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創業導向及創業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

2016-05-19 00:52金楊華殷婷婷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浙江杭州310018
浙商管理評論 2016年0期
關鍵詞:創新型導向動態

金楊華 殷婷婷(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浙江杭州310018)

公司創業導向及創業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

金楊華 殷婷婷
(浙江工商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浙江杭州310018)

隨著超競爭社會的發展,市場與環境的不確定性日益加劇,企業要維持自身的長久發展,一方面要改革其內部的自身因素,另一方面更要學會如何在動態的環境中尋求新競爭優勢的創建與積累?;诖?,本文梳理了有關公司創業的理論,在思考影響公司創業的內部組織因素時,引入了動態能力理論,并將其與企業的創業活動相聯系,探討企業組織情境因素與公司創業、動態能力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組織中的上級支持和創新性組織文化對公司創業導向和創業行為有顯著影響,而有機組織結構對創業導向和創業行為的影響則不顯著;動態能力的三個維度均能對創業導向和創業行為產生部分中介作用或完全中介作用?;谘芯拷Y論,本文對當代企業的創業實踐活動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對策與建議,以期為企業開展創業活動提供一些有力借鑒。

組織情境因素 動態能力 公司創業導向 公司創業

一、引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公司創業活動的討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如今進入21世紀,在學術界,對公司創業研究經過20多年的發展,各種理論與實證研究林林總總,呈現出一種多視角、多方位的特征。這些研究基本上都認可公司創業對現代企業競爭優勢的創建與維持具有顯著的正面作用。而在實踐中,無論是小微企業或是大中型企業,公司創業活動作為其建立新興發展態勢、籠絡資源抓住商機,或是更新組織架構進入新發展領域的重要手段,無疑正促進著企業的可持續競爭優勢的發展與建立。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現在的任何企業實質上都處于經濟全球化及知識擴散化的背景下,其所處的市場或者行業環境已經變得越發不穩定及不確定,競爭無處不在,任何機會與威脅的轉化都具有可能。因此,在這種動蕩的環境中,企業除了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加強變革自身,更要構建出能夠使自身適應動態變化環境的能力。因為只有在面對任何可能的變化時都可以做到未雨綢繆、靈活應變,才能促使企業獲得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并最終使其基業長青。

二、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一)動態能力理論

動態能力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94年Teece和Pisano所發表的觀點,他們認為動態能力是指企業依靠現有的內外部特有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的能力[1]。從動態能力的概念定義可以發現,動態能力重在強調對變化著的環境的適應,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并且,動態能力也區別于企業的一般能力,企業的一般能力通常是用來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及保證企業的正常生存,而動態能力則是可以改造、提升企業的一般能力,使企業更具競爭優勢,更能夠在動蕩復雜的環境中創造出價值的能力。

(二)組織情境因素與公司創業的關系

組織情境因素是公司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Hayotn(2004)的研究就認為企業內部若能營造良好的組織因素,包括加大管理層的支持,給予員工薪酬激勵及一定的自主權,加大員工參與力度,這都會促進員工之間相互合作、知識共享等行為,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公司創業行為。畢竟公司創業離不開對整個組織內部情境的把握,也只有當組織自身的情境因素水平契合于公司創業所需要的要求,才能促進公司創業活動的實施與開展。

(三)組織情境因素與動態能力的關系

關于組織情境因素影響動態能力,國內外許多學者都進行了實證研究。像Prieto實證發現組織的自治性及支持會對企業動態能力產生積極影響[2]。李大元(2009)認為組織的有機結構、資源冗余、創新和學習的組織文化都與企業的動態能力呈正相關關系[3]。Fang和Zou則發現,部門化和形式化的組織結構會對動態能力產生作用,但合資雙方共同的目標愿景和學習文化則沒有作用[4]。綜上所述,組織內部的不同情境因素對動態能力的影響都各不相同,但基本上也可以歸納出組織文化、組織結構及上級領導支持這些方面會影響到企業的動態能力。

(四)動態能力與公司創業的關系

動態能力是公司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來源,而公司創業又是企業為獲取并保持長久競爭優勢的必要途徑。因此,這兩方面的研究必會產生相關影響。

迄今為止,動態能力理論的維度劃分可以包含許多方面,例如適應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學習能力、機會感知能力、協調能力等。在資源整合能力方面,這實質上與解釋公司創業的一大觀點——資源重組觀相聯系,該觀點表明,企業應當通過整合資源、塑造新資源組合來實現組織的多元化發展。也就是說,企業只有依據環境變化優化資源的配置,才能為公司創業活動奠定良好的根基。在機會識別能力方面,這也是源于基本上學者都公認的一個觀點,即機會的發現是創業活動的關鍵起點。像Timmons就認為企業的機會識別能力是企業創業成功的根本因素[5]。在組織學習能力方面,Kathkeen的研究即認為組織學習可以引領企業動態能力的發展方向[6]。Cepeda&Vera也贊同組織的學習過程可以提升企業的動態能力[7]。并且以上這些觀點也基本上都符合當今社會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必要性。所以說組織學習能力有利于企業開發出新的知識與商業成果,從而進一步促進并鞏固公司的創業活動成果。

(五)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設

首先,根據公司創業理論的相關回顧與歸納,組織機構、組織文化及上級支持這幾類組織情境因素對公司創業都會產生比較明顯的影響,因此結合有關論述,提出以下假設:

H1:組織情境因素對公司創業導向有正向影響。

H1a:上級支持對公司創業導向有正向影響。

H1b:創新型組織文化對公司創業導向有正向影響。

H1c:有機組織結構對公司創業導向有正向影響。

H2:組織情境因素對公司創業行為有正向影響。

H2a:上級支持對公司創業行為有正向影響。

H2b:創新型組織文化對公司創業行為有正向影響。

H2c:有機組織結構對公司創業行為有正向影響。

其次,針對當前動態能力理論的重要性,作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不少學者都認為動態能力與公司創業具有緊密的聯系,并且它也可以受到企業文化、結構等內部眾多情境因素的影響。因此結合有關論述,提出以下假設:

H3:動態能力對組織情境因素與公司創業導向有中介作用。

H3a:機會識別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組織學習能力分別對上級支持與公司創業導向有中介作用。

H3b:機會識別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組織學習能力分別對創新型組織文化與公司創業導向有中介作用。

H3c:機會識別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組織學習能力分別對有機組織結構與公司創業導向有中介作用。

H4:動態能力對組織情境因素與公司創業行為有中介作用。

H4a:機會識別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組織學習能力分別對上級支持與公司創業行為有中介作用。

H4b:機會識別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組織學習能力分別對創新型組織文化與公司創業行為有中介作用。

H4c:機會識別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組織學習能力分別對有機組織結構與公司創業行為有中介作用。

綜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理論模型

三、研究數據和方法

(一)樣本

本研究主要采取現場發放問卷和網絡發放問卷形式,研究對象大多為江浙滬地區的企業,共涉及67家,大部分被試者為企業的基層至高層管理人員。問卷共發放243份,回收223份,剔除無效問卷21份,有效問卷202份,有效率達到83.1%。

(二)變量測量

問卷涉及五個方面,分別為被試者的背景信息、組織情境因素、動態能力、公司創業導向及公司創業行為。問卷中的每個題項均采用李克特五點計分,從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問卷共有68個題項,其中被試者信息12題,組織情境因素14題,動態能力15題,公司創業導向9題,公司創業行為18題。

1.6組織情境因素的測量

組織情境因素的測量包括三個因素:上級支持、創新型組織文化和有機組織結構。上級支持的量表主要選自Patterson等人開發的組織氛圍量表中的上級支持部分,共5題[8];創新型組織文化的量表則是在基于Wallach及Cooke&Lafferty[9][10]等學者的研究成果上(1989),參考國內學者白媛媛等人的量表進行編制與設計[11],共含有5個題項;有機組織結構的量表主要借鑒的是Jennings&Seaman,Volberda以及Lim&Ling等學者的研究成果,共包括4個題項[12][13][14]。

2.6動態能力的測量

動態能力的測量包括三個因素:機會識別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及組織學習能力。動態能力的主要構想是來源于Teece所做的研究[15],其中具體題項的設計則分別參考了Zahra&George、李允堯、孫愷等人的量表編制而成,共15題,其中機會識別能力6題,資源整合能力4題,組織學習能力5題[16][17][18]。

3.6公司創業導向的測量

公司創業導向的測量主要參考的是Miller的量表,他在改編Covin和Slevin量表的基礎上,開發出內含有9個具體項目的語義區分量表[19][20]。該量表也是目前在創業導向研究中使用最廣泛的量表,具體包含先動性3題,創新性3題,風險承擔3題。

4.6公司創業行為的測量

公司創業行為的測量主要借鑒的是Covin和Miles的研究[21],共包括18個題項,其中持續再造6題,組織更新6題,領域重定6題,這部分的問卷依據的是較為成熟的理論成果,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四、研究結果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軟件對回收的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通過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及中介分析來驗證本文提出的理論假設是否成立。

(一)相關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是Pearson相關分析法,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變量的相關關系

結果可以發現,各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但相關關系卻無法說明各個維度之間的具體作用,因此筆者在相關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回歸分析及中介分析,以研究并驗證本文的具體假設。

(二)回歸分析及中介分析

根據表2整理出來的統計結果可以發現,一方面,以組織情境因素各子維度為自變量做回歸分析時,上級支持和創新型組織文化對創業導向具有顯著的影響(p=0.015<0.05),對創業行為在0.01水平上也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樣地,上級支持和創新型組織文化對動態能力及其各子維度也都具有正向的影響(p<0.01);而以動態能力各子維度為自變量做回歸分析時,資源整合能力及組織學習能力對于創業導向的影響作用是顯著的(p=0.001<0.01),而對創業行為來說,資源整合能力、組織學習能力及機會識別能力都可以進行有效的預測(p=0.029<0.01)。H1a,H1b,H2a,H2b成立。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發現,不論是有關創業導向的回歸分析還是創業行為的回歸分析,有機組織結構始終未進入回歸方程;其次,動態能力及其各子維度的回歸分析中,有機組織結構這一變量也未進入回歸方程,并且在組織學習能力的預測中只有上級支持這一變量進入了回歸方程。而不同于對創業行為的預測結果,在預測創業導向時,機會識別能力未進入回歸方程。H1c,H2c不成立。

表2 回歸分析結果綜合

之后,因為要在回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中介分析,因此對于回歸分析結果不顯著的變量就不再做中介效應分析。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由路徑系數可以得出,動態能力的中介效應是顯著的。具體而言,機會識別能力在上級支持和創業導向及創業行為之間都起到部分中介作用(p<0.05),在創新型組織文化和創業導向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p<0.05),而在創新型組織文化和創業行為之間則起到完全中介作用(p=0.064>0.05);資源整合能力在上級支持和創業導向及創業行為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p<0.05),在創新型組織文化和創業行為之間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p<0.05),而在創新型組織文化和創業導向之間則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p=0.089>0.05);組織學習能力在上級支持和創業導向及創業行為之間都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p<0.05)。H3a,H4a成立,H3b,H4b部分成立,H3c,H4c不成立。

表3 中介效應分析結果綜合

五、研究結論與啟示,不足與展望

(一)研究結論

通過以上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及中介分析的結果顯示,本文的研究結果主要如下,H1a,H1b,H2a,H2b,H3a,H4a成立,H3b,H4b部分成立,H1c,H2c,H3c,H4c不成立。具體分析而言,一是在組織情境因素中,上級支持和創新型組織文化可以有效預測公司創業導向和創業行為,因此可以認為它們是影響創業導向和創業行為的兩個重要因素。二是在動態能力的三個子維度中,資源整合能力及組織學習能力可以有效預測創業導向,而資源整合能力、組織學習能力及機會識別能力都可以有效預測創業行為。三是動態能力及其各維度在組織情境因素與創業導向和創業行為之間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除了部分中介效應外,資源整合能力對創新型組織文化與創業導向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而機會識別能力對創新型組織文化與創業行為也具有完全中介效應。綜合上述結論也證明了動態能力對于公司創業活動的實施的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啟示

本文通過實證研究對組織情景因素和動態能力與公司創業導向及創業行為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發現,組織情境因素及動態能力對公司創業導向及創業行為都具有正向的積極影響,并且動態能力在上級支持及創新型組織文化與創業導向和創業行為之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這些正面的結論對于現代企業如何提升其創業水平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借鑒意義。

首先,無論是對動態能力的影響,還是對創業導向和創業行為的作用,上級支持的預測性基本都是最強的。這也說明了在任何一個企業中,領導通常都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當企業試圖實施創業活動時,領導都應該做出表率,從思想到行為對各層級員工進行武裝和鼓舞,加強與各個層面員工的溝通與理解,及時幫助并指導自己的下屬,以便更好地將創業活動貫徹及推行于企業內部。

其次,創新型組織文化對創業導向和創業行為也是具有正向的作用的。一方面,任何一個企業若想長久存續,必須擁有其獨特的文化氛圍,使企業內的成員都能對組織文化理解并表示認同;另一方面,因為創業活動一般都包括新產品開發、新市場開拓、業務流程的改造或是組織架構的更新等內容,這些內容往往都要求企業具有敏銳的視角及創新的觀念,以便能夠優于其競爭對手發現商機,所以有必要促使企業內的文化創新,加速開發企業的創意與創新思維,并進一步推動其創業活動的順利進行。

最后,本文驗證了動態能力對于創業導向和創業行為都具有積極影響,并且動態能力及其各維度在組織情景因素與創業導向和創業行為之間都存在著部分中介作用或是完全中介作用。這也說明了現今企業所處的環境越發的動蕩復雜,企業必須使自身適應于環境,順應環境的各種變化;并且企業也應學會如何調配并運用其資源,學會如何保持學習的思維,吸收新的知識,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操作流程;并同時加強對環境變化的敏銳度,從而能夠快速地搶占市場或領域,進一步貫徹推動創業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研究不足與展望

由于受限于資源、時間、環境、經驗等一些條件,本文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第一,本文的樣本選擇范圍存在局限,樣本的分布不均,比重失衡,使得本文研究結論的推廣會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第二,本文的樣本范圍中,一般員工及基層管理人員的比例偏多,而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比例總和少于50%,并且本文所調查的企業除了民營企業還包括國有企業及外資企業等,而一般而言,對公司創業的研究集中在民營企業范圍內則會顯得效果較好。因此以后可以考慮這兩方面樣本的改進,更多地將樣本考慮在中高層管理人員,并將樣本盡量集中在民營企業,使研究更有針對性。第三,本文對于所收集數據的處理方法是利用SPSS來進行的,未考慮采用其他的數據分析手段進行更深入的分析。第四,本文考慮了中介變量,但沒有進一步考慮其他變量對它們之間關系的調節作用,例如行業環境或是公司規模等。第五,有關本文命題的提出基本上都是借鑒國外對于公司創業的有關理論成果,缺乏在中國背景下的檢驗和分析,以后可以考慮該理論在本土環境下的探討,以保證研究成果在中國企業內更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1]TEECE D J,PISANO G.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An Introduction[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4,3(3):537-556.

[2]李大元.不確定環境下的企業持續優勢[D].杭州:浙江大學,2008.

[3]PRIETO I M,REVILLA E,RODRFGUEZ P B.Buil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product Development:How Do Contextual Antecedents Matter?[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9,25(3):313-326.

[4]FANG E E,ZOU S.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Marke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9,40(5):742-761.

[5]TIMMONS J A,BYGRAVE W D.An Empirical Model for the Flows of Venture Capital[J].Business Investment,1985,25-105.

[6]KATHHEEN M E,JEFFREY A.Martin Dynamic Capabilities:What Are The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Strategy,2000,(21):1105-1121.

[7]CEPEDA G,VERA D.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A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7,60(3):426-437.

[8]PATTERSON M G,WEST M A,SH ACKLETON V J,et al.Validating 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Measure:Links to Managerial Practices,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5,26(4):379-408.

[9]WALLACH E J.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The Culture Match[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mal,1983,2:57-66.

[10]COOKE R A,LAFFERTY J C.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ventory Plymonth[M].MI:Human Synergistic,1989.

[11]白媛媛.西安IT企業組織文化類型與員工工作滿意度關系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08.

[12]JENNINGS D F,SEAMAN S L.High and Low Levels of Organizational Adapt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trategy,Structure,and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4,15(6):459-475.

[13]VOLBERDA H W.Towards the Flexible Form:How to Remain Vital in Hypercompetitive Environments[J].Organization science,1996,7(4):359-374.

[14]LIM B T H,Ling F Y Y,Ibbs C W,et al.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Busines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0,137(3):225-237.

[15]TEECE D.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Sustainable)Enterprise Form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1319-1250.

[16]ZAHRA S A,GEORGE G.Absorptive Capacity:A 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and Extens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2):185-203.

[17]李允堯.企業成長能力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7.

[18]孫愷.企業人力資源策略、組織動態能力與績效關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8.

[19]MILLER D.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Management Science,1983,29(7):770-791.

[20]COVIN J G,SLEVIN D P.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 Environmen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10:75-87.

[21]COVIN J G,MILES M P.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Pursui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9,23(3):47-63.

猜你喜歡
創新型導向動態
以生活實踐為導向的初中寫作教學初探
國內動態
國內動態
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國內動態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高校實踐教學模式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應用
“偏向”不是好導向
巴斯夫推出創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術
動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