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二胡教學中傳統審美性的缺失*

2016-02-04 09:02王慧琳
黃河之聲 2016年14期
關鍵詞:二胡傳統音樂

王慧琳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論二胡教學中傳統審美性的缺失*

王慧琳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要根基,本文從審美角度對二胡教學中傳統審美性的缺失進行分析,試圖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儒釋道三家優秀思想對二胡教學進行進一步探究,并從中尋找彌傳統審美性補缺失的解決方案。以此為二胡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文獻資料。

二胡教學;中國傳統文化;審美;儒家;佛家;道家

21世紀,西方音樂體系正在逐步全面的進入中國,這種音樂教育體系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積極的意義,但是在對我國民族樂器的教學中就不能全面的使用了,在二胡的教育教學中受到這種西方音樂體系的創作和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二胡的教學就有所偏離我國的傳統文化。本文旨在就中外音樂交流中,應持宏觀歷史觀,立足本土中國傳統文化,從儒釋道精神中闡釋中國的真善美,尤其在作為中國傳統樂器最具代表的二胡教學中,更多的保留和繼承中國本土音樂教育體系的創作和教學模式,回歸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

善美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事實上,一種藝術形態與它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是密不可分的,立足于本土音樂文化體系的建立,在中國博大精深五千年文化土壤環境下,形成中國傳統文化的音樂體系。二胡藝術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中,演奏狀態的把握,樂曲風格的理解,以及二胡演奏技巧的到位與提高,都需要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真諦。

一、二胡現狀的思考

(一)中國二胡的發展

20世紀初,由于西方音樂的植入,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開始產生影響,在早期劉天華先生的作品中就有體現。他的作品中借鑒了小提琴的手法技巧,大膽的擴充二胡的音樂表現范圍,使其具有豐富的表現能力,也使二胡從伴奏樂器中脫穎而出成為擁有獨特演奏風格的獨奏樂器,也為二胡進入高等教育,登上藝術舞臺奠定了基礎。

21世紀,二胡作品出現了更加多樣的變化,如《地球》《雪山魂塑》,王建民先生,關乃忠先生,高韶青先生等很多作曲大師創作的二胡作品都是加入了大量西方曲式手法,加大了難度,增加了技巧表現。

從二胡曲目的創作來說,20世紀以來二胡的創作大量借鑒西方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但還是以中國傳統民族調式結構為基準,與西方浪漫主義相結合。這種結合也深受中國聽眾的歡迎,因為對于中國聽眾而言,過去聽到的大部分中國音樂作品都帶有一定故事背景,具有標題意義,并且受到中國歷史文化背景影響,旋律性和抒情性是中國聽眾欣賞評判音樂的一個重要標準。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二胡作品有更大的創新和改良,更多的西方曲式結構應用其中,并且更多的借鑒小提琴的大小調曲式結構體系和技巧,大有中國二胡的小提琴化之勢。這種發展態勢有悖于中國聽眾的傳統習慣,那么當下二胡音樂創作創新出路在哪里呢?筆者認為,回歸本土文化,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將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民族優秀的品質體現出來,創作和創新的首要基礎就是繼承。

(二)二胡的教學現狀

無論繼承還是創新都無法脫離教育教學的大平臺,因此二胡的教學體系的存在意義重大。如今高校二胡教育在基本功的基礎上更多的沿襲西方小提琴的音準,音感的練習方法。所謂的二胡基本功,除了節奏,音準,姿式及拉琴的拉弓,按指,揉弦等基本方法,還有技巧性基本功,如換弦,換把,快弓,大跳,拋弓,跳弓,等很多技巧性基本功,近年來二胡的技術技巧一直借鑒模仿小提琴的手法,追求更快,更準和相對規整的技術手法水品,在很多小提琴移植作品中這些問題可以得到鍛煉。但是還有一個最重要又最容易被忽略的基本功就是風格性基本功的訓練。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音樂風格也是多樣的,風格性基本功需要通過根據不同的地域地區獨特的音樂語言中得到訓練。這其中的各地區音樂風格,音樂內涵的審美值得我們不斷去發掘,去傳

承。追求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也是近些年的音樂發展中融合借鑒是最多提出的名詞,筆者支持這一看法,但是筆者認為,尤其在中國民族樂器的發展中,本土的音樂審美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在技術技巧基礎上,保留傳統風格性是回歸中國本土音樂審美素養應有的必要條件。

在目前高校的音樂基礎訓練,大多借鑒西方音樂體系的訓練方法,包括二胡的基礎音感訓練視唱練耳都是在鋼琴上完成的。聲音的張力都過于拘泥于節奏形式,與中國的戲曲,樣板戲,說唱藝術的腔體藝術節奏的追求是不同的,這其中每一種藝術種類都包含多種藝術形式,每種藝術形式中又包含著多種藝術技巧。不僅僅只是一個音,一點節奏所能體現的,這是由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文化內涵長久影響滲透形成的。而中國音樂如同中國文化一樣,對音樂內涵,及演奏者學養的追求。在中國有“一字多義”的說法,中國的文字承載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音樂也是一樣的,中國自古在音樂的表達上多為標題音樂,也就是音樂背景都會有個故事,例如《高山流水》是故事背景是知己伯樂,《梁山伯祝英臺》的故事背景是中國封建社會下的愛情等等。二胡作為單旋律樂器,尤為擅長表現人內心思想和情緒,可以將演奏者對于樂曲的內在理解如歌唱一般通過二胡抒發作者和演奏者的內在感情以及音樂思考。目前我們高校的二胡課程設置,以及學生花費在課程上的學習時間和主要精力并不在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上,對于樂曲關注更多的還是在速度,技術及譜面要求,內在氣質基本沒有體現,不再關注內在理解,只求譜面的強弱。丟失了本土音樂審美元素。在傳承基礎上的創新是我們應該去追尋的目標。

二、二胡教學中缺失問題

中國傳統文化是各民族優秀文化的總和,是包含各種文化觀念形態和物質形態的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思想包括了思想、文字、語言、藝術等方方面面。筆者在此文中,主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三家優秀文化思想作為出發點,闡述在當代二胡教學里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的重要性。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甚多,為什么要從儒釋道三家說起呢?因為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最深的就是儒家,釋家和道家。儒家也稱儒教,是孔子開創的學派,就是以孔孟思想為思想理論,曾長期一直以來作為中國官方意識形態存在,具有主流思想體系的地位。而釋家即佛教,創始人是印度的釋迦摩尼佛,這是一種外國學派,流傳到中國后,使其具有了中國特色,兩千多年以來,以關心人心向善,慈悲為懷,在人們心中留下來深刻印象。道家指的是東周時期黃老道依據《道德經》而長期演變創立的宗教,是我們中國的本土宗教思想,在中國境內得到廣泛流傳,影響甚大。儒、釋、道三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主題和精髓。在其影響中國傳統審美更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探索。認識了解儒、釋、道文化的審美內涵以及審美原則,讓我們回歸對中國音樂的初心和本真。這三家思想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文化內涵,審美判斷。讓我們初步了解這些深厚文化底蘊滲透下的中國傳統審美,下面讓我們逐一闡述。

(一)從儒家思想看二胡教學中的缺失

儒家注重音樂與社會的關系,禮與樂的關系,強調以禮治樂,禮樂治國。重視禮樂的政治作用,教化作用。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文化把音樂當作治國興邦的工具,對音樂更為強調功能性,儒家文化非常注重音樂對人性的塑造,其功能性包括陶冶情操,輔德,益智等方面??鬃影岩魳方逃斪鏊茉烊烁?,人性的主要手段。儒家思想認為審美教育對于道德教育具有很重要的影響,道德教育要依賴與審美教育,也可以說音樂在其中起著調節催化的作用,《論語》中“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充分說明了音樂的社會功能性。儒家“仁愛”的道德思想依賴于審美教育??鬃又宰⒅匾魳返闹匾?,也源于音樂可以調節人們的情緒,可以激發生活的激情,和學習動力??鬃拥囊魳返亩x是在“禮”的等級制度為基礎,用音樂服務治國興邦。

在儒家思想中,最為提倡中庸之道?!爸杏怪馈笔强鬃訉W說中最高的道德準則。中庸之道的理論基礎實際上是“天人合一”,也就是“和”?!昂汀钡恼鎸嵰饬x是人與天地自然萬物和諧統一,達到《中庸》里中所提到的:“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币馑际沁_到“中和”的境界,以達到天地各就其位,各行其是,各自正常地發揮出其職能,在這種和諧的環境下,萬物得到給養,得到了蓬勃的生機?!拔ㄌ煜轮琳\,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這要求我們要因時因事學會變通,這是中庸之道的變與不變。因此對待藝術上面,要堅持原則不變,只變方法。在藝術傳承與發展中,注重事物之間的繼承和創新的辯證關系,不能因為創新而丟失傳統。

從儒家思想看二胡藝術,也有相通之處,二胡藝術上人們也追求把心靈中最生動,最真摯,最富內涵的思緒化作琴聲表現出來。在二胡的藝術中,我們不僅要注重技巧技法,我們更應該展示內在的美和靈氣。我國著名藝術家陳逸飛先生曾經說過,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雅俗共賞。在目前的二胡發展中,不難發現,現在的二胡曲都在向金子塔頂推,曲目技巧性強,這讓很多二胡愛好者和發燒友們望而卻步,而他們只能還是停留在80年代90年代的傳統曲目上,這樣就產生了斷層。中間沒有一個起承轉合的環節,這樣會使其發展兩極分化更加的明顯。還有更多的音樂愛好者表示出近些年一些二胡曲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聽到某個部分,比如中段或者尾聲時就都一樣了,這個說法是或許可笑,當筆者做了資料搜集后發現有這種音樂感受的人不在少數,將這些樂曲整合以后發現無一例外進入樂曲中段就是我們所說的快板,或是以快板作為尾聲結束。筆者理解藝術的中庸之道,就是我們所表現的二胡藝術不能僅僅只在專業范圍內發展,追求上層建筑的審美品位,我們也要符合老百姓的的審美口味,不管是作曲家的創作還是演奏家的演繹都應該將兩者結合這種中和之美最能深入人心,更加推動二胡的發展。

(二)從佛學思想看二胡教學中的

佛學所包含的方面有很多中,如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密宗,禪宗等,本文筆者主要闡釋的是禪宗思想。禪宗作為中國化的佛教,是在印度佛教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本土人文文化,在六祖慧能的發展下成為佛家的一個重要派系。自由精神是禪宗的基本精神,但這種自由精神并不是自由自在毫無約束的意思,而是指的回歸生命本體,遠離塵世打擾。這里的自由可以理解為“空”是與宇宙萬物通達融合,這其中沒有一定的物質形態,不會被感知,這并不代表不存在,而是在追求本然的狀態而存在。中國審美藝術的“虛”正是有此延伸而來的,虛實結合的藝術思維,也是釋家文化的思維核心。

禪宗中的一種審美體驗是禪悅,禪悅的審美體驗歷來受中國文人,音樂家的推崇,這種音樂審美的體驗是什么呢?自然的感知的萬物世界精神內涵,虛幻的表現形式,正像《心是蓮花開》詩中所

說“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倍U悅是一種審美體驗也可以說是一種音樂欣賞的境界,音樂的意境歸結到對生活的向往和自己心情的愉悅上來。境界論之與禪宗境界的思維源遠流長,讓禪者到達精神追求的彼岸。

二胡對音樂的表現也是將演奏者內心的愉悅表達出來,而不是黑暗與孤寂。二胡音樂中的意境是無限的,演奏者的內心想象力也是廣闊的,但又不能漫無目的,胡思亂想。要有一定的依據和考究。例如二胡曲《如來夢》套曲是劉文金先生創作的一套作品,這部作品里有八首作品,劉文金先生的這部作品最大的新意在于這部作品本身具有著哲學和宗教的內涵在其中,區別于劉文金先生之前創作的《長城隨想》那樣的歷史性和精神振奮,這部作品給我們帶來是更多是對生命的思考和認識,萬物生命的認知。整部作品采取無伴奏形式,這更是打破規整節拍束縛,給演奏者更多的二度創作空間。以八首中最后一首《如來藏——袍修羅蘭》為例,這首作品有著很強烈的宗教感,如同有種佛性蘊含其中,旋律優美,非常的慈祥。全曲的引子是從極高音演奏出來,漸漸過渡到主題,這其中要把握好氣息。奏出溫暖,亮麗的聲音,內心保持著平靜,表達出一種祥和的意境。主題的幾次再現現所代表的情緒,中段的調性色彩變化,表達著人在生命不斷前行中的不同心態,直到最后再現祥和的主題,構成一種圓滿的結局。這其實難度很大,對于演奏者無論是技術還是內心都有著很大的考驗,想實現音樂表情達意的目的,將二胡曲中的禪鏡與二胡演奏藝術相結合,演奏者也必須提高個人的文化修養內涵,這就是說的“琴外功夫”。

在如今二胡教育發展中,目前有一種嚴重的傾向,只鉆研表面技巧性表現而不再注重藝術內涵。過于熱衷于技術,移植曲的“創新”形式。認為有了技術就有了藝術,不去追求樂曲更高層次的內容,脫離了音樂的本身的意義。一般技巧的到位,再快的短弓、再好的技巧永遠不能代表藝術,它們只是為情感表達作為輔助,沒有情感的參與的樂曲,那就只是匠人為音符做的搬運工。有很多演奏者能夠掌握高難度技巧,但在聽眾總是感覺聲音到位和感情到位上是有段差距,這就是手到心沒到。這和心靈的參與有關,也與演奏者內涵修養有關。技巧到位、聲音到位、感情到位是相互獨立而又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反過來講,二胡表達技法還可以使演奏技巧更加出色到位,使用大量的技巧。

(三)從道教思想看二胡教學中的缺失

道家文化是中國本土的文化產物,與正統的儒家文化構成一種互補的關系,然而與儒家也有相同之處。道家提倡一種非人工的自然之美。老子《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币馑际侵溉?,地,天一切遵循道的規律,那么就是遵循自然之法,以自然的狀態為準則。道家的基本精神是自然無為,“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所謂“無為”,就是順應事物的自然發展趨勢而不勉強妄為。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平淡自然”的審美趣尚,主導著中國古代雅文化的審美價值觀。簡單來說,道家崇尚的“無為”思想體現在山水畫的構圖上為“留白”。老子《道德經》“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應該是對音樂最美好的概括。道教講求自然、逍遙和超脫世俗的境界,追求的音樂“大音希聲”,具有道的境界,所以道教對音樂的精神層面非??粗?,講求弦外之音的審美思想。

在二胡藝術中,大家也追求著“人琴合一”的理想境界。在二胡藝術中也追求把心靈中最生動,最富內涵的感情化作琴聲表現出來。但是當下功利性的應試環境之下,浮躁之風盛行,無論是演奏者的演奏還是曲目的創作很多都帶有急功近利現象。所謂“無為”思想筆者的理解就是在純粹的心態下追求音樂的本真,因為沒有任何的審美欣賞是帶有功利性的,急功近利的演奏只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藝術應該以追求美為前提,追求一種理想的境界,而不是為了達到什么目的。

三、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缺失解決方案

當代二胡教育中無論繼承還是創新都無法脫離教育教學的基礎,如何更好地應對中國傳統文化在二胡教學中的缺失問題,有以下幾個解決方案。

(一)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中國二胡的教育應更多地立足于中國本土文化的發展,更多的普及傳統文化,在高校教育中更加積極推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培養大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仰之心,二胡教學中,更多的推動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交流。

(二)在二胡教育發展中可以更多表現老百姓可以接受和喜歡的音樂形式和內容,只追求音樂“高冷”的姿態,使老百姓對二胡的認識有距離感,不能只在意專業性強的內容和曲目,避免使百姓在欣賞中有疲憊無聊之感,所以我們在二胡教育教學發展之中,要很好地將兩者結合起來,將更多更好的“雅俗共賞”的節目呈獻給觀眾。這樣也更有力的推動二胡事業的發展。

(三)二胡的教育不能僅僅只注重技巧技術問題,要更多地注重音樂內涵的重要性。前文中提到的聽眾對于快板段的疲憊之聲,我們應該認識到不應把快板去掉作為解決方法,而是加強對快板背后的內容的理解,快慢只是一種形式,我們要通過形式來表達內在,對音樂內在的理解去感知才是讓音樂生動起來的源泉。加強音樂內涵首先就是加強演奏者自身的文化內涵修養,更多了解中國文化的真諦。閱讀是提高內涵的途徑之一,所謂的開卷有益,讀書能夠拓展思路,改變思維習慣,凈化心靈、修身養性。

(四)在浮躁功利的環境中,可以保持平淡的內心,面對藝術我們需要保持初心,也應多倡導開展更多有利的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活動,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不僅僅只是在音樂當中,在音樂,舞蹈,詩詞,繪畫里中國傳統文化的更是深邃而幽遠。在不同的藝術領域里更多的認識,交流和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將其運用在自己的領域當中。

南懷瑾先生談到傳統文化時說:“孔家店是糧食店,中國人的糧食店,人人非吃不可。打倒了孔家店,中國人沒糧食吃了,吃面包、牛排,有時候不對胃口的。道家是什么店呢?藥店。藥店一定要有嘛,生病去買藥吃,不生病不需要買藥,可是藥店不能打倒。佛家開的什么店?百貨店,什么都有,你高興可以去逛一逛?!比遽尩廊?,無論誰家思想,筆者希望在二胡教學中從以儒釋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審美思想的角度,更多的感悟樂曲內在,投入自己的感情去演繹二胡,發展二胡?!?/p>

[1] 南懷瑾選集(第一卷)[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6.

[2] 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 季羨林.禪和文化與文學[M].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8.

[4] 賈路紅.論陳振鐸二胡音樂創作及審美意義[J].音樂探索,2013.

[4] 沈恒.中國二胡音樂創作與教學的思考[J].中國音樂,2008.

[5] 李晶晶.淺析儒、釋、道對藝術的影響[J].藝術品鑒,2016.

[6] 宋飛.劉文金二胡作品集.

四川音樂學院研究生科研項目研究成果(CYYJS201556)

猜你喜歡
二胡傳統音樂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詩韻二胡,國樂傳承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思鄉(二胡短曲)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小議二胡藝術改良創新下的思考與實踐
音樂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