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生態宏觀外部環境優化問題探析

2016-07-06 13:59何序哲王怡辰
2016年21期
關鍵詞:政治生態外部環境優化

何序哲 王怡辰

摘 要:政治生態的優化既反映政治自系統功能結構的增強,也依賴于外部宏觀環境的改善。經濟發展、社會環境、政治文化、政治安全都深刻影響著政治生態建設。優化政治生態的外部環境,必須保持經濟總體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弘揚先進政治文化、樹立整體政治安全觀。

關鍵詞:政治生態;外部環境;優化

政治生態問題是近十年來,學界熱烈討論的問題。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優化政治生態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我們黨狠抓了全面從嚴治黨,先后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政治生態和從政環境為之煥然一新。

同時,應當明確優化政治生態是個系統工程,除了營造“山清水秀”的黨內政治生態以外,政治生態的外部環境優化問題也應引起重視。

政治生態環境是指一個政黨或政府為完成其政治任務和政治使命與其發生關系的環境要素的總和,它與“不斷變化著的社會環境之間保持著密切的互動關系”[1]。環境既包括國內環境也包括國際環境。良好的政治生態是不斷優化政治生態環境的產物。

第一,健康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是政治生態優化的根本環境基礎。古今中外的政治發展實踐都表明:只有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整體穩定,政治生態才有可能健康發展,經濟動蕩不安造成政治生活動蕩,良好的政治生態無從談起。目前,我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的新時期,但是經濟基本面趨穩向好,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積累的雄厚經濟基礎,駕馭市場經濟能力、抵御風險能力和宏觀調控能力都顯著提高,這些都為我國政治生態的優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經濟環境條件。

第二,和諧安全的社會環境,是政治生態優化的重要環境條件。政治生態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突出表現。社會發展成熟穩定、健康協調,才能夠催生健康的政治行為主體和行為環境的健康關系。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為新時期社會事業建設指明了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正在化為現實,全體人民正在從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和獲得感,這些都為政治生態優化提供了和諧安全的社會環境條件。

第三,政治文化建設狀況,是政治生態建設不可或缺的文化土壤。政治生態的清正廉潔、山清水秀,是政治文化潛移默化的結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提出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抓政治文化建設;江澤民通過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表達出黨的政治文化建設的價值取向;胡錦濤始終強調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政治文化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深刻指出:“一個政權的瓦解往往是從思想領域開始的,政治動蕩、政權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思想演化是個長期過程。思想防線被攻破了,其他防線就很難守住?!盵2]因此,必須教育全體黨員和人民,牢固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形成根本的政治文化自信。

第四,國際政治環境,是政治生態建設的必要外部條件。一國選擇的政治發展道路和政治運行模式固然是自身國情了歷史決定的,同時國際環境也對政治生態產生重要的外在影響。目前,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加強,國際政治環境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同時也應該深刻地認識到某些西方大國處于圍堵中國的政治心理,不斷向中國施壓,在涉疆、涉臧、南海、人權等問題上向中國發難,對此,應該保持高度警惕。

優化政治生態應當重視宏觀外部環境的優化問題,使政治生態微觀自體系與外部環境相協調適應,以促進政治生態不斷持續、健康發展。當前優化政治生態的宏觀外部環境,應突幾個方面建設。

第一,進一步保持經濟總體健康發展的基本態勢。截止2015年,我國經濟對世界的貢獻率達到30%,真正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同時由于世界經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外貿出口減緩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我國已經進入深度調整時期。為此必須正確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握工業化中后期的基本經濟規律,認真貫徹國家十三五規劃、今年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和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主要工作,在供給側改革、培育經濟新動能上下功夫,通過補齊短板、發掘潛能,增加韌性,保持經濟發展的基本面的健康、穩定、協調。

第二,進一步維護社會的穩定。社會環境對政治生態影響巨大。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同時改革攻堅期和矛盾凸顯期也為我國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帶來新難度,為此,一是應當認真研究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的新特點,加大利益協調力度;二是應當認真研究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切實解決好基本民生問題,做到精準惠民;三是應當暢達人民群眾訴求渠道,建立地方重大民生工程和建設項目的民意征求制度,減少群體事件的發生;四是應當健全社會管理的群眾有效參與制度,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新型社會管理模式和管理體制,促進社會事業管理能力的現代化。

第三,進一步弘揚先進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建設是新時期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的的重要載體之一。弘揚先進政治文化,當前應著力破除三種政治文化陋習:一是要破除庸俗官場文化,官場文化是長期封建社會形成的一整套庸俗政治的生存狀態、“游戲方式”和潛規則,優化政治生態必須認真清除庸俗官場文化;二是要破除官本位文化,官本位文化深刻的基礎是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社會心理和等級尊卑的特權現象的反映;三是要破除家長制文化,從最近查處腐敗典型案件看,相當一部分地方、一些單位和部位長期滋生和蔓延家長制、一言堂,擺脫了集體領導、權力監督的制約,下級淪為某些腐敗分子“御用”家奴。

最后,進一步樹立整體政治安全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國家總體安全觀問題,其核心是政治安全。奧巴馬曾提出在全球推廣所謂“普世價值”,目的是通過推行西方的所謂民主模式、人權標準、自由理念,阻撓中國的崛起。我們應當明確,西方某些國家企圖西化、分化中國的策略始終不曾改變過。因此,要認真研究我國的國家安全狀況,樹立整體政治安全觀,努力營造有利于政治生態優化的國際外部環境,努力降低來自外部環境的干擾。

(作者單位:沈陽大學)

參考文獻:

[1] 何序哲.優化黨的政治生態建設,營造良好的從政環境[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610

[2]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8-21(01).

猜你喜歡
政治生態外部環境優化
超限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優化思考
一道優化題的幾何解法
大饑荒爆發前愛爾蘭的政治生態
以新理念開啟新征程
戰略人力資本與企業持續競爭優勢關系研究——外部環境的調節作用
中國企業外部環境新特點與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