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

2016-10-21 10:54王倩
現代交際 2016年16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問題來華留學生

王倩

[摘要]在高校日常管理中發現,相比中國學生,來華留學生是一個心理問題更為頻發的群體。本文從西安外國語大學留學生的真實典型案例出發,分析留學生心理問題干預措施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完善高校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干預措施的若干建議,以期建立系統、完善、科學的來華留學生心理干預機制。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 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6-0111-02

隨著來華留學生的規模不斷擴大,來華留學生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文化,往往會因為種種的不適應,導致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某些由于觀念、習慣、法律等原因導致的誤會,極有可能造成留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利于對留學生的教育管理,更加影響提高國家親和力。

一、西安外國語大學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典型案例

(一)文化適應導致心理問題

中外文化的巨大差異,來華留學生在華學習、生活期間必然會碰到諸多的障礙、不適應,與中國人的交往中會遭遇誤解、糾紛,部分留學生會因為一次不愉快的經歷,得出中國人不友善的結論,進而聯想種族、膚色等偏見,出現困惑、恐懼甚至仇視,從而不愿意與周圍人交往,失去對漢語的興趣。2012年,西安外國語大學某知名法國商校交換學生A,女生,法籍非裔,20歲,在法國學習成績優秀。來華后,在校外租房中,認為房東隱瞞了房屋無暖氣的事實,雙方發生了激烈的語言和身體沖突。雙方報警后,A在派出所多次聲稱房東辱罵她黑鬼,具有強烈的種族歧視嫌疑,侵犯了她的法律權益,要求請律師起訴房東,承擔法律責任。但是種族歧視在法國法律條款可以入罪,而中國法律對種族歧視幾乎沒有處罰規定。經過此事,A認為中國人缺乏誠信,喜歡騙人,歧視黑人。在隨后的在華學習生活中,A感覺周圍的中國人都盯著看她,都在評論她的膚色。她對漢語的興趣越來越弱,對課堂也漸漸失去興趣,缺勤嚴重,越來越孤僻,并出現了抑郁傾向。一學年交換學習結束后,A掛科嚴重,沒有拿到學校畢業證書回國。在這期間,學校管理人員對其分別實施了談話、朋輩心理輔導、文化融入等多種心理干預措施,收效一般。

(二)語言障礙導致心理抑郁

面對新的語言環境,來華留學生特別是那些母語為非英語的國家留學生,例如泰國,雖然文化體系上屬于東方體系,但是作為近代東南亞唯一免遭殖民奴役的國家,具有獨特的泰國文化和民族特性。泰國學生由于語言障礙,與其他留學生和老師溝通困難,加之飲食等方面原因,逐漸造成心理問題。2013年,西安外國語大學接收了當年唯一一名泰國學生B,女生,18歲,性格內向羞怯,父母為其申請了四年本科生。B來校學習后,發現學院同學來自世界各國,自己既不會講漢語,也不會講英語,泰語又無法和周圍任何人交流。上課聽不懂,課后也是孤孤單單一個人,于是逐漸對漢語產生了排斥,基本不來上課,也不外出,總待在宿舍看電視劇。因為不習慣中國的飲食,還經常生病,思鄉心切,性格也變得郁郁寡歡。學校對其分別實施了談話、親友監管心理干預措施,收效良好。

(三)情感挫折引發心理障礙

來華留學生都處于豆蔻年華,感情豐富,性情奔放,在陌生的環境急切希望找到感情的寄托,得到情感的釋放。但是,由于宗教信仰、文化差異、性格等原因,難免會出現感情問題,部分留學生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行為。2015年,西安外國語大學俄羅斯籍學生C,男生,26歲,漢語言本科生,性格內向偏執。在中國女朋友提出分手半年時間里,C一直跟蹤騷擾前女友,多次擅自闖入前女友家中,威脅她,如不同意復合,就傷害她的父母,甚至用剪刀自殘、自殺。前女友不堪騷擾,報警,并向學校求助。C在學校學習成績較好,但是行為怪異,有時上課不經允許高聲回答提問,往往問一些與當堂課程無關的生僻問題,如果老師不能馬上解答,就會當眾嘲笑老師。平時在學校獨來獨往,與其他外國學生不來往。學校對其分別實施了談話、親友監管、文化融入、專業心理咨詢等心理干預措施,收效一般。

(四)重大變故引發精神障礙

2013年,西安外國語大學某知名法國商校交換學生D,男生,22歲。D自從來華學習,缺勤嚴重,抑郁沉悶。一天在校外所租房屋內,D頭撞墻自殘,摔打屋內設施,頭部及手上多處受傷,要求學校協助他去西安的國際醫院看精神科。經了解,D來華學習前幾天父親突然重疾去世,他抱著父親,眼睜睜看著父親閉眼逝去,從此這一場景日日在他腦中復現,痛苦不堪,逐漸出現了精神幻覺。學校對其分別實施了談話、朋輩輔導、協助醫院就診治療等措施,收效甚微。

二、西安外國語大學留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措施及存在的問題

(一)來華留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措施

1.分級談話

針對留學生的心理問題,西安外國語大學長期實行分級談話制度。第一級是班主任談話,班主任與本班留學生接觸、相處時間最長,對留學生情況比較了解,可以第一時間發現留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在心理干預過程中融入師生情誼,解決留學生的輕微心理問題。第二級是留學生輔導員談話,如果學生心理問題較為嚴重,可能引發違反校紀校規行為,則由留學生輔導員談話。留學生輔導員管理工作經驗豐富,了解學生基本情況,掌握基本的心理學知識,可以提供更為專業的心理輔導。第三級是學院書記談話,學院書記具有數十年的學生管理工作經驗,能夠敏銳判斷學生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并迅速做出相應決策,解決留學生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或者精神障礙。

2.朋輩心理輔導

朋輩心理輔導指同齡輔導員對需要心理幫助的同學和朋友給予心理開導、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種具有心理輔導功能的幫助,具有自發性、義務性、親情性、友誼性和簡便有效性。留學生身處異國他鄉,基于文化認同以及情感親疏遠近,往往容易信任和依賴本國學生或者親密朋友。在留學生管理中,西安外國語大學建立了“重要聯絡員”制度,將留學生按照國別、班級、交際圈等標準劃分為不同群體,在各個群體選拔綜合能力強、人緣好的留學生擔任“重要聯絡員”,進行朋輩心理輔導,以老帶新,以老助新,收效甚佳。

3.親友監管

在留學生發生嚴重心理問題的情況下,可能引發違反校紀校規被學校開除,或者違法犯罪等嚴重后果,必須及時聯絡并告知留學生的父母、中介機構或者臨時監護人。學校會及時讓留學生父母、中介機構、親友等受委托監護人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共同疏導,共同監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文化融入

很多留學生心理問題都是語言障礙和文化不適應產生的。學校為讓留學生快速提高漢語水平,融入中國社會,接納中國文化,在每學期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搭建促進中外學生交流的平臺,比如:舉辦外國留學生迎新晚會,組織外國留學生參加學校的運動會,組織留學生參加學校大學生的英語角并組織中國學生參加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角”等活動,促進來華留學生與在校中國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加快來華留學生的文化適應過程,縮短來華留學生“文化調適”的不良反應,在課余文化集體活動中降低和減少來華留學生“文化調適”的不利因素,通過與中國學生的交流和集體活動,促進來華留學生的文化融合和文化適應。

5.專業心理咨詢

學校設置有專門的心理咨詢科室,配備了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以及心理咨詢設施,該心理咨詢中心給全校學校提供免費心理輔導,當然也對留學生開放。在每次遇到情況嚴重的留學生心理問題時,學院都會推薦留學生去心理咨詢中心進行專業的心理輔導。但是鑒于心理咨詢師只掌握英語一門外語,專業所長是中國學生心理問題咨詢與輔導,對非英語國家的外國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難以達到預設的效果。此外,留學生對專業心理咨詢比較排斥,往往否認自己存在心理問題。

(二)現有心理問題干預措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重視程度不夠。高校學生主體是中國學生,留學生更像是雜牌軍,以一種獨立管理模式游離于學校主體之外,形成一種“體外循環”現象。學校往往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中國學生管理,心理咨詢中心每學期都會通過一整套的篩查制度,篩查中國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然后全程監測學生心理問題的發展,在相應的階段提供相應專業的心理輔導,努力將學生心理問題控制在萌芽狀態。但是,這一整套學生心理問題篩查和監測制度都不適用于留學生。二是專業程度不夠。學院各項解決留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措施,從根本上來講是一整套剛柔相濟的管理措施,而不是專業的心理咨詢,面對留學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往往顯得無計可施,收效甚微。學校針對留學生心理問題的干預措施,更多地是以經驗主導,情感勸導為主。

三、高校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干預措施建議

(一)情感疏導,建立留學生聊天室

留學生遠赴中國留學,獨自一人身處異國他鄉,既有對新環境新文化的恐懼和焦慮,也有濃厚的思鄉情緒。在中國學習生活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高??梢栽O立專門的留學生聊天室,聊天室可以分為語言輔導、生活幫助、問題申訴、談天說地、心理輔導等幾個模塊,由不同的留管干部、專業教師、“重要聯絡員”負責,每周安排與學院領導聊天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排查和監測留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讓留學生對學校教學與管理、日常生活困難、中國社會和文化的意見和困惑在交談中得到及時的發現和解決,疏解留學生的思鄉情緒。

(二)將中國學生專業的心理咨詢工作機制拓展到留學生

我國各高校針對中國學生已基本建立起了完善的心理輔導機制,包括問題學生篩查制度、心理輔導制度、跟蹤監測制度等,能夠較為準確地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并予以疏導解決。應該在全校層面重視留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要將心理咨詢工作覆蓋到留學生,而且應該配備專業咨詢師專門從事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輔導和研究,對留學生心理問題咨詢師的聘用條件要遠高于中國學生,必須具備多語種交流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海外心理學專業學習經歷等條件。

(三)多種舉措,讓留學生盡快適應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

文化不適應是引起留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高校應當通過多種途徑,幫助留學生盡快了解中國社會,認識中國文化。很多留學生在國外聽到過有關中國的很多負面的或者不真實的信息,或者在中國發生過一些不愉快的經歷,會對中國社會、中國制度和中國人產生以偏概全的錯誤認識。高校應當通過文化課程、文化體驗活動和中外交流活動,讓留學生深入了解和認識中國社會,消除誤解。同時,在文化活動和中外交流活動中,可以促進留學生與他人交往,構建起在中國的交際圈,讓他們找到歸屬感,獲得周圍人的心理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陸應飛主編.來華留學教育研究[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6,4.

[2]張芳芳,張永怡.來華留學生文化適應研究[J].科教導刊,2016,3.

[3]王家麟,徐珊,沈洪兵.南京市來華留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與研究(社會科學版)[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14,10.

責任編輯:張麗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問題來華留學生
優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分析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措施分析
高校留守經歷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
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
全英文授課臨床本科留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全英文授課醫學本科留學生防御方式調查分析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
農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現狀及教育對策
來華留學生中國古典舞蹈文化教學初探
用愛心澆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