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策略研究

2016-06-23 13:10李楊韓潔茹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 2016年2期
關鍵詞:學科服務高校圖書館互聯網+

李楊 韓潔茹

摘要:在當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開展離不開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學科服務的發展?!盎ヂ摼W+”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與新業態,那么這種新形態的互聯網技術勢必會對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互聯網+”的概念與特點的基礎上,探討“互聯網+”與學科服務的內在聯系,從服務理念與技術革新兩方面指出了“互聯網+”對于推動學科服務發展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16)02-0010-04

“互聯網+”戰略是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于2015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提出的4個建議之一。馬化騰解釋說,“互聯網+”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7月4日,《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發布,全面部署“互聯網+”行動。在各行各業與互聯網深入融合發展的進程中,高校圖書館應該如何應對,尤其是對于依賴互聯網技術而開展的學科服務而言,“互聯網+”能為學科服務帶來何種變革。本文試圖從服務與技術2個層面,探討“互聯網+”對于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發展的積極影響。

1.“互聯網+”與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

“互聯網+”的概念最早由易觀國際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于揚在2012年11月的易觀第五屆移動博覽會上提出的,他指出,“其實今天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傳統和服務都應該被互聯網改變”。經過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凝練與升華,“互聯網+”已經成為全國的戰略行動?!盎ヂ摼W+”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升級版,它將互聯網作為當前信息化發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來,并與工業、商業、金融業等傳統服務業全面融合。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讓這個“+”真正有價值、有意義。正因為此,“互聯網+”被認為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演進。簡而言之,“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但是二者并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通過網絡平臺等渠道,讓這些傳統行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并激發這些傳統行業的新的發展生態。

從圖書館數字化、自動化及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來看,幾乎每一項新的服務理念、信息技術或服務模式的興起,都能引起圖書館領域的極大關注并推動圖書館的管理與服務升級。作為文化信息傳播中心的圖書館行業,已經有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可以說是一個標準的“傳統行業”,按照“互聯網+”的理念,“互聯網+圖書館”將互聯網基礎與圖書館工作深度融合,勢必會為圖書館的發展帶來新的生機,激發出圖書館行業新的發展生態。當前,高校圖書館傳統工作凸顯出一些問題,如重視信息服務,缺乏知識服務;重視用戶的到館服務,對融入用戶一線的個性化服務重視不夠;重視對用戶顯性需求的服務,對用戶的隱性需求研究和服務不夠;重視資源建設,對用戶服務重視不夠。如果自身缺乏轉型的壓力和動力,高校圖書館將日益被邊緣化,因此,必須用“互聯網+”的思維來重構圖書館服務,尤其是圖書館扮演的角色應該從信息中介變為科研伙伴,圖書館從業人員的服務能力應該由圖書館員提升為情報專家,為學科服務,將圖書館的工作重心由傳統被動服務向主動的學科服務轉變。

2.“互聯網+”為學科服務帶來新的服務理念

2.1開展學科服務應注重不同學科專業的有機融合

所謂的“+”就是要求跨界、變革、開放、重塑與融合。高校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的初衷是面向某一學科或某一專業的科研、教學等活動,開展定向的信息服務,從而提高服務的專業性與針對性。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科學研究人員的需求與科學研究模式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茖W研究正在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在信息與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推動下,產生大量數據。同時,學科發展逐漸呈現交融化、協同化和復雜化,研究人員逐漸把數據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和工具,基于數據來思考、設計和實施科學研究,因此促進了數據密集型科學的興起,使密集型數據成為科學研究活動的基礎,并逐步總結形成了科學研究第四范式的研究模式。在這種研究模式下,學科不斷交融,科研項目合作越來越緊密,這些都無疑增加了科研人員對科學數據融會和多學科協同的信息資源共享的需求。由此,學科服務的開展,尤其是嵌入科研過程的學科服務,應該注重不同學科的互相融合,從而滿足科研用戶個性化的相關學科的信息知識需求。

2.2學科服務以創新為驅動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因此可以說“創新”是“互聯網+”的基本特征與要求。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處理數量龐大的數據的能力成為衡量學科服務水平的標準之一。為了更有效地處理數據,需要將信息服務的工具、方法、技術和傳統的分析工具結合起來,催生出創新性的分析方法,由此,大數據對學科服務產生的影響是工作策略的創新。也就是說,為了適應大數據時代給學科服務帶來的沖擊與挑戰,高校圖書館在開展學科服務時必須對其服務理念、服務制度、服務方式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在新的服務模式下,更高效、更有針對性地為學科科研、教學服務,以“創新”為學科服務的驅動力。

2.3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應對業務、組織進行重構

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聯網業已打破了原有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地域結構、文化結構,“互聯網+”的另一大特點就是結構的重塑。高校圖書館開展學科服務也必須對圖書館原有結構進行調整與重構,整合組織、部門,減少工作內容,減少沒有實質工作內容的部門設立,結合人員結構的特點,合理安排學科館員分配,將學科服務作為圖書館的重點服務項目大力扶持,集中全館力量開展學科服務。

2.4學科服務要尊重用戶需求、強調用戶參與

“互聯網+”強調尊重人性。而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強調用戶參與則是學科服務的核心。學科服務最核心的價值體現就在于“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學科化、知識化的文獻信息服務。學科服務的發展不僅僅需要圖書館學科館員的努力,同樣需要科研用戶的支持,圖書館必須重視并強調用戶參與,尊重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制定出個性化、學科化、知識化、增值化的服務產品,讓科研用戶接受甚至享受圖書館學科服務。

2.5建立物質與虛擬、館員與用戶之間的有效連接

“互聯網+”的最終目標就是要鏈接一切。同樣,學科服務的目的也正是建立學科館員與用戶之間、跨學科之間、物質世界與互聯網虛擬世界之間的聯系,讓用戶通過這種連接,獲取所需。在構建學科服務的“連接”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如移動互聯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等,通過傳統實體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甚至是信息交互平臺等連接媒介,在一定的服務協議、交互規則及信任關系規范下,讓學科館員、用戶、讀者、機構、行業等多元素進行有效連接。

3.“互聯網+”為學科服務帶來技術升級

3.1移動互聯技術為學科服務帶來便利升級

移動互聯技術是“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技術支柱,當前移動互聯技術發展迅猛,根據基于Talking Data數據的((2014移動互聯網數據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移動智能終端用戶規模達10.6億,較2013年增長231.7%,增速遠超全球同期市場。至2015年,移動互聯技術又有許多技術突破,例如4G網絡的普及、5G網絡的研發、可穿戴設備的出現、移動支付的盛行、物聯網和跨平臺體驗等,這些技術讓民眾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同樣,如果將這些技術應用于學科服務當中,也勢必會為服務水平與質量帶來飛躍。例如,如果用戶擁有一部性能較高的移動智能終端,學科館員就可以不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通過移動互聯網絡,搭建雙向移動學科服務平臺,學科館員在這個平臺上可以向用戶推送服務內容,展開學科內部甚至跨學科之間的交流,用戶也可通過平臺與學科館員進行互動。這樣利用移動互聯技術的便捷性,不僅提高學科服務的效率與質量,同時還會提高學科服務的影響力。

3.2“云計算”為學科服務帶來智力升級

金山軟件張宏江說:“2015年是云計算普及的一年,‘云已經成了‘互聯網+的標配?!痹朴嬎愕膬烖c是更加強大,速度更加快捷,讓交流更方便。采用云服務在提高企業工作效率的同時,降低企業花費成本,讓很多企業可以專攻擅長的領域。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政府部門已經明確表示不再購買服務器,將一切交給云服務。云計算的優勢在于高效節能、擴展性強和節約成本。隨著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和成熟,云計算與圖書館服務相互融合將成為必然趨勢。在云環境下,采用應用信息檢索、數據挖掘、智能代理、知識發現等技術,對學科知識進行深層次挖掘、組織、管理與分享,達到充分滿足不同學科用戶對知識高層次的需求,最終實現知識創新的高層次智力服務。

3.3“微服務”為學科服務帶來渠道升級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式各樣的“微服務”逐漸受到人們關注。微服務指通過微博、微信等第三方自媒體應用平臺,并結合一些技術手段實現營銷策略的一種服務提供方式。這些自媒體平臺體現出了較強的平民化、個性化、低門檻、交互強、易操作等特點,已經滲入到生活的每個方面。將微服務體系引入圖書館學科服務當中,充分利用其優勢特點,以用戶為中心,依托各種全媒體信息技術,通過便捷的移動通訊設備,為用戶提供圖文并茂、細致化、個性化、全方位的服務。通過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圖書館學科服務小組可以搭建“微學科服務平臺”,通過該微平臺實現學科服務最基本的信息發布、參考咨詢、溝通交流、微圖片(視頻)演示、構建學習小組等功能。在“互聯網+”時代,移動閱讀正當其道,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把握住讀者學習和生活習慣的變化,利用微服務體系,開展學科服務,既順應時代要求,也為學科服務提供發展的動力。

3.4“物聯網”為學科服務帶來內容升級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目前物聯網處于以應用為中心、以互聯網作為準入基礎的階段,將新興的物聯網技術與日趨成熟的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及云計算相結合,將掀起網絡技術和業務運用的新浪潮。目前,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往往基于互聯網而開展,互聯網連接的人與人的信息溝通。而物聯網是互聯網的拓展,通過傳感技術能夠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流,使接入到物聯網的各種“物體”也可以具備網絡能力,從而實現真實世界的業務。因此,如果將一些信息傳感設備接入物聯網,會給科研人員的科研工作帶來變化,且伴隨著科研的不斷深入,相應的接入物聯網的科研設備也會發生變化,產生動態的物聯網信息,屆時學科服務內容的重要基礎就成為對這些物聯網信息進行云計算或其他大數據處理,成為互聯網學科信息服務內容的補充,可以實現學科服務模式的創新。

4.小結

以往許多新技術、理念的出現都為圖書館帶來新的發展與生機,例如圖書館自動化、數字圖書館、Web2.0、移動圖書館等。這次“互聯網+”的出現,又為圖書館的發展指出了一條陽光大道,必定會為圖書館的發展、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完善產生積極影響。雖然“互聯網+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前景是光明的,但是“互聯網+”不僅為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帶來許多機遇,同時帶來許多挑戰,包括信息技術的整合、服務理念的更新等。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技術的不斷成熟,憑借圖書館人的不懈努力,一定會實現“互聯網+”與圖書館的完美融合,從而推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猜你喜歡
學科服務高校圖書館互聯網+
論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工作中的“馬太效應”現象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分析
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研究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在慕課發展過程中的價值與服務的自我創新研究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實踐探討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電池Pt基核殼結構催化劑研究進展
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宣傳與推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