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市法桐行道樹的調查研究

2016-10-17 07:16楊華吳丹孫飛郭風民
現代園藝 2016年17期
關鍵詞:道路綠化鄭州市

楊華 吳丹 孫飛 郭風民

"

"

"

摘 要:法桐作為優良的行道樹樹種,在園林道路綠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對鄭州市法桐行道樹的栽植情況進行調查,總結了法桐在鄭州市的應用情況及生長狀況。

關鍵詞:法桐;道路綠化;鄭州市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懸鈴木(Platanus)屬于懸鈴木科,懸鈴木屬,約有7種。原產大陸歐美交界處,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兩岸的歐洲及美洲。引入我國栽植的主要有3種: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三球懸鈴木。懸鈴木樹形高大,樹勢雄偉,樹干挺拔,冠幅較大,生長快,壽命長,耐修剪,易修剪成型,病蟲害較少,易養護管理,抗空氣污染能力強,是黃河流域和長江中、下游優良的城市綠化樹種,是世界著名的庭蔭樹和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王”之稱。

懸鈴木的生物學屬性特征使其在城市綠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南到廣州、南寧,北到沈陽、大連,西到蘭州、烏魯木齊,東到沿海城市上海、青島,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可以見到廣泛應用栽植的懸鈴木。

1.2 懸鈴木研究進展

懸鈴木作為世界著名的行道樹和庭蔭樹,享有“行道樹之王”的贊譽,已成為鄭州市重要的行道樹及園林綠化樹種,但每年4~6月間懸鈴木上的果毛飄落,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對人呼吸系統也會造成影響,甚至會引發疾病。此外,在果毛脫落的同時,新生的雄花序會散落大量的花粉[2]。懸鈴木這種季節性果毛和花粉污染已成為一大公害,亟待解決。為此,國內外眾多研究者在控制懸鈴木果毛污染方面及速生性方面做了多方探索。

1993年劉志福對河南省內外10多個城市的懸鈴木進行了調查,從中選出3株少果植株,連續5年觀察結果均很少,對它們進行無性繁殖,其無性系后代保持了優樹少果的優良性狀[3]。周業恒等用秋水仙素對懸鈴木進行浸種處理,從中選育出懸鈴木不育品種[4]。1999年蔣懷軍采用抹頭重剪法修剪掉果枝,達到減滅花果的目的[5]。1995年沈國華應用化學藥劑控制懸鈴木果毛污染,在施藥后除果率達85%~100%,雖然效果明顯,但使用化學藥劑處理對懸鈴木正常發育也有一定的影響[6]。2000年章利民及李鐘坤等提出了三級分枝理論,一級分枝為主干枝,決定了主干的高度,二級分枝為一級分枝的次生分枝,三級分枝是由二級分枝的頂部外側留取的2~3個健壯芽生長形成的,此級分枝主要起著遮蔭作用,因其為1年生枝條,不存在結果問題[7]。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迅猛發展,基因工程為改造生物性狀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途徑。人們可以通過轉基因的方法改變生物基因型,或引入新的基因控制其性狀向人們預期的方向發展。華中農大教授所在的課題組20多年來致力于懸鈴木基因改造工程,用8年的時間建立再生體系,又用4年時間建立了轉基因轉化體系,目前通過該技術體系已將一些導致不育的目標基因轉入到懸鈴木的基因組,并獲得了一批轉基因植株,正在對這些轉化植株進行離體繁殖、移栽地下和相應的性狀觀察分析。在做轉基因的同時,包滿珠及其團隊還進行了三倍體的研究,通過染色體加倍獲得四倍體懸鈴木材料,利用已開花的四倍體懸鈴木作為雜交親本,與二倍體進行雜交,獲得三倍不育懸鈴木,目前三倍體植株正在進行觀察中[8]。

2 法桐在鄭州市栽培現狀分析

2.1 法桐形態特征及生態習性

2.1.1 法桐的形態特征。法桐,懸鈴木科,懸鈴木屬,別名懸鈴木、凈土樹。法桐為落葉大喬木,高達30m。樹皮薄片狀脫落;嫩枝被黃褐色絨毛,老枝禿凈,干后紅褐色,有細小皮孔[9]。葉大,輪廓闊卵形。果枝長10~15cm,有圓球形頭狀果序3~5個,稀為2個,頭狀果序直徑2~2.5 cm,宿存花柱突出呈刺狀,長3~4mm,小堅果之間有黃色絨毛,突出頭狀果序外。球散后,種子帶毛,隨風飛揚散播,類似蒲公英。

2.1.2 法桐的生態習性。法桐喜光,喜濕潤溫暖氣候,較耐寒。適生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微堿性土壤上雖能生長,但易發生黃化。根系分布較淺,抗空氣污染能力較強。樹干高大,枝葉茂盛,生長迅速,易成活,耐修剪,所以廣泛栽植用作行道綠化樹種,也為速生材用樹種,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10]。

2.2 鄭州市生態條件概述

鄭州位于東經112°2′~114°13′,北緯34°16′~34°58′,東西寬166km,南北長75km,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鄭州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雪。鄭州市冬季最長,夏季次之,春季較短。鄭州年平均降雨量640.9mm,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h。

2.3 鄭州市的氣候特點適宜法桐的生長

鄭州被稱為法桐種植地的后起之秀,鄭州市的氣候特點適宜法桐的生長。鄭州早春氣溫回升快,法桐生長期長,四季分明的氣候,充足適宜的地下水等條件,利于法桐的生長;鄭州市園林綠化管理規范,品種選擇優良,整形二次修剪定位,形成“杯”型分枝冠型,美觀大方;病蟲害防治及時,采用浸藥牛皮紙纏圍樹干防蟲治蟲等[11]。

3 鄭州市城市綠化的法桐特色

鄭州市種植法桐是從1954年開始的,當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從開封市遷入鄭州市,1954年春天,在新建的道路——文化路兩側各種植了2行法桐。1955、1956年,為適應省會城市發展的需要,有效阻隔黃土風沙,鄭州市動員全市人民義務植樹,先后在金水路、人民路、緯二路、花園路、經六路、政一街、政二街、省委、市委、黃委會、鄭棉一廠、二廠、三廠、四廠、五廠、鄭紡機等道路兩旁和庭院大量種植法桐。1985年,鄭州市以市區綠化覆蓋率35.2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12m2的成果,位居國務院公布的全國317個大中城市之首,使“綠城”鄭州享譽全國。

到目前為止,經過幾代綠化人的共同努力,鄭州市法桐種植量高達140萬株。20世紀50年代種植的法桐胸徑已達到40~60cm,黃河迎賓館、市人民公園等一些地方的大法桐仍然長勢旺盛、郁郁蔥蔥,鄭州市正是有了法桐,才有了可以驕傲的名字——綠城。法桐成了鄭州市的綠色名片,成了鄭州人的自豪。2007年,在鄭州市市樹評選中,法桐以56.7%的得票率當選為鄭州市市樹。

猜你喜歡
道路綠化鄭州市
贠紅松作品選
基于云模型的全國性節點城市物流產業集群的競爭力評價
鄭州市高校健美操專項開展現狀分析
淺談“海綿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道路綠化
娜塔櫟的種植技術與養護管理
鄭州市發展戰略創新與重構
重慶市主城區道路綠化植物多樣性研究
淺談城市道路綠化提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