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農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對策思考
——基于創業教育與高校四大職能相結合的角度

2016-03-18 18:48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關鍵詞:農業大學生教育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任 雪

《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指出:“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職業教育,以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為重點,建立公益性農民培養培訓制度,推進農民繼續教育工程,創新農學結合模式?!泵鎸Πl展現代農業職業教育、培養新型農民的要求,高校四大職能無疑要承擔這一任務。高校四大職能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它們之間聯系緊密,互相支撐,是高校內涵建設的題中之義。高職院校是高層次農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產業開發、技術創新的重要陣地,高職院校農類大學生創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教育的重要支持力量,擔負著現代化農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但是現代農業創業人才的培養還未完全納入高等職業教育的主旋律中,在科研、社會服務、文化傳承方面更是有所欠缺,影響了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因此將創業教育與高校四大職能相結合,提出高職院校農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對策。這既是高等農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有益探索,又是培養農業現代化人才的積極回應。

一、人才培養層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農類創業教育

目前,很多高校中創業教育仍未被納入教學主渠道,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創業教育還未被高校所認同,毫無疑問會阻礙創業教育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說,只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業教育才能走進教學主渠道。教育部曾強調高等學校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將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大學生并結合專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

(一)拓寬農類創業教育教學主渠道

首先,確定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目標是教育本質的反映,它決定著教育的方向、內容、形式和方法諸方面。[1]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由粗放經營向精致化、產業化、集約化、高效化轉變,必須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農村實用人才。新時代的農村實用人才不僅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更要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不僅要具有農業現代化的高素質,更要具備應對市場的執行操作能力;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更要成為能在農業領域善于生產和經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其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模式的組成部分,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修訂高職院校農類創業人才培養方案,能夠快速實現培養農村實用人才的目標。高職院校應從學生、學校、社會的角度出發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將農業專業建設與創業教育相結合,合理分配課內、課外的時間,注意課堂教學、實踐實訓的比例。同時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反饋,農業學生對未來方向的選擇以及對畢業生就業創業率的調查,按層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再次,進行課程改革與創新。對農類專業學生進行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創業教育相結合的課程改革與創新,著力推動專業設置與行業企業需求對接;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對接;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需求對接;教學環境與工作環境對接;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在課程改革與創新中要普及基礎課程、強化專業知識、針對創業教育。通過基礎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農業專業知識的學習,學中求精,更好地將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相結合,對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實施分類培養,明確創業目標及自身優勢。讓學生據此自發地選擇創業項目,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加強農類創業教育課外實踐與孵化

加強農類創業教育課外實踐與孵化,打破校園限制,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學做一體的實踐模式。在這一過程中,以創業實踐平臺為基礎,將創業與實訓、創業與研發、創業與實習相結合。在實踐中了解創業,在與企業的合作中幫助創業。同時,學校也相應地跟進農類大學生的生產性實訓條件,搭建優化合理的創業實踐平臺和實訓孵化基地。農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課外實踐與孵化要以拓寬人才培養渠道為主,將社會、學校、教師、學生聯系在一起。本著既能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又能提高實踐動手能力;既能保證研發產品的高科技含量又能使學生學到創業知識;既能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動又能提高創業成功率的目的而進行。

(三)構建農類創業教育社會保障與支撐體系

首先,構建動態的師資隊伍保障和支撐農類大學生創業。從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青年教師、兼職教師這四方面入手形成一個有著和諧、互助、輕松、高效的工作氛圍和具有學習型、創新型意識的農類創業教師團隊。一是要加強教師的繼續教育和技術更新,重點培養1—2名專業帶頭人,并安排其在外進修、合作研究或參加國內專業技術培訓班;二是要加強骨干教師的培養,通過培養、引進和聘用相結合的方式提升骨干教師的數量和質量;三是要加大青年教師中“雙師素質”的培養力度,強化其理論學習,并選派教師科技下鄉,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四是要加強與知名企業的聯系和技術合作,聘請農業企業家及實踐經驗豐富的名師、專家、高級技術人員作為專業的兼職教師。

其次,整合各方力量保障和支撐農類大學生創業。農類創業教育應充分與專業教育、實踐工作相結合,強化學校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的交流、溝通,完善服務體系,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持。在校外政府要起到關鍵作用,從政策、資金和立法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并逐漸形成政府主導模式。另外要與中小企業合作,搭建大學生創業基地,以供學生孵化自主創辦的小企業服務農類大學生創業;在校內要利用大學生創業社團服務農類大學生創業;同時學校也應對創業科技園、創業活動給予經費和政策上的支持以服務農類大學生創業。

二、科學研究層面:借力農業科技創新提升農類創業教育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實現要依靠科技的進步與創新,因此應全面推進“科教興農”的發展戰略,加大農類創業教育的科技含量。

(一)“師研生創”的科學研究形式

“師研生創”是為解決學生農業生產感性認識差,動手能力不強,科研意識薄弱等問題。高校中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日漸提高,應利用學校教師科研項目多,有在研項目教師多的優勢,使學生借助教師的科研成果創業。這也是具有科技含量的創業。進行農類創業教育的教師將其部分農業科技創新科研成果提供給學生,學生成為教師的科研助手參與課題工作,既幫助教師提高了項目完成率又提升了自己的科研水平。同時學生也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自己設計項目計劃,完成項目任務?!皫熝猩鷦摗笨梢宰寣W生高質量的創業,讓學生創辦科技型農業企業,從而鍛煉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

(二)“團隊學習”的科學研究形式

“團隊學習”是為了解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低,農業創業項目科技含量不高等問題。由一定數量的教師和學生組成團隊,通過整合教育資源,以項目為紐帶,結合專業、課程內容、設計或選擇部分人才培養項目,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項目的學習、研究與實踐中,可以依據不同的專業、課程教學要求設計不同的培養項目,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通過在干中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素養和實踐動手能力。既有效地促進了教與學的有機互動,又極大地有利于幫助學生在團隊學習與項目實踐中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三、社會服務層面:對接農業人才發展需求拓展農類創業教育

目前,在高校中關起門來搞創業教育的比較多,能與社會接軌的比較少;為本校學生服務的比較多,為社會人員服務的比較少。想要更好地進行農類創業教育,需要開門辦學,需要從校內向校外輻射,不僅為本校學生服務更要為社會人員服務。

(一)開展大學生村官創業培訓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正在經歷著由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在這一系列變化的過程中,迫切需要有現代化思想、現代化眼光、現代化知識的新農村建設者——大學生,到新農村建設的第一線上貢獻力量。因此大學生村官是農民的期盼,農村的希望,也是時代的呼喚。[2]高校應順應時代潮流,開展大學生“村官”創業研究與培訓,為大學生村官服務??梢酝ㄟ^舉辦培訓班,專家熱線,現場指導等方式有針對性地提供創業前沿準備服務;也可以選取工作在農村基層,業務素質精良的技術人員或有影響力的創業大戶擔任大學生“村官”的創業導師。

(二)開展社會青年(農民)創業培訓

目前,我國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創業成為促進就業的優選方案。據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所提供的《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顯示,我國參與創業活動最多的人群為25—34歲,青年成為創業活動的主體。應以高校為主要陣地,與政府部門、企業等各方面相連接,吸納政府官員和企業家,整合人力、技術方面的資源,孵化青年創業意識,對有意愿創業的社會青年(農民)進行創業教育,講授創業知識,普及農業科學技術。

四、文化傳承層面:傳承農業文化升華農類創業教育

自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后,文化傳承變得尤為重要,高校承擔著文化傳承的重任,對于高職院校農類大學生創業教育而言,無疑是要將農業文化傳承下去,同時構建一種新的創業文化氛圍。

(一)營造校園“學農”氛圍

現代教學模式論認為:“教學就是環境的創造?!保?]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教學環境、辦學理念和院校精神以及管理水平的集中展示。要想開展好高職院校農類大學生的創業教育,“農”字校園文化、“學農”氛圍是關鍵??梢耘e辦創業大賽、文化節等農類創業活動,也可以依托校報、校訓、校標、校園廣播等傳播媒介宣傳農業創業,或開辦農業類講座、論壇,邀請專家、學者和創業成功農民或者大學生村官來為大學生分析當前農業形勢,農業創業機遇。

(二)培育學生“愛農”意識

農類專業大學生必須培養起愛農、熱心務農的意識,只有熱愛農業、熱愛農民,才可能急農民所急,想農民所想,才能開動腦筋,發揮創造性思維,盡可能地為農業現代化服務。[4]學校有組織有計劃地帶領學生到農村中去參觀、學習,了解農業發展的要求和農類創業的市場潛力,有選擇性地讓學生將所學的農業科技,農業政策法規推廣到農村去。這一做法將學生的專業理論與服務“三農”的實踐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會農民的生活、體會農業的重要性,進而培養了學生的“愛農”意識,使學生形成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三)提升學生“興農”能力

農類創業人才的興農能力主要是指借助農業科技創新服務“三農”,同時體現創業教育服務社會的作用。彭鋼在《創業教育學》中闡述道:“創業教育的內涵具有三層緊密聯系的含義:通過創業教育,培養青少年自謀職業、創業致富的能力和本領;通過創業教育,培養青少年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質;通過創業教育培養具有開創個性的社會變革的參與者?!保?]由此看出農類創業人才的興農能力對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農類創業人才的培養最終要落腳到利用科學技術振興農業,促進農業發展上來,而傳承農業文化也要歸結到農類大學生的“興農”能力上。高校應幫助學生結合自身所學農類專業進行農類創業,充分就業。鼓勵興辦農類創業項目,學以致用,傳承農業文化,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進行創業實踐,深入研究,不斷創新。

探索高職院校農類大學生的創業教育與高校四大職能相結合的途徑既是建設“點—線—面”的創業型校園,深化農類高校學生創業教育的體現,又是構建“種子—苗圃—大田”的創業實踐載體,以科技創新來促進創業教育的要求。同時構建了“農產品經紀人—農場主—農業企業家”的創業型人才培養體系,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撐。

猜你喜歡
農業大學生教育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大學生之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