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比與聯想:北管唱腔教學策略

2016-09-03 02:59王素青泉港區第五中學福建泉州363200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關鍵詞:襯詞南音韻味

王素青(泉港區第五中學,福建,泉州363200)

?

對比與聯想:北管唱腔教學策略

王素青
(泉港區第五中學,福建,泉州363200)

由于特殊成因,北管音樂表現出糅合江淮音樂、南音、莆仙音樂等諸多樂種韻味,以及當地方言韻味的藝術特色,這種韻味糅合特色集中體現在曲調、演唱語言及唱法上。為此,要通過比照南音、莆仙音樂以及方言特點,讓學生明晰這些音樂元素在北管曲中的體現;要通過個案的矯正性教學,讓學生切實領會北管曲的韻味并掌握北管曲的唱法。

校本課程;北管唱腔;韻味糅合

北管音樂簡稱“北管”,又名小調、小曲、曲仔、北曲等,是江淮音樂流傳過程中受閩南、莆仙音樂和地方方言的影響而形成的,廣泛流傳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與“古音樂活化石”南音并稱“姐妹花”,素有“天子傳音”的美譽。相傳清光緒年間,江淮一帶的民間音樂通過海上運輸、南下鹽兵、淮河缺堤難民等渠道,傳入泉州市泉港區,通過與閩南、莆仙音樂和地方方言的交融互滲,逐漸形成了一種既保留江南絲竹樂的明朗幽雅,又揉進閩南、莆仙音樂的柔婉秀麗,并顯出遒勁樸實之個性的新樂種。為別于“南管”(南音),當地人們就把這一源于省外的民間樂種稱為“北管”,基于它的藝術影響力、感染力之巨大,人們將它與蜚聲海內外的“南管”(南音)并稱為“南弦北管”。北管分為曲和譜兩大類,曲即聲樂曲,譜即器樂曲。因中國的北管現只分布在泉州,所以也稱為“泉州北管”,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2014年泉港區榮獲國家“中國北管音樂文化之鄉”稱號。

作為泉港珍貴的文化遺產,人們越來越關注北管發展與傳承問題。近年來,不少學校將北管音樂引入到校本課程中,意在引發學生們對北管這一文化遺產的興趣,讓泉港北管得以傳承和發展。

在校本課程北管唱腔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深切感受到該樂種多韻味糅合的藝術特色,具體表現為,曲調上的江淮音樂、莆仙音樂及南音等多樂種的韻味糅合,演唱語言上的官話與當地方言的韻味糅合,以及唱法上的原生態民歌唱法、莆仙音樂唱法、南音唱法以及當地童謠、哭喪調、漁民號子唱法的韻味糅合等。

傳統的聽唱模仿的教學形式較為單調,學生學習興致不高,也不能夠充分體現北管音樂的獨特之處,更無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其中的文化內涵,顯然不利于北管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教學實踐探索中,筆者認識到,對北管音樂的教學應著重講解其獨特性,再通過個案的矯正性教學,讓學生切實領會北管曲的韻味并掌握北管曲的唱法。

北管音樂的韻味雜糅,是該樂種的獨特性所在,但也體現了該樂種與其他樂種的關聯性。針對這一體的兩面,教師可以分別通過對比教學和聯想教學,引導學生深入體味,自主發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形成獨特性(或是具有內聯關系)的原因與文化內涵,從而讓學生們明白北管音樂所具有的價值與文化意蘊。下面,筆者根據教學實踐,分別以北管的曲調、演唱語言和唱法這三個方面的教學作為案例進行分析。

首先以《玉蘭花》中的“桃紅柳綠”一句為例,探究北管曲調的教學。

譜例1、《玉蘭花》

桃紅柳綠

該樂句在曲調上明顯有著江淮小調的曲折迂回(兩次上行兩次下行)的特點,同時又表現出莆仙音樂經常出現的四度跳進(第3音到第4音、第4音到第5音、第7音到第8音)的旋法特點,使得整體旋律走向表現出莆仙音樂的風格韻味,再有就是前面三個音do、mi、re(F大調)乃典型的“南音三音列”(即上行大三度之后緊接下行大二度進行),從而使該樂句又蘊含著南音的韻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放這一樂句,繼而發問:“同學們感覺這個樂句中有哪些似曾相識的元素在呢?”讓學生們自己進行聯想、對比。在教師的調動下,學生們在回顧已學的音樂知識的基礎上,能夠自己發掘出該樂句中的江淮小調、莆仙音樂及南音的韻味特征。而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指出:“該樂句在整體曲調風格上有別于它們中的任何一種而顯出自己的獨特性?!敝链?,學生們對北管音樂所具有的曲調雜糅的獨特性印象深刻。而教學不能僅止于此,教師還要再解析:“在實際演唱中,既要表達出莆仙音樂那種粗狂質樸、又要內在地傳遞出江淮民歌的流暢與南音的富于‘彈性’的內勁?!比绱私虒W,才是具體而且完整的,不僅點出了北管音樂曲調上的特點,還能引導、提升學生對于北管音樂的鑒賞能力。

演唱語言方面,以《采?!窞槔?。

譜例2、《采?!?/p>

原曲:

哎喲

唱腔:

哎喲哎喲

通過對比,學生能很快地發現,實際演唱中多加了襯詞“哎喲”,顯得更口語化。此時教師可是再播放幾段莆仙音樂,學生們就能明白:多加的襯詞“哎呦”系莆仙音樂常用的,在對比中,也能感受到此唱腔所具有的與莆仙音樂相似的韻味。教師可以再引導學生,發現在襯詞前的演唱語言屬于官話,從而引出該唱腔所不同于莆仙音樂的韻味上的獨特性。教師可以再播放《賣雜貨》中以斷音來演唱襯詞“伊呀”的片段,學生們很容易能依照前面分析《采?!返乃悸穪碜龇治?。

教師最后總結:北管演唱語言一方面沿用當年的官話(湖廣話,相當于現代的普通話),一方面常在樂句、樂段、樂曲結束處加入莆仙化襯詞“哎喲”或常以斷音來演唱南音化襯詞“咿呀”,使得演唱語言呈現出糅合官話與口語化方言的藝術特色。如此采用互動教學、啟發教學,讓學生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樂理知識,而是自己在比較和聯想中體會音樂的奧妙。

唱法上,北管曲一方面沿用原生態民歌唱法,使歌聲表現出真聲多于假聲、高亢有力的特點(即在實際演唱當中,遇到高音上不去時降低八度、低音下不來時提高八度來演唱,形成了收發自如地隨時處理高、低音的演唱方式);一方面還借鑒莆仙音樂的波音奏法和南音演唱中將某些特殊字的“聲母”與“韻母”適當間隔的讀音,使歌聲顯得更為悠揚、柔婉。

比如,《采?!放c《紅繡鞋》中降低八度演唱的例子:譜例4、《采?!?/p>

原曲:

三月三奴家去采桑哎喲

唱腔:

三月三奴家去采桑哎喲

將原曲中在高音區的“奴家去采桑哎喲”一句降低八度演唱(因為最高音到了小字二組的B,這樣的高音對于沒有受過系統專業訓練的一般民間演唱者來說,顯然唱不上去),使聲音顯得粗獷、嘹亮,有氣勢。

譜例5、《紅繡鞋》

原曲:

荷花透水開哎喲哎喲

唱腔:

荷花透水開哎喲哎喲

這句只有最后的襯詞“哎”字上有一般演唱者難于勝任的小字二組B的高音,因此可以將該襯詞降低八度演唱。也能有力地表達出贊嘆“荷花透水開”的感情色彩。

再來看《采蓮歌》與《層剪花》中提高八度演唱的例子:

譜例6、《采蓮歌》

原曲:

上江游到下江來哎喲哎喲

唱腔:

上江游到下江來哎喲哎喲

這句最后的兩個襯詞“哎喲”如果按原曲唱低音的si,無疑會顯得比較“悶”,將其提高八度演唱就明顯趨于高亢有力。

譜例7、《層剪花》

原曲:

今日返到南啊南京城啊

唱腔:

今日返到南啊南京城啊

這句的后半句如果按原曲唱低音的la,對作為地名的“南京城”這一重要信息的傳遞,效果顯然欠清晰,把它提高八度演唱也就克服了這個問題。

降低八度、提高八度的唱法也是莆仙音樂常用的唱法。這種唱法在莆仙音樂中的運用甚至更為頻繁。教學實踐中,筆者一是通過示范教學讓學生對北管音樂有個基礎印象;二是通過比照南音、莆仙音樂以及方言特點,給學生具體解析這些音樂元素在北管曲中的體現;三是通過個案的矯正性教學讓學生切實領會北管曲的韻味并掌握北管曲的唱法。教師可以遵循這種“總—分—合”的教學思路設計,融會貫通進行講解,總結指出,北管曲這種唱法的形成也可以看做是原生態民歌唱法與莆仙音樂唱法糅合的結果。

另外,筆者在教學中還注意到,北管曲在唱法上除了糅合著原生態民歌唱法、莆仙音樂唱法、南音唱法等唱法韻味,在流傳過程中還受泉港當地童謠、哭喪調、漁民號子等的影響,樂段、樂句末多有甩腔和下滑音。這些都可以是課堂上的拓展內容,讓學生們在學習北管音樂的同時,領略音樂世界的豐富多彩。

北管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具有豐富的解讀空間。對于北管音樂的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音樂知識的灌輸與記憶,而應該以此作為學生進入音樂園地的敲門磚,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發揮的空間,引導學生對比不同的音樂類型,觸類旁通,如此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傳統音樂的理解與創新。

劉春曙,王耀華.福建民間音樂簡論[M].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

楊麗霞.從俗曲到北管——明清俗曲與泉州北管關聯研究[J].音樂探索,2012(12).

阮俊宇.非物質文化遺產語境下泉州北管的發展研究[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4(6).

(責任編輯:賴一郎)

猜你喜歡
襯詞南音韻味
南音的北京傳播
藏族古樂譜《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襯詞研究
莊麗芬 讓南音流傳得更遠
李進杰的南音情
略述《三腳螭龍壺》的壺姿韻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壺中韻味
揚州民歌中襯詞的語音特點及其來源
南音樂器配合的多樣均衡之美
中國民歌襯詞的音樂性
秋之韻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