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在市場經濟視閾下如何進行農村金融改革

2016-07-04 19:24向欽琳
新經濟 2016年7期
關鍵詞:社會公平財政政策市場經濟

摘 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制度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但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制度因素等方面的限制,使得我國金融領域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引起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立足于市場經濟發展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農村作為我國經濟建設中重要組成部分,且解決“三農問題”是提升我國綜合實力的基本途徑,因此,必須加大對農村金融改革的重視程度,針對農村等經濟落后地區存在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產權不明確、金融監督等問題,優化農村生態金融環境,通過管理地方政府、地方金融機構的行為,完善農村金融市場,縮小城鄉差距,保障社會公平。本文簡單介紹目前農村金融體系的基本狀況及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并對其存在的原因進行分析,基于市場經濟視閾,闡述促進農村金融改革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市場經濟 農村金融改革 財政政策 社會公平

我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且農業作為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重視其金融改革,建立健全科學的金融改革體系,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1]。但在改革過程中,農村經濟發展中出現“金融弱化”等問題,在市場經濟調節的前提下,很多金融機構不愿意涉足農村等經濟落后地區,其只愿意在農村地區“吸儲,而不愿意向農村地區放貸,因此,資金大多流向經濟效益高的發達區域。但我國政府逐漸意識到農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鼓勵農村地區積極探索改革,加快農村地區金融制度的創新等政策,以期深化農村地區金融改革。

一、農村金融體系的概況

農村金融體系由很多農村金融機構組合而成的一個為農村、農業發展通融資金的有機整體,分為合作金融、商業金融和政策金融[2],其中合作金融是指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們因共同利益而自愿參股,在資金上互相幫助、互相融通的一種特殊資金融通方式;商業金融主要是指商業性質的銀行對農業地區發放貸款,如地區商業銀行等;政策金融是指在貫徹政府經濟政策的前提下,不以商業性的標準為原則,而以國家的信用為根本,在農業的相關領域進行資金融通,保護、支持農業的生產,提升農村地區人民收入,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一)農村金融體系的基本狀況及發展態勢

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主要以改革開放為界限,在改革開放以前,農村金融體系主要分為以下兩個發展階段: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在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同時,也對農村金融機構進行徹底改造,形成新的農村金融體系,到1951年,成立“中國農業銀行”,且第一次提出要“幫助農民、深入農村、發展生產、解決困難”的方針[3];二是1953年成立農村信用社,與農村供銷合作、農業互助合作一起稱之為農村合作化的3種形式[4]。在1979年改革開放以后,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首先1979年—1993年,形成農村信用社的主體地位;其次1994年—1996年,開始構建農村金融體系新框架[5];最后1997年—至今,形成多元化的農村金融市場組織,目前農村金融體系由正規和非正規兩種金融機構組成,其中正規的金融機構有非銀行類和銀行類兩種;非正規金融機構有農村合作基金會、民間私人借貸組織等,農村金融體系的主體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農商銀行),該三大金融機構形成了現在農村政策金融、商業金融和合作金融分工的農村金融格局。結合農村金融體系發展趨勢可以發現,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逐漸增多,但仍舊以政府金融為主,其他金融機構在農村區域的發展前景仍然不樂觀,必須加大對相關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繁榮農村地區金融機構。

(二)農村金融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存在的農村金融問題是需求得不到滿足,存在金融抑制現象,且農村地區金融的市場特征需求群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表現在以下兩方面,首先金融需求群體廣泛,有小微企業、農戶、有農村個體戶等最主要的金融服務是短期經營性貸款需求及少部分的資金結算需求[6]。但由于該群體滿足貸款新要求的信用擔保能力有限,對其投放的風險保障程度較低,形成了被金融機構邊緣化的群體特征,如我國某農業大省,其全省的農村信用社存款數量僅僅占到全部金融機構存款總額的35%左右,但是其“支農貸款”卻占到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90%以上,從數據可知,農村大部分資金支持都依靠單一的農村信用社,這很難滿足該省農民、農村、農業對金融的需求;其次,對金融服務的要求多元化。由于我國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現象,即城鄉差距、地域差距等,除了存貸款這最基本的金融服務需求外,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還需要一些理財、信息、管理等相關服務的需求。因此這就體現了金融工具的多元化,目前,我國農村金融工具太過單一[7],只能體現存貸款業務,金融創新工具基本無法進入到農村市場。

二、市場經濟視閾下進行農村金融改革的原因

由于農村金融機構所處客觀經濟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經濟落后地區的金融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制約的因素及程度遠遠超過發達地區,以致出現發展緩慢、停滯不前的現象。但是,在當前國有商業銀行、保險行業、理財機構逐步向落后的農村地區靠攏的情況下,大大豐富了金融市場,因此,必須立足于市場經濟視角,深入進行農村金融改革,協調國民經濟發展[8]。

(一)農村金融體系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對于農村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先應深入分析其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經濟原因,農村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相較于城市更低,其生活來源較少,部分落后地區完全依靠土地、山林,因此農民增收困難,很多農村金融機構無法融資或者融到優質資金,阻礙了農村信用社等機構的基本功能;其次政策原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農村金融體系的支持力度不一樣[9],支持“三農”發展的效果不明顯;三是農村地區的金融監管制度不完善,使得部分非正規金融機構成為農村金融體系的主力軍,但該類機構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較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國家金融政策的實施。

(二)影響農村金融發展的具體因素

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具有一定特殊性,提高了農村金融機構外部環境的復雜性,不僅需要面臨政策風險、市場變化風險,也要面對不定期的自然風險,因農業的生產周期較長,在其生長過程中,任何形式的自然災害,如病蟲害、洪澇災害、干旱等,都有可能讓農業生產完全覆沒。此外,農產品上市期間,同一種農產品會在同一時間大量涌入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價格的波動,即使有農產品的期貨市場,但也只能規避某一時間段的風險,而且個體農戶無法參與到規避過程。

影響農村金融發展的因素還有土地產權,產權是以法律法規為基礎,通過經濟所有制表現出歸屬的一種形式,主要包括使用權、支配權、占有權、收益權和所有權[10],目前,我國農村的土地實行土地集體所有制,農民只擁有土地的經營權,而沒有處置權和所有權,無法對土地進行買賣,因此,農民需要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借貸時,不能提供法定的相關抵押品,且集體也沒有權利幫助農民進行抵押。

三、市場經濟視閾下進行農村金融改革的途徑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改革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農村地區金融業務逐漸增多,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應首先明確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的方向及思路,政府應制定相關的政策,規范農村金融市場,基于市場經濟視角,建立公平的競爭平臺,堅持從農民最基本利益出發,積極為農民謀福利,深化農村金融改革。

(一)營造良好金融環境,創新農村金融制度

針對農村經濟狀況,應適當創新農村金融制度。首先,對農村現有土地制度進行創新,將流轉權、用益權和擔保權賦予承包土地,但也要處理好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之間的關系。地方政府可以頒發土地使用權證、集體的土地證,對農民居住的房子賦予抵押權、擔保權等金融功能,拓寬農民財產收入途徑。政府可以成立專門的平臺,用于土地流轉和農村房地產交易,設置科學的交易雙方準入門檻,防止土地流轉的非農趨勢,保障農村用地的合理性,并確保農村房屋建筑的資本屬性;其次,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政府應積極宣傳農村金融新體系,改變農民對金融的“狹隘”看法,使得農民深入了解金融產品,并主動獲取金融機構的幫助。此外,金融機構也必須建立起完整的內部管理體系,立足于區域實際發展情況,更好地服務于“三農”。

(二)增加財政支持力度,做好相關惠農工作

政府在農村金融機構改革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基于市場經濟視角,必須增加財政對農村金融體系的支持力度,做好相關惠農工作,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開展:第一方面,科學設置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完善農村地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配備齊全的金融設備,提高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水平。與農業其他建設相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量大,且維護成本、投資成本較高,大部分商業性銀行不愿意承擔甚至無法承擔這些領域的投資,因此,政府機構必須發揮宏觀調控職能,改善農村地區金融支付的硬件環境;第二方面,增加農村地區的資本供給,政策金融應根據國家農業政策,加大對農村等落后地區資金的注入力度,結合地區農業發展優勢,重點扶持綜合性服務農業,轉變農村地區經濟結構,促使農村地區經濟往產業化方向發展,通過發行中央銀行的再貸款,保障農村地區資金的充足供給。

(三)立足農村金融市場,創新農村金融產品

農民群眾對金融產品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農村金融機構,如農商銀行等,應增加服務手法,結合農村客戶意見,推出價格合理、種類豐富、適合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產品,開辦個人資產業務、負債業務,減少金融活動中的工作環節,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質量,不斷挖掘潛在優質客戶,并準確定位農村金融機構,必須注重其社會責任,幫助低收入家庭和創業家庭,堅持服務于“三農”,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前提下,制定靈活的貸款制度,不僅滿足農戶對生產經營資金需求,也保障貸款的利息收益。此外,也應健全農村貸款制度,完善農村信用體系,穩定農村金融市場,加強農村金融監管,政府可以設置專門的再擔保制度,進一步保護農村金融機構,防止出現農民無家可歸、無地等情況,采用財稅手段,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鼓勵商業銀行積極投入農村金融建設。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可以引入現代化金融監管產品,動態監測農村金融市場的變化,做好相關風險的防范,確保農村地區金融市場的穩定。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新農村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在提升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對其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政府重視“三農”問題的時代背景下,農村等經濟落后地區必須抓住這一機遇,建立健全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村金融體系,基于全面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化我國農村金融機構改革,形成一個平等競爭、廣泛覆蓋、功能互補、定位合理的農村金融平臺。政府也應加大對農村金融改革的重視程度,適當增加財政支持力度,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推出創新的農村金融產品,完善相關的農村貸款和存款制度,建立農村信用體系,輔之以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政策,穩定農村金融市場,加強對農村地區的金融監管,提升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縮小城鄉差距,將更多資金引入農村地區,支持農村的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高保中,趙學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中國新常態下的改革與發展——全國第九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發展與創新論壇綜述[J].經濟研究,2015,v.50;No.57912:173-177.

[2]張希平.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建立物流貿易通道問題研究——以喀什為樞紐中心的中巴物流貿易通道[J].金融發展評論,2015,No.7010:99-105.

[3]鄭高強,尚曉,李揚俊.烏魯木齊建設西北區域金融中心探討——基于分階段建設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思考[J].金融發展評論,2015,No.7010:89-98.

[4]楊帆,宋鵬飛.低碳生物技術創新與應用的法律激勵機制研究——以珠三角地區為例[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v.1404:17-23+31.

[5]李鵬.互聯網金融發展與商業銀行網點管理轉型研究——以郵儲銀行管理模式研究為例[J].經濟研究參考,2015,No.268351:52-54.

[6]李春肖,李蕓,張弛.農業保險供給市場主體發展潛力研究——基于保險公司經營業績和投資業績的比較[J].廣東農業科學,2015,v.4223:194-199.

[7]李婧,朱承亮,鄭世林.不良貸款約束下的農村信用社績效——來自陜西省8市86個縣(區)的證據[J].中國農村經濟,2015,No.37111:63-76.

[8]覃振鋒.引領長線資本投資建設廣西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對策——新常態下廣西文化產業發展新突破研究系列論文之五[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5,No.16906:47-50.

[9]陳一洪.利率市場化改革與城市商業銀行風險——來自42家城商行面板數據模型的經驗證據[J].金融監管研究,2015,No.4812:1-15.

[10]陸宇鋒,張智勤.強化中小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機制研究——基于新常態下的福建銀行業監管視角[J].金融監管研究,2015,No.4812:89-104.

作者簡介

向欽琳 (1993.12-)女,漢族,籍貫:四川廣元,學校:長江師范學院財經學院,財務管理(金融與投資)專業。

猜你喜歡
社會公平財政政策市場經濟
預算執行緊縮下的積極財政政策
市場經濟下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管理
財政稅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市場經濟
下半年促經濟穩增長積極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
關于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財政政策轉型
基于訪談探討天津取消小升初擇??荚囍贫鹊暮侠硇耘c否
淺析建國初期穩定物價的財政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