難和挫折,是否能承受挫折,關鍵看其是否有堅強的意志品質。體育課時學生鍛煉堅強意志品質的最佳課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有難度的項目,讓學生有一定的心理壓力來完成任務,使學生在克服困難中鍛煉意志。尤其在長跑教學中,學生要克服心理的緊張、身體的極限、信心不足等因素,在教師的積極鼓勵下,多次反復實踐,體會克服困難的樂趣,逐步形成敢于面對困難并勇于挑戰。同時,讓學生在體育課中通過互助交流、積極面對、勇敢競爭,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一定的提高。

通過設置不同的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感受失敗;面對失敗,勇于承擔挫折。告訴學生失敗并不可怕,積極培養學生在失敗后正確地面對、認真的反思、積極的進步,為以后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4.5 指導學生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激勵學生敢于創新,適應學習環境。

眾所周知,人在懶惰的情況下是不可能變得精明能干,在無所事事或心存依賴的狀態下是無法進行創新的。具備創新意識是社會發展對人的需要,是學生更好適應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心理素質之一。在學校體育課中要為學生提供一個敢于創新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創新,大膽實踐。例如:在學校體育器材比較匱乏的情況下,教師教障礙跑這一課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采取精講多練的方法,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創新。把全班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分10塊小海綿墊,讓學生發揮想象自己設計障礙的形狀和高度。有的學生將海綿墊設計成土堆,有的將海綿墊設計成小河,有的將海綿墊設計成拱橋,各種設計可謂是五花八門。學生在教師一次次的激勵下,開動小腦筋,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創新的心理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身潛能,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4.6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享受體育活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氛圍中是和諧的。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同時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轉變觀念,從“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走出來,俯下身子,聆聽學生們的心聲,從體育教學的指揮者轉變為參與者,變成學生合作學習的伙伴。讓學生享受體育活動帶來的快樂,從而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結語

21世紀是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世紀,21世紀的教育是人才的教育、素質的教育,也是心理健康的教育,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好壞越發凸顯重要。體育課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充分發揮其優勢,為學生播撒心靈的種子,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社會培養出一代有自信、有堅強意志、有創新意識和思想上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黃鸝.學校體育課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J]體育教學,2013,12(4):17.

[2]何娟.高職院校體育課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07(11):14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吳翠玲.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J]青少年研究,2000(1).

[5]黃芳.體育教學中應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教育探索,2014(6):14.

[6]韓衍杰.發揮體育課優勢,促進學生心理健康.[J]體育教學與研究,2009,(48):159-160.

[7]楊葉紅.談體育課中有效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J]科技咨詢,2010(33):235.

猜你喜歡
促進體育課心理健康
可有可無體育課?不!必須有!
體育課上的“意外”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討厭的理由
筑巢引鳳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贏
“體驗式旅游”促進吉林省旅游資源優勢的作用研究
活化經營管理機制 促進國有林場發展
微信營銷對小微企業的促進作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