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模型構建及實證分析

2016-05-10 16:24陳思宇
商場現代化 2016年8期
關鍵詞:出口貿易經濟增長

摘 要:文章構建了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模型,并利用我國中部主要城市在2000年至2013年的相關統計數據,實證分析了出口貿易對該地區經濟的影響作用。結果表明,出口貿易是拉動中部地區整體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此外,文章針對中部主要城市人力資本積累方面缺乏高新技術人員,以及進出口總量較小等問題,就推動發展外向型經濟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出口貿易;經濟增長;外向型經濟

出口貿易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傳統優勢產業,在過去三十多年以來對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宏觀來看,出口貿易發展勢頭良好,但各地區之間的發展水平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從2011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主要城市出口貿易額占到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二,而中部、西部及東北地區主要城市的出口貿易額相較之下,遠遠不及東部沿海城市。隨著近幾年“中部崛起”,中部地區主要城市承接東部沿海城市產業轉移,客觀上迎來了擴大出口貿易規模的良機。本文從出口貿易對中部地區主要城市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切入,利用2000年至2013年的面板數據,對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擴大對外出口貿易規模的政策建議。

一、理論沿革

一般來說,古典政治經濟學派以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人的比較優勢理論為代表,奠定了對外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基石。隨后穆勒、巴格瓦提和赫克歇爾等人進一步發展了該方面的理論學說,就外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存在的影響作用形成了不同的看法,包括對外出口貿易阻礙經濟發展;對外出口貿易促進經濟增長以及對外貿易不一定影響經濟發展等結論。

此后計量經濟學的發展成熟,從實證角度驗證有關對外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為許多經濟學家提供了新視角。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經濟學家Mazumdar基于索洛模型的研究引起了較大的關注,他認為一國的對外貿易部門在進口資本產品的同時必須出口消費品,能對經濟發展帶來正向推動作用,但單方面的貿易行為并不一定影響到經濟的發展。此后,有經濟學家整合了發達國家與發展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面板數據,有關實證分析特別指出技術密集型產品的進口直接影響到一國的技術創新,從而對經濟增長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

出口貿易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直到我國穩居出口貿易額世界首位的十幾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外出口貿易。國內經濟學家石傳玉與王永奇分別給予格蘭杰因果理論及相關經濟模型,在研究不同時期內出口貿易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以及出口貿易結構對經濟發展的關系方面,取得了十分有益的理論成果。許多基于區域經濟發展數據的實證分析,在研究各地區出口貿易與經濟發展關系方面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本文選定中部主要城市為研究范圍,通過構建有關經濟發展模型,分析和驗證中部主要城市的對外出口貿易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

二、模型構建

根據基本計量經濟模型的構建過程,在變量選擇上,本文以中部主要城市的人均GDP為被解釋變量,各大城市的進口額與出口額分別作為主要解釋變量?;谛鹿诺湓鲩L理論與新增長理論有關人力資本積累與出口貿易互動機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的有益結論,將人力資本作為控制變量加入計量模型,另外,物質資本也同樣作為控制變量與人力資本一同組成其他控制變量集合,從而建立起本文的基本計量模型:

三、實證分析

本位選取2000年至2013年統計年鑒的統計數據作為樣本數據,其中有關進出口額的確定采用當時年度平均匯率換算為人民幣單位,并取其對數的處理。本文研究采用Eviews5.1軟件完成,相關回歸分析如下:

相關數據如下表1所示,人均GDP、出口額、進口額,以及控制變量集合中的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在LIC檢驗與IPS檢驗下,結果顯示存在單位根,表明樣本選取的面板數據具有較好的穩定性,且該模型適宜進行回歸分析。

由上表數據可知,第一個模型只將出口額與進口額作為解釋變量,出口額變量系數為0.102844*,在1%的顯著性水平之下通過檢驗,從而說明對外出口貿易對中部地區主要城市的存在正向影響作用。然而,進口額變量系數為為0.008947,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同時在模型二加入隨機干擾項后,相應的變量系數變為-0.040398,對經濟增長影響為負。筆者認為,中部地區主要城市的傳統優勢產業為制造業,一方面本地區通過自身的農業資源和礦產資源優勢,對外出口貿易集中在采掘業、冶金業和農副產品交工等領域。同時,為了擴大國際出口貿易中的優勢,盡管在一定程度上大力引進高新技術和制造設備,但是并沒有形成有效的倒逼機制,原因在于人力資本積累尚不充分,難以充分實現高新技術與設備的經濟效益,造成進口相較出口貿易尚無法對經濟增長帶來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構建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利用2000年至2013年中部地區主要城市的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本文實證了對外出口貿易對地區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以及由于人力資本積累不足而使得進口貿易尚不能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影響。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地區主要城市的貿易總額占全國比例較小,表明通過調整貿易結構實現戰略轉型,借助“中部崛起”之勢,從而通過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將顯著推動中部地區主要城市的經濟發展,具體來看:

第一,注重人力資本積累,優化進口產品結構。通過進口貿易引進國際先進、實時的高新技術、與生產設備,能有效的促進本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前提在于進行有效的人力資本積累,基于本地區在對外出口貿易中的比較優勢,利用先進的技術與生產設備,鞏固和擴大競爭優勢,并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

第二,加大科研投入,提高高附加值產品的對外出口貿易比重。中部地區主要城市在農業資源和礦產、能源方面占據優勢,可以通過改造傳統優勢產業,實現產業升級,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集中在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上。同時要注意環境保護與治理工作,實現綠色、低碳的貿易發展。

第三,逐步消除稅收歧視與行業壁壘,改善對外貿易的政策環境。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有必要從稅收與行業準入標準等方面,不斷消除貿易歧視與貿易壁壘。通過扶持新興產業與民營貿易企業的發展,改變政府在對外貿易中的角色,降低行政性質的貿易成本,通過改善政策環境為推動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持續的支持。

參考文獻:

[1]Machado J, J. Mata, Counterfactual decomposition of changes in wage distributions using quantile regression[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2005(20):445-465.

[2]Blalock G,Gertler P.J.Learning from exporting revisited in aless developed setting[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4(75):397-416.

[3]章玉貴.制造業升級路徑研究:基于上海的自主創新的視角[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王慶石,張國富,昊寶峰.出口貿易技術外溢效應的地區差異與吸收能力的特征——基于非線性面板數據模型的實證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11):94-104.

[5]劉振興,葛小寒.進口貿易、R&D、二次溢出、人力資本與區域生產率進步[J].經濟地理,2011,31(06):915-919.

[6]張其仔.比較優勢演化與經濟增長—基于阿根廷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2(02):37-46.

[7]葉蓁.中國出口企業憑什么擁有了較高的生產率—來自江蘇省的證據[[J].財貿經濟,2010(11):77-81.

作者簡介:陳思宇(1994- ),女,浙江新昌人,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013屆經濟1班學生

猜你喜歡
出口貿易經濟增長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對財政支出和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的轉變及對策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的文獻綜述
反腐與經濟增長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山東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問題分析
人口結構與中國經濟增長的經濟分析
碳排放、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
我國出口貿易中B2B電子商務出口績效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